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1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使用红霉素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喜炎平注射液0.2 mL/(kg.d)静脉滴注,共7 d,疗程均为2~3周。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44%(63/64)、热程(3.8±2.3)d、咳嗽消失时间(5.5±3.1)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8.8±3.6)d、肺X线示浸润影消失时间(12.3±5.1)d;对照组总有效率87.76%(43/49)、热程(4.8±2.6)d,咳嗽消失时间(7.9±4.2)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10.9±4.3)d、X线示肺浸润影消失时间(15.7±3.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辅助红霉素治疗MPP可较快改善病情,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7 d,观察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抗病毒治疗7 d。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胸片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胸片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5%(39/40)高于对照组84.2%(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现明显副反应。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2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2组患儿均给予吸氧、止咳祛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改善的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8%)明显高于对照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明显缩短(Pa<0.01)。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1例出现白细胞减少,但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用喜炎平注射液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全部病例均不采用其他抗病毒药物及抗生素治疗,7~10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胸片、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后3 d,体温下降,咳嗽、气喘减轻;使用后第7天,临床症状消失;观察组总有效率85.7%(30/35)优于对照组62.9%(22/3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是一种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理想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80例。两组均常规应用利巴韦林、头孢唑林钠,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喜炎平注射液0.2~0.4mL/(kg·d),用药5d,观察两组患儿体温、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100/100)高于对照组83.8%(6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疱疹及溃疡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病例均未见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抗病毒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喜炎平注射液,可明显提高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泼尼龙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患MPP且住院前均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的3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法随机选取20例为甲泼尼龙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静脉滴注甲泼尼龙1?mg/kg,共?3 d),余18例为常规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4天和第7天留取血清样本;随机选取25例同期于保健门诊行健康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体检当天采集血清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儿童血清TNF-α水平。结果:甲泼尼龙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入院时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4天和第7天时,甲泼尼龙干预组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分别?P<0.05,P<0.01);第7天时,甲泼尼龙干预组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常规治疗组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甲泼尼龙可以显著降低MPP患儿血清TNF-α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可能减轻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10月-2007年9月本院呼吸病房经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MP)IgM结合PCR方法确诊的161例MPP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所有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3岁)、学龄前组(〉3~6岁)和学龄组(〉6岁)。比较不同年龄儿童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胸部X线表现、肺外并发症情况及合并其他病原体方面的差异。结果婴幼儿组MPP起病相对急,咳痰及喘息症状相对明显,肺部干湿啰音多,体温相对低,平均热程短;学龄组儿童多表现为高热,干咳症状重,肺部体征轻,平均发热时间长。MPP患儿胸部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小叶实质浸润是各个年龄组最常见的胸部X线征象,学龄前组及学龄组肺段实质浸润明显多于婴幼儿组。