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对疑难危重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的效果。方法:选择需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的疑难危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凭体表解剖标志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穿刺成功时间、穿刺次数、成功率、误伤动脉或胸膜、动静脉瘘、穿刺部位血肿、多次置管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时间(7±2)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6±10)min(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93.3%,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在疑难危重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的效果优于传统方法,穿刺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并经腔内心电图定位的52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首次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到位率及置管并发症情况。 结果:52例患者首次穿刺成功50例,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6.2%,首次穿刺失败需2次穿刺并置管成功2例。所有患者穿刺过程未出现颈动脉误穿、血气胸、空气栓塞等并发症。52例患者经腔内心电图定位后行胸部X线检查,均证实导管头端位置理想,置管深度一次性到位率100%。2例患者在调整最佳置管深度过程中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均得到及时纠正。 结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可明确血管有无变异,准确引导穿刺,减少并发症,提高置管成功率。同时,腔内心电图可实时提示置管深度,便于及时、准确指导导管头端位置调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肿瘤化疗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临床可行性.方法:180例需行化疗肿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组(E组)及传统PICC置管组(C组),每组90人,均采取贵要静脉为穿刺血管,观察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E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穿刺置管时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E组并发症较C组低(P<0.05).结论:肿瘤化疗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穿刺联合腔内心电图(intracavitary electrocardiogram, IECG)定位技术应用于PICC置管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行B超引导穿刺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的PICC置管患者127例作为观察组,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行超声引导穿刺的PICC置管患者1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PICC导管头端处于正确位置的首次成功率、置管2周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180 d内PICC导管累积技术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PICC导管头端处于正确位置的首次成功率为96.85%,对照组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ICC置管术后2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60%,对照组为2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观察组180 d内PICC导管累积技术生存率达到90.4%,对照组为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成年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经B超引导穿刺联合IECG定位技术操作简单,可提高置管的导管头端处于正确位置首次成功率,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风险,且180 d累积技术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5月接收需要进行PICC植入术患者120例收入本试验中,基于双模拟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分别开展传统PICC置入术与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对两组导管异位率、置管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状况、穿刺次数、VAS评分、舒适度评分以及置管费用进行观察。结果 (1)在导管异位率和置管一次成功率方面,观察组(1.67%、98.33%)比对照组(11.67%、86.67%)优,组间差异明显(P<0.05)。(2)在置管第2 d疼痛、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方面,观察组(16.67%、8.33%)与对照组(20.00%、11.67%)相比,组间差异较小(P>0.05);(3)在置管第5 d手指肿胀和静脉炎发生率方面,观察组(1.67%、1.67%)均比对照组(11.67%、13.33%)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穿刺点渗血,观察组(8.33%)与对照组(13.33%)无明显差异(P>0.05)。(4)在置管第6d局部感染及静脉炎发生率方面,观察组(1...  相似文献   

6.
张莹  张薇  周雁  李冬梅 《武警医学》2017,28(4):375-378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引导及动脉穿刺针用于肥胖患儿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进行增强CT检查的临床效果及优势。方法 选取2013-12至2015-10我院小儿骨科及骨肿瘤科收治年龄5~14周岁,体重指数BMI>24,拟行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的患儿共60例进行本研究,按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表分为传统操作方法组(TM组,n=30)及实施超声引导组(UG组,n=30)。观察并记录两组的穿刺准备时间、穿刺置管时间、总时间、进针次数及成功率,置管成功后即刻及置管后24 h观察并记录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置管后24 h随访家长对穿刺工作满意度。结果 US组穿刺置管前准备时间(3.4±0.7)min较TM组(1.9±0.7)min 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刺置管时间明显短于TM组[TM组(3.8±4.9)min vs US组(1.4±0.5) min,P=0.041],两组患者总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S组进针次数均为1针,明显少于TM组(TM组2.0±1.8次 vs US组1.0±0.0次,P=0.028),两组患儿出现并发症情况、患儿配合度及家长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肘正中静脉穿刺可以明显缩短穿刺时间,明显减少反复进针次数,提高置管成功率,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了解超声引导下中长期静脉通路带管患者居家自我管理的现状,开发互联网平台,解决中长期静脉通路带管患者在静脉治疗间歇期对导管的自我管理、相关问题辨识及处理、远程问诊、维护提醒等问题。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首次进行超声引导下中长期静脉通路穿刺的患者,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中长期静脉通路护理常规进行宣教、门诊维护及咨询。观察组按中长期静脉通路护理常规外,同时使用互联网平台,以协助患者对中长期静脉通路的自护管理。 结果 两组患者带管期间的依从性、带管期间获得信息资源的满意度,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中长期静脉通路互联网平台可以有效地帮助带管患者进行居家自我管理,降低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导管维护依从性及获得信息资源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在肛肠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01至2018-03医院行肛肠手术患者208例,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每组104例。 超声组予以超声引导定位骶管阻滞麻醉,对照组以传统解剖定位骶管阻滞麻醉。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穿刺情况(穿刺时间、穿刺针调整次数、麻醉起效时间和痛觉消失时间)、麻醉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和麻醉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超声组穿剌针调整(2.50±0.50)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00±1.0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起效时间(2.85±1.3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88±0.92)min;痛觉消失时间(4.85±1.2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86±2.1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麻醉Ⅰ级比率及麻醉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组麻醉Ⅲ级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出现血肿、出血和神经损伤相关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在肛肠手术中可准确定位,提高阻滞麻醉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39例肝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实验组穿刺前行超声造影检查,对穿刺点及引流管放置区进行精准定位。