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hnRNP L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标本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标本40例。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hnRNP L蛋白在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nRNP L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hnRNP L蛋白阳性表达于细胞核,其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hnRNP L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T分期、临床分期以及Gleason评分密切相关(P0.05)。结论 hnRNP L高表达于前列腺癌组织,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关系,有可能作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在原发性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以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9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中YKL-40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组织及11例非肝癌组织中YKL-40蛋白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RT-PCR分析显示肝癌组织中YKL-40基因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癌旁组织(0.90±0.29比0.36±0.18;P< 0.05).Western blot结果分析显示肝癌组织中YKL-40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癌旁组织(1.13±0.21比0.44±0.15;P<0.05).原发性肝癌组织中YKL-40蛋白的阳性率(61.43%,43/70),高于非肝癌组织(27.27%,3/11),(P<0.05).YKL-40表达与肿瘤包膜、TNM分期及肿瘤转移相关(P=0.003,0.023,0.003),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HBsAg状态、甲胎蛋白水平无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YKL-40表达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预后差(x2 =15.715,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YKL-40蛋白是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YKL-40参与肝癌恶性进展,可以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有价值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YKL-40与乳腺癌的增殖能力的关系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检测乳腺癌MCF-7细胞YKL-40的基础表达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率,Real-time PCR筛选沉默效果最强的YKL-40 siRNA。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PI3K、P-PI3K、AKT和P-AKT的表达水平,同时MTT和流式细胞仪分别验证YKL-40 siRNA处理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24、48和72 h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差异。结果:MCF-7细胞可表达YKL-40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Real-time PCR显示siRNA01、siRNA02、siRNA03组较NC组YKL-40基因沉默效果显著,其中以siRNA02沉默效果最强(P<0.01)。Western blot可见实验组较对照组总的PI3K和AKT保持不变,而P-PI3K、P-AKT表达量下降(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G1期细胞增多(P<0.01),而S期细胞减少(P<0.01)。MTT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增值能力下降(P<0.01)。结论:乳腺癌中YKL-40可作为PI3K/AKT信号通路上游调控因子并影响细胞周期的进程,进而调节乳腺癌的增殖能力,提示YKL-40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可能是一个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4.
探讨双头框蛋白N2(FOXN2)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PCa细胞生物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5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PCa患者的标本及癌旁组织,通过RT-qPCR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PCa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FOXN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PCa组织中FOXN2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通过RT-qPCR实验检测正常前列腺细胞RWPE-1、PCa细胞PC-3、DU145、LNCaP中FOXN2 mRNA的表达水平。选取PC-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FOXN2过表达组、空载体对照组以及对照组,分别通过MTT实验、流式细胞实验、Transwell实验以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情况以及相关蛋白Bax、CyclinD1、MMP-2的表达量。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FOXN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TCGA数据库中结果一致。FOXN2低表达与PCa患者淋巴转移、TNM分期以及Gleason评分有关(P=0.003、0.005、0.002)。与人正常前列腺细胞RWPE-1相比,FOXN2在PCa细胞PC-3、DU145、LNCaP中均呈现低表达(P<0.05),其中PC-3细胞中表达量最低。与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相比,FOXN2过表达组的PC-3细胞在作用24 、48 、72 h后增殖能力显著下降(F=290.400、57.735、113.014,P<0.05),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C-3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C-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5),MMP-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FOXN2在PCa组织及细胞中低表达,过表达FOXN2可抑制PC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生长素(angiogenin,ANG)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8例前列腺癌组织和38例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标本ANG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不同的年龄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的表达差异通过统计学分析进行比较。结果免疫组化实验显示阳性染色为棕黄色和深棕色颗粒。ANG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P〈0.01)。ANG表达随前列腺癌患者临床分期的升高而上调(P〈0.05);随着肿瘤组织Gleason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P〈0.05);而在不同年龄组前列腺癌患者之间ANG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ANG的表达在判断前列腺癌侵袭性、估计其预后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YKL-40蛋白在人门静脉高压脾脏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正常脾脏组织14份及门静脉高压脾脏组织48份中YKL-40蛋白表达情况,Masson三色染色检测脾脏纤维化程度。 结果:门静脉高压患者脾脏YKL-40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脾脏,两组YKL-40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其表达程度随Child-Pugh分级增高而增高(P 〈 0.05)。YKL-40蛋白表达与患者自由门静脉压力(FPP)呈正相关(R = 0.499,P 〈 0.01)。门静脉高压脾脏中纤维增生较正常脾脏增生明显(P 〈 0.05),YKL-40蛋白表达与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 = 0.857,P 〈 0.01)。 结论:YKL-40在门静脉高压脾脏中表达增高,且表达水平与FPP、Child-Pugh分级相关。YKL-40表达与脾脏纤维化程度成正相关,提示YKL-40可能参与门静脉高压脾脏纤维化重塑过程。