消化系统、心脏、肾脏、皮肤等是MP感染常累及的肺外部位,其中除消化系统损伤学龄儿童少于其他二组儿童外(P〈0.01,0.05),其他方面各年龄组均无明显差异。胸膜受累在年长儿相对多见,多为胸膜增厚或少量积液,少数引起大量胸腔积液,是重症MPP的主要表现之一。各个年龄组均易并多种病原感染。结论不同年龄儿童MPP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及胸部X线表现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须结合血清学等检查才能帮助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尽管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MP)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不强,但婴幼儿和年长儿的MMP仍有着各自的特点,年长儿容易出现顽固性刺激性干咳、肺部体征不明显、肺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段或肺叶的实变影,且以单侧受累为主;婴幼儿出现咳嗽、喘息,影像学更多表现为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或间质性肺炎改变,双肺均可受累。部分患儿可发生肺外器官损害,常受累的系统包括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和血液系统。随着MMP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重症MPP、难治性MPP及耐药性MPP的病例数也随之增多,造成部分病例遗留支气管扩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肺不张等后遗症。热程10 d、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右上肺病变、肺部大片状阴影、肺外多系统损害为MPP发生后遗症的临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 CAP)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探讨MP感染的快速诊断途径.方法 应用前瞻性、连续性、单中心研究方法,对369例CAP住院患儿在入院后24 h内留取血清、鼻咽分泌物标本,4~6周后采集恢复期血清,MP感染的病原学诊断主要依靠间接免疫荧光法(IFT)、荧光定量PCR(FQ-PCR)、血清学检测3种方法.比较不同年龄MP CAP患儿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胸部X线表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MP CAP发病年龄以2~5岁为著(占37.7%).发热、咳嗽是主要临床症状(各占100%),喘息占30.9%;肺部湿罗音占57.2%,干罗音占45.5%.>5岁组与≤5岁组相比,两者在发热程度、热程、喘息发生情况、肺内罗音性质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45例(93.5%)患儿显示异常X-线影像,X-线表现呈多样化的.血清学诊断MP CAP 104例(占28.2%),其中单份血清MP-IgM(+)65例(17.6%).双份血清MP-IgG呈4倍升高或下降为原来的1/4者39例(8.9%).FQ-PCR 172例阳性(占46.6%),IFT 141例阳性(占38.3%).FQ-PCR与IFA高度一致(Kappa=0.725),FQ-PCR与MP-IgM一致性差(Kappa=0.398),与MP-IgG一致性好(Kappa=0.539).结论 不同年龄儿童MP CAP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及胸部X线表现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临床须结合快速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查和PCR方法才能帮助早期诊断;联合应用PCR、血清学等方法进行MP的临床诊断,更符合从基因组学角度诊断MP感染的观点,也有利于进行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79例,两组均使用阿奇霉素粉针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临床退热时间、咳嗽明显好转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咳嗽明显好转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147例MPP患儿根据病情分为轻症组(n=83)和重症组(n=64),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n=77)和恢复期(n=70)组,同期选取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NLRP3、ASC和caspase-1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1β和IL-18水平。结果 MPP患儿外周血NLRP3、ASC和caspase-1 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 < 0.05),IL-1β和IL-18水平也高于对照组(P < 0.05)。轻症和重症MPP患儿的NLRP3、ASC、caspase-1 mRNA表达量以及IL-1β、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以重症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的NLRP3、ASC和caspase-1 mRNA表达量以及IL-1β、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以急性期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LRP3与ASC mRNA、caspase-1 mRNA表达量以及IL-1β、IL-18水平均呈正相关(r=0.701、0.717、0.676和0.645,P < 0.05)。结论 NLRP3炎症小体通路可能参与了MPP发病过程,与病情严重程度及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岁以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9月1日至11月30日住院的57例2岁以及153例≥2岁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与≥2岁相比,2岁患儿的发热例数少,热峰低,热程短,但肺部体征多,喘息发生率高,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胸片以小片絮状影多见,肺部并发症少,治疗中较少需要使用激素抗炎(P均0.05)。两组患儿大部分住院治疗1周左右复查胸片示肺炎完全吸收;出现皮疹、肝功能损害及心肌损害等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岁婴幼儿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有症状轻、体征重、肺部并发症极少、体内炎症反应轻以及影像学表现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确诊MPP的住院患儿1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将所有入选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 3岁)20例、学龄前儿童组(3岁~)41例、学龄儿童组(6~15.2岁)51例。