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复妊娠丢失(RPL)是困扰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疾病,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导致RPL的最常见因素。近年来,随着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技术的发展,可以更有效地避免因胚胎非整倍体导致的流产,PGT 在RPL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文章回顾PGT技术自问世以来30年间的发展过程,从检测技术、活检技术、临床应用等方面,包括其在RPL中的应用进展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2.
雷彩霞  李大金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11):809-812
<正>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RSA)或者复发性妊娠丢失(recurrent pregnancy loss,RPL)已知的主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及非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主要包括染色体异常和单基因缺陷。染色体问题较为明确,夫妻之一染色体异常可能导致反复胚胎染色体异常,而夫妻染色体正常也可能发生反复胚胎新发染色体异常,最终产生RPL。单基因缺陷可以解释部分RPL患者病因。应用全外显子检测技术可以提高不同种类RPL疾病在分子水平上的精确分类,并为未来精准医疗和药物开发提供切入口。植入前胚胎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直接对胚胎来源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筛选整倍体胚胎,是降低流产风险和预防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是指通过对配子或胚胎活检后进行遗传物质检测从而诊断胚胎整倍性和遗传性疾病的方法。随着PGT的广泛开展,临床上出现诊断不明胚胎、嵌合体胚胎和片段非整倍体胚胎通过二次活检能够重新被诊断为整倍体胚胎,移植后实现健康活产,避免了潜在的整倍体胚胎被丢弃。因此二次活检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也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二次活检在PGT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评估二次活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从而使二次活检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正1990年Handyside团队首次对携带不同X-连锁隐性遗传病基因的两对夫妇的胚胎进行了检测,筛选合适的胚胎性别并种植后顺利妊娠~([1])。如今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全世界的生殖中心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PGT技术是指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配子或胚胎进行活检,获取部分遗传学物质进行染色体和(或)基因学检测,诊断其是否存在单基因缺陷、非整倍体或染色体拷贝数异常等,选择正常胚胎植入子宫,从而获得健康的子代~([2])。PGT技术的成功实施需要依赖可靠的活检技术获取可用于检测的胚胎遗传物质,而活检的过程对胚胎而言是一项侵入性的操作,活检是否成功将直接  相似文献   

5.
<正>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PGT)是辅助生殖与遗传学诊断技术相结合的一种胚胎检测技术,指对植入前的胚胎进行染色体或者特定基因检测,使得面临较高遗传风险妊娠的夫妇在选择遗传学正常的胚胎植入子宫后,可以降低自然流产的风险或者避免遗传性出生缺陷。相比于传统的产前诊断技术,PGT技术可以避免因发现胎儿遗传异常后不得不面临的选择性流产的身心痛苦,越来越成为人们首先考虑的生殖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道应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技术对1例染色体平衡易位家系的胚胎染色体进行分析,探讨了染色体平衡易位夫妇的胚胎整倍体率和形成机制.方法 应用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囊胚培养和基于高通量测序...  相似文献   

7.
胚胎植入前基因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PGT)是辅助生殖领域的一种新方法,从染色体的单细胞筛查,发展到分子水平与特定基因序列检测(基因变异),实现了全染色体筛查(非整倍体)和分子水平筛查(从特定基因变异到整体筛查)。胚胎学研究发现嵌合体是普遍存在的,影响了胚胎的异常程度和决定胚胎是否移植。最新研究提出的使用人类胚胎培养液中游离DNA进行诊断的方法,对临床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核糖体蛋白类似基因39L(RPL39L)mRN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以及邻近相对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此基因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RPL39L mRNA在CIN组织、宫颈癌组织以及邻近相对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RPL39L 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邻近相对正常组织高(P<0.05);RPL39L mRNA在CIN组织中和宫颈癌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RPL39L mRNA的表达可能与宫颈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回顾分析发现:对反复流产(RPL)流行病学知识掌握不足、研究方法缺陷,是导致对RPL研究结果存在分歧的原因。主要问题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array-SNP技术分析1PN和0PN(2pb)来源的囊胚染色体的整倍性,探讨其移植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至2018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CSI-PGT助孕,且1pn和0pn(2pb)来源的胚胎有囊胚形成的患者,共92个PGT取卵周期,。结合PGT检测,比较1pn和0pn(2pb)胚胎来源与2PN胚胎来源活检囊胚的染色体整倍性及临床妊娠率等。结果:2PN来源、1PN来源、0PN来源的活检囊胚的染色体整倍体率分别为46.53%(161/346)、63.33%(19/30)、28.21%(22/78)。1PN来源和2PN来源的活检囊的胚染色体整倍体率均高于0PN来源的活检囊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PN来源的活检囊胚的染色体整倍体率高于2PN来源的活检囊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PN与1PN来源囊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PGT周期患者,行ICSI后的0PN(2pb)以及1PN来源的胚胎培养后形成囊胚,通过芯片技术检测其染色体正常的囊胚仍占一定比例,可作为可移植囊胚进行移植。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流产(RPL)是育龄期妇女中一种常见导致不育的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孕早期连续发生3次及其以上次数的自然流产。引起RPL的病因涉及许多方面,具体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随着对RPL研究的深入,发现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RPL的发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对妊娠结局有重要影响,染色体异常中的编码HCG表达的基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基因(CGB)多态性可能与RPL有关。CGB5和CGB8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拷贝数变异等可能导致HCG分泌异常引起流产,也有研究显示CGB5、CGB8启动子中的碱基变异可能降低流产的风险。临床上适当补充HCG可以用于治疗RPL,但现有研究并不多,还需要大样本量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已开展多年,然而这一技术在适应证、临床效用、安全性和伦理管理等方面一直存在争议。随着胚胎实验室技术、单细胞分子遗传学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胚胎活检创伤性减小,PGS检测时间缩短,准确性提高,为其临床应用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因此,有必要对PGS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估。  相似文献   

