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评价萝卜硫素对于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以及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将30只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治疗组大鼠在术后立即腹腔注射50 mg/kg的萝卜硫素注射液,其余两组注入等量等渗NaCl溶液;于术后24 h大鼠右侧颈总动脉采集动脉血标本,然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湿/干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三组大鼠肺组织匀浆标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NF-κB p65表达水平;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三组大鼠肺组织TLR4 mRNA的表达。 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肺组织湿/干比[(4.00 ± 0.13)、(6.10 ± 0.05)、(5.80 ± 0.08)]、氧合指数[(315 ± 11)、(177 ± 7)、(200 ± 12)mmHg]、TNF-α[(6.05 ± 0.29)、(45.06 ± 0.52)、(27.09 ± 0.85)ng/L]、IL-1β[(8.02 ± 0.21)、(38.23 ± 0.81)、(32.73 ± 1.12)ng/L]及NF-κB p65[(0.375 ± 0.013)、(1.230 ± 0.045)、(0.988 ± 0.043)ng/L]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480.891、255.309、4 245.262、1 918.168、564.842,P均< 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肺组织湿/干比、TNF-α、IL-1β、NF-κB p65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大鼠显著升高(P均< 0.05),治疗组大鼠肺组织湿/干比、TNF-α、IL-1β、NF-κB p65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大鼠显著降低(P均< 0.05);而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氧合指数均较假手术组大鼠显著降低(P均< 0.05),治疗组大鼠氧合指数较模型组大鼠显著升高(P < 0.05)。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三组大鼠肺组织TLR4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224.538,P < 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肺组织TLR4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均< 0.05);而治疗组大鼠肺组织TLR4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 < 0.05)。 结论萝卜硫素可减轻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肺水肿程度,改善缺氧状态,对于肺组织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预TLR4/NF-κB信号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脓毒症大鼠肺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表达变化及其与肺损伤的关系。 方法将48只雄性成年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及脓毒症组,每组各24只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行开腹手术、不行结扎及穿孔,各组分别在术后6、12、24 h各取8只大鼠分批处死后收集肺泡灌洗液并留取肺脏。观察所有大鼠各时间点肺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肺组织干湿重比及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uPAR表达情况。 结果光镜下可见,假手术组大鼠肺组织肺泡结构完整,术后24 h只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脓毒症组大鼠肺泡腔内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结构破坏,并以术后24 h最明显。两组大鼠各时间点肺组织干湿重比、肺泡灌洗液蛋白水平及uPAR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32.000、97.770、72.780,P均< 0.001)。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组大鼠6、12、24 h肺组织干湿重比[(0.75 ± 0.03)vs.(0.78 ± 0.03);(0.77 ± 0.04)vs.(0.83 ± 0.05);(0.78 ± 0.04)vs.(0.89 ± 0.05)]、肺泡灌洗液蛋白水平[(79 ± 22)mg/L vs.(110 ± 40)mg/L;(79 ± 23)mg/L vs.(168 ± 36)mg/L;(94 ± 24)mg/L vs.(199 ± 56)mg/L]及uPAR表达[(2.2 ± 1.3)分vs.(4.6 ± 1.9)分;(2.3 ± 0.9)分vs.(6.4 ± 1.8)分;(2.4 ± 0.9)分vs.(7.0 ± 1.8)分]均明显升高(P均< 0.05);且脓毒症组大鼠12、24 h亚组肺组织干湿重比、肺泡灌洗液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6 h亚组,而uPAR表达仅24 h亚组显著高于6 h亚组(P均< 0.05)。同时,肺组织中uPAR表达与肺组织干湿重比、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均呈正相关(r = 0.618,P< 0.001;r = 0.652,P< 0.001)。 