YKL-40蛋白可能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脾大的重要生物治疗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酪氨酸硫酸化转移酶1(TPST1)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收集499例前列腺癌患者,分析TPST1 mRNA与PCa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前列腺组织芯片(TMA)中TPST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PCa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TCGA数据库结果显示TPST1表达量与年龄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血清PSA、Gleason评分、临床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Ca癌组织中TPST1蛋白的高表达率为78.0%(39/50),明显高于非前列腺癌组织的46.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ST1的TMA分析结果显示,TPST1蛋白表达量与年龄、肿瘤分级、Gleason评分、临床T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CGA数据库样本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PST1 mRNA高表达组的无生化复发生存情况和无病生存情况差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PST1不是影响PCa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PST1在PCa癌组织中呈高表达,TPST1高表达提示预后差,但其与PCa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不是影响PCa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 1)在前列腺癌(PCa)PC-3细胞和前列腺样本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ERCC 1在转染PC-3细胞后ERCC 1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免疫组化(IHC)检测80例PCa组织及3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ERCC 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ERCC 1与PCa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关系。 结果siRNA ERCC 1质粒转染PC-3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证实ERCC 1表达水平明显减低。Transwell试验结果显示siRNA干扰表达ERCC 1后PC-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HC结果提示ERCC 1在PCa样本中阳性表达率为71.3%(57/80),高表达率为23.8%(19/80,IRS≥6);在BPH样本中阳性表达率为10%(3/30),均为低表达(IRS<6)。ERCC 1表达与PCa患者术前PSA值,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pT),淋巴结转移和切缘阳性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PCa患者中ERCC 1低表达的无生化复发生存期(BRFS)显著长于ERCC 1高表达患者的BRFS(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RCC l高表达和病理分期(pT)均是PCa患者术后BRF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siRNA ERCC l抑制了PCa PC-3细胞的增殖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ERCC 1在PCa样本中阳性表达率较高,并与低分化、高侵袭性特征的PCa相关。ERCC 1高表达可能是PCa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2A(MAT2A)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分别应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48例胃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MAT2A mRNA与蛋白的表达。 结果: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MAT2A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3.99±2.52 vs. 1.17±1.04);MAT2A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0.62±0.05 vs. 0.2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MAT2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其在胃癌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YKL-40水平与乳腺癌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乳腺癌患者(实验组)及健康者(对照组)各40例的血清YKL-40水平,比较YKL-40水平在不同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TNM分期患者间的差异。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YKL-4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肿瘤直径〉2 cm患者YKL-40水平明显高于直径≤2 cm组患者(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血清YKL-40水平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P〈0.05)。随着肿瘤TNM分期进展,血清YKL-40水平逐渐升高(P〈0.01)。不同年龄及病理类型患者间血清YKL-40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清YKL-40水平与乳腺癌预后相关,可望成为乳腺癌新的肿瘤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YKL-40表达水平与乳腺癌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YKL-40表达,比较YKL-40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TNM分期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中YKL-4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5%VS20%,P〈O.05)。肿瘤直径〉2cm患者YKL-40水平明显高于直径≤2cm组患者(P〈0.05)。随着肿瘤TNM分期进展,血清YKL-40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O.05)。YKL-40在非浸润性和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率皆明显高于浸润性小叶癌(P〈O.05)。YKL-40表达阳性患者生存时间短于阴性患者[(36±4.9)月VS(49±7.5)月,P〈O.05],本组平均随访(35.4±2.39)月,YKL-40表达阳性患者病死率为22.2%(10/45),表达阴性患者病死率为13.3%(2/15)。结论:YKL-40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相关,可望成为乳腺癌新的肿瘤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YKL-40, also called human cartilage glycoprotein-39 (HC gp-39) and chitotriosidase are homologs of family 18 glycosyl hydrolases secreted by human macrophages. Although high levels of YKL-40 and chitotriosidase are associated with several diseases,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se enzymes are still unclear. YKL-40, a growth factor for connective tissue cells, a migration factor for endothelial an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is expressed by several types of solid human carcinoma, including prostate carcinoma.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serum YKL-40 levels and chitotriosidase activity both in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and primary prostate cancer. METHODS: YKL-40 and chitotriosidase were determined in serum samples from 93 patients with primary prostate cancer and 61 patients wi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Serum YKL-40 levels were measured by ELISA and chitotriosidase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by fluorometer. PSA levels were also measured by using an automated system. RESULTS: Serum YKL-40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01) in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wherea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PH and control group. Serum chitotriosidase activ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high Gleason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01).