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BMI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的315例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2年随访。根据BMI将患者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14例、正常体重组(18.5 kg/m22)137例、超重组(25 kg/m2≤BMI<30 kg/m2)115例、肥胖组(30 kg/m2≤BMI<35 kg/m2)34例和严重肥胖组(BMI≥35 kg/m2)15例,分析各组基线资料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衰患者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与BMI的关系。结果:2年随访结果显示,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和严重肥胖组慢性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率分别为50%、32.1%、13%、5.9%和6.7%,其中超重及肥胖组的全因死亡率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P<0.001),但严重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对康复进程以及其卒中后康复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卒中于广东燕岭医院住院的患者共95例,本根据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分为三组,其中18.5 kg/m2≤BMI<25 kg/m2为正常组(n=40),25 kg/m2≤BMI<30 kg/m2为超重组(n=37),BMI≥30 kg/m2为肥胖组(n=18),记录三组患者康复干预前、干预后及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Ashworth量表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Brunel平衡评分。 结果三组患者干预前的Barthel指数评分、Ashworth量表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Brunel平衡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和干预3个月肥胖组的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和Brunel平衡评分显著低于超重组和正常组(P<0.05),而肥胖组的手、前臂和下肢Ashworth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超重组(P<0.05)。 结论超重及肥胖的BMI降低了卒中患者的康复进程,影响了生活能力、四肢功能及平衡力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纪群  王咏波 《临床内科杂志》2019,36(11):755-758
目的 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及腰围(WC)2型糖尿病(T2DM)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激素(TH)水平的变化及肥胖对TSH、TH的影响。方法 收集住院T2DM患者275例,根据BMI不同将其分为正常组(18.5kg/m2≤BMI<24kg/m2,88例)、超重组(24kg/m2≤BMI<28kg/m2,90例)和肥胖组(BMI≥28kg/m2,97例),比较3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甲状腺功能。再根据性别和WC不同将其分为M1组(男性WC<85cm)、M2组(男性WC≥85cm)、F1组(女性WC<80cm)、F2组(女性WC≥80cm),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超重组及肥胖组患者的TSH水平明显增加(P<0.05)。F2组TSH水平明显高于F1组和M2组,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低于M2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BMI与TSH呈正相关(r=0.25,P<0.05),TC与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呈负相关(r=-0.39,P<0.05),BMI、WC与FT4(r=-0.31,r=-0.29,P<0.05)呈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是TSH的独立相关因素,WC是FT4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肥胖T2DM患者TSH水平升高,FT4下降,女性较男性腹型肥胖者变化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0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将患者分为正常体重组(BMI<23.0kg/m2)、超重组(23.0 kg/m2≤BMI<27.5 kg/m2)和肥胖组(BMI≥27.5 kg/m2),比较三组临床病理因素,并分析BMI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 结果正常体重组37例(34.6%),超重组54例(50.5%),肥胖组16例(14.9%)。中位生存时间为37个月,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5.3%、81.9%、74.0%。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位置、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对5年生存率有影响(均P<0.05)。BMI与肿瘤浸润程度有关(P=0.039),对5年生存率无显著影响,但随着BMI增加,5年生存率呈上升趋势(69.2% vs 72.0% vs 93.8%,P=0.239)。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位置和临床分期是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BMI非独立危险因素(P=0.343)。 结论BMI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体质指数(BMI)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20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根据有无斑块将病人分为斑块组(133例)和无斑块组(68例)。分析病人临床资料、BMI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斑块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及年龄、BMI、同型半胱氨酸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24 kg/m2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为28.3%,BMI≥24.0 kg/m2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为49.4%。BMI≥24 kg/m2组较BMI<24 kg/m2组更易形成不稳定斑块(P<0.05),BMI≥28.0 kg/m2组较BMI<28.0 kg/m2组更易形成不稳定斑块(P<0.05);BMI、吸烟、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是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随着BMI升高,缺血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炎症反应是否参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从江苏省高邮地区采用电脑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自然人群,最终4 508名纳入研究。采集人口学特征信息、身体测量指标、血常规、生化、病史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等信息。根据BMI将人群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正常体重组(18.5 kg/m2≤BMI<24 kg/m2)、超重组(24 kg/m2≤BMI<28 kg/m2)和肥胖组(BMI≥28 kg/m2)。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BMI和baPWV的相关性。