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沙唑嗪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膀胱痉挛(B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某院经TURP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2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于TURP术后口服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口服甲磺酸多沙唑嗪片联合双氯芬酸钠栓肛塞进行治疗。比较2组BS时间和次数、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膀胱冲洗液变淡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BS发生频率、BS持续时间和VAS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膀胱冲洗液变淡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2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服用期间未见任何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多沙唑嗪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TURP术后BS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探讨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行棘突劈开椎管减压与腰椎板切除减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以30例为1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腰椎板切除减压术,观察组行棘突劈开椎管减压术。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疼VAS评分、多裂肌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的JOA评分、下肢痛VAS评分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的腰疼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多裂肌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中棘突劈开椎管减压术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腰痛感,有利于多裂肌在稚板的附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功能性消化不良医生报告结局量表对短程三联疗法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为治疗该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门诊就诊的120例Hp阳性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抗Hp短程三联疗法,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加入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医生报告结局量表评分(CRO)、临床疗效、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Zung式焦虑自评量表(SAS)及Zung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RO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CRO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的显效率更高。观察组Hp根除率为61.67%;对照组为58.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短程三联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应用于Hp阳性FD患者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提升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进一步大样本、多指标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甘露醇和地塞米松在腰椎融合术后腰腿痛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90例,对照组采用镇痛消炎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甘露醇和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血清指标和腰腿痛疗效.结果 术后VAS评分比术前更低,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没有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各个血清指标水平明显更低,P<0.05.结论 采用甘露醇和地塞米松对腰椎融合术后腰腿痛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有效地缓解炎症反应,减轻腰腿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在急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4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等)、半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中至术后24~48 h使用微量泵按0.05 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入替罗非班)、全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中至术后24~48 h内使用微量泵按0.1 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入替罗非班),比较3组患者在用药前后24 h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以及PCI术后即刻冠脉血流TIMI分级、校正TIMI计帧、ST段抬高恢复情况、血清炎症因子、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出血并发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半量组患者PCI术后即刻冠脉TIMI血流分级明显偏高(P<0.05),全量组稍高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半量组和全量组患者CTFC帧数明显偏低(P<0.05);TMP2级以上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治疗组患者血清MPA、cTnI、CK-M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半量组和全量组患者上述血清指标降低程度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各剂量组患者在经PCI术后90 min ST段抬高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半量组和全量组在完全回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回落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全量组和半量组在ST段回落情况差异不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半量组和全量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表达水平在各观察点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半量组和全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偏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半量组与全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半量组和全量组不良心血管时间发生率明显偏低(P<0.05),半量组与全量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半剂量的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可更好地发挥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冠脉血流及心肌损伤,降低MPA,减少"无再流"现象的发生,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种蛇毒类凝血酶制剂在外科手术的止血有效性,并进行经济学分析,为临床选择最佳止血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某院骨科腰椎手术及四肢骨折内固定术选用单一止血药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邦亭)、蛇毒血凝酶注射液(速乐涓)和注射用矛头蛇毒血凝酶(巴曲亭)的手术病例303例进行临床疗效和经济学研究。结果:邦亭、速乐涓和巴曲亭在腰椎手术及四肢骨折内固定术的止血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6.31%,81.08%,75.00%和72.13%,76.92%,73.33%,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进行经济学分析,3组患者除蛇毒血凝酶制剂费用和处理不良反应费用外的所有费用基本相等。邦亭组、速乐涓组和巴曲亭组及处理不良反应的费用在腰椎手术及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分别为384.7,451,1 189.1,443,506.1,1 223.4元,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邦亭组与速乐涓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巴曲亭组分别与邦亭组与速乐涓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邦亭)和蛇毒血凝酶注射液(速乐涓)用于腰椎手术及四肢骨折内固定术术中止血的经济性明显优于注射用矛头蛇毒血凝酶(巴曲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罗沙替丁联合血浆置换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分为A、B、C 3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给予罗沙替丁治疗,比较3组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血淀粉酶(amylase,AMY)、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APCHEⅡ评分、应激性溃疡发生率(incidence of stress ulcer,ISU)、ICU住院时间。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基本资料,TG、AMY、TNF-α、APCHEⅡ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3组TG、AMY、TNF-α比较,B组C组较A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ISU比较,A组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较A组B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AP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比较,与A组比较,B组、C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较B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能有效降低TG、AMY、TNF-α,控制APCHEⅡ评分与ICU住院时间,联合罗沙替丁治疗可更好地降低APCHEⅡ评分与ICU住院时间,减少ISU。  相似文献   

8.
