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清脂氧素A4(LXA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0例糖尿病患者按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SDR)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LXA4和VEGF浓度,并研究LXA4和VEGF的相关性。结果  ①NDR、SDR和PDR组血清LXA4水平均低于NC组;SDR、PDR组血清LXA4水平低于NDR组;PDR组血清LXA4水平均低于S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NDR组血清VEGF水平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DR、PDR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NDR组、NC组;PDR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S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血清LXA4和VEGF呈负相关(P <0.05)。结论  血清LXA4水平下降、VEGF水平上升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553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DM组)和62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NDM组),DM组按眼底变化情况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背景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组)。检查并记录所有参与者的眼底变化及血清25-OHD水平、血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结果DR组血清25-OHD水平与NDR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是DR的影响因素。结论较高水平的25-OHD可能是DR的一种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刘秀翠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9):588-590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17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76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41例),DR组又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亚组(NPDR,45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亚组(PDR,31例)。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TNF-α及CRP水平,分析对比。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TNF-α及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R组血清VEGF、TNF-α及CRP水平显著高于NDR组(P〈0.01);PDR组血清VEGF、TNF-α及CRP水平显著高于NPDR组(P〈0.01)。结论血清VEGF、TNF-α及CRP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合并高血压的2 型糖尿病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磁共振脑灌注差异性及磁共振视网膜氧张量改变,分析各组有差异的脑灌注参数与视网膜氧张量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及眼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4例,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组(Proliferative stage of diabetic retinopathy,PDR)10例及无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组(Non diabetic retinopathy,NDR)24例,收集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21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高血压。行磁共振头颅平扫、磁共振血管成像、吸氧前、后磁共振双侧眼球3D T1WI 扰相梯度回波序列、脑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扫描。Student t检验分析各组参数差异,运用Pearson分析各组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值与PDR 组、NDR组颞侧、鼻侧、视盘区视网膜氧张量(△P02)相关性。  结果  PDR组左侧颞下回、双侧扣带回rCBF低于NDR组及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DR组右侧颞下回、左侧枕叶、左侧扣带回相对脑血流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低于NDR组及NC组(P < 0.05),右侧海马旁回PDR组高于NDR组及NC组(P < 0.05);PDR组左侧颞下回、左侧小脑半球、双侧额中回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mit time,MTT)高于NDR组及NC组(P < 0.05),PDR组左侧海马旁回、桥脑右侧低于NDR组及NC组(P < 0.05)。左侧小脑半球、双侧额中回、左侧颞下回及右侧扣带回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PDR组TTP高于NDR组和NC组(P < 0.05),脑桥右侧、右侧海马旁回PDR组低于NDR和NC组(P < 0.05)。吸氧30minPDR组、NDR组、NC组双侧颞侧、视盘、鼻侧△P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DR组及NDR组左侧颞下回及双侧扣带回rCBF与双侧眼球颞、鼻侧及视盘△P02有不同程度相关性(P < 0.05)。  结论  2型糖尿病脑血流灌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具有较强的关联性,MR视网膜氧张量可以做为糖尿病脑毛细血管病变的一种影像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临沂地区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醛糖还原酶(AR)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分为患有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组(DR组)125例,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115例,另选正常对照组(NDM组)100例。提取外周血基因DNA,经PCR后应用限制性内切酶BfaⅠ进行酶切,酶切产物于2%琼脂糖电泳,用紫外凝胶成像系统观察结果。结果①全部研究对象中共见有三种基因型,CC纯合子等位基因型,TT纯合子等位基因型,CT杂合子等位基因型。②在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中,健康对照组与ND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与DR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DR组与其余两组比较,携带T等位基因(CT或TT)的频率明显增加。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TT基因型是DR的危险因素。结论醛糖还原酶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清胆红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开滦总医院及开滦总医院赵各庄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73例,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NDR组192例和DR组181例,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差异。结果:NDR组胆红素较DR组高,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患者的血清胆红素相对较低,可能与DR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NQO1基因C609T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眼底检查的结果,把54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和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采用构象差异凝胶电泳对NQO1基因C609T多态性进行分型。结果  NQO1基因C609T多态性的CC、CT和TT 3种基因型在DR组的频率分别为29.7%、53.2%和17.1%,在NDR组的频率分别为28.1%、51.8%和2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678,P =0.713)。结论  NQO1基因C609T多态性与我国江西汉族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T2DM住院患者165例,根据眼底检查分为正常眼底(non-DR,NDR)组83例和DRP组82例,同期正常健康人群82例作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收集病史并检测各组血清中脂联素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与NC组比较,NDR组和DR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肌酐、胱抑素C明显升高 (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 (P<0.05)。与NDR组比较,DR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病程、胱抑素C、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明显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低血清脂联素水平及糖尿病病程是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贾蒙岚  廖沁  欧阳凌云  张娣  袁安  阳光 《西部医学》2021,33(11):1691-1693+1697