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BPH patients (P > 0.05). Both YKL-40 and chitotriosidase were fou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higher in primary prostate cancer and BPH. CONCLUSION: High serum YKL-40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prostate cancer indicate that YKL-40 may have a function in the progression of malignant diseases, whereas no significant elevation was observed in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Meanwhile, high serum chitotriosidase activity was observed only in patients with Gleason high grade, indicating possible macrophage involvement in cancer progression.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elucidate the biologic role of YKL-40 in cancer aggressiveness and in progression of malignant diseas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非编码RNA1(PRNCR1)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诊治前列腺癌患者4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8例,进行PRNCR1检验。结果 PRNCR1 检验的灵敏度84.4%(38/45)、特异度90.9%(80/88)、阳性预测值82.6%(38/46)、阴性预测值92.0%(80/87)、符合率88.7%(118/133),PRNCR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含量高于癌旁组织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内转移、复发、肿瘤死亡患者30例,其PRNCRA表达量高于两年内无转移、复发、死亡的患者(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NCR1表达在诊断前列腺癌有价值,PRNCR1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CXC趋化因子配体-5(CXC chemokine Ligand-5,CXCL5)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探讨CXCL-5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前列腺癌、6例PIN、及14例前列腺增生中CXCL5的表达情况,染色后阅片、评分,对比其在各组之间表达的差异,分析其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CXCL5在前列腺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PIN组和前列腺增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小同病理分级前列腺癌组织中,从高分化组到低分化组CXCL5染色强度逐渐加深,染色评分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L5在Whitmore-Jewett分期系统C+D期组的表达明显高于A+B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L5在转移性前列腺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XCL5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前列腺增生和PIN,其表达随前列腺癌病理恶性程度、临床分期进展、伴随转移而增强.CXCL5可能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 7,CXCR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温州市中医院外科进行甲状腺切除术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获得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68例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同时选择同期进行甲状腺切除术32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患者病理标本作为对照。将所得石蜡标本分为癌组织组、癌旁组织组及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通过免疫组化SP染色法观察不同组织中IL-10与CXCR7表达情况,同时将IL-10与CXCR7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癌组织中IL-10及CXCR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88.24%&14.71%&0.00%,75.00%&32.35%&15.63%,P均<0.05)。68例PCT患者中IL-10高表达38例(55.88%),IL-10低表达30例(44.12%);CXCR7高表达32例(47.06%),CXCR7低表达36例(52.94%);IL-10表达与肿瘤多灶性、TNM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央区+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及肿瘤最大径呈明显正相关(r=0.486、0.509、0.468、0.422、0.629、0.674,P均<0.05);CXCR7表达与肿瘤多灶性、TNM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央区+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浸润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0.425、0.563、0.490、0.287、0.481,P均<0.05)。结论PTC患者癌组织中IL-10及CXCR7呈高表达状态,其中IL-10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及肿瘤最大径密切相关,CXCR7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浸润程度有关,两者均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与CD16a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CBA法)检测42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CD16a mRNA和8种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IL-6、TNF-α和VEGF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IL-2、IL-4、IL-10、IL-12和IFN-γ在2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EA正常组的IL-6和VEGF的表达水平高于术前CEA升高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中IL-6的相对表达水平与CD16a mRNA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IL-6、TNF-α和VEGF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提示促血管生成作用及免疫抑制增强。此外,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中CD16a mRNA的表达与IL-6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探讨SAM68与SENP-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未经相关治疗初次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的前列腺组织标本94例,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前列腺癌组织和4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SAM68与SENP-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AM68与SENP-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P<0.001)。SENP-1与SAM68的表达均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及骨转移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ENP-1与SAM68表达呈正相关(r=0.463,P<0.001)。结论 SAM68与SENP-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和恶性进展有关,且有望成为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动蛋白样-6a (ACTL6A)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于唐山市中医医院接受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6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ACTL6A的表达,分析ACTL6A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L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