结论与假手术组相比,uPAR在脓毒症大鼠肺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并且与肺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不同时间点脓毒症大鼠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Toll样受体4(TLR4)浓度,探讨脓毒症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寻找脓毒症早期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方法以盲肠结扎穿孔(CLP)法构建脓毒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CLP组,HMGB1干预组,TLR4干预组,以假手术组(麻醉后开腹翻动盲肠后关腹)及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的正常大鼠)为对照。于CLP术后2、4、8、12、24、48 h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试验动物血清HMGB1及TLR4蛋白浓度,分析其时间-浓度关系。 结果CLP组各检测时间点血清HMGB1浓度较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于24 h达峰;予以HMGB1干预后,相比CLP组,其在术后4 h开始发挥作用,明显降低血清HMGB1浓度(P<0.05);予以TLR4干预,相比CLP组,其在术后2~24 h内明显降低血清HMGB1浓度(P<0.05),相比HMGB1干预组,TLR4抑制发挥作用开始时间更早(2 h,P<0.05),作用更强(12、24 h,P<0.05)。血清TLR4蛋白浓度在CLP组呈双峰表达(8、24 h,P<0.05);予以HMGB1干预,相比CLP组,其血清TLR4表达呈单峰(8 h,P<0.05);予以TLR4干预,其血清TLR4变化较为复杂,再次呈现双峰状,峰值提前且增加(4、12 h,P<0.05)。 结论HMGB1可能通过TLR4信号通路发挥作用,脓毒症炎症级联反应、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等信号转导通路是复杂的、相互交织的"cross-link"系统,单一改变某个/某些个信号转录调节因子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成年Sprague 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穿孔(CLP)组、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各15只。假手术组大鼠打开腹腔后缝合,其他各组采用CLP法制备脓毒症模型。利多卡因组大鼠在给予10 mg/kg的负荷剂量后,以10 mg·kg-1·h-1的剂量通过尾静脉持续泵注利多卡因3h;乌司他丁组大鼠进行CLP的同时,以100 000 U·kg-1·h-1的剂量通过尾静脉持续泵注乌司他丁3 h;假手术组和CLP组用等量等渗NaCl溶液代替。于CLP后24 h处死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HMGB1 mRNA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另取40只大鼠(每组10只)用于观察4组大鼠72 h死亡情况。 结果4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HMGB1及HMGB1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89.886、237.952、175.999、179.491,P均< 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CLP组、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血清TNF-α、IL-6、HMGB1及HMGB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 0.05);与CLP组比较,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血清TNF-α、IL-6、HMGB1及HMGB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 0.05);与利多卡因组比较,乌司他丁组IL-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5)。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肺泡大小均匀、结构完整,肺泡上皮细胞形态正常;CLP组大鼠肺泡间隔增厚、间质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塌陷;而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病理学改变较CLP组均明显减轻,肺组织轻度水肿,肺泡及肺间质出现少量炎症。四组大鼠死亡构成比(0 /10、9/1、4/6、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00,P < 0.001)。CLP组、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死亡构成比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均<0.008);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死亡构成比均较CLP组显著降低(P均<0.008);而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死亡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08)。 结论持续静脉泵注利多卡因可以有效降低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TNF-α、IL-6及HMGB1的表达,抑制肺组织中HMGB1 mRNA表达量,减轻脓毒症对肺组织的损伤,有效提高动物存活率,其减轻脓毒症炎症反应及肺保护作用疗效与乌司他丁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依布硒啉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13K/Akt)信号及其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方法将30只大鼠分成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依布硒啉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冠状动脉左室支左心耳下缘约0.5 cm处只穿线,不结扎,常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前30 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依布硒啉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前30 min腹腔注射依布硒啉溶液5 mg/kg。