中介效应分析探究白细胞计数是否参与BMI与baPWV相关性。结果:多因素调整年龄、性别、收缩压、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吸烟、饮酒、糖尿病和降压治疗后,与正常体重组相比,低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与baP...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基于生物电阻抗身体成分检测仪测算的相位角(PhA)在超重和肥胖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63例营养科就诊患者,其中体质量指数BMI≤23.9 kg/m2(正常组)161例、24 kg/m2≤BMI<28 kg/m2(超重组)179例、BMI≥28 kg/m2(肥胖组)323例,采用InBody 770多频分段生物电阻抗身体成分检测仪检测三组PhA、体脂肪相关指标、人体肌肉质量相关指标及人体水分相关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PhA与超重和肥胖患者体脂肪相关指标、人体肌肉质量相关指标及人体水分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肥胖和超重患者PhA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hA对超重和肥胖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超重组PhA水平高、体脂肪相关指标、人体肌肉质量相关指标及人体水分相关指标水平高;与超重组比较,肥胖组PhA水平高、体脂肪相关指标水平高、人体肌肉质量相关指标及人体水分相关指标水平高(P<0.01)。PhA与超重和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肥胖对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因桡骨远端于揭阳市人民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7例,其中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的共36例(肥胖组),BMI<28 kg/m2的共51例(非肥胖组),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影像学结果得到桡骨高度,桡骨掌倾角度,尺偏角度的变化值,记录所有术前、术后6个月的屈伸活动范围、和旋前活动范围,采用Quick-DASH上肢功能评分评估上肢的功能情况。 结果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屈伸活动范围、和旋前活动范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Quick-DASH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肥胖组Quick-DASH评分显著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肥胖患者桡骨远端骨折采用锁定板固定后,其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较非肥胖患者差,表明肥胖是影响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体重指数、腰围与血糖、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腰围与血糖、血压的关系.方法 2000年对克拉玛依市12个单位取样调查4830人测身高,体重,腰围(WC),测血糖,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BMI、 WC按中国肥胖标准分组,男女按BMI各分为三组:(1)正常组BMI<24 kg/m^2,(2)超重组BMI≥24~<28 kg/m^2,(3)肥胖组BMI≥28 kg/m^2;男女按WC各分两组:男性正常组WC≤85 cm,腹型肥胖组WC>85 cm;女性正常组WC≤80 cm,腹型肥胖组WC>80 cm.男女各组间血糖,收缩压,舒张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男女各组间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多元回归分析示男女血糖、收缩压、男性舒张压与BMI、 WC正相关(P<0.01),女性舒张压与BMI、WC无相关性(P>0.05).结论 为了防治糖尿病及高血压病,控制肥胖及腹型肥胖甚为重要,控制体重指数,腰围为基本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BMI对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并发症可能存在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2年2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过食管ESD治疗的病例的一般信息、病变信息、手术信息和并发症信息,并按体重指数(BMI)分为三组,其中低BMI组(BMI<18.5 kg/m2)患者16例,正常BMI组(18.5≤BMI≤23.9 kg/m2)患者167例,高BMI组(BMI>23.9 kg/m2)患者130例,观察ESD的治疗情况和效果,比较不同分组患者人口学特征、手术情况的差异,不同分组并发症的差异先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再使用由P<0.2的变量作为调整变量构建的校正模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来验证。结果 根据BMI区分的三组患者在有无高血压史和病理类型构成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的体重指数与固有肌层损伤和术后发热的减少有关,其他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内脏脂肪(VAT)含量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就诊的18~70岁初诊T2DM患者,按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组(BMI≥28.0 kg/m^2)、超重组(24.0 kg/m^2≤BMI<28.0 kg/m^2)及正常体重组(18.5 kg/m^2≤BMI<24.0 kg/m^2)。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VAT质量、面积,采用心脏彩超测量右心室前壁脂肪、心尖脂肪及心功能[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等指标。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心功能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入组患者142例,其中男77例,女65例,年龄51(42,59)岁;失访3例。分为肥胖组(48例)、超重组(45例)及正常体重组(46例)。(1)三组间比较BMI、腰围、腰臀比、VAT质量、VAT面积、右室前壁、心尖脂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单因素分析显示,射血分数与BMI、腰围、VAT面积、右室前壁脂肪、心尖脂肪相关(β=-0.590^-0.023,均P<0.05),EDV与VAT面积、心尖脂肪相关(β=0.196、4.357,均P<0.05),ESV与VAT面积、心尖脂肪相关(β=0.113、2.675,均P<0.05)。(3)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在模型Ⅰ(未调整)和模型Ⅱ(调整年龄和性别)中,心尖脂肪每增加1 mm,射血分数分别下降0.590%、0.645%,EDV依次增加4.357%、4.835%,ESV依次增加2.675%、2.931%。结论BMI、腰围、VAT质量、VAT面积、右室前壁脂肪、心尖脂肪是影响心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尤以心尖脂肪对心功能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DM前期患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及体脂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DM前期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标准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的试验组(Exp)和仅标准生活方式干预的对照组(Con),每组各56例。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体重、BMI、WC、体脂分布、血糖、Ins、GDF-15等指标变化。再以BMI≥24 kg/m2为标准分为超重/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GDF-15的影响因素。