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韩宁 《吉林医学》2013,(36):7635-7635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临床的一些主要特点。方法:选择因胸闷或胸痛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中青年组与老年组,每组30例,比较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临床特点。结果:中青年AMI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包括吸烟、饮酒和肥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青年组AMI患者多出现狭窄较小病变和次全闭塞,出现全闭塞的几率较小,钙化病变较少,老年AMI患者多表现为全闭塞和局部血栓,且冠状动脉出现钙化病变者多见。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且冠状动脉病变较轻,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吸烟饮酒的情况,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 1 990年 1月至 1 999年 1 2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97人 ,其中青中年患者 31人 ,占总数 32 % ;老年患者 66人 ,占 68%。本文对这两组病例进行对照 ,对两组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比较与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来源 :均来自我院住院病例。 31例青中年患者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年龄分组对我院新发急性心肌梗死的264例患者进行研究,分为A组(中青年组,年龄〈50岁)和B组(老年组,年龄〉50岁),分别从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心脏彩超、冠脉造影结果、治疗效果等方面,总结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A、B组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具有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的LVDd为(4.9±0.3)cm,LVEF为(53.0±8.3)%,心功能较好;A组的PCI治疗率为26.3%,A组病死率仅为2.6%,与B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年龄段的AMI患者临床特点各异,应早期采取针对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将所有病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中老年组〉40岁,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经两名副主任医以上医生阅冠脉造影片,直径狭窄≥50%为有意义病变。按狭窄所累及的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3支病变。入院后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询问是否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是否有吸烟史。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中老年组以多支病变及复杂病变为多,吸烟青年组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1;高血压、糖尿病中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结论:吸烟为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需及时认识及预防。  相似文献   

5.
陈润祥 《河北医学》2012,(11):1597-1599
目的:探讨50岁以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50岁以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6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饮食以高脂饮食为主,体型多为肥胖,生活无规律,与对照组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1支病变31例,2支病变8例,3支病变1例,造影积分为(3.95±1.35)分,对照组1支病变14例,2支病变11例,3支病变15例,造影积分为(6.41±2.22)分。结论:5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以单支冠脉病变为主,狭窄程度相对较轻,主要发病因素与中青年人群生活习惯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青年(年龄≤5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120例年龄≤50岁的中青年AMI与120例同期收治的年龄>60岁的AMI进行回顾性对比,对其性别、危险因素、梗死部位、临床症状、并发症及预后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中青年AMI男性患者占82.5%,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达26.7%,前壁、前间壁梗死发生率为53.3%,以典型胸痛起病者占68.3%,均高于老年组(P<0.05);但并休发休克、心力衰竭及肺部感染者仅占2.5%、4.2%、24.2%,死亡率为6.7%,均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 中青年AMI男性发病率高,多有冠心病或高血压家族史,以前壁、前间壁部位为主,胸痛典型,并发症少,预后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青年(小于5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年龄小于50岁33例作为中青年组,年龄大于60岁33例作为老年组。观察两组心电图改变和冠心病危险因素对其影响。结果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变以前壁、前间壁部位梗死率最高占57.6%,老年组为33.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青年组中有冠心病家族史者明显增多,与老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变特点以前壁、前间壁部位为主,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在儿童期就应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中青年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不同临床特点,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防和成功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冠脉造影结果等,并与同期住院的1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发病前多数有明显诱因,大量吸烟、暴饮暴食和情绪波动是中青年组突出的诱因。梗死部位以前壁最多见,病变多累及单支血管,前降支最多见。中青年组患者心衰等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结论中青年组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特点和老年不同。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情绪宣泄有利于心肌梗死的早期预防,急诊PCI对于中青年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入选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196例,其中青年组(≤45岁)患者65例,老年组(≥60岁)患者131例,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烟史与高血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犯罪血管而言,青年组患者多支病变所占比例较小(P=0.003)。结论:青年AM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与戒烟是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1996-2005年我院收治15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现就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特点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STEMI患者112例,按年龄分青年组43例(年龄1844岁)、老年组69例(年龄≥60岁),对两组患者间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组患者腹型肥胖、吸烟史、饮酒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及血脂异常程度均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患者以男性为主。青年组患者发病前多伴有过度劳累、情绪异常、暴食酗酒等诱发因素(P<0.05)。青年组患者多为前降支病变(P<0.05),单支冠脉病变比例明显高于老年冠心病组(P<0.05),ACC/AHA冠脉病变分类低危组占多数。结论:患者腹型肥胖、吸烟、饮酒、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及血脂异常,主要是青年STEMI患者的危险因素,青年组发病前多伴有过度劳累、情绪异常、暴食酗酒等诱发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示青年组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大多累及前降支近段,病变多为低危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0例AMI按性别分为女性组100例,男性组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男性组相比较,女性组平均年龄大(P〈0.05);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高于男性组(P〈0.05);高脂血症比例、梗死部位、冠脉病变特征、心律失常比例两组无差异(P〉0.05)。女性组心功能Killip分级≥Ⅲ级比例、住院期间死亡率高于男性组(P〈0.05)。结论女性AMI患者危险因素多,住院期间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3.
