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南药学》2019,(10):1798-180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检测瑞戈非尼的不良反应信号,为其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ROR)与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12年第四季度至2018年第三季度共24个季度的报告进行关于瑞戈非尼的数据挖掘。结果使用ROR法和PRR法均得到瑞戈非尼的不良反应信号304个,二次筛选并去除考虑肿瘤治疗无效引起的ADR信号后,两种方法得到197个完全重合信号。其中新的不良反应信号149个,主要集中在胃肠系统(36个)、肝胆系统(24个)、皮肤及皮下组织(24个)和肾脏及泌尿系统(10个)。结论通过ROR、PRR信号检测方法,发现瑞戈非尼药品说明书未涉及的新的不良反应信号149个,建议临床用药时考虑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检测哌柏西利的不良反应信号,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三季度共19个季度的报告进行关于哌柏西利的数据挖掘。结果:使用ROR法和PRR法均得到哌柏西利的不良反应信号283个,二次筛选并去除考虑肿瘤治疗无效引起的ADR信号后,2种方法得到208个完全重合信号。其中新的不良反应信号159个,主要集中在胃肠系统疾病(30个)、各类检查(26个)、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22个)、各类神经系统疾病(15个)和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n=14个)。信号强度排名前五中有4个为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结论:通过ROR、PRR信号检测方法,发现哌柏西利药品说明书未涉及的新的不良反应信号159个,建议临床用药时考虑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检测达比加群酯的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地使用该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比例报告比值比(PRR)和报告比值比(ROR)对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08-2014年的数据进行信号检测。结果结合PRR(>10)和ROR(>10)共检测出达比加群酯的不良反应信号46个,存在药品说明书未涵盖的新不良反应。在出血不良反应中,肠系膜出血信号强度最高[PRR=97.52,95%CI(95.13,99.91);ROR=97.53,95%CI(95.26,99.80)]。结论通过数据挖掘的信号检测方法,发现达比加群酯肠系膜出血信号强烈及说明书未涉及的新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乌司奴单抗上市后的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和综合分析,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对FAERS数据库自2009年第4季度至2022年第1季度的乌司奴单抗相关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及信号检测。结果:共得到乌司奴单抗相关药物警戒信号90个(116 311例次),同时满足ROR法及PRR法识别并排除同义合并、药物外不良事件,共得到38个药品不良信号(44 515例次),涉及12个系统器官分类,其中13个信号未在乌司奴单抗药品说明书中提及,涉及心脏器官疾病、胃肠系统疾病、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等;主要累积器官为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9543例次)、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9366例次)以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5801例次)等;涉及死亡结局信号28个(811例次),按频次排序排名前二的分别为肺炎(95例次)和牛皮癣(60例次)。结论:应关注药品说明书中尚未涉及的严重的、新的药物警戒信号。用药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给药部位、肌肉骨骼系统、皮肤系统及感染药物警戒信号,及早科学识别药品不良事件,做好相应防范,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苏辉  蒋婷婷  张妮  李艳平  蔡永青  彭丹  刘耀 《中国药房》2023,(21):2625-2630
目的 为临床安全使用尼洛替尼提供参考。方法 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提取2007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尼洛替尼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使用比例失衡测量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挖掘潜在的ADE信号,同时与药品说明书和相关个案文献进行比对,并结合欧洲药品管理局制定的指定医疗事件(DME)清单来筛选和分析。结果 获得以尼洛替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23 332份,检出阳性信号359个,共涉及24个系统器官分类(SOC),主要为各类检查、心脏器官疾病、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等;椎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狭窄、动脉性疾病、肝脏感染及第二种原发恶性肿瘤等ADE未在其药品说明书中提及。检出了7个DME,其中骨髓功能衰竭、肺动脉高压及耳聋未在其药品说明书中提及。结论 所挖掘出的常见ADE信号与尼洛替尼的药品说明书一致;临床使用中应特别关注骨髓功能衰竭、肺动脉高压及耳聋等其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的DME,并密切监测患者心脏功能和血糖、血脂指标,以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达罗他胺相关的不良反应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对美国FDA不良反应报告系统(FAERS)中2019年第三季度至2022年第四季度以达罗他胺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挖掘,检测阈值为报告数 ≥ 3且ROR的95%置信区间下限 > 1的不良反应。结果及结论:共筛选出以达罗他胺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1376份,去除非药品不良反应后为1013份,涉及患者589例,检测出风险信号40个,涉及16个系统器官,主要集中在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胃肠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各类检查及各类神经系统疾病。达罗他胺的不良反应最常出现在服药的第1个月。挖掘出药品说明书未提及的信号21个,具体包括横纹肌溶解、谵妄、男性乳腺发育、周围神经病变和水肿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FAERS)对厄达替尼得相关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数据挖掘,为厄达替尼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挖掘FAERS数据库2019年第2季度—2022年第2季度的厄达替尼的药品不良事件数据,并采用报告比值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挖掘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以厄达替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时间报告593例。其中男性所占比例(50.08%)高于女性所占比例(35.08%)。年龄多集中在46~80岁。上报国家以美国为主(77.07%)。