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比较p53基因突变组和非p53基因突变组子宫内膜癌术前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差异性,探讨利用术前磁共振ADC值预测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和分子分型诊断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前磁共振图像。按子宫内膜癌术后分子分型分为p53突变组(n=40)和非p53突变组(n=30),工作站上测量子宫内膜癌病灶的ADC值,并比较组间病灶ADC值的差异。绘制术前ADC值预测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ROC曲线图,计算其曲线下面积,根据ADC值预测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效能。结果 p53突变组的ADC平均值(ADCmean)、ADC最大值(ADCmax)、ADC最小值(ADCmin)分别为(845.9±156.7)×10-6mm2/s、(964.9±175.7)×10-6mm2/s、(738.5±170.7)×10-6mm2/s,非p53突变组则分别为(694.3±93.0)×10-6mm2/s、(794.0±112.2)×10-6mm2/s、(593.5±108.5)×10-6mm2/s,p53突变组的ADC值显著大于非p53突变组(P<0.05)。根据ADCmean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787(95%CI:0.655~0.919)。取ADCmean=820.6×10-6mm2/s为临界值时,对p53基因突变子宫内膜癌的预测效能为:准确度74.5%,敏感度53.8%,特异度94.4%,阳性预测值93.3%,阴性预测值58.6%。结论 术前磁共振ADC值或可作为区分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影像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选乳腺癌的3.0T MRI诊断指标并探讨其最佳MRI检查方案。方法: 收集乳腺癌病例45例,另以乳腺良性肿瘤病人35例作为对照组,对上述二组所有病人行3.0TMRI检查,包括T1加权成像、抑脂的T2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氢质子波谱分析及动态增强序列成像,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诊断乳腺疾病的金标准,病理结果的良、恶性作因变量,将MRI的各个诊断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模型,优选MRI检查的诊断指标并以此为基础优化乳腺癌的MRI检查方案。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引入方程的指标包括:肿块的边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及b=500 s/mm2时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值,回归方程Logit(P)=-21.936+20.478X6+3.267X7+21.488X3结论: 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的诊断指标是肿块的边缘情况、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及b=500s/mm2时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值;常规MRI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与扩散加权成像为较好的检查方案,而1H-MRS只作为诊断困难时的补充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研究经细胞外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ECS)途径的脑对流增强给药(convection enhanced delivery, CED)在进行脑病微创治疗时,不同给药速率下成年大鼠与老年大鼠脑ECS结构参数及局部药物分布的改变.方法: 36只SD雄性大鼠按照月龄分为成年大鼠组(2~8月龄,18只)和老年大鼠组(18~24月龄,18只),每组再按照不同的给药速率(0.1 μL/min,0.2 μL/min,0.3 μL/min)随机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6只.采用立体定位注射法分别在各组鼠脑尾状核区导入浓度为10 mmol/L的磁示踪剂钆-二乙三胺五乙酸(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DTPA)后,应用磁示踪法动态采集Gd-DTPA在脑间质系统(brain interstitial system, ISS)中的扩散和分布图像.利用自主研发的MRI影像测量分析系统软件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可获得各组大鼠脑尾状核区ECS内的有效扩散系数(DECS),清除率,容积占比和半衰期(T1/2)等参数.比较分析在不同给药速率下,老年大鼠与成年大鼠脑ECS内药物清除以及ECS结构功能的影响和差异.应用磁示踪DECS-mapping技术观察示踪剂在尾状核区的分布引流情况.结果: 0.1 μL/min注药速率下,与成年大鼠相比,老年大鼠的容积占比增加(18.20%±0.04% vs. 17.20%±0.03%,t=3.752,P=0.004),迂曲度下降(1.63±0.04 vs. 1.78±0.09, t=-3.680,P=0.004),药物清除速率下降[(1.94±0.68) mm 2/s vs. (3.25±0.43) mm 2/s,t=-3.971,P=0.003],ECS内分子扩散速率增快[(3.99±0.21)×10 -4mm 2/s vs. (3.36±0.37)×10 -4mm 2/s,t=3.663,P=0.004].注药速率增加到0.2 μL/min时,老年大鼠ECS内药物清除减慢[(2.53±0.45) mmol/L vs. (3.37±0.72) mmol/L,t=-1.828,P=0.021],但容积占比,ECS内分子扩散和宏观药物代谢参数无明显差异.注药速率增加到0.3 μL/min时,老年大鼠容积占比减小(17.20%±0.03% vs. 18.20%±0.05%,t=-0.869,P=0.045), ECS内药物清除明显加快[(4.04±0.76) mmol/L vs. (3.26±0.55) mmol/L,t=1.786,P=0.014],迂曲度和ECS内分子扩散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老年脑CED给药在不同速率时ECS内药物清除及ECS结构参数发生改变,0.2 μL/min速率下CED给药对老年脑ECS影响最小.