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胆胰术后出血原因复杂、出血部位难以判断,且出血量大、出血反复发作,病情严重,治疗效果不佳,导致预后较差,致死率偏高,临床上易造成医患纠纷。对于胆胰术后出血,应综合考虑发病时间、伴发并发症情况和初次手术方案制定治疗决策。介入治疗临床安全性和止血成功率较高,但在介入治疗止血失败的情况下应紧急中转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颈)切除术后出血原因、处理方式与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9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颈)切除术资料。结果370例手术术后共发生出血35例,其中11例死亡。35例出血中腹内出血14例,消化道出血22例(1例兼有腹内和消化道出血)。12例出血发生于术后72h内(早期组),23例发生于72h后。72h内出血原因多与手术操作有关,而72h后出血多继发于胰胆漏或吻合口溃疡。72h内出血者经内镜或再手术止血8例,7例好转,死亡1例,保守治疗4例死亡3例(P〈0.05);72h后出血者再手术与保守治疗差别不明显(P〉0.05)。多元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多项临床特征包括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并未增加术后出血危险,而合并胰胆漏是术后出血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改善手术技术,严密止血,妥善处理胰残端,预防胰胆漏发生,并积极治疗术后早期出血是降低胰十二指肠术后出血率,降低手术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PD的4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PD术后出血34例,发生率8.1%;死亡7例,死亡率20.6%.其中,早期出血19例,晚期出血15例;腹腔出血20例,消化道出血14例.再手术19例中死亡3例(15.8%).早期出血的死亡率低于晚期出血(P<0.05).结论 术中精细操作、确切止血,术后预防胰瘘、胆瘘及胰肠或胆肠吻合口周围积液是减少术后出血的关键.及时果断的再手术止血是治疗术后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王聪  刘奎  李坤  胡维昱 《腹部外科》2020,(5):376-37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术后出血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介入治疗和手术探查是PD术后大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仍有较多治疗失败导致病人死亡的案例。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通过杂交手术(手术探查联合介入治疗)成功救治1例PD术后大出血病人。作者认为,手术探查联合介入止血的方法适用于PD术后动脉出血介入止血失败的情况,可以使手术探查止血更彻底、更有效,同时减少手术探查造成的副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常见原因,探讨相应临床诊治预防措施.方法 回顺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外科收治并行PD治疗的331例壶腹周围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PD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7.2%,其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6.7%,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5%.PD常见消化道出血部位为胰肠吻合口出血(40.0%)、胃肠吻合口出血(20.0%),该组未发生胆肠吻合口出血.PD的消化道出血可发生在术中(20.0%)、术后24h内(20.0%)和术后24 h后(60.0%).术中出血的部位为胰肠吻合口胰腺断端,术后24 h内出血部位为胰肠吻合口空肠断端,术后24 h后出血部位为胃肠吻合口和空肠输出襻.PD后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手段包括:单纯开腹手术止血(40.0%)、血管介入后开腹手术止血(40.0%)、单纯血管介入栓塞止血(20.0%).结论 PD后消化道出血的常见部位在胰肠吻合口和胃肠吻合口,一线的诊断治疗手段为血管介入和栓塞.消化道内窥镜止血是可以选择的方式,而开腹手术止血是最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胆道术后严重出血的临床病程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胆道疾病病人中需要行介入治疗(内镜和血管造影治疗)或再次手术的严重大出血者54例临床资料。结果 胆道术后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为1.7%(54/3183)。胆道术后严重出血相关的总体死亡率为0.53%(17/3183)。54例病人中,有3例行内镜检查,仅1例行内镜治疗成功止血;34例接受介入血管造影检查的病人中,23例接受了介入性栓塞治疗(包括介入性钢圈栓塞、覆膜支架等血管介入治疗),18例止血成功,成功率为78.3%(18/23)。35例行再次剖腹止血手术,其中19例将手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16例为内镜或介入治疗失败后行补救性治疗。结论 胆道术后严重出血原因较多,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应综合考虑发病时间、伴发并发症情况和初次手术方案制定治疗决策。介入治疗临床安全性和止血成功率较高,但在介入治疗止血失败的情况下应紧急中转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提出相应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10年4月412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2例,女性180例,平均年龄(60±12)岁.手术方式为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消化道重建采取Child顺序进行胰肠、胆肠和胃肠吻合,分析术后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结果 本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7.1% (153/412),出血发生率为6.6%(27/412),其中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2.7%(11/412).常见消化道出血部位为胰肠吻合口5例,胃肠吻合口出血4例.早期出血者6例,7例患者出血为医源性因素直接导致.本组直接行开腹手术止血4例;胃镜检查3例,2例治疗成功;DSA检查5例,2例成功止血,血管介入后开腹手术止血2例.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常发生在术后早期,术中完善止血能预防多数创面出血,血管造影具有微创和确诊价值,出血后果断手术探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3年5月10例上消化道重建手术患者围术期吻合口出血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吻合口出血发生在上消化道重建手术后2 h~9 d,分别为胃空肠吻合口出血3例,胰肠吻合口出血4例,胆肠吻合口出血1例,空肠与空肠吻合口出血2例。经剖腹探查或导管介入术确诊,其中7例经导管介入栓塞后止血,3例经开腹二次手术止血,无死亡病例,术后康复出院。导管介入术可用于上消化道重建手术围术期吻合口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有助于二次开腹手术止血寻找确切出血部位。  相似文献   

9.