对照组在常规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体温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9例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术中无出血、周围脏器损伤、肝破裂以及胆漏等并发症。实验组患者体温及白细胞复常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能准确评估病灶液化坏死区域,在精准引导、定位超声引导下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中有着绝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肺周围型病灶穿刺活检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警特色医学中心超声科2019-01至2020-12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的肺周围型病灶活检117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按操作方法分为,造影组(超声造影引导穿刺)52例和对照组(常规超声引导穿刺)65例。造影组常规超声检查后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剂的灌注及病灶增强情况,针对病灶明显增强区域行穿刺活检。对照组在常规超声引导下对实性区域穿刺活检。获取穿刺病理结果,以手术病理作为最终诊断结果,分析比较造影组与对照组穿刺阳性率、并发症以及病灶坏死区域的显示率。结果 造影组穿刺阳性率为96.15%(50/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55/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直径>50 mm的病灶,造影组穿刺阳性率高于对照组(95.45% vs. 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引导穿刺活检的成功率高于常规超声引导穿刺,特别是对于病灶直径>50 mm,建议首选超声造影引导穿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改良式病员裤在行股动脉穿刺置管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介入血管外科行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50例。根据股动脉穿刺置管术后观察和护理的特殊需求,针对现有普通病员裤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良制作成改良式病员裤。试验组穿改良式病员裤,对照组穿传统普通病员裤。比较患者与护士分别对两种病员裤在隐私保护、方便性、管路安全性、舒适性方面的满意度情况,比较护士在术后护理两组时所需的时间。 结果:试验组患者对改良式病员裤在隐私保护、方便性、管路安全性方面的使用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 vs. 14%,78% vs. 30%,84% vs. 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护士为观察患者穿刺点和管道所需时间[(12.16±1.68)vs.(18.31±2.15)]和从管道处接尿激酶持续泵入所需时间[(21.61±2.65)vs.(50.44±7.99)]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改良式病员裤是一种便捷、实用、安全的病员裤,可以提高股动脉穿刺置管术后患者满意度,缩短护理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9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疾病复发率为2.17%,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行鼻内窥镜手术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专病护理结合赋能宣教方法在主动脉夹层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介入血管外科2016年1—12月收治7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专病护理结合赋能宣教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 vs. 82.9%,χ2=6.563,P<0.05)。 结论:专病护理结合赋能宣教方法运用于主动脉夹层行介入治疗患者中,可显著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传统盲穿法与超声引导下进行儿童股动脉穿刺的操作耗时、穿刺次数和并发症情况,同时探讨超声引导下股动脉穿刺操作的学习曲线规律。 方法选取我科一名工作10年以上的儿科介入主治医师,收集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由该名医师采用传统盲法完成的股动脉穿刺病例共104例(盲穿组)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其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高年资医师指导下采用超声引导进行股动脉穿刺的病例共120例(超声引导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操作耗时、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将超声引导组进一步细分为A、B、C、D、E、F、G、H共8组,进行学习曲线分析。 结果超声引导组前三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盲穿组;穿刺时间及平均穿刺次数明显低于盲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盲穿组。A~E组间操作耗时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E~H组间操作耗时无统计学差异(P > 0.05)。8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结论与盲穿法相比,采用超声引导下进行儿童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此外,实时超声引导下儿童股动脉穿刺学习曲线拐点为75例左右,其并发症在学习曲线的早期和成熟期没有区别,具有同样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2年8月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80例,上述患者均符合脑血管造影术适应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术。对照组给予脑血管造影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紧张情绪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如穿刺部位出血、皮下血肿、脑血管痉挛等。结果观察组紧张情绪分级中0级和1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手术进行和减少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长导丝交换技术在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接受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患者257例临床资料,将其中186例Ⅱ型、Ⅲ型主动脉弓患者依据Simmons-2导管成襻技术不同分为试验组(n=90)和常规组(n=96).观察两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Simmons-2导管成襻成功率、弓上动脉插管成功率、造影时间、曝光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桡动脉穿刺均获成功.试验组和常规组Simmons-2导管成襻成功率分别为97.8%和72.9%,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7.8%、97.8%、97.8%和72.9%、72.9%、72.9%,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右锁骨下动脉、右椎动脉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时间分别为(22.5±9.4) min、(28.3±8.3) min,X线辐射时间分别为(8.9±4.5)min、(12.6±6.5) min,试验组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17,P=-0.035);并发症发生率分为别为4.4%、5.2% (P>0.05),两组均未出现颅内动脉栓塞事件、穿刺出血、动脉闭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长导丝交换技术可提高Simmons-2导管成襻、主动脉弓上动脉插管成功率,缩短造影时间及X线辐射时间,有效性及安全性高,可作为Ⅱ型、Ⅲ型主动脉弓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常用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选择的鞘管型号,观察介入医生穿刺技术的熟练度、操作手法的准确度、护士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度、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疾病程度等因素,综合分析导致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渗血4例;穿刺部位血肿3例;假性动脉瘤1例;股动脉夹层1例;股动脉血栓1例.结论 手术医生熟练的穿刺技术,轻柔的操作,介入护士较好的术前、术中、术后的严密观察与护理是预防经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