每组各取8只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炎症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的表达,Tunel法检测缺血心肌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心肌心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表达及P13K/Akt通路磷酸化水平。 结果三组大鼠间HMGB1、丙二醛、SOD、AST及LD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63.755、73.023、99.220、110.439、120.557,P均< 0.05),进一步比较发现,缺血再灌注组及依布硒啉组的HMGB1[(9.2 ± 2.7)、(5.5 ± 1.1)、(2.2 ± 0.3)U/L]、丙二醛[(7.2 ± 0.4)、(5.6 ± 0.7)、(4.1 ± 0.9)μmol/L]、AST [(1 011 ± 226)、(813 ± 82)、(671 ± 60)U/L]及LDH [(2 783 ± 674)、(2 043 ± 489)、(1 528 ± 524)U/L]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SOD水平[(249 ± 28)、(149 ± 10)、(172 ± 17)kU/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 0.05)。三组大鼠间的凋亡指数(F = 139.942,P < 0.001)、GRP78蛋白表达(F = 177.846,P < 0.001)及P13K/Akt磷酸化水平(F = 86.286,P < 0.001)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比较发现,缺血再灌注组和依布硒啉组凋亡指数[(38.1 ± 4.6)、(25.4 ± 3.9)、(8.2 ± 1.5)%]明显高于对照组,且I/R组更高(P均< 0.05)。 结论依布硒啉预处理可以抑制大鼠内质网应激,可能与调节P13K/Akt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X受体β(LXRβ)在电针治疗慢性脑缺血炎性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将40只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激动剂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0只。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切开颈部皮肤后,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进行结扎。模型组、激动剂组和电针组大鼠均给予经典二血管闭塞(2-VO)制备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激动剂组大鼠造模成功后喂食LXRβ激动剂T0901317(1 mg/kg,每日1次,连续7 d),电针组大鼠造模成功后给予电针治疗,持续1周。于术后2周从各组中分别选取1只大鼠采用快速断头取脑法进行模型病理性评估。各组大鼠于术后第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考察认知功能情况。水迷宫实验结束5 d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的病理形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海马CA1区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海马CA1区LXRβ、核因子κB1(NF-κB1)P50及NF-κB1 P105蛋白表达。 结果各组大鼠在定位航行实验中的平台距离与爬上平台所需时间(F = 2.960、2.945,P = 0.045、0.046),在空间探索实验中第一次到达平台时间与穿越平台的次数间比较(F = 7.627、3.512,P = 0.001、0.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及激动剂组大鼠平台距离均减小[(1 136 ± 857)、(760 ± 629)、(699 ± 702)cm],爬上平台所需时间[(49 ± 41)、(36 ± 28)、(34 ± 33)s]及第一次到达平台时间[(38 ± 19)、(29 ± 25)、(24 ± 18)s]均缩短(P均<0.05),但在穿越平台的次数上仅电针组大鼠显著增多[(2.0 ± 1.4)vs.(3.9 ± 1.8),P<0.05]。HE染色提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胞核染色加深,排列松散,细胞层数减少;电针组与激动剂组大鼠的神经元细胞形态结构有明显改善,神经元数量增多,细胞层数显著增多。各组大鼠海马CA1区脑组织IL-1β(F = 18.350,P < 0.001)、IL-6(F = 4.235,P = 0.018)和TNF-α(F = 4.190,P = 0.019)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和激动剂组大鼠IL-1β[(357 ± 38)、(278 ± 45)、(232 ± 54)ng/L]、IL-6[(287 ± 45)、(188 ± 54)、(213 ± 54)ng/L]和TNF-α[(383 ± 45)、(236 ± 54)、(251 ± 91)ng/L]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Western-blotting显示,各组大鼠海马CA1区脑组织LXRβ及NF-κB1 P50蛋白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661、0.315,P=0.586、0.815)。而各组间NF-κB1 P105蛋白表达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40,P=0.023),且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及激动剂组的NF-κB P105蛋白表达显著减少[(4.0 ± 0.7)× 10-2、(2.8 ± 1.0)× 10-2、(2.7 ± 1.1)× 10-2,P均<0.05]。 结论LXRβ受体的激活在抑制慢性脑缺血过度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电针能起到抑制慢性脑缺血炎性损伤的作用,但电针不具备上调LXRβ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脓毒症肺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肺损伤大鼠模型,90只SD大鼠被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盐酸戊乙奎醚(0.45 mg/kg肌肉注射)治疗组.