应用CED进行脑病治疗时应综合考虑年龄和注药速率等因素的影响,经ECS途径给药进行脑病微创治疗时应制定个体化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在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和58例后颅窝其他实质型富血供肿瘤(包括脑膜瘤23例、髓母细胞瘤5例、听神经瘤8例、血管周细胞瘤4例、淋巴瘤5例、转移瘤9例、星形胶质细胞瘤3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横断位DWI成像,分别测量肿瘤实质病灶区及邻近正常小脑白质区域的平均ADC值,计算两者的比值即标准化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肿瘤的平均ADC值及标准化ADC值进行比较,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对标准化ADC值进行诊断效能分析。结果 15例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中,12例DWI呈低信号,3例呈等信号,ADC图呈等或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881±0.445)×10 -3 mm 2/s,标准化ADC值为2.70±0.62;58例后颅窝其他实质型富血供肿瘤中,51例DWI呈高信号,3例呈等信号,4例呈低信号,平均ADC值为(0.771±0.202)×10 -3mm 2/s,标准化ADC值为1.17±0.33。两组肿瘤相比,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ADC值及标准化ADC值均明显高于后颅窝其他实质型富血供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19,P<0.001;t=9.184,P<0.001),标准化ADC值取1.89作为诊断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的阈值时,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96.6%,ROC曲线下面积为0.989。结论 ADC值及标准化ADC值在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与其他实质型富血供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研究经细胞外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ECS)途径的脑对流增强给药(convection enhanced delivery, CED)在进行脑病微创治疗时,不同给药速率下成年大鼠与老年大鼠脑ECS结构参数及局部药物分布的改变.方法: 36只SD雄性大鼠按照月龄分为成年大鼠组(2~8月龄,18只)和老年大鼠组(18~24月龄,18只),每组再按照不同的给药速率(0.1 μL/min,0.2 μL/min,0.3 μL/min)随机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6只.采用立体定位注射法分别在各组鼠脑尾状核区导入浓度为10 mmol/L的磁示踪剂钆-二乙三胺五乙酸(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DTPA)后,应用磁示踪法动态采集Gd-DTPA在脑间质系统(brain interstitial system, ISS)中的扩散和分布图像.利用自主研发的MRI影像测量分析系统软件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可获得各组大鼠脑尾状核区ECS内的有效扩散系数(DECS),清除率,容积占比和半衰期(T1/2)等参数.比较分析在不同给药速率下,老年大鼠与成年大鼠脑ECS内药物清除以及ECS结构功能的影响和差异.应用磁示踪DECS-mapping技术观察示踪剂在尾状核区的分布引流情况.结果: 0.1 μL/min注药速率下,与成年大鼠相比,老年大鼠的容积占比增加(18.20%±0.04% vs. 17.20%±0.03%,t=3.752,P=0.004),迂曲度下降(1.63±0.04 vs. 1.78±0.09, t=-3.680,P=0.004),药物清除速率下降[(1.94±0.68) mm 2/s vs. (3.25±0.43) mm 2/s,t=-3.971,P=0.003],ECS内分子扩散速率增快[(3.99±0.21)×10 -4mm 2/s vs. (3.36±0.37)×10 -4mm 2/s,t=3.663,P=0.004].注药速率增加到0.2 μL/min时,老年大鼠ECS内药物清除减慢[(2.53±0.45) mmol/L vs. (3.37±0.72) mmol/L,t=-1.828,P=0.021],但容积占比,ECS内分子扩散和宏观药物代谢参数无明显差异.注药速率增加到0.3 μL/min时,老年大鼠容积占比减小(17.20%±0.03% vs. 18.20%±0.05%,t=-0.869,P=0.045), ECS内药物清除明显加快[(4.04±0.76) mmol/L vs. (3.26±0.55) mmol/L,t=1.786,P=0.014],迂曲度和ECS内分子扩散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老年脑CED给药在不同速率时ECS内药物清除及ECS结构参数发生改变,0.2 μL/min速率下CED给药对老年脑ECS影响最小.应用CED进行脑病治疗时应综合考虑年龄和注药速率等因素的影响,经ECS途径给药进行脑病微创治疗时应制定个体化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治疗前不同时期布鲁斯菌脊柱炎(BS)与正常对照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分数各向异性(FA)值差异,同时评价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ADC值和FA值变化。方法 53例经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疑似为BS患者,后经血清学实验确诊为BS患者。对BS患者进行常规MRI和扩散张量成像扫描后测量ADC值、FA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期BS组与正常对照组、各期BS组间ADC值和FA值。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测量时间点ADC值及FA值。结果 FA图显示BS彩码不同于正常对照组,BS治疗后FA图彩码信号增高。