许纯锐  温伟  吴剑飞 《安徽医药》2014,(8):1480-1482
目的探讨单侧动态中和固定系统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6月由于腰椎退行性疾病在该院骨科住院的患者40例,采用单侧动态中和固定系统治疗,运用腰痛和下肢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40例患者与手术前的VAS/ODI/JOA评分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20.65±4.71)个月时的评分均表现出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在短期的治疗效果来看,采用单侧动态中和固定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在神经根减压术中联合应用倍他米松和医用生物蛋白胶的疗效。方法:观察对象为腰椎神经根减压术术后的120例患者,根据术后处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A组单纯手术组,B组单纯应用倍他米松组,C组单纯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组,D组倍他米松联合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组。观察各组术后直腿抬高试验角度、改良JO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术后48 h内引流量,分析各组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术前患者年龄、病史时程、男女比例、直腿抬高试验角度、改良JO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术后48 h内引流量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组患者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在不同时期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D组患者髋关节运动角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23)°vs.(54±19)°,vs.(62±20)°,vs.(64±21)°,(P<0.05)];术后4周,D组患者膝关节运动角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4)° vs.(16±6)°,vs.(13±5)°,vs.(14±5)°,(P<0.05)];术后4周,D组患者髋关节运动角度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21)° vs.(54±19)°,(P<0.05)]。术后患者症状也有显著改善:术后4周,D组患者改良JOA评分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7)vs.(16±6),vs.(18±5),vs.(18±5),(P<0.05)]。术后4周,D组患者ODI评分显著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vs.(18±3),vs.(13±2),vs.(15±3),(P<0.05)]。D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0.6)vs.(5.4±0.8),vs.(4.3±0.7),vs.(4.2±0.7),(P<0.05)]。D组患者术后48 h内引流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6±41)vs.(457±51),vs.(420±56),vs.(391±48),(P<0.05)]。结论:联合应用倍他米松和医用生物蛋白胶能够在神经根减压术中收获比单用药物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分析系统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稳定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单纯髓核摘除术且术后随访的98例患者做回顾性临床观察,据术后是否行系统功能锻炼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随访比较,腰椎曲度、前凸指数、骼骨倾斜角、JOA评分、下腰痛VAS评分、直腿抬高试验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随访时腰椎曲度、前凸指数、骼骨倾斜角、JOA评分、下腰痛VAS评分、直腿抬高试验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配合系统的功能锻炼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系统功能锻炼能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有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联药物注射辅助关节镜清理治疗Ⅱ~Ⅲ级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某院收治的Ⅱ~Ⅲ级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在关节镜清理基础上给予采用罗哌卡因+透明质酸钠注射和罗哌卡因+透明质酸钠+激素注射方案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西安大学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吕斯霍尔姆膝关节评分(lysholm)、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GQOLI-74),关节液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WOMAC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ysholm评分和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关节液MMP1和MMP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三联药物注射辅助关节镜清理治疗Ⅱ~Ⅲ级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有效减轻相关症状体征,缓解关节疼痛,提高肢体活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且有助于下调MMPs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下肢骨折患者行椎管内麻醉前体位摆放时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80例因下肢骨折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地佐辛组(DEZ组,n=40)和对照组(n=40)。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前15 min,DEZ组肌肉注射地佐辛10 mg(2 ml),对照组肌肉注射0.9%氯化钠2 ml。记录2组患者安静平卧位时(T1)、体位摆放时(T2)、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T3)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数字镇静评分(NSS)、MAP及HR等的改变。结果:组内比较,对照组患者T2时的VAS评分显著高于T1(P<0.05),DEZ组患者T1、T2时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T2时的MAP、HR与T1、T3比较, 均显著升高(P<0.05);DEZ组患者各时点的MAP、HR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T2时DEZ组患者的VAS评分、MAP、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患者行椎管内麻醉前运用地佐辛,能确切减轻体位摆放时的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羟考酮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应激、免疫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某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全麻手术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术前按照随机数字表分配随机方案,设置A组(50例)为羟考酮联合氟比洛芬酯,B组(50例)为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所有患者均采用镇痛泵自行控制术后疼痛(PCIA)。所有患者均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出血量等一般情况。记录患者术后12,24,48 h的疼痛VAS评分。采集同期的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2,IL-8,IL-10浓度。