将无效信号排除后,共得到药品不良事件信号71个,依据MedDRA对该71个信号的首选术语(PT)进行分类,共涉及到16个系统器官分类(SOC),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胃肠紊乱疾病、社会环境及感染及侵染类疾病。结论 厄达替尼常见的药品不良事件与说明书记载的无较大差异,具有一致性,但涉及到的SOC分类与说明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可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挖掘吡非尼酮上市后的不良事件信号,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报告优势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PRR)法对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自建库至2021年9月所有的吡非尼酮,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通过二次筛选共挖掘到105个有效信号,共涉及18个系统器官分类(SOC)。其中,说明书提及的信号64个,涉及的SOC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皮肤毒性及神经系统疾病;药品说明书未提及的信号41个,涉及的SOC主要包括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各类检查以及眼器官疾病等。结论 吡非尼酮临床应用时,应特别注意对肺部及眼部情况监测,关注胃肠道反应,同时尽量减少紫外线暴露。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探讨瑞戈非尼不良反应发生的现状、规律、临床表现及转归,为临床医师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2013-2018年国际学术期刊有关瑞戈非尼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患者基本情况、疾病信息、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转归等多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7篇,涉及不良反应共43例,其中新的不良反应12例;患者中男性24例(55.81%),女性19例(44.19%),男女比例为1:0.79,发生的平均年龄为(61.07±10.04)岁;瑞戈非尼引起的ADRs主要发生在1个月之内(75%);其所致ADRs以消化系统(33.77%)为主,皮肤及附件损害的ADRs其次(25.97%)。结论:瑞戈非尼引起的不良反应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临床医师和药师应了解瑞戈非尼致ADRs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临床安全使用洛拉替尼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综合标准法(简称“MHRA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19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关于洛拉替尼的数据进行药物不良事件(ADEs)信号检测。结果与结论 3种方法检出重叠的关于洛拉替尼的ADEs信号114个,其中说明书未提及的新的可疑ADEs信号73个。临床在使用洛拉替尼时,应特别关注发生例数和信号数均较多的ADEs,如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类疾病,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等,临床表现包括脑水肿、大脑梗死、肺动脉高压、缄默症、性欲降低、胸腔积液等。说明书中未提及的移动性血栓性静脉炎、放射性坏死、缄默症、膀胱输尿管反流在特异度高的BCPNN法检测中信号强度均为较强,也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挖掘与评价达格列净上市后的不良反应安全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共数据公开项目(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Public Data Open Project,OpenFDA)2014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达格列净不良反应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eport odds ratio,ROR)法进行风险信号挖掘。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ical Dictionary for Drug Regulatory Activities,MedDRA)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ystem Organ Classification,SOC)和首选术语(preferred term,PT)对挖掘的信号进行统计分类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达格列净相关不良反应报告14 811例,具有临床参考意义的不良反应风险信号49个,涉及9个系统器官,主要涉及感染和侵染疾病、代谢及营养失调疾病、肾脏和泌尿系统疾病、肿瘤疾病、胃肠紊乱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心血管疾病、心脏疾病。发现达格列净除说明书载入的不良反应外,还存在败血症(ROR=2.60)、急性胰腺炎(ROR=6.21)、胰腺炎(ROR=5.03)、脑梗死(ROR=6.74)、高血压(ROR=2.40)、急性心肌梗死(ROR=1.43)等说明书未提及的阳性风险信号。结论: 临床应用达格列净时,除药品说明书中已提到的不良反应外,还需密切关注其败血症、急性胰腺炎、胰腺炎、脑梗死、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等风险,以避免因不良反应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奥曲肽不良反应信号的挖掘分析,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和报告比值比法(ROR)对2018年1季度至2020年4季度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奥曲肽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及分析。检索到148 469个以奥曲肽为首要怀疑药品的不良反应作为原始研究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后共得到786个有效信号,主要集中在各类检查(29.57%)、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13.01%)和胃肠系统疾病(12.89%)等方面,发现说明书中未出现的信号累及器官系统有8个。使用奥曲肽前应做好用药评估,尤其当患者存在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胃肠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时,建议临床用药时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并注意给药部位反应,如发生不良反应或疾病进展,应及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以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促进巴瑞替尼的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对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18年第2季度至2020年第4季度巴瑞替尼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得到ADR报告总数15480927份,其中首要怀疑药物为巴瑞替尼的报告数4173份.