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及慢性期组ADC值分别为(1.45±0.02)×10-3 mm2/s、(1.35±0.03)×10-3 mm2/s、(1.26±0.05)×10-3 mm2/s,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6±0.09)×10-3 mm2/s(t=2.538,P=0.009;t=1....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 MRI)技术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the ratio of urinary albumin and creatinine,ACR)与肾脏氧合状态的关系。方法 对4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肾脏BOLD MRI检查,糖尿病患者根据ACR分为ACR正常糖尿病组(2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10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12例),分别测量肾脏皮质、髓质的表观自旋-自旋弛豫率(apparent relaxation rate,R2*)值并进行组间比较及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相比正常对照组,ACR正常糖尿病组(P=0.015)、临床糖尿病肾病组(P=0.023)的肾脏髓质R2*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较对照组的肾脏髓质R2*值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各组较对照组的肾脏皮质R2*值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R与髓质R2*值呈正相关(r=0.409,P=0.006)。结论 BOLD MRI可无创评估糖尿病患者ACR不同阶段的肾脏氧合水平,监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髓质功能性缺氧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能否诱导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方法 心肌细胞体外培养40 h后,换无血清DMEM继续培养24 h,应用流式细胞仪和3H-亮氨酸(3H-Leu)掺入法观察不同浓度UⅡ作用24 h后对心肌细胞大小和蛋白掺入率的影响。结果 10-7 mol/L的UⅡ能增加心肌细胞的大小(P=0.021)和3H-Leu掺入率(P=0.015)。结论 UⅡ能诱导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中国和欧洲人群中比较IgA肾病易感基因遗传多态性的种族差异。方法 检索欧洲人群中已报道的IgA肾病易感基因遗传位点,验证其在中国人群(1 194例患者和902例对照)中的关联性,比较两个人群中显著相关位点的危险等位基因型及其基因型频率、效应OR值、人群归因风险百分比之间的差异。利用所有相关位点计算遗传危险度评分,比较其在亚欧人群中的分布,分析其与临床表型的关联。结果 共有11个遗传座位上16个独立相关遗传位点与欧洲人群中IgA肾病的遗传易感性显著相关。93.75%(15/16)欧洲人相关遗传位点在中国人群中得到独立验证(P<0.05),且危险等位基因型在两个人群中一致。与欧洲人群相比,中国人群遗传位点拥有更高的危险等位基因型频率(P=3.09×10 -2)、OR值(P=1.94×10 -2)和人群归因风险百分比(P=3.03×10 -4)。中国人群IgA肾病患者与健康对照、东亚人群与欧洲人群相比遗传危险度评分更高(P值分别为3.60×10 -27和1.78×10 -163),东亚人群和欧洲人群各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人群中IgA肾病遗传危险度评分与血浆IgA1水平、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分期和Hass分级显著相关。 结论 IgA肾病相关易感基因在欧洲人群和中国人群相似,中国人群有更高遗传风险,提示亚洲人群中IgA肾病高患病率具有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数字断层融合摄影(DBT)和数字X线摄影(DM)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就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DCE-MRI、DBT和DM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评价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采用Z检验对ROC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采用χ 2检验比较DCE-MRI、DBT、DM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不同影像检查方法评估早期乳腺癌病灶大小的准确率。 结果 DCE-MRI、DBT、DM基于BI-RADS分类诊断早期乳腺癌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0、0.832、0.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2,P=0.001)。DCE-MRI、DBT、DM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92.3%、70.8%、52.5%;特异度分别为65.0%、85.0%、79.3%;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1%、70.8%、50.8%,其中,DCE-MRI(χ 2=15.330,P=0.0001)和DBT(χ 2=5.450,P=0.020)的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DM。DM、DBT、DCE-MRI测量值与病理测量结果均呈显著正相关(r=0.781,r=0.847,r=0.946,P值均<0.01)。 结论 DCE-MRI和DBT在早期乳腺癌的检出和诊断准确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较DM能显著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未普及乳腺磁共振检查的广大基层医疗单位可采用DBT提高乳腺癌早期检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评价骨科手术机器人联合三维“C”型臂导航辅助下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与徒手置钉进行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96例脊柱侧弯患者临床资料。