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伊布替尼所致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医院知识总库关于伊布替尼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伊布替尼致ADRs的个案共41例,多发生在用药30d内(13例,31.7%);伊布替尼致ADRs累及系统-器官以呼吸系统损害(13例,28.9%)、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10例,22.2%)为主。结论:临床医师或药师应了解伊布替尼ADRs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尽量将ADRs的影响及危害降至最低,最大程度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安罗替尼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及SCI数据库收载的安罗替尼致ADR的个案报道,进行分析。结果:安罗替尼致ADR的文献报道有13篇,共17例,其中男性10例(58.82%),女性7例(41.18%);年龄主要集中在41岁以上(88.24%);多发生在用药31~60 d (38.10%);ADR以心血管系统(33.33%)和呼吸系统(28.57%)损害为主;ADR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瘘(5例),高血压(4例),手足皮肤反应(2例)等;经对症处理后,13例患者好转,4例患者死亡。结论:应加强安罗替尼ADR的临床监测,避免严重的ADR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阿帕替尼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关于阿帕替尼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阿帕替尼导致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共计35例;其年龄分布以51~80岁年龄段较多(26例,74.3%);多发生在用药后90 d内(77.4%);阿帕替尼导致的不良反应累积系统位居前三的分别为心血管系统(24.2%)、消化道系统(24.2%)、皮肤黏膜及其附件(19.4%)。结论:临床医师及药师应加强对阿帕替尼不良反应的认识,加强用药监测,注重患者用药教育,以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归纳替雷利珠单抗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cienceDirect 和 Embase 数据库(截至2022年4月),收集关于替雷利珠单抗相关ADRs的个案报道,对纳入病例的临床资料、替雷利珠单抗用药情况以及ADRs的临床表现、名称、发生时间、处置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替雷利珠单抗致ADRs的个案报道15篇,共计16例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64.81±12.92)岁。ADRs发生时间在1个用药周期内的有4例,2个用药周期内的有2例,3~9周期时间内8例,10个周期后的有2例;涉及皮肤软组织、内分泌、消化、泌尿和心血管等系统,经对症治疗后,16例患者均好转。结论:临床使用中应加强替雷利珠单抗相关ADRs的关注,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病例及其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不良反应个案报道,并对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联合用药,以及低维蛋白原血症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1例独立文献报道,患者多为男性,偏老龄。11例病例中5例采用常规剂量治疗,3例采用较高剂量治疗。11例患者中有8例使用替加环素后纤维蛋白原FIB低于1g·L-1,3例FIB介于1~2g·L-1。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时间多介于3~10d,多数患者在停药、对症治疗3~7d后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不良反应较少,但后果严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剂量甲氨蝶呤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影响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自1995-2020年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文献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关于小剂量甲氨蝶呤不良反应的个案报告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小剂量甲氨蝶呤导致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共计93例;发生不良反应的平均年龄为(55.3±18.1)岁,60岁以上的占比48.39%,男女比例为1∶2.25;给药次数小于等于3次即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有33例(35.48%),不良反应发生在30 d内的占比52.5%;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多达15种以上,其中以胃肠系统损害(27.5%),血液系统损害(26.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2.4%)为主。结论:临床中使用小剂量的甲氨蝶呤亦需加强监测,密切防范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应关注高龄、肾功能不全、合并用药种类较多的患者,有条件的患者在使用药物前应进行MTHFR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替格瑞洛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Embase、Scopus、中国知网(CNKI)、万方期刊论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收载的替格瑞洛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检索时间为2011年1月-2019年7月。结果: 检索到14篇共15例关于替格瑞洛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个案报道,以男性为主(10例,66.67%),年龄50岁及以上患者12例(80%)。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最短的是负荷剂量1 h后;最长为用药后2个月。其中10例(66.67%)患者在用药后10 h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后有3例患者植入临时起搏器,1例患者在出院前植入永久性双腔起搏器,其他11例患者分别通过停药、继续用药、换用其他药物及对症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结论: 替格瑞洛可能通过抑制红细胞对腺苷的摄取,升高细胞外液腺苷的浓度,而引起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对于传导系统已经受损的患者,临床上在联合用药时需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临床合理使用替格瑞洛的同时,应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甲磺酸阿帕替尼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表现、原因及转归情况,旨在为临床上合理使用阿帕替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2014-2018年4年间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上有关阿帕替尼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筛选后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信息、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治疗与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收集甲磺酸阿帕替尼致不良反应69例患者中,有10例新的不良反应。分析可知,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41~60岁所占的比例最高为53.62%,多在服药后1个月内出现不良反应(占80.75%)。不良反应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所占比例最多为31.84%,心血管系统损害是其次,占18.43%,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一共有10例死亡病例,致死原因多是呼吸系统损害,占死亡病例的40%。在临床处理和转归上多数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得到缓解。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阿帕替尼的不良反应,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应加强密切关注不良反应,做到及时处理及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依维莫司所致不良反应(ADRs)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以及Web of Science中关于依维莫司的不良反应个案报道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收集依维莫司ADR个案报道65例,其中女性41例(63.08%),男性24例(36.92%),年龄分布以50~69岁居多(40例,占61.54%),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后180 d内(54例,83.08%),累及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等多个器官/系统。