薛虹  王东琦  李红兵  李建荣 《医学争鸣》2008,29(20):1882-188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肥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脉病变特征,提高对其认识,探讨早期防治的意义.方法:对208例AMI患者,据体重指数(BMI)、腰围(WC)分为肥胖组66例,非肥胖组142例,对两组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肥胖组发病年龄显著低于非肥胖组(P<0.01),肥胖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家族史、既往心绞痛史、大面积心肌梗死发生率、肌酸磷酸肌酶-同功酶(CK-MB)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1),肥胖组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住院死亡率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肥胖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显著低于非肥胖组(P<0.01).冠脉造影结果显示:肥胖组三支病变、弥散性病变、血管中重度狭窄病变、左主干病变发生率均高于非肥胖组(P<0.01).结论:肥胖常与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同时存在,肥胖伴AMI患者心功能差,住院并发症及死亡率均高,冠脉病变复杂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NSTEAMI与STEA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NSTEAMI组的多支病变率为63.34%,其中大于75%的严重狭窄率为78.33%,侧支循环率为30.00%,三者均高于STEAMI组,而完全闭塞率为8.33%,低于STEAMI组。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血管的构成上组间无差异。结论 NSTEAMI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于STEAMI,完全闭塞率低于后者,二者具有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右冠状动脉(RCA)或左回旋支(LCX)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时的心电图特征,选择55例患者进行常规18导联心电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组的RCA病变率明显高于无房室传导阻滞组(100% vs 70.97%,P<0.01); STⅢ↑/STⅡ↑>1组的RCA病变率明显高于STⅢ↑/STⅡ↑≤1组(100% vs 47.68%,P<0.01);STⅠ↓+STaVL↓组的RCA病变率明显高于非STⅠ↓+STaVL↓组(90.91% vs 66.67%,P<0.05);V4RST↑组的RCA病变率明显高于无V4RST↑组(100% vs 75%,P<0.05).研究认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发生房室传导阻滞、STⅢ↑/STⅡ↑>1、STⅠ↓+STaVL↓和V4RST↑有助于RCA病变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49例青年AMI患者和82例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青年组冠心病家族史、吸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患高血压、糖尿病率均显著低于老年组(P0.01)。2组患者比较,青年组发病多有明确诱因(P0.05),临床表现典型(P0.01),并发症相对较少(P0.01~P0.05),病死率低(P0.05),预后较好。结论:青年AMI应以冠心病危险因素为主进行早期预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有利于降低AM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将入选的72例患者分为溶栓组41例和未溶栓组31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冠脉造影结果。结果 (1)急诊PCI的患者近2/3存在2支以上血管病变;(2)溶栓再通率虽然较自发再通率高,差异显著(29.3%vs 67.8%,P0.01),但绝大多数仍为全闭塞或存在严重狭窄(占94.4%),且血流达到3级的较少,因而都需要支架治疗;(3)左冠闭塞部位好发于血管分叉处,即第一对角支开口处,右冠后分叉是右冠闭塞部位好发部位;(4)大多数IRA病变不长,平均只有(16±4.58)mm,单个支架可以解决问题,病变长度超过25 mm的只有6例,需要两个支架连接;(5)IRA病变处出现钙化较非IRA出现钙化少(6.9%vs 20.8%,P0.01),提示钙化对斑块破裂可能有一定保护作用;(6)支架术后可出现一定比例的无复流现象,占12.5%,预示远期预后不良;(7)AMI患者冠脉造影可以正常。结论充分掌握急诊PCI时IRA的特点,有利于确保手术的成功与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9.
钱广兵 《安徽医学》2006,27(1):23-2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改变与病变冠状动脉关系。方法对123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结果(1)67例前壁AMI中,58.2%合并下壁Ⅱ、Ⅲ、avF ST段压低,这与前降支病变部位有关,与多支病变无关;(2)56例下壁AMI中64.3%合并胸导联ST段压低,亦与多支病变血管无关,但胸导V1V2无压低改变,有助于识到右冠状动脉(RCA)为梗死相关动脉(IRA)。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非梗死部位ST段改变与相关梗死动脉及其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为青年AMI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青年(≤45岁)AMI患者236例为AMI组,并选取同期青年健康人群300例为对照组,分析青年AMI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236例青年AMI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120例(50.85%),双支血管病变92例(38.98%),3支血管病变24例(10.17%);总病变血管支数376支,其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212支(56.38%),右冠状动脉108支(28.72%),左冠状动脉回旋支52支(13.83%),左冠状动脉主干4支(1.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MI组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心理压力、过度劳累或熬夜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饮酒、心理压力大、过度劳累或熬夜、高血压、糖尿病、BMI、血脂代谢异常(血TC、TG、LDL-C、HDL-C水平异常)是青年A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年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血管病变、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最为常见,青年AMI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各项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降低青年AMI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