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医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死亡态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生命意义量表和死亡态度问卷,对757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得分不高,平均分为(99.29±17.37);多数医学生偏向于中立接受死亡,其均分(3.90±0.77)接近4分;医学生生命意义感得分与死亡恐惧、逃离接受及趋近接受死亡显著负相关,与中立接受显著正相关;医学生生命意义感得分进入死亡态度的回归方程.结论:医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与死亡态度显著相关,并对其有较为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高职护生死亡态度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死亡态度描绘修定量表对陕西省某高校324名高职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身心健康状况、家庭讨论死亡的情况、家庭形态及排行、宗教、有无自杀念头、接触大众媒体关于死亡报道情况、阅读死亡书籍情况、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趋近接受、逃离接受等情况