各组分别于术后24、48、72 h检测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浓度、肺湿/干重(W/D)比值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水通道蛋白5(AQP5)的浓度,并进行肺组织病理观察.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HMGB1、MIF水平及肺W/D比值明显下降,BALF中AQP5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通过抑制血清HMGB1、MIF的表达,增加BALF中AQP5表达,对脓毒症肺损伤大鼠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表面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自主呼吸组(R组,n=6)、小潮气量(VT)机械通气组(M组,n=6)和大VT机械通气组(N组,n=6)。腹腔注射质量分数为20%的乌拉坦8mg/kg麻醉大鼠,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呼吸机参数设定:M组:VT为6ml/kg,N组VT为40ml/kg,吸:呼为1:1,呼气末正压(PEEP)为0,吸入氧浓度(FiO2)为0.21。调整呼吸频率和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在35~45mmHg(1mmHg=0.133kPa)。实验3h结束,放血处死大鼠。监测实验开始及实验1、2和3h时动脉血气分析;并测定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积分、湿/干重(W/D)比值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自细胞计数(WBC)和肺蛋白通透性系数。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AM表面的TLR4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测定AM表面的TLR4蛋白表达。结果 N组实验1h时存在过度通气,pH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P均〈0.05),其他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与R组比较,N组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积分、W/D比值,BALF中WBC和肺蛋白透性系数以及TLR4蛋白表达和TLR4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均〈0.01);M组改变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 大VT机械通气导致大鼠肺损伤,并使AM表面TLR4表达明显上调。小VT机械通气可避免上述改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泡微环境的变化对肺成纤维细胞(LF)的影响。 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58例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患者,依据患者氧合指数和柏林定义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26例)、中度组(15例)、重度组(17例),另纳入10例行机械通气但无肺部疾病患者作为无肺损伤组。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并进行蛋白定量及细胞计数。同时,体外培养肺成纤维细胞系MRC-5细胞,与各组患者BALF共培养,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Collagen Ⅰ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受体(PDGF-Rα)表达。 结果与无肺损伤组比较,ARDS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的IL-1β[12(8,21)、776(449,943)、802(691,1 004)、886(548,1 130)ng/L]、KGF[2.0(1.0,2.2)、19.0(15.8,24.5)、41.4(36.2,57.3)、64.7(49.2,82.1)ng/L]、HGF[90(75,106)、514(373,785)、867(674,1 248)、940(660,1 344)ng/L]、蛋白含量[(0.09 ± 0.03)、(0.29 ± 0.10)、(0.45 ± 0.09)、(0.68 ± 0.16)g/L]及细胞总数[(2.4 ± 0.6)、(16.5 ± 2.1)、(17.8 ± 2.0)、(18.2 ± 2.0)× 109个/mL]均明显升高(Z=26.182、55.871、36.354,F=72.860、177.291,P均<0.05),且与重度组患者比较,轻度组及中度组患者的KGF水平及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均<0.05),轻度组仅HGF水平及总细胞数明显降低(P均<0.05),而ADRS各组间IL-1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与无肺损伤组比较,ARDS各组间趋化指数均明显升高(F=12.291,P=0.003),且重度ARDS组患者明显高于轻度及中度组患者(P均<0.05)。四组间CollagenⅠ蛋白及PDGF-Rα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8.943,P=0.001;F=4.574,P=0.002)。ARDS各组CollagenⅠ蛋白明显高于无肺损伤组,且中度、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P均<0.05)。而PDGF-Rα蛋白在无肺损伤组和轻度组几乎无表达,但在中度、重度组均有明显表达(P均<0.05)。 结论随着ARDS程度的加重,BALF中KGF、HGF明显上升,BALF可通过诱导LF表达PDGF-Rα和CollagenⅠ,促进LF的迁移与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脓毒症诱导产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ARDS组、瑞芬太尼对照组及瑞芬太尼治疗组,每组各10只。