Whipple术后胆肠、胰肠吻合口出血的胆道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道镜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肠、胰肠吻合口出血的疗效。方法 拔出胆肠吻合口内的引流管,经引流管窦道插入胆道镜确定出血部位,局部电凝、微波固化、喷洒复方五倍子液止血。结果 4例胆肠、6例胰肠吻合口出血止血成功,1例胰肠吻合口反复出血止血失败。结论 胆道镜是诊断治疗本病首选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分析介入治疗在上消化道重建术后急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本院22例上消化道重建术后急性出血的患者进行血管栓塞或支架成形的介入止血治疗,其中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11例,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出血5例,胰背动脉出血3例,肝总动脉出血2例,胃右动脉出血1例。结果〓22例患者介入止血治疗均获成功,止血成功率100%,无一例死亡,术后随访5~24个月无复发出血。结论〓介入治疗上消化道重建术后急性出血具有安全、微创、止血迅速、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且术后合并出血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早发性出血2例,迟发性出血10例。按出血部位分为消化道出血9例,腹腔内出血3例。死亡3例,死亡率25%。7例患者行保守治疗,成功止血5例,死亡2例;2例行手术止血,成功1例,死亡1例;3例患者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其中1例止血成功、1例内镜止血失败后行介入栓塞治疗止血成功、1例内镜止血成功后再发出血,行手术治疗止血成功。结论术前充分评估、术中精细操作和术后规范治疗是减少术后出血发生的关键。出血发生后,应该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等因素,个体化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胆胰疾病病人经外科手术、介入或内镜治疗后发生迟发性大出血时,救治困难、病死率高,而术后假性动脉瘤形成和破裂是主要原因。胆胰手术后假性动脉瘤成因复杂多样,瘤体破裂出血前临床症状隐匿。从致病机制源头预防假性动脉瘤形成、重视前哨出血等特征性临床症状,将会有效确保胆胰疾病病人围手术期安全性,提高术后迟发性大出血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肝癌破裂出血的治疗:附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癌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9年余收治的35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根治性手术12例(包括介入术后行根治性手术5例),姑息性手术9例,介入治疗19例(其中5例术后改行根治性手术)。结果根治性手术组术后彻底止血,1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姑息性手术组术后再出血3例,其中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介入治疗组再出血1例,发生肝功能衰竭2例,死亡1例。根治性手术12例中生存1年者9例,2年者7例,5年者4例;姑息性手术9例中,生存1年者2例,2年者1例;介入治疗组14例中生存1年者8例,2年者4例,5年者1例。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介入治疗止血满意,并发症少,能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存期,可作为不能行切除手术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行介入治疗止血时可通过血管造影判断有无行根治性手术的可能,以减少不必要的急诊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术后24 h后)重度出血(PPH)的救治和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PD手术212例,其中发生术后晚期重度PPH 12例(5.7%),分析出血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治疗方式与预后,并总结晚期PPH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3%(1/12)接受内镜检查钛夹夹闭出血动脉,止血成功;50.0%(6/12)行DSA造影后,其中5例接受单纯介入治疗(3例成功,2例无效转开腹手术),1例未发现出血责任血管,行开腹探查手术;41.70%(5/12)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未做放射介入治疗,接受开腹手术探查。12例晚期重度PPH中,91.7%(11/12)成功止血,8.3%(1/12)介入治疗后5天发生吻合口瘘出血再次介入失败死亡。单纯介入治疗止血率60.0%(3/5),外科手术(包括介入治疗后转外科手术及直接手术探查)止血率100.0%(8/8)。11例患者治愈出院,随访均未发生再次出血。因肿瘤复发或腹腔多发转移死亡2例,肿瘤复发带瘤生存3例,无瘤生存4例(良性2例),中途失访2例。中位生存期为18.4个月(11.6~42...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合并迟发性腹腔出血的诊治体会。方法〓总结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腹腔出血患者的诊治过程及体会。