比较不同年龄段儿童MPP的临床表现、肺部体征、全胸片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婴幼儿组MPP患儿咳痰与喘息症状相对明显,发热多以低热为主,肺外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肺部体征较明显;学龄儿童组MPP患儿多表现为高热,干咳明显,多不伴喘息,肺外表现以皮损多见,肺部体征轻;学龄前组患儿临床表现介于两者之间。婴幼儿组、学龄前儿童组MPP患儿全胸片以支气管肺炎为主要表现,而学龄儿童全胸片以肺段实质浸润为主;婴幼儿组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学龄儿童组,学龄儿童组血CRP水平高于婴幼儿组。结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MPP临床特征不同,尤其是婴幼儿与学龄儿童之间差异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肺炎支原体RNA检测(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技术,MP-SAT)作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治疗效果监测指标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北京市平谷区妇幼保健院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其中符合MPP诊断标准者为MPP组,余为非MPP组。①以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MP-Ab)检测为诊断MP感染的参照试验,考察MP-SAT诊断MP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②对MP-SAT和血清MP-Ab均阳性MPP病例行动态观察,比较MP-SAT和血清MP-Ab在大环内酯类药物标准治疗不同时间的阳性率, MP-SAT转阴时间和临床痊愈时间。③比较不同MP-SAT转阴时间MPP病例发热时间、入院24 h内血常规(WBC、N、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胸部X线指标的差异。结果 MPP组73例,非MPP组150 例。MP-SAT诊断MP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61/73)、97.3%(146/150)。MPP组MP-SAT和血清MP-Ab均阳性61例,随治疗时间的延长,MP-SAT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而血清MP-Ab的阳性率呈增高趋势(P<0.05)。61例临床痊愈时间平均为(3.0±0.9)周,MP-SAT转阴时间为(3.3±0.8)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P-SAT转阴时间越长的病例表现为发热持续时间越长,入院24 h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LDH水平越高,X线胸片大片实变比例越高,淋巴细胞百分比越低 (P<0. 05)。结论 MP-SAT可作为评价MPP 转归以及判断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合并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单纯MPP患儿228例,MPP合并ADV患儿28例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转归的差异。 结果 与单纯MPP组相比,MPP合并ADV组的热程和住院时间均较长,支气管镜下气道黏膜严重病变(糜烂、剥脱)比例、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及需要氧疗比例均较高(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炎支原体DNA复制倍数,以及胸腔积液、肺外并发症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PP合并ADV感染儿童临床表现及气道黏膜病变程度比单纯MPP患儿更严重,更易需要氧疗,但实验室指标大多无明显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的差异。方法收集2017年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64例1个月~14岁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1个月~3岁组(46例)、〉3~14岁组(118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儿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结果1.与1个月~3岁组比较,〉3~14岁组患儿发热[97.5%(115/118例)比84.8%(39/46例)]、长热程[48.3%(57/118例)比23.9%(11/46例)]及高热[83.1%(98/118例)比52.2%(24/46例)]更多见,而喘息[2.5%(3/118例)比43.5%(20/46例)]、气促及呼吸困难[0.8%(1/118例)比15.2%(7/46例)]、肺部干啰音[1.7%(2/118例)比60.9%(28/46例)]、湿啰音[50.0%(59/118例)比69.6%(32/46例)]更少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1个月~3岁组MPP患儿血小板计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316.0(229.3,372.3)×109/L、25.70(17.70,31.98) U/L、346.5(310.3,388.3) U/L]较〉3~14岁组患儿[266.0(205.8,317.8)×109/L、21.50(15.75,28.00) U/L、303.0(173.0,352.0) U/L]高,而〉3~14岁组患儿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12.66(9.16,19.44) mg/L、23.00(17.75,29.00) mm/1 h]较1个月~3岁组[2.46(0.54,11.63) mg/L、14.00(10.00,20.25) mm/1 h]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不同年龄段患儿MPP胸部影像学特征表现多样化,其中1个月~3岁组患儿双肺受累[80.4% (37/46例)]较〉3~14岁组[55.9%(66/118例)]更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个月~3岁组患儿病变多表现为肺小叶实质浸润[82.6%(38/46例)],而〉3~14岁组更易出现肺段/叶实变[33.1%(39/1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婴幼儿MPP易出现喘息、气促、呼吸费力及肺部啰音,CK-MB及LDH升高,影像学以双肺受累、肺小叶实质浸润为主。年长儿MPP热程长,更易出现高热,CRP、ESR升高,肺段/叶的实变多见。  相似文献   

17.
