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磊  王微  姬志强  康文艺 《中国药房》2012,(27):2531-2532
目的:研究飞龙掌血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硅胶与凝胶柱色谱法对飞龙掌血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飞龙掌血的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十八酸(1)、油酸(2)、亚油酸(3)、β-谷甾醇(4)、茴芹内酯(5)和去甲白屈菜红碱(6)。其中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飞龙掌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飞龙掌血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及反复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飞龙掌血茎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飞龙掌血素(1),飞龙掌血双香豆素(2),8′-(2′,3′-二羟基-3′-甲丁基)-5,7-二甲氧基香豆素(3),飞龙掌血新双香豆素(4),白屈菜红碱(5),橙皮素(6)和橙皮苷(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飞龙掌血茎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飞龙掌血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飞龙掌血甲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飞龙掌血甲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硅胶及凝胶柱色谱法对飞龙掌血甲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飞龙掌血的甲醇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白鲜碱(1)、橙皮素(2)、4-羟基-N-甲基脯氨酸(3)、8-羟基-二氢白屈菜红碱(4)、橙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胡萝卜苷(6)、橙皮苷(7)、香叶木苷(8)和新橙皮苷(9)。结论:化合物5、6、8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飞龙掌血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飞龙掌血体外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Fenton法、DPPH自由基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飞龙掌血总提取物(TEF)、石油醚萃取相(PEF)、乙酸乙酯萃取相(EAF)、正丁醇萃取相(NBF)和剩余水相(WF)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TEP、PEF、EAF、NBF和WF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且对自由基的清除效率与提取物质量浓度有一定量效关系;适当质量浓度的TEP、PEF、EAF、NBF对脂质过氧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高浓度WF对脂质过氧化有诱导作用。结论飞龙掌血提取物具有体外抗氧化作用,可被开发成天然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5.
石磊  姬志强  张振巍  李园园 《中国药师》2013,16(9):1293-1295
目的:研究飞龙掌血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硅胶及凝胶柱色谱法对飞龙掌血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飞龙掌血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茵芋碱(1)、γ-花椒碱(2)、白屈菜红碱(3)、二氢白屈菜红碱(4)、异茴芹内酯(5)、去甲布拉易林(6)和氧化两面针碱(7).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石磊  李东  康文艺 《中国药房》2011,(7):666-668
目的:总结飞龙掌血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阅读并归纳有关飞龙掌血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研究的文献,对其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的种类、结构进行综述。结果:飞龙掌血具有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及对心脏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至今已从飞龙掌血中得到香豆素类化合物16个,生物碱类化合物30个,从其根部提取分离出三萜酸类化合物6个以及其他类化合物。结论:飞龙掌血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应将其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的研究工作相结合,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飞龙掌血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有些中药制剂中可能掺杂的飞龙掌血药材及其单体成分毛两面针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以估测其生物安全性。方法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编写的《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相关规定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飞龙掌血药材浸提液灌胃给予小鼠的MTD>136g/kg,相当于人体最大可能摄入量的529倍;毛两面针素对照品溶液灌胃给予小鼠的MTD>120mg/kg,相当于人体最大可能摄入量的706倍。结论未观察到飞龙掌血药材有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研究飞龙血提取物的体外凝血活性。方法:分别对飞龙掌血水煎煮提取物、超声提取物和有机溶剂提取物对家兔体外血浆复钙时间进行测定,考察了飞龙掌血不同方法提取物对家兔血浆覆盖时间的影响。结果:飞龙掌血超声提取物可缩短家兔血浆复钙时间(P〈0.05);飞龙掌血乙酸乙酯、甲醇部位能显著缩短家兔血浆复钙时间(P〈0.01);而水煎煮提取物可延长家兔血浆复钙时间(0.01〈P〈0.05)。结论:飞龙掌血超声提取物与飞龙掌血乙酸乙酯、甲醇部位具有潜在的体外凝血活性。飞龙掌血水煎煮提取物具有潜在的体外抗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民族药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 Lam.的止血活性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作为测定指标,进行飞龙掌血提取物止血药的效学研究;连续给药3周后,测定大鼠血液凝集参数和血小板形态等指标,继而阐明其止血作用机理.结果 飞龙掌血氯仿层提取物为最佳止血活性部位,给药大鼠血液的凝血酶时间显著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增加(P<0.05),血小板数目显著增加,血小板形态发生延展,部分生出伪足.结论 通过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促进内源性凝血途径和改变血小板形态数目可能是飞龙掌血发挥止血活性的主要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7,(19):2639-2641
目的:提取、分离油橄榄叶中的三萜类成分并进行结构鉴定,为油橄榄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油橄榄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洗脱、柱层析、重结晶,并通过核磁共振等技术对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油橄榄叶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香树素、高根二醇、2α,3β-二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化合物3)、齐墩果酸、Camaldulenic acid(化合物5)、3α-山楂酸。其中,化合物3和化合物5首次从油橄榄叶中分离得到。结论:本研究为油橄榄叶的进一步开发和合理应用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飞龙掌血中白屈菜红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Gemini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三乙胺(磷酸调pH值3)(28:72),检测波长为269nm,流速为1.0ml.ml-1。结果:白屈菜红碱的线性范围为0.07~7.40μg(r=0.9998);浓度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07,RSD=1.24(n=9)。结论:所建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飞龙掌血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飞龙掌血中氯化两面针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Gemini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三乙胺(磷酸调PH值3)(28﹕72),检测波长为273nm,流速为1.0ml·ml-1。结果:氯化两面针碱的线性范围为0.04~4.30μg(r=0.9998);浓度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88%,RSD=1.10%(n=9)。结论:所建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飞龙掌血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Two new triterpenoids, 2α,3β,16α,19α,23-penta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 (1) and 2α,3α,11α,21α,23-pentahydroxyurs-12-en-28-oic acid (2),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1D and 2D analyses, as well as MS and IR spectra.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见血飞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部位的凝血作用。方法:采用毛细玻管法及玻片法观察这3个部位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采用断尾法观察其对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玻片法中,甲醇部位的3个剂量组、石油醚部位的中剂量组和乙酸乙酯部位的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能显著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毛细玻管法中,甲醇部位的3个剂量组及乙酸乙酯的高、中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能显著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断尾法中,石油醚部位的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其它各组的出血时间都明显短于空白组。结论:在这3个部位中,见血飞甲醇部位的凝血作用最好,有提高机体凝血功能、增强止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仙人掌肉质茎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仙人掌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NMR和MS等波谱手段签定化学结构。结果从仙人掌肉质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并分别鉴定为:1[6αD吡喃葡萄糖甲苷)]L(-)苹果酸甲酯(Ⅰ)、1(3乙基苯基)1,2乙二醇(Ⅱ)、(S)3羟基3甲基戊二酸甲酯(Ⅲ)、乙基αD呋喃阿拉伯糖苷(Ⅳ)、乙基βD吡喃果糖苷(Ⅴ)。结论化合物Ⅱ~Ⅴ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仙人掌酯B。  相似文献   

16.
Phyt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thanol extract from the leaves of Momordica charantia L.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two new (1, 2) and four known (36) cucurbitane-type triterpenoids.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analyses of spectroscopic data including IR, UV, MS, 1D, and 2D NMR. Also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s of momordicines I (3) and II (4)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first time by application of the modified Mosher's method, acid hydrolysis, and GC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