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面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4例面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病例并复习文献。结果:4例面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病例入院后均行切开扩创引流术及坏死组织清除术。3例行气管切开术,足量联合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及支持治疗。4例均痊愈。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手术干预和积极的内科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患儿 ,男性 ,1 990年 9月出生。1 996年 9月以皮肤出血点起病 ,就医于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根据骨髓象、免疫分型等检查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 M2 )”,并于人民医院持续规律化疗近两年共 1 0个疗程 ,治疗顺利 ,化疗药物足量。在第 1 0次化疗的骨髓抑制期 ,患儿出现发热、牙龈出血及颌下区感染、肿胀 ,化疗第 1 0天 ,病情加重 ,颌面部进行性肿胀加剧 ,从而出现呼吸困难 ,紧急行气管切开插管术 ,术后憋气症状有所缓解。颌下区肿胀持续性进展 ,皮肤表面开始有渗出 ,进而溃烂、坏死 ,抗生素无法控制 ,急请我院颌面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急诊救治与处理。方法 :收集解放军第252医院6年间,诊断为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病例共11例,男性8例,女性3例。所有患者接受全面的临床体检、实验室检查、CT检查,确诊后急诊手术切开引流。分析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存在的系统疾病、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操作和预后等临床特征。结果: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疼痛、颈部活动受限、发热、颈部弥漫性肿胀、呼吸道梗阻、感染性休克。11例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均有明显下降,8例有明显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异常,4例伴有糖尿病。影像学表现最显著的特征是颈筋膜间隙积气和周围软组织肿胀。手术的典型表现为筋膜坏死,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最终成功救治8例,死亡3例。结论:颈部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进展迅速、高致死率的感染性疾病。早期的诊断和急诊手术干预,并联合全身支持治疗,可能提高其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41例坏死性筋膜炎临床分析河北省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071000)李翠平,吕艳平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急性暴发性严重感染,目前国内外报导较少,我科1984~1993年共收治4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41例患者中,男26例,女15例,...  相似文献   

5.
颈部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的严重软组织感染,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并发颈内静脉血栓非常罕见。本文报道1例严重颈部坏死性筋膜炎并发颈内静脉血栓的患者,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口底蜂窝组织炎是口腔颌面部重症间隙感染之一,波及双侧颌下间隙,舌下间隙和颏下间隙.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口底蜂窝组织炎的发生率有所降低.然而,该疾病一旦发生,感染会迅速扩散导致口底弥漫性肿胀、舌体升高等引起气道梗阻.若治疗延迟或治疗不当,则感染会向远处蔓延,引起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 1-3].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罕见的软...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我院经治的45例颌面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进行了小结。分析了其病因、症状、治疗及预后,观察发现病前均有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前趋疾病。局部表现呈多样性,但病变在筋膜中进行,不侵及肌层,愈后不留挛缩畸形,本组早期局部行筛状切开引流,全身支持疗法及大量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本组未作厌气菌培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占多数,本组10例死亡,均死于并发病,占2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外科引流与清创方法。方法: 收集解放军第252医院2008年1月—2014年4月期间诊断为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共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所有患者急诊在全麻下行颈部感染切开引流。术后采用CT复查,明确疾病控制或进展情况,必要时再次手术切开和清创。分析手术切口的选择及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中,2例采用改良颈部“T”形切口,其余采用颈部横形切口。1例后纵隔脓肿采用经胸纵隔引流切口。1例并发高位咽后间隙感染,经颈部切开的同时,采用咽后壁切口。9例患者单次切开后病情即趋于稳定、好转,最短5 d,最长8 d出现大量坏死筋膜脱落。另外3例分别接受2次、3次和4次手术。12例患者死亡3例,死亡率为25.0%。结论: 颈部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进展迅速、高致死率的感染性疾病。手术切开引流和清创是控制疾病进展的重要手段。颈部横行切口可以充分暴露各颈部间隙,应根据病情进展,适时再次手术切开和清创。  相似文献   

9.
李恒伟  姚新祥 《口腔医学》1989,9(3):145-146
<正> 坏死性筋膜炎临床极少见,国外报告不多,国内未见有正式报道。近年来,我们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11个月1例,8岁2例。发病至就诊时间:7天2例,24天1例。入院前均在当地接受治疗,1例在当地诊为皮下坏疽住院10天转来。病因:皮肤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并颌面部广泛坏死性筋膜炎1例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261400)孙建立林佩珍山东省莱州市第三医院刘永强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的感染性疾病。本病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厌氧杆菌和大肠杆菌等感染所致皮下组织和筋膜迅速坏死。当局部的感染因某种因素及治疗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后合并颌面部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近10年诊治的严重多发伤后合并颌面部坏死性筋膜炎3例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结果:2例获得良好疗效,1例病例死亡。结论:对严重多发伤后合并颌面部的坏死性筋膜炎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有效地外科处理,联合应用抗生素和防治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颌面部皮肤缺损创面,要适时用皮片移植修复。  相似文献   