结果〓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迟发性腹腔出血患者中,1例经过DSA介入治疗后痊愈,1例经过DSA介入治疗合并腹腔感染,腹腔清创后行全胰切除,1例经过二次DSA介入栓塞治疗后,再次出血行手术缝扎止血痊愈后出院。结论〓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是 PD术后胰瘘合并迟发性腹腔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病人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01至2015-12-3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发生术后出血病人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出血相关死亡8例。早期出血10例,迟发性出血50例;出血部位位于消化道内23例,腹腔内37例;轻度出血37例,重度出血23例;出血等级A级3例,B级40例,C级17例。合并胰瘘28例,腹腔感染5例,胆瘘3例。术后出血单纯行保守治疗41例,行内镜或介入治疗9例,再手术治疗10例。合并腹腔感染、重度出血和出血等级高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出血病人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发现,发生出血距手术5 d是临床预后的明显分界点。结论腹腔感染、出血严重程度和出血等级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死亡的重要因素;发生出血距手术5 d是临床预后的明显分界点,对术后出血早晚期分界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腹腔出血并发症的原因,从而预防该并发症和提高该并发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50例PD术后7例并发腹腔出血的原因,介绍我院处理该并发症的方法与体会。结果7例腹腔出血患者2例经非手术治愈,死亡5例中3例直接死于出血性休克,2例死于MOF或感染性休克。结论为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必须加强各种预防措施;早期出血保守治疗无效时应果断施行二次手术止血,而晚期出血多因腹腔感染,胰、胆瘘等引起之“腐蚀性出血”,故对剖腹探查止血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临床相关性胰瘘(CR-POPF)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出血的关系,总结诊治及预防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47例行PD术后发生出血病人临床资料,包括伴CR-POPF 30例和不伴CR-POPF 17例。治疗措施包括保守治疗、放射介入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 伴CR-POPF的30例PD术后出血病人均为迟发性出血,发生时间为术后13.8(3.0~37.0)d,其中B级胰瘘11例,C级胰瘘19例;消化道出血13例,腹腔出血18例(1例同时存在消化道和腹腔出血);B级出血10例,C级出血20例;4例采取保守治疗,7例接受介入治疗,5例行胃镜检查治疗,11例行开放手术治疗,3例采用介入联合手术治疗。伴CR-POPF与不伴CR-POPF的PD术后出血病人在出血时间及分级,腹腔感染、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ICU治疗时间以及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7例PD术后出血病人中17例死亡。结论 伴CR-POPF的PD术后出血病程长,病情复杂,病死率高。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干预时机和治疗方式,进一步提高PD的安全性,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腹腔迟发性大出血因素分析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病人行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诊治过程及体会。结果 138例病人中术后发生胰漏并大出血者11例,发生率为7.97%(11/138),11例出血病人中,因大出血经DSA介入治疗4例,发生率2.89%(4/138),因大出血再次手术止血7例,发生率5.07%(7/138),再次手术后死亡3例,病死率27.27%(3/11),出血主要原因为胰漏腐蚀腹腔动静脉血管引起大出血。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迟发性大出血主要是胰漏腐蚀胰肠吻合口周围血管出血所致。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是PD术后胰漏合并迟发性腹腔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7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出血者8例,发生率为10.3%。8例出血病例中,腹腔出血2例(早期和晚期各1例);消化道出血6例(早期1例,晚期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感染、胰瘘及胰胃吻合为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胰胃吻合、术后腹腔感染和胰瘘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确切的手术、术后预防胰瘘和控制腹腔感染是减少术后出血的关键,应根据出血的部位、时间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预防其发生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