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使用抗肿瘤新药雷替曲塞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耐药结直肠癌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采用雷替曲塞联合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13例,其化疗期间对患者实施的护理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实施个体化护理,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均能顺利完成化疗.结论 护理人员掌握抗肿瘤新药不良反应防治的护理措施,对保障化疗的顺利实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辅助伊立替康和雷替曲塞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肿瘤科就诊的11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予伊立替康、雷替曲塞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口服.比较2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在围手术期不同应用方式的安全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将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确诊为大肠癌并拟行大肠癌手术的病人按照雷替曲塞不同的给药方式随机分为4组:A组,术中腹腔灌注雷替曲塞;B组,术中静脉滴注雷替曲塞;C组,术中腹腔灌注+术后静脉滴注雷替曲塞;D组(对照组),术中生理盐水灌注+术后生理盐水静脉滴注。随后研究4组病人经雷替曲塞治疗后的安全性及预后情况。结果 在术后各临床并发症、系统毒性等方面的分析中,未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个组间的3年总存活率及无病生存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在TNM分期为Ⅲ期的结直肠癌病人中C组的3年总存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雷替曲塞化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同时,对于TNM分期为Ⅲ期大肠癌的病人,围手术期应用雷替曲塞,特别是术中腹腔灌注联合术后静脉输注雷替曲塞可以显著改善3年总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生存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临床资料、病理、治疗策略等情况,进行生存状况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等分析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总体中位生存期22.0个月,5年存活率为16%,其中同时性肝转移为21.2个月和16%,异时性肝转移为30.1个月和23%,同时性肝转移组的存活率明显低于异时性肝转移组(P<0.01)。按治疗方式分组,手术组病人的中位生存期为49.8个月,5年存活率为37%,显著优于化疗组(22.2个月和0)、介入组(19.0个月和11%)、化疗+介入组(22.8个月和10%)、局部治疗组(28.5个月和0)。同时性肝转移、肠癌原发灶分化Ⅲ~Ⅳ级、肝转移灶≥4个、最大肝转移灶≥5cm和肝转移灶非手术处理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同时性肝转移病人生存期低于异时性肝转移。积极手术治疗可以改善病人存活率。扩大肝转移灶切除的适应证对病人存活率无显著影响。独立危险因素的评分体系可以评估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结直肠癌手术围手术期中应用与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至2010年在我院收治的251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31例,采用术后联合使用抗生素方法;B组120例,采用术前30min内及术后单一使用抗生素方法。观察两组术后发热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有无、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水平、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等情况。结果术前使用抗生素及单一用药较术后联合用药者术后发热时间短,切口感染几率低(P<0.01),与术前白细胞(P=0.42)、术后白细胞(P=0.426)、术前中性粒细胞(P=0.53)、术后中性粒细胞(P=0.915)、术后首次排气(P=0.882)、术后首次排便(P=0.463)病理因素均无关,吻合口漏(P>0.05)、吻合口出血(P>0.05)、肠梗阻(P>0.05)、盆腹腔感染(P>0.05)等各类并发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使用抗生素及单一用药较联合用药经济,安全且减少了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比采用雷替曲塞与氟尿嘧啶行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结合计算机及人工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收录的有关对比分析雷替曲塞与氟尿嘧啶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文献,并从中提取相关资料。通过Meta分析方法对2种TACE的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患者总生存率(OS)及术后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最终8篇文献、共635例患者纳入分析。雷替曲塞TACE的ORR[相对危险度(RR)=1.25,95%CI(1.06,1.47),P=0.008]及DCR[RR=1.17,95%CI(1.08,1.26),P0.001]均高于氟尿嘧啶TACE,期间患者OS[RR=1.15,95%CI(0.95,1.39),P=0.141]及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RR=0.90,95%CI(0.73,1.11),P=0.339;发热:RR=0.90,95%CI(0.77,1.06),P=0.219;肝区疼痛:RR=0.90,95%CI(0.80,1.01),P=0.219;外周血白细胞减少:RR=0.89,95%CI(0.65,1.21),P=0.462;转氨酶升高:RR=0.96,95%CI(0.80,1.16),P=0.6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时,采用雷替曲塞较氟尿嘧啶疗效更优,安全性则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FTS)治疗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FST组采用FST程序,主要措施包括缩短患者术前的禁食时间,术前口服含碳水化合物的液体,不放置鼻胃减压管,不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早期口服饮食,加强术后止痛,尽早下床活动等。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住院时间、营养状态、肠道功能、并发症发生及费用等情况。结果两组比较,FST组比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减少、术后肠排气时间提前、停止静脉输液时间提前、手术后体重下降减轻,以上指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ST组的并发症并未增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按FST治疗安全、有效,可以减少住院时间与费用,加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行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2—2020-02安阳市肿瘤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是否灌注雷替曲塞分为灌注组(49例)和非灌注组(66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检测术前及术后的血液学指标,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a...