13.
        DNA测序技术的发展为揭开人类和其他生物遗传密码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是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1-4]。从20世纪70年第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以来,近几年高通量测序技术飞速发展,不仅可以探讨物种基因表达之间的差异,而且为生命科学诸多研究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磅礴发展 [5-6],使新一代测序技术应用于临床、造福人类取得突破性进展,使得基于芯片平台的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和产前诊断的应用是否会被新一代测序技术所取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植入前诊断是产前诊断非常早的一种方法,目的是放弃携带严重遗传病的胚胎,将健康胚胎植入母体。两种主要的方法是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PCR用于单基因病诊断,FISH用于染色体异常诊断。临床主要应用于存在遗传风险的患者如携带单基因病和染色体易位的患者。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比较基因组(CGH),全基因组扩增技术(WGA),引物延伸预扩增(PEP),间期核转换技术及DNA芯片技术(DNAchip)等PGD先进检测手段的应用,单细胞用于诊断单基因或多基因突变及染色体疾病,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15.
        DNA测序技术的发展为揭开人类和其他生物遗传密码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是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1-4]。从20世纪70年第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以来,近几年高通量测序技术飞速发展,不仅可以探讨物种基因表达之间的差异,而且为生命科学诸多研究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磅礴发展 [5-6],使新一代测序技术应用于临床、造福人类取得突破性进展,使得基于芯片平台的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和产前诊断的应用是否会被新一代测序技术所取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流产是导致妊娠失败的最常见原因,其中因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流产占早期自然流产的一半。胚胎染色体异常一部分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一部分与遗传相关。我国普通人群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为0.5%~1.0%,而在有不良孕产史的患者中发生率则高达2%~10%。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临床妊娠率有了显著提高,但胚胎着床率却维持在20%左右,其中染色体异常是造成人类胚胎低着床率和早期妊娠丢失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莫瀚杰  陈慧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10):736-739
正2017年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 Embryology, ESHRE)将反复妊娠丢失(recurrent pregnancy loss, RPL)定义为与同一性伴侣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孕24周内的妊娠丢失~[1]。而我国目前将其定义为3次及以上孕28周内的妊娠丢失。RPL病因复杂,主要包括胚胎因素及非胚胎因素,胚胎因素即遗传因素,非胚胎因素包括解剖因素、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rhFSH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妊娠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50例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rhFSH治疗,研究组采取高纯度rhFSH治疗,比较两组的优质胚胎数、优质囊胚数及性激素水平,同时分析妊娠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优质胚胎数、优质囊胚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卵泡刺激素、雌二醇、孕酮、年龄、rhFSH是妊娠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不同rhFSH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均有应用价值,可提高妊娠成功率、胚胎数及囊胚数,改善性激素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rhFSH治疗期间影响妊娠的因素较多,临床需重点加强高危人群管理,提高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人类白细胞抗原G及其异构体mRNA在人类着床前胚胎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G)及其异构体mRNA在人类着床前胚胎的表达,探讨HLA-G在人类胚胎早期发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2003-01-2005-12期间,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助孕过程中剩余的患者自愿捐赠的人类早期胚胎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RT-PCR检测早期胚胎HLA-G及其异构体mRNA的表达。结果检测20个受精后2—3d的人类卵裂期胚胎,2、4、6、8细胞期胚胎各5个,有7个胚胎表达HLA-G及其部分的异构体mRNA。检测5个受精后4d的人类桑葚胚,全部表达HLA-G及其部分的异构体mRNA。检测25个受精后6d的扩张期囊胚,全部受检囊胚均表达HLA-G mRNA,但异构体表达不同。在受检的25个扩张期囊胚中,20个表达HLA-G1(表达率80.0%),4个表达G2(表达率16.0%),25个表达G3(表达率100%)、24个表达G4(表达率96.0%),5个表达G5(表达率20.0%),8个表达G6(表达率32.0%)。结论着床前的人类胚胎表达HLA-G及其异构体mRNA,其阳性表达胚胎的比例,随着胚胎发育的进程而增加。HLA-G异构体在人类着床前胚胎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20.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相关的技术在近20年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在技术应用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从遗传咨询到胚胎培养、活检,再到遗传学诊断的各个环节都有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等位基因脱扣和早期胚胎的染色体嵌合现象是目前诊断中最主要的导致误诊的风险因素。文章就目前PGD中各个可能的风险环节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