44例采用机器人联合三维“C”型臂导航辅助下椎弓根螺钉置入术(机器人组);52例采用徒手透视辅助下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徒手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辐射剂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通过X线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估治疗前后脊柱冠状位和矢状位参数变化、顶椎旋转角、术后旋转分级以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结果 机器人组和徒手组患者术后Cobb角、SVA及顶椎旋转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且两组术后顶椎旋转改善率及旋转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置钉准确率高于徒手组(96.5%vs 88.6%,P<0.05)。机器人组患者的术中辐射剂量高于徒手组[(4.85±0.44)μSv vs(15.97±2.35)×10-5μSv;P<0.05)]。机器人组外科医生术中辐射剂量低于徒手组[(2.96±0.75)×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光生物调节(photobiomodulation, PBM)对脑组织间液(interstitial fluid, ISF)引流的影响,为PBM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提供新的解释。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PBM组(n=12)、假PBM组(n=6)及空白对照组(n=6),其中PBM组根据磁示踪分子探针注射部位的不同又分为PBM同侧示踪组(n=6)和PBM对侧示踪组(n=6)。PBM组和假PBM组大鼠在脑尾状核区ISF引流到达的额叶皮层区对应的颅骨上微创暴露硬膜;PBM组使用630 nm光纤(5~6 mW/cm2)按照每次光照5 min,暂停2 min的方式,总共照射5次;假PBM组于相同位置使用光纤但不打开电源,保持相同时间;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操作。PBM结束后,将示踪分子探针注射到每组大鼠的尾状核区,之后利用磁示踪技术根据探针分子的扩散和分布,观察大鼠尾状核区ISF引流的变化规律,并使用细胞外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 ECS)扩散参数图像(diffusion rate in ECS-ma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人类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2(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2, CMTM2)在小鼠精子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CMTM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利用Northern、RT-PCR及 Western 印迹检测野生型、杂合子及纯合子小鼠的CMTM2表达水平,统计小鼠生育幼崽数量及生育率,采集并分析精子活动度、形态及睾丸组织切片,检验血清睾酮及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水平。结果: CMTM2在小鼠生精中呈现准确的调控式高度表达,基因敲除的成年小鼠和野生型成年小鼠在体重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纯合子的小鼠睾丸体积及重量小于野生型小鼠睾丸,野生型小鼠与CMTM2敲除小鼠的睾丸长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2±1.21) mm vs. (8.29±1.92) mm, P<0.05],睾丸重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63±2.33) mg vs. (85.22±2.84) mg, P <0.05]。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杂合子精子数量明显减少,纯合子小鼠精子发生停滞。在精子形态学方面,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杂合子小鼠有更多圆形精子,而纯合子则因精子发育停滞,多为圆形精子细胞。睾酮和FSH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纯合子雄性小鼠由于精子发生停滞而不育,纯合子小鼠缺失生精上皮层。结论: CMTM2在生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参与精子发生的潜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实验研究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基于肿瘤全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信号灰度直方图鉴别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分子亚型的价值。方法回顾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WHOⅡ、Ⅲ级胶质瘤,术前接受过头颅磁共振成像平扫、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的55例患者的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先将其分为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IDHmut)组和IDH野生(IDHwt)组,再将IDHmut组分为IDH突变伴1p19q联合缺失(IDHmut1p19qdel)组和IDH突变不伴1p19q联合缺失(IDHmut1p19qint)组。其中IDHwt组14例、IDHmut1p19qint组19例、IDHmut1p19qdel组22例。记录不同分子亚型组的ADC直方图参数,包括平均值、最小值、 ADC5%、ADC10%、 ADC25%、 ADC50%、 ADC75%、 ADC90%、ADC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