记录患者按压次数及镇痛药物追加使用例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出血量等一般情况无差异。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的VAS评分在12,24,48 h均出现了显著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12 h及术后24 h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明显降低(P<0.05);A组术后12 h及术后24 h的CD3+、CD4+、CD4+/CD8+及NK细胞均高于B组,术后12 h的CD8+低于B组(P<0.05);术后48 h的CD3+、CD4+、CD4+/CD8+、CD8+及NK细胞2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组术后12 h及术后24 h相比术前的IL-2及IL-8浓度降低明显(P<0.05);IL-10浓度升高明显(P<0.05)。A组术后12 h及24 h的IL-2及IL-8浓度均高于B组,IL-10浓度均低于B组(P<0.05);术后48 h的IL-2、IL-8及IL-10浓度2组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相比,术后48 h内总的按压镇痛泵的次数更少,且总的泵消耗量也较小(P<0.05)。而A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术仅4例,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11例,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氟比洛芬酯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自控镇痛安全有效,降低了术后疼痛感,还可以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且调节了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和IL-2,IL-8及IL-10浓度,值得临床麻醉推广。  相似文献   

14.
辛月  吴昱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13):1275-1277
目的:比较地佐辛与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7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根据受试者筛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2组,地佐辛组(n=35例)麻醉维持采用地佐辛(1~3 μg·kg-1·min-1),瑞芬太尼组(n=35例)麻醉维持采用瑞芬太尼(0.1~0.3 μg·kg-1·min-1)。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布氏舒适评分(BCS)和镇静/躁动评分(SAS)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离开PACU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开始即刻和术毕时的MAP、HR均明显低于麻醉时,且瑞芬太尼组下降较地佐辛组更为显著(P<0.05);地佐辛组苏醒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及离开PACU时间均明显长于瑞芬太尼组(P<0.05);地佐辛组苏醒后不同时间点VAS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而BCS评分明显高于瑞芬太尼组(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麻醉维持使用地佐辛镇痛效果明显优于瑞芬太尼,且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分别复合芬太尼、舒芬太尼、地佐辛3种临床常用术后镇痛药物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从而选择最佳术后镇痛方案。方法:选取骨科足踝术后需镇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F、SF、D 3组,镇痛泵药液配方:F组:芬太尼+右美托咪定;SF组: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D组:地佐辛+右美托咪定,止吐药均选取托烷司琼。记录术后4,8,12,24,48 h的VAS疼痛评分、BCS舒适度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CA按压次数,术后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同时观察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VAS评分在第4,8,12小时时具有显著意义(P<0.05),比较发现D组镇痛效果最好。BCS评分及PCA按压次数在各时间均有显著意义(P<0.05),D、F组的BCS舒适度接近且均优于SF组,D组PCA按压次数最少。睡眠质量评分在4 h有显著意义(P<0.05),D、F组接近且均优于SF组。不良反应中SF组出现头晕次数较其他2组高,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术后镇痛效果最好,舒适度评分、睡眠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与复合芬太尼接近且均优于复合舒芬太尼,综合比较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胸腺肽α1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自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集某院治疗的180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符合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均给予早期积极抗感染、液体复苏、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50 mL血必净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皮下注射1.6 mg胸腺肽α1。统计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一般状态、血气状态、炎症因子水平、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一般状态、血气状态、炎症因子水平均优于治疗前,2组患者治疗后体温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H、PaCO2、PaO2/FiO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前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5.7%,细菌清除率为82.9%,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2.9%,细菌清除率为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严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胸腺肽α1与血必净注射液能明显改善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身体状态,减缓炎症进展,效果显著,同时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榄香烯注射液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和安全性。方法:7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TP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榄香烯注射液静脉滴注。4个化疗周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客观有效率为42.9%较对照组(34.3%)高,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5.7%和54.3%;2年生存率分别为22.9%和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4/CD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CD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恶心、呕吐、腹泻的发生率远远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静脉炎(14.3%)、发热、局部疼痛和过敏反应,无停药和死亡。结论:榄香烯注射液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明确,并且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化疗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