ARDS组与瑞芬太尼治疗组大鼠经股静脉注射7.5 mg/kg脂多糖以制备ARDS大鼠模型,对照组与瑞芬太尼对照组大鼠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而后瑞芬太尼对照组及治疗组在注射6 h后给予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04 μg/kg,ARDS组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所有大鼠于脂多糖注射后8 h处死。取右肺予以病理学检测,取左肺上叶进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肺湿/干重(W/D)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水平的比较,并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及细胞计数进行检测。 结果静脉注射脂多糖8 h后,肺组织病理切片提示肺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给予瑞芬太尼处理的动物上述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ARDS组大鼠MPO水平[(1.98 ± 0.14)U/g vs.(0.89 ± 0.12)U/g]、肺W/D比值[(8.51 ± 0.13)vs.(3.83 ± 0.08)]、TNF-α[(1 141 ± 114)ng/L vs.(186 ± 8)ng/L]、IL-1β[(1 866 ± 291)ng/L vs.(201 ± 30)ng/L]、IL-6[(528 ± 61)ng/L vs.(246 ± 35)ng/L]、BALF中蛋白含量[(0.96 ± 0.02)g/L vs.(0.29 ± 0.01)g/L]及细胞计数[(11.57 ± 1.04)×108/ml vs.(1.39 ± 0.29)× 108/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瑞芬太尼治疗组大鼠MPO水平为(1.01 ± 0.12)U/g,肺W/D比值4.05 ± 0.12,TNF-α为(573.8 ± 49.6)ng/L,IL-1β为(769.5 ± 49.8)ng/L,IL-6为(365.5 ± 35.8)ng/L,BALF中蛋白含量(0.53 ± 0.02)g/L,细胞计数为(7.57 ± 0.66)× 108/ml,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ARDS组(P均<0.05)。 结论瑞芬太尼对脓毒症诱导的ARDS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Sodium butyrate prevents lethality of severe sepsis in rats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脓毒症早期是否存在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及地塞米松替代治疗的时机.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26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激素预处理组(CLP前腹腔注射10 mg/kg地塞米松)、激素治疗组(CLP后7 h腹腔注射10 ml/kg地塞米松),各组再分为2、4、6、8、12 h时间点.于8 h和12 h给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实验,于刺激前及刺激后30 min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皮质醇浓度;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肾上腺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肾上腺皮质束状带超微结构;其余大鼠观察12 h存活情况.结果 ①模型组、激素预处理组和治疗组刺激前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且预处理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治疗组(P均<0.05),但ACTH刺激前后血清皮质醇浓度均无明显变化.②模型组肾上腺TLR4、TNF-α的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激素预处理组和治疗组肾上腺TLR4、TNF-α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降,且预处理组可降至假手术组水平.⑧模型组、激素预处理组和治疗组肾上腺皮质超微结构发生代谢性改变,其中以模型组为重.④激素预处理组、治疗组大鼠12 h生存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76.92%、40.00%比33.33%,P<0.01和P<0.05),且激素预处理组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①脓毒症早期即存在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②肾上腺TLR4、TNF-α mRNA的表达和超微结构变化可能参与了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发生;③地塞米松可以降低肾上腺TLR4、TNF-α mRNA的表达,减轻超微结构变化,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且早期应用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间的关系,寻找致死性脓毒症的可靠监测及治疗指标。方法90只SPF级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g)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组(B组)及丙酮酸乙酯(EP)治疗组(C组),每组30只,分别施以假手术(A组)或CLP(B组和C组)。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2ml(A组和B组)或EP2ml(130mg/kg,C组),12h重复1次。以术后0、6、12、24、48和72h为观察点,观察各组大鼠术后活动、进食、竖毛、腹泻、眼球凹陷、呼吸等情况;活杀并观察腹腔肠管扩张、充血、腹水、病灶包裹、肺表面充血等情况。另取20只大鼠以B、C两组同样的模型及处理方式观察生存时间。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HMGBl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绘制各组生存曲线,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B组大鼠术后脓毒症表现最强,C组明显减轻。而A组没有相关表现或表现轻微。B组血浆IL-1β、IL-6和TNF-α水平于术后6h显著升高,至12h已明显下降;而C组上升的幅度明显低于B组,但明显高于A组。