结果干预1年后Exp组FPG、2 h PG低于Con组(P<0.05),定量IS指数(QUICKI)、GDF-15高于Con组(P<0.05);超重/肥胖组TC、TG、HbA1c、2 h Ins、WC、内脏脂肪面积、四肢、A区及G区脂肪质量较前降低(P<0.05),GDF-15较前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GDF-15与年龄、QUICKI呈正相关(r=0.362、0.375,P<0.05),与FIns呈负相关(r=-0.35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应用二甲双胍是GDF-15的影响因素,应用二甲双胍是A区脂肪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二甲双胍干预可减少DM前期患者腹部脂肪,升高GDF-15,且在超重/肥胖人群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年及中年时期超重后的体重状态变化及减重比与中老年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研究中年龄40~79岁的人群。减重比定义为(最大体重-目前体重)/最大体重。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探讨青年及中年超重后的体重状态变化及减重比与高血压的关系。 结果: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并筛选具有较高诊断效能的新型简化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标。方法: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连续选择未患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健康受试者,收集受试者基本人口学信息及临床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腰围、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及其相关代谢产物与胰岛素抵抗(IR)和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天津市内六城区的GDM孕妇,收集其身高、体重,并计算其孕早期体重指数(BMI);测量记录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TMAO及其相关代...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慢性肾脏病(CKD)的危险因素,并着重分析肥胖与CKD发生的关系。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18至75岁诊断为T2DM的患者,收集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病程以及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酸、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肥胖定义为BMI≥28 kg/m2,超重定义为24 kg/m2≤BMI<28 kg/m2。根据是否合并CKD,将研究对象分为合并CKD组和不合并CKD组。在不合并CKD的T2DM患者中,选取至少随访一次,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且随访数据完整的患者,按是否发生CKD分为发生CKD组和未发生CKD组。两组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以及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T2DM患者发生CKD的危险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随访的T2DM患者CKD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拟合Cox回归模型来评估不同的BMI截点与CKD的关系。结果共纳入3194例T2DM患者,其中合并CKD组620例,不合并CKD组2574例。与不合并CKD组相比,合并CKD组T2DM患者BMI明显增高(P=0.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肥胖、收缩压、舒张压、Hb、白蛋白、TG、TC、FPG及HbA1c为T2DM患者发生CKD的影响因素(均P<0.05),将上述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OR=1.058,95%CI 1.079~2.018),收缩压增高(OR=1.027,95%CI 1.018~1.035),TG增加(OR=1.087,95%CI 1.008~1.171),FPG增高(OR=1.042,95%CI 1.003~1.083)是T2DM患者发生CKD的影响因素(均P<0.05)。不合并CKD组中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且随访数据完整的T2DM患者共753例,其中,发生CKD组182例,未发生CKD组571例。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AST、TG及FPG后,超重为发生CKD的危险因素(OR=1.95,95%CI 1.05~3.61)。RCS拟合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T2DM患者BMI与CKD发生风险呈非线性关系,BMI在28~31 kg/m2的T2DM患者CKD的发生风险增加(均P<0.05)。结论T2DM患者肥胖与CKD密切相关,肥胖的T2DM患者,特别是BMI在28~31 kg/m2,容易发展为CKD。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慢性肾脏病(CKD)的危险因素,并着重分析肥胖与CKD发生的关系。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18至75岁诊断为T2DM的患者,收集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病程以及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酸、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肥胖定义为BMI≥28 kg/m2,超重定义为24 kg/m2≤BMI<28 kg/m2。根据是否合并CKD,将研究对象分为合并CKD组和不合并CKD组。在不合并CKD的T2DM患者中,选取至少随访一次,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且随访数据完整的患者,按是否发生CKD分为发生CKD组和未发生CKD组。两组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以及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T2DM患者发生CKD的危险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随访的T2DM患者CKD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拟合Cox回归模型来评估不同的BMI截点与CKD的关系。结果共纳入3194例T2DM患者,其中合并CKD组620例,不合并CKD组2574例。与不合并CKD组相比,合并CKD组T2DM患者BMI明显增高(P=0.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肥胖、收缩压、舒张压、Hb、白蛋白、TG、TC、FPG及HbA1c为T2DM患者发生CKD的影响因素(均P<0.05),将上述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OR=1.058,95%CI 1.079~2.018),收缩压增高(OR=1.027,95%CI 1.018~1.035),TG增加(OR=1.087,95%CI 1.008~1.171),FPG增高(OR=1.042,95%CI 1.003~1.083)是T2DM患者发生CKD的影响因素(均P<0.05)。不合并CKD组中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且随访数据完整的T2DM患者共753例,其中,发生CKD组182例,未发生CKD组571例。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AST、TG及FPG后,超重为发生CKD的危险因素(OR=1.95,95%CI 1.05~3.61)。RCS拟合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T2DM患者BMI与CKD发生风险呈非线性关系,BMI在28~31 kg/m2的T2DM患者CKD的发生风险增加(均P<0.05)。结论T2DM患者肥胖与CKD密切相关,肥胖的T2DM患者,特别是BMI在28~31 kg/m2,容易发展为CK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