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来源于“寄生”于宿主的肿瘤的代谢,所以外科的介入非常重要,营养不良不仅会导致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增加而且会引起患者的抑郁,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为了阻止或纠正这种营养不良的进程,营养支持就非常重要。目前对结直肠癌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观点都不尽相同,甚至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争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会阴切口感染2例、腹部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经抗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换药等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提高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216例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资料。通过加强术前心理辅导,积极肠道准备;术后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鼓励早期下床活动,积极治疗伴发的全身性疾病,注意心肺功能及血糖的监测。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切口感染6例,肺部感染2例,肠粘连11例。结论加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护理,能使患者平稳渡过围手术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手术治疗的高龄结直肠癌患者46例临床资料。结果 46例中,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者41例,占89%,手术根治率91.3%,术后并发症率34.8%,主要是肺部感染、心肺功能不全、切口并发症。非计划内再次手术2例,发生率4.3%。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有效方法,严格的术前评估、规范的围手术期处理是保证手术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正>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传统开腹根治术痛苦大、住院时间长、易发生肠粘连。2010-01—2012-01,我们对45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吉奥(S-1)对四期结直肠癌姑息切除病人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1月到2013年6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结直肠癌姑息性原位肿瘤切除术的58例病人的临床病例资料,随访无进展生存时间后做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接受结直肠癌姑息性原位肿瘤切除术的病人术后坚持口服替吉奥,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1.7±1.2)个月,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7.0±1.5)个月,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服替吉奥可以有效延长四期结直肠癌病人姑息切除后无进展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老年患者结直肠癌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结直肠癌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胃癌和肺癌的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体质较弱、共存疾病较多,与其他人群相比其围手术期处理有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82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根据入院首次采血检查结果,计算PN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LM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获取PNI、NLR和LMR指标最佳截断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术前PNI与患者预后的关联性。 结果患者术前PNI为22.03~71.06(47.62±9.88),最佳截断值为45.61。高PNI组(≥45.61,115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低PNI组(<45.61,67例)(χ2=19.706,P<0.001)。术前PNI与体质指数、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癌胚抗原、CA19-9、NLR和LMR有关。PNI是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35,95% CI:1.067~3.157,P=0.028)。 结论术前PNI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结直肠癌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方法 复习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并加以综述。结果 围手术期早期给予肠内生态免疫营养能大大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重建肠道菌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应激反应,改善其预后,但其使用的最佳剂量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龄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989~2001年间收治的6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587例治疗临床资料。结果:合并其他疾病者312例,占总病例数的53.1%,围手术期死亡7例,死亡为1.2%(7/587),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6%(197/587)。结论:全面而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有效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对于减少手术风险极为重要;高龄不是手术禁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更有利于促进结直肠癌术后康复的围手术期饮食方案。方法将8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新方案组40例,采用改进的围手术期饮食方案。常规组40例,采用常规围手术期饮食方案。结果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术后并发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方案组患者麻醉前饥渴感发生率少于常规组,前者的术后胰岛素水平低于后者,肠功能的恢复时间早于后者,且术后住院时间缩短,上述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饮食方案可以有效减轻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结直肠癌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1~2009年期间手术治疗的37例结直肠癌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行择期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7例(18.9%),吻合口漏1例(2.7%),骶前间隙积脓2例(5.4%),肺部感染4例(10.8%),泌尿系感染2例(5.4%),无酮症酸中毒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2 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结直肠癌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选择合理术式,应用有效抗生素、营养支持等治疗,可达到较满意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