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teriovenous fistula,AVF) 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超声引导下首次行PTA治疗的AVF狭窄患者107例,并随访12个月以上。 结果 PTA治疗AVF狭窄技术成功率100%( 107例/107例) ,临床成功率100%( 107例/107例) ,PTA前血管狭窄部位内径为(1.56±0.36) mm,PTA后为(3.13±0.35) mm,PTA前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 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为( 537.91±93.08) cm/s,PTA后为( 218.04±69.08) cm/s ;PTA前肱动脉平均血流量(flow volume,FV)为( 185.89±62.65) ml/min,PTA 后为(593.81±62.66) 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PTA后3、6、12 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7.2%、87.9%、71.0%,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100%,96.3%。结论 超声引导下PTA能改善AVF狭窄,提高AVF通畅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自体动静脉内瘘(ateriovenous fistula,AVF)为维持血液透析首选血管通路类型[1],占所有血管通路80.5%[2],据统计动静脉内瘘仅有30%~50%的5年通畅率,老年和糖尿病患者通畅率更低[3].狭窄作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内瘘闭塞的根本原因.及时诊断和处理狭窄是维持内瘘通畅关键所在[4].本研究回...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总结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或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球囊扩张治疗自体AVF狭窄或闭塞的尿毒症患者52例,比较手术前后自体瘘血流量的变化及造影表现,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52例患者球囊扩张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3、6、9、12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8.1%(51/52)、90.4%(47/52)、80.8%(42/52)、71.2%(37/52);术后1年内再狭窄患者15例,经再次球囊扩张后血流量达到透析要求(>200 mL·min-1)。结论球囊扩张是治疗自体AVF狭窄的有效方法,近期效果明显;超声或数字减影造影引导下经皮血管成形术均可行,可根据患者病变情况和医生自身技术条件酌情选择;手术入路和球囊的选择对于治疗AVF狭窄至关重要;球囊扩张治疗自体AVF狭窄通畅率随时间降低,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张家庆  刘萍  王业梅 《安徽医学》2017,38(6):720-722
目的 比较支架植入与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手术成功率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收治的40例AVF狭窄或闭塞患者,随机分为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通畅率.结果 支架植入组与球囊扩张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无死亡病例,术后12个月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开放率分别为80.0%和4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植入在手术成功率与12个月内的开放率均较高,且优于球囊扩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PTA)在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AVF)狭窄治疗中的应用,选本院肾内科接受超声引导下PTA治疗的AVF狭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肾内科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AVF狭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对比两组术后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和内瘘自然流量;统计术后3个月内的并发症和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术后疗效显著提高。AVF狭窄处血管内径、透析血流量、内瘘自然流量均较术前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内瘘再狭窄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说明,超声引导下PTA治疗AVF狭窄比外科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和再狭窄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留置单针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经皮动静脉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围术期的使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经皮动静脉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予以双针穿刺,观察组32例予以留置单针穿刺,比较两组球囊扩张术后皮下血肿,再次狭窄时间以及内瘘失功发生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皮下血肿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一年内内瘘再狭窄发生率观察组为18.75%,低于对照组的28.13%,内瘘失功观察组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动静脉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围术期使用留置单针穿刺法更有利于保护内瘘,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远红外照射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20min组、40min组、60min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规律透析,其余3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远红外照射治疗,20min组、40min组、60min组每次照射时间分别为20min、40min、60min,比较4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期间对照组AVF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其次为20min组,但4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min组患者hsCRP、IL-8水平明显高于20min组和4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hsCRP、IL-8水平明显高于20min组和4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min组患者治疗后PTH、FINS水平明显高于其余3组,FPG水平明显低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红外照射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选择照射40min/次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应用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行球囊扩张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按照抽签分组法将江门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50例动静脉内瘘狭窄行球囊扩张术患者为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5例,常规护理+个案管理).干预3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序贯超滤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超高血压。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血透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出现透析中超高血压后给予卡托普利片25 mg舌下含服;观察组30例患者出现透析中超高血压后调整血透机治疗参数,将超滤率设定在3000 ml/h进行快速脱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情况,一旦患者收缩压下降至160 mmHg以下或累计快速脱水500 ml时,将超滤率调整到血压升高前原定值直至完成本次血液透析治疗,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心功能、凝血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收缩压在治疗前、治疗2 min及4 min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 min时的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心率变化不明显,研究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心功能无明显变化,均未见血栓栓塞事件。结论 利用血液透析机自身的超滤功能,使用序贯超滤的方式,能迅速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高血压患者的血容量,从而降低透析中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主要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1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手术要点、穿刺方法、主要并发症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19例内瘘主要在非优势侧前臂行端-端吻合、采用"扣状和绳梯式穿刺法"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血栓(26%),主要有吻合口血栓(19.7%)、穿刺部位附壁血栓(6.3%),其次是血管通路狭窄发生率(10.3%)(包括吻合口、静脉解剖本身存在的狭窄、穿刺部位狭窄);第三位是血管瘤,发生率3.8%(主要发生在吻合口及穿刺部位)。319例中234例使用3年以上。结论:造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失功的三个原因,依次是血栓、狭窄、血管瘤。手术治疗仍然是纠正血管通路并发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将81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及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行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内瘘常规临床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还增加一些护理干预措施,并对这些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实验组49例患者术后有43例患者内瘘功能良好,使用时间均>2年,开放率为87.76%;而对照组32例患者术后有23例患者内瘘功能良好,使用时间均>1.5年,开放率为71.88%;内瘘闭塞现象,实验组为9例(18.37%),而对照组为15例(46.87%)。