B组肝脏HMGBl mRNA表达水平在12h开始升高,24h达高峰,并维持至48h后开始下降,且HMGBl表达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91)。C组生存时间较B组明显延长(P〈0.01),HMGBl表达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动物生存率显著相关。结论脓毒症晚期释放的HMGBl是脓毒症致死效应的关键炎症介质,其表达水平与实验动物的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通过线粒体自噬减轻大鼠局灶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方法将105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A组)、缺血再灌注+远端缺血后处理组(B组)、缺血再灌注+远端缺血后处理+等渗NaCl溶液组(C组)和缺血再灌注+远端缺血后处理+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组(D组),每组各21只大鼠。假手术组仅暴露和游离右侧颈动脉,A、B、C、D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B、C、D组大鼠于再灌注开始夹闭双侧股动脉实行3个循环的10 min缺血/10 min再灌注,C、D组大鼠在缺血前5 min分别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等渗NaCl溶液和3 mg/kg的Mdivi-1。比较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量表(NDS)评分、脑梗塞体积百分比、脑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Ⅰ比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及15-F2t-Isoprostane的表达水平。 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未发生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梗塞。A、B、C、D组大鼠NDS评分[(2.8±0.6)、(1.6±0.4)、(1.6±0.5)、(2.5±0.5)分]和脑梗塞体积百分比[(48±3)%、(28±4)%、(28±4)%、(41±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39.237、53.278,P均< 0.001),且B、C组大鼠NDS评分和脑梗塞体积百分比均较A、D组显著降低(P均< 0.05)。假手术组、A组、B组、C组及D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率[(2.3±0.8)%、(54.6±5.2)%、(29.3±3.1)%、(29.8±3.3)%、(51.2±4.5)%]、LC3-Ⅱ/Ⅰ比值[(0.13±0.03)、(0.32±0.05)、(0.53±0.06)、(0.48±0.08)、(0.35±0.06)]、SOD [(168±19)、(92±13)、(162±21)、(165±23)、(94±15)U/mg]、丙二醛[(4.22±0.28)、(8.41±0.42)、(5.14±0.27)、(5.26±0.31)、(7.93±0.44)nmol/mg]及15-F2t-Isoprostane [(179±86)、(389±105)、(208±89)、(215±85)、(364±103)mg/g]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54.658、32.358、59.677、46.195、193.962,P均< 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A、B、C、D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率、LC3-Ⅱ/Ⅰ比值、丙二醛及15-F2t-Isoprostane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A、D组大鼠SOD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均< 0.05);与A、D组比较,B、C组大鼠LC3-Ⅱ/Ⅰ比值和SOD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脑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率、丙二醛及15-F2t-Isoprostane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 0.05)。 结论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可能通过增加线粒体自噬水平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Bcl-2和p53基因在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假手术组(n=6)、模型组(n=24).以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术后3、9、12和24 h各取6只大鼠的心肌组织备检.以电镜和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p53的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随时间延长明显升高,于12 h达峰值C(55.633±2.073)%),24 hC(33.683±2.070)%]较12 h明显下降,但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00±0.141)%]和假手术组[(1.567±0.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各时间点p53基因的蛋白表达阳性数[3 h最低为(13.817±0.964)%.12 h峰值为(80.567±5.055)%]均较正常对照组C(0.617±0.232)%]和假手术组C(0.600±0.297)%)明显升高(P均<0.05),其变化与TUNEL检测凋亡的结果一致;而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阳性数C3 h最高为(31.650±1.799)%,12 h最低为(0.650±0.308)%]均较正常对照组[(47.017±0.691)%]和假手术组[(46.817±0.567)%]明显降低(P均<0.05),其变化与TUNEL检测凋亡的结果趋势相反.结论 细胞凋亡可能是脓毒症心肌损害的机制之一,其调控基因p53和Bcl-2基因的改变或许可以作为脓毒症病情改变的标志,对其进行干预,以改善脓毒症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