65例患者中,55例停药或停药并对症治疗,52例好转,3例死亡;5例未停药仅对症治疗,4例好转,1例死亡;4例减量和减量并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1.54%)未干预自行好转。结论:依维莫司相关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时刻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强用药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克唑替尼不良反应发生类别、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应用克唑替尼患者63例,记录相关临床信息、治疗方案等,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克唑替尼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中,合并用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例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中,6例为严重不良反应,45例为一般不良反应。最常见的ADRs累及器官系统为:肝胆损害(37.9%)、消化系统损害(24.2%)、泌尿系统损害(9.7%)、血液及循环系统损害(8.9%)。严重ADRs临床表现为转氨酶升高,窦性心动过缓和骨髓抑制。60 d以内ADRs累计发生率为80.6%,肝损伤主要发生时间为10~30 d(53.2%),消化道反应发生时间为0~10 d(90.0%),泌尿系统损伤主要发生在30~60 d(33.3%)。提及合并用药的患者有34例,涉及54个药物品种。结论:临床实践中应关注克唑替尼引起的ADRs,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类别、时间、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临床监测和剂量调整方案,强化安全用药理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抗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药物贝达喹啉及德拉马尼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从多角度分析两药ADR上报的相关情况,为临床治疗制定相应药学监护策略,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提供线索。方法: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FDA (U.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Public Data Open Project,openFDA)数据库中的药品不良反应的交互式图表板块访问不良反应的应用程序端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检索2004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5日期间,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的ADR上报情况,并进行多角度分析。结果: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的ADR上报数分别为1 547份和1 220份,ADR主要由医师上报,上报国家主要为南非,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之间,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用药适应证主要为肺部结核感染,主要的ADR为QT间期延长和呕吐。结论:在使用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期间关注QT间期,注意胃肠道反应、贫血、呼吸困难和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等不良反应。利用openFDA数据库能对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的ADR相关信息进行全面、多角度的分析和阶段性的总结。此外,需加强我国的不良反应上报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瑞舒伐他汀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发生特征和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调脂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从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山东省ADR数据库上报的3 840份他汀类药物报告中筛选出瑞舒伐他汀所致严重类型的ADR报表,对患者的年龄、ADR发生时间分布、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统计分析。结果: 瑞舒伐他汀所致严重ADR报告共计254例,多发生在用药2~14 d(75.99%)内,年龄分布以60~69岁(35.43%)患者占比最多;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多样化,以肝胆损害(75.48%)多见,多发生在2~14 d(79.48%);ADR转归结果方面,痊愈或好转209例(82.28%);ADR对原患疾病影响方面,不明显205例(80.71%),病程延长44例(17.32%),病情加重5例(1.97%)。结论: 患者在开始使用瑞舒伐汀的14 d内,临床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ADR,特别是肝胆损害,及时鉴别和干预,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奥马珠单抗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等数据库关于奥马珠单抗致ADR的个案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奥马珠单抗致ADR的个案报道26篇,共35例,其中男性9例(25.71%)、女性26例(74.29%),年龄分布以30~69岁居多(82.86%),发生时间大多在用药后1年内(87.27%),过敏反应主要集中在用药3个月内(66.67%),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8.78%)、呼吸系统损害(14.63%)和循环系统损害(12.19%)为主。多数患者对症处理后均好转,仅1例死亡,4例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接受脱敏治疗并成功脱敏。结论:临床应用奥马珠单抗应加强ADR监测,防范严重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艾曲泊帕所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发展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PubMed和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收载的艾曲泊帕致ADR的个案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收集艾曲泊帕致ADR的个案报道15篇共18例,其中男性7例(38.89%),女性11例(61.11%),年龄分布以50岁以上居多(13例,72.22%),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90 d以内(15例,83.33%),主要累及循环系统(7例,38.89%)和皮肤系统(6例,33.33%)。患者经停药或减量和/或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应关注艾曲泊帕所致ADR,加强用药教育,避免严重ADR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吗啉硝唑注射剂的临床实际应用及安全性,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使用吗啉硝唑注射剂的普通外科住院患者病历,对其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疗效、药物不良反应(ADRs)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纳入有效病例144例,应用吗啉硝唑预防感染17例,治疗感染127例。给药剂量500 mg bid,平均用药时间(9.4±5.2)d。22例(15.28%)患者单独使用吗啉硝唑注射液治疗,117例(81.25%)患者联用1种抗菌药物,5例(3.47%)患者联用2种抗菌药物。共有156例次不合理用药,涉及115例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当、用药指征错误等。临床治疗有效率和ADRs发生率分别为86.6%、13.19%。主要ADRs为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升高等。结论:吗啉硝唑不良反应与说明书及临床研究报道基本相近。临床应用时须避免盲目性联合用药,疗程不宜过长,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增加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舒更葡糖(sugammadex,SGX)所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以及Web of Science中关于舒更葡糖ADR个案报道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舒更葡糖ADR个案报道45例,其中女性21例,男性24例;11.11%为超剂量用药,20%为用药剂量不足。ADR多在给药10 min内发生,主要表现为过敏、心脏骤停、心动过缓等,在给予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类固醇激素并对症治疗后好转。17例患者在用药洗脱期后进行了皮肤试验,16例结果显示阳性。结论: 舒更葡糖相关ADR发生迅速,与剂量无明显正相关,多累及免疫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临床应用时应加强用药监测,必要时可进行皮肤试验以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