细辛脑注射液参与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2006年春节以来,支原体肺炎在南京地区有小范围流行,我科给予细辛脑加红霉素静点治疗,配合中药敷脐,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急性期的临床特点以助临床早期评估和治疗,并了解其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病房101例重症MPP患儿(重症组)和102例轻症MPP患儿(对照组)的住院病例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影像学表现及肺内外并发症等临床特点,并对其中16例重症MPP患儿进行肺部高分辨CT及肺功能的随访.结果 重症MPP多表现为咳嗽、高热,热程长,易出现气促、心动过速,甚至可有发绀及三凹征,肺部影像学常表现为大片状阴影,伴或不伴有肺不张、胸腔积液及坏死性肺炎/肺脓肿等肺内并发症,也可导致呼吸、神经、循环、消化、泌尿等系统功能严重损害.在重症MPP患儿中有16.3%出现闭塞性支气管炎(15/92).16例重症患儿平均随访(9.81 ± 3.85)个月,仅3例肺内病变基本吸收好转,肺功能正常;余13例肺部高分辨CT均有肺不张,其中7例合并支气管扩张,5例伴限局性气体潴留,肺功能异常8例.结论 对于临床症状重、热程长、肺部影像学为大片状阴影,伴有肺不张、胸腔积液及坏死性肺炎/肺脓肿等肺内并发症或伴有系统功能严重损害的儿童MPP,应高度注意重症MPP的可能性并予以尽早治疗.重症MPP可遗留肺结构和(或)功能损害,需对其进行肺部高分辨CT和肺功能的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合并肺不张的临床、影像学和内镜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厦门市儿童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8例MPP合并肺不张并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男40例,女18例;年龄≤1岁7例,~3岁15例,~6岁21例,≥6岁15例;轻症MPP 48例(82.8%),重症MPP 7例(12.1%),难治性MPP 3例(5.2%).(2)临床表现:发热52例(89.7%),咳嗽57例(98.3%),咳痰39例(67.2%),咯血2例(3.4%),喘息8例(13.8%),气促7例(12.1%),胸痛2例(3.4%),肌肉酸痛2例(3.4%),肺部阳性体征36例(62.1%).(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4~10) ×109/L 37例(63.8%),C-反应蛋白<8 mg/L 28例(48.3%),PCT <0.5 μg/L 39例(87.9%),红细胞沉降率15 ~50 mm/h 25例(65.8%),乳酸脱氢酶升高43例(82.7%),D-二聚体升高13例(36.1%),ALT升高9例(16.4%), CK-MB升高5例(9.6%).(4)影像学:肺不张好发部位依次为左肺下叶26例(45.6%),右肺上叶19例(33.3%),左肺上叶16例(28.1%),右肺下叶11例(19.0%),右肺中叶10例(17.5%),多发实变不张3例(5.3%).(5)合并胸腔积液10例(17.5%),胸膜改变11例(19.3%),空洞3例(5.3%),气胸2例(3.5%),闭塞性细支气管炎1例(1.8%).(6)支气管镜下表现:血管走行粗重31例(56.4%),黏膜腺体小结节突起24例(43.6%),纵行皱褶18例(32.7%),管腔开口炎性狭窄、闭塞13例(23.6%),黏膜花斑样改变7例(12.7%),段支气管通气不畅6例(10.9%),黏膜糜烂1例(1.8%);分泌物性状:黏痰30例(54.5%),胶冻状7例(12.7%),痰栓5例(9.1%),塑型性支气管2例(3.6%).结论 儿童MPP合并肺不张无明显年龄差异,男性多见,病程多小于1周,MPP发热超过3 d、乳酸脱氢酶升高、支气管镜下血管走行粗重、黏膜腺体小结节突起、纵行皱褶,提示MPP合并肺不张可能性大,总热程>10 d、ALT升高、CK-MB升高,合并麻疹病毒、腺病毒、曲霉菌、EB病毒等感染应警惕重症可能.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支气管镜治疗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支原体肺炎血清急相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急相蛋白(APP)在支原体肺炎(MPP)时水平变化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检测30例MPP急性期和19例恢复期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α1酸性糖蛋白(α1-AGP)、触珠蛋白(HP)和铜兰蛋白(CP)水平。结果:急性期CRP,α1-AGP和H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1.97±11.90) mg/dl和(2.06±1.11) mg/L,(1771.2±511.7) ml/L和(795.4±211.4) mg/L,(2187.0±615.8) mg/L和(821.9±373.1) mg/L,均P0.05),其余3种APP仍高于正常。急性期CRP与α1-AGP及HP之间均呈正相关(r=0.56,0.38,P<0.01,0.05);HP与α1-AGP及CP亦呈正相关(r=0.47,0.42,P<0.01,0.05)。结论:APP是反映MPP急性期炎症的敏感指标,动态检测其水平变化对于判断疗效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