12.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ortizing mediastinitis,DNM)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重症并发症,最常见的病因为牙源性感染和咽部感染,当感染沿着颈部间隙扩散至纵隔时,临床表现为颌面部肿胀,颈胸部发红、肿胀,呼吸困难等。DNM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目前,DNM的治疗尚无标准化的通用指南,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多为外科手术清创引流联合抗生素治疗。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DNM诊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口腔颌面、颈深部及纵隔感染的诊断与处理:附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感染引发颈深部及纵隔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5年在我科就诊的6例患者,分析其感染来源、相关全身疾病、细菌培养结果、并发症及治疗结果。结果: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30~82岁,平均年龄47岁。感染来源分别为牙源性感染4例(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上呼吸道感染1例,1例原因不明,2例伴有糖尿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双侧下颌下、颈部广泛肿胀,脓肿形成,同时伴有胸前区充血、肿胀及脓液渗出。X线及CT检查显示,4例纵隔及胸腔内有脓肿形成。细菌培养结果以杆菌为主。经广泛局部切开引流、胸腔引流及抗生素治疗后,4例痊愈,2例死亡(死亡率33.3%)。结论:口腔颌面、颈深部及纵隔感染死亡率较高:胸部增强CT扫描对早期诊断有很高的价值:一旦确诊,应及早行多部位切开引流和胸腔引流;细菌培养对抗生素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支持治疗和多学科协助治疗是成功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以降低该病的死亡率。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诊治的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病例,总结其性别、年龄、合并症、感染源、影像学检查结果、细菌学检查结果、治疗手段和治疗结果。结果: 共收集111例患者,平均年龄56.6±12.5岁,男女比为5.9∶1。主要感染源为牙源性感染,其次为腺源性感染。52例(46.8%)患者有合并症,其中以Ⅱ型糖尿病最常见。所有患者均行颈胸部CT检查。主要致病菌为链球菌。所有患者均行全身抗感染治疗和颈部切开排脓,106例患者经颈部切口行上纵隔引流,9例行开胸手术清创引流。死亡率为6.3%。结论: 胸部CT检查是早期诊断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有效手段。早期诊断、有效的抗菌治疗、充分的切口引流及全身支持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涎腺Warthin瘤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76-2003年期间在天津医大总医院治疗的83例涎腺Warthin瘤的诊断治疗过程。结果59%的wanhin瘤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B超检查中85%出现网格状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中77%出现Ⅲ级以上血流;71%行腮腺部分切除术,损伤小,效果好。结论涎腺Warthin瘤多发于老年人,且在老年人中有增长趋势。临床检查结合有效的辅助检查可确定诊断。腮腺部分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头颈部感染致坏死性纵隔炎九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回顾9例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的经验,以期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9例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8-78岁,平均55.7岁,其中8例接受手术治疗,采用颈根部横切口引流4例,颈胸联合切开引流4例.结果 9例中2例死亡,其中1例未接受手术治疗,另1例因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7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诊断和治疗不及时是导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各学科相互合作及早期外科干预可以降低其病死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牙源性感染累及前纵隔的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护理经验。方法:14例下行性坏死性纵隔感染患者(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5岁).均为牙源性感染。其中,前上纵隔感染9例,整个前纵隔感染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同时加强营养支持.积极治疗及控制基础疾病;术后根据引流管位置,做好双套管冲洗及胸腔冲洗.确保引流通畅。结果:除1例患者早期因感染性休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痊愈,死亡率为8.3%,发生肺部感染6例.ARDS2例,肾功能不全1例。结论: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需根据感染的部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通畅的引流及科学的呼吸道护理.是控制病情发展和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血管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院近年来接诊了数百例脉管病变患者,按新分类对血管瘤患者采取了系统的治疗,本文对随访到的72例婴幼儿血管瘤患者的检查、治疗和愈后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方法 口服强的松、局注平阳霉素。并用动物实验观察平阳霉素对面神经和腮腺的影响。结果 治疗时间最短1例是三个月,治疗半年的17例,治疗一年25例,一年半19例,二年6例,两年以上4例,最长治疗时间3年4个月。平均治疗时间为8.7个月。最小痊愈年龄在半岁,最大3.8岁。平均病变消失年龄在1.4岁。动物实验:28天,腺体腺小叶形态恢复,神经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婴幼儿血管瘤口服激素加局部注射平阳霉素,可以有效的控制瘤体生长,缩短患儿的痊愈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