目的 探讨microRNA-873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视网膜病变将所有的入组对象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组(DR组)78例和2型糖尿病不合并视网膜病变组(NDR组)72例,检测患者血清microRNA-873表达量、炎症介质及血管内皮功能等相关指标,进一步分析microRNA-873表达量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结果 相对于NDR组患者,DR组患者体内microRNA-873表达量、TNF-α、IL-6及IL-17表达量均明显较高(P<0.05);DR组患者的Ecs水平明显高于NDR组,而EPCs水平明显低于NDR组(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组血清microRNA-873表达量与TNF-α、IL-6、IL-17表达量及Ecs百分比间均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与EPCs百分比间均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存在microRNA-873表达量改变,且与血清炎症介质表达量改变和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陈之阳  孙伟峰  曹健 《西部医学》2018,30(10):1475-1478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TG/HDL、瘦素、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2月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高新区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2003年DR的国际临床分期标准及病情严重程度依次将其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32例、轻度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30例、中度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38例、重度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32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28例及高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24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NC),测量各组血生化指标、计算TG/HDL C ,测量 HbA1c、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分析TG/HDL、瘦素、脂联素与DR病变关系。结果〓各组TC和LDL 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DL C及TG/HDL 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瘦素、血清脂联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HDL C与DR严重程度无相关性(P>005);TG/HDL C、血清瘦素与DR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血清脂联素与DR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TG/HDL、瘦素水平可能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联素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因素,三者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测及疗效评估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基因rs1143627-C/T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应用MassARRAY分子量阵列技术检测154例2型糖尿病(T2DM)并发DR患者(DR组),148例T2DM无并发DR患者(NDR组),142例健康对照者(NC组)白介素-1β基因rs1143627-C/T多态性。检测三组研究对象的血脂、空腹血糖等,并测定体质指数(BMI)。结果 DR组与NDR组含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T分布频率显著高于NC组,DR组高于NDR组;DR组与NDR组C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C分布频率显著低于NC组,DR组低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介素-1β基因rs1143627-C/T多态性可能与DR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测定30例无DR的2型糖尿病患者(NDR组)、34例合并背景期DR的2型糖尿病患者(BDR组)、32例合并增殖期DR的2型糖尿病患者(PDR组)和30例正常对照组(NC组)的血清visfatin、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 BDR组的血清visfatin和MDA明显高于NDR组(均P<0.01),PDR组的血清visfatin和MDA明显高于BDR组(均P<0.01).BDR组的血清SOD明显低于NDR组(P<0.01),PDR组的血清SOD明显低于BDR组(P<0.01).DR患者的血清visfatin与MD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三酰甘油呈明显正相关(r=0.521,r=0.427,r=0.516,均P<0.01),与SOD呈明显负相关(r=-0.573,P<0.01)o结论DR患者的血清visfatin水平升高,存在氧化应激,visfatin与氧化应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参与DR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并比较2型糖尿病不同分期视网膜病变患者及正常人泪液中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的含量,探讨泪液白细胞介素-6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明确泪液IL-6与血清IL-6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 正常对照者(normal control group,NC组)30例、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NDR组)30例、2型糖尿病单纯性视网膜病变患者(DR组)30例,2型糖尿病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患者(PDR 组)30例,4组年龄、性别比例相匹配.用ELISA法检测4组人群泪液、血清中IL-6的含量.实验资料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对泪液、血清IL-6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泪液中IL-6的含量:NC组浓度为(3.12±1.07 )pg/mL,NDR组浓度为(10.23±3.16)pg/mL,DR组浓度为(16.42±5.71)pg/mL,PDR组浓度为(25.13±4.96 )pg/mL.组间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血清中IL-6的含量:NC组浓度为(88.86±16.71)pg/mL,NDR组浓度为(126.43±20.93)pg/mL,DR组浓度为(240.42±39.21 )pg/mL,PDR组浓度为(269.50±30.20 )pg/m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泪液IL-6与血清IL-6水平有相关性(r=0.758,P <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泪液IL-6含量增高;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加重,泪液IL-6含量逐渐升高,提示泪液IL-6水平与糖尿病及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关.泪液IL-6与血清IL-6水平之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贫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9例T2DM患者进行体脂参数、血压、血糖、血脂、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P)、24h尿微量白蛋白等测定,同时进行眼底检查。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无DR(NDR)组和DR组。依据国内的贫血标准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分析贫血与DR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T2DM患者中,贫血组的DR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贫血组(P<0.01),DR组的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NDR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病程、体质指数、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舒张压、CRP、24h尿微量白蛋白等因素后,贫血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52,95%CI为1.273~2.995,P=0.002)。结论贫血是DR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