结论:通过对需要维持血液透析的动静脉内瘘患者临床行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内瘘阻塞、感染以及动脉瘤等并发症,进而最大限度的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Vascular access (VA) dysfunction is a major clinical complication in the hemodialysis population and has a direct effect on dialysis outcom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role of microinflammation in the VA dysfunction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Methods Forty-seven patients (male 35 and female 12) receiving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were included for this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1 (n=15), patients with initial hemodialysis and new 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 group 2 (n=18), patients treated with hemodialysis for long term with well-functional VA; group 3 (n=14),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VA dysfunction.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serum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interleukin 6 (IL-6) and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 were determine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was determined by latex-enhanced immuno-nephelometric method. Tissues of radial artery were taken from group 1 and group 3 for the histological study. Expression of CD68 and MCP-1 in the radial artery was deter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Serum hs-CRP in group 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1 and group 2 ((7.40±2.42) mg/L vs (4.21±1.62) mg/L and (5.04±3.65) mg/L, P 〈0.01 and P 〈0.05, respectively). Serum TNF-α in group 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1 and group 2 ((64.03±9.29) pg/ml vs (54.69±12.39) pg/ml and (54.05±7.68) pg/ml, P 〈0.05 and P 〈0.01, respectively). Serum IL-6 in group 3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1 and group 2 ((70.09±14.53) pg/ml vs (56.43±10.11) pg/ml and (60.77±9.70) pg/ml, P 〈0.01 and P 〈0.05, respectively). Patients in group 3 had a thicker internal layer of vessels than in group 1 ((0.356±0.056) mm vs (0.111±0.021) mm, P 〈0.01). Expression of CD68 and MCP-1 in the fistula vessel walls in group 3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1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46-149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治疗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及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动静脉内瘘狭窄的血透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球囊扩张治疗。对照组围手术期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围手术期行护理干预,评定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PTA手术,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管内径和透析血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内径和透析血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及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采用球囊扩张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穿刺的最佳方法。方法对75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采用三种方法(直接、间接和针尖斜面向下)穿刺,评估疼痛级别及出血量。结果疼痛以间接穿刺为重;出血量以常规直接穿刺多;针尖斜面向下穿刺出血量少,疼痛轻。结论针尖斜面向下直接穿刺效果好,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李宁  彭侃夫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1):1510-1512,1516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行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并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37例病人资料,将其中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24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将未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113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病人各项临床资料及生活指标.结果:2组病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透析次数、使用左卡尼汀、血小板、白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激素、血磷、钙磷乘积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使用左卡尼汀、低密度脂蛋白、钙磷乘积、血磷5个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均为影响动静脉内瘘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钙磷乘积过高以及血磷水平升高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左卡尼汀则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绎平 《当代医学》2021,27(19):41-43
目的 探讨在线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在线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比较两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血肌酐(SCr)、尿素(Urea)、C反应蛋白(CRP)水平、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清除指数(Kt/V).结果 治疗前,两组Hb、Hct、S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患者Hb及H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Cr、Urea、β2-MG、CRP、Kt/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β2-MG、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Kt/V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线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透析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能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改善营养状态,且有利于纠正肾性贫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彩超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及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宝鸡市中医医院接受慢性血液透析治疗并行动静脉造瘘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超检查,观察受检者动静脉内瘘通畅及异常的彩超表现、吻合口面积与血流量关系.以ROC曲线分析彩超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血栓及狭窄的诊断情况.结果 共显示动静脉瘘血栓形成21例,其中头静脉18例,瘘口3例;动静脉瘘口狭窄24例,瘘口内径1.1~2.4 mm,平均(2.1±0.2)mm;100例患者中,吻合口面积3~4 mm2者数量最多,为38例,4~8 mm2者数量最少,为27例;随着吻合口面积增加,血流量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4.18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彩超血流量评估动静脉瘘血栓及狭窄,其线下面积为0.85(95%CI=0.75~0.90),以彩超血流量<330 mL/min为诊断标准,彩超血流量评估动静脉瘘血栓及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和88%;采用彩超血流量及彩色多普勒联合评估动静脉瘘血栓及狭窄,其线下面积为0.96(95%CI=0.91~0.99).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及狭窄的评估中,彩超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的改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玲  陆世颖  李家燕 《医学文选》2004,23(3):268-270
目的 减轻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的疼痛 ,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保护内瘘和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 将 1 2 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60例 ,均采用人工肾穿刺针行动静脉内瘘穿刺 ,观察组进针角度与皮肤呈 40°角 ,对照组进针角度与皮肤呈 2 0°角 ,两组穿刺各 1 2 0 0例次 ,观察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率 ,观察组 94.8%,对照组 85 .0 %,两组有显著差异 ( χ2 =62 .68,P<0 .0 1 ) ;疼痛率 :观察组 5 .5 %,对照组 1 5 .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 χ2 =5 4.80 ,P<0 .0 1 ) ;内瘘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 5 %,对照组 1 3 .3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χ2 =8.78,P<0 .0 5 )。结论  40°角穿刺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减轻疼痛 ,减少内瘘并发症发生 ,保护内瘘和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