共挖掘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中丙戊酸致各系统不良反应(ADR)的信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对AERS数据库中2017年第1季度-2017年第4季度收集的报告进行提取分析,挖掘丙戊酸致血液、代谢、消化、皮肤系统不良反应的相关信号,并使用SPSS20.0分析年龄、性别、用药剂量及联合用药对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纳入以丙戊酸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110份,其中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报告数和信号数均为最多。统计学分析显示血液系统ADR相对于其他系统ADR,在年龄(P=0.002)、性别(P=0.003)中分布有统计学意义,在用药剂量(P=0.778)、联合用药(P=0.847)中分布无统计学意义。儿童特别是女性患者对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较敏感。结论:通过对丙戊酸安全信号和影响因素的检测和分析发现,应重视年龄和性别对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并有必要进行进一步信号评价和验证,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利拉鲁肽不良反应信号的挖掘分析,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R)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利拉鲁肽2010年一季度至2019年一季度共37个季度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及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56 396条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合并同义词后使用ROR与PRR法,经过二次筛选,得到ADR信号87个,主要集中于胃肠道系统损害、代谢和营养障碍、用药部位损害、内分泌紊乱等方面。结论: 对利拉鲁肽ADR信号进行挖掘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或避免应用于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和螺内酯的不良反应(ADR)信号,对比和分析两者ADR的相关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FAERS数据库,利用Open Vigil FDA分析工具提取2004年1月1日—2022年11月4日上报的目标药物依普利酮与螺内酯相关的不良事件情况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进行数据挖掘,按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5.1版中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和螺内酯相关的ADR报告112 518份,其中依普利酮ADR报告8 516份,风险信号50个,信号累及12个系统/器官;螺内酯ADR报告104 002份,风险信号60个,信号累及13个系统器官分类;其中36个为重叠信号。依普利酮说明书未提及的有13个风险信号,主要涉及呼吸、胃肠等系统器官分类;螺内酯说明书未提及的有19个风险信号,主要涉及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精神病类等系统器官分类。结论 临床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时,除重点关注说明书提及的ADR,还需对未提及的风险信号和原有疾病进展情况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吴玉婷  焦甲勋  朱小丽  李娜 《安徽医药》2023,27(9):1899-1903
目的通过对地舒单抗相关药品不良反应( ADR)进行挖掘与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比例失衡分析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 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比法( PRR)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地舒单抗 2010年第 3季度至 2021年第 3季度中发生的 ADR进行挖掘及分析。结果提取到 28 823例以地舒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 ADR报告,共检测出有效信号 256例,涉及 19个器官系统分类。主要涉及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胃肠系统疾病,各类检查和感染及侵染类疾病等。在信号强度排序前 50的 ADR中不仅包括说明书中已知的口腔相关 ADR、颌骨坏死、各种类型骨折、外耳道骨坏死、钙离子相关 ADR等。还包括说明书中未提及的 ADR 9种,分别是颌骨外生骨疣,高钙性肾病,免疫介导的肾上腺功能不全,脊柱畸形,纵隔纤维化,甲状腺钙化,椎间盘环形撕裂,下颌骨肿块,关节杂音。结论地舒单抗使用过程中,医务人员不仅要重点关注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胃肠系统疾病、各类检查和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对于信号挖掘发现的新的 ADR也应该提高警惕,积极预防和治疗,以减少 ADR对病人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增加氯吡格雷剂量的双联抗血小板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中重度脑动脉狭窄CYP2C19中间代谢型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中重度脑动脉狭窄且为CYP2C19中间代谢型的脑梗死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常规氯吡格雷剂量的双抗治疗90 d,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增加氯吡格雷剂量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90 d,两组其他治疗方案相同,所有患者出院后追踪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卒中复发率、出血事件发生率、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随访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观察组卒中复发率分别为0.00%、4.08%及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4%、18.37%及22.4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访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20%、14.29%及20.41,与对照组的8.16%、16.33%及18.37%相比无明显区别,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2组ADL及NIHSS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后随访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重度脑动脉狭窄且CYP2C19中间代谢型脑梗死患者采用增加氯吡格雷剂量的双联抗血小板二级预防治疗能患者降低卒中复发率且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同时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自发呈报数据库进行神经系统药物不良反应(ADR)信号检测,并研究已知ADR报告对ADR信号检测效率的影响。方法建立ADR信息库以自动判别ADR数据库中已知ADR报告,采用PRR信号检测算法对上海市2004--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自发呈报数据库进行信号检测,并计算可解释度以评价检出的信号。结果建立了包含1261种药物,4238种药物-事件组合的神经系统ADR信息库;筛除已知ADR报告后神经系统ADR信号检出率提高了24.64%;经信号检测获得神经系统ADR信号98条,包括卡培他滨-咽下困难、吗替麦考酚酯-视觉异常、头孢他啶-精神病等值得关注的信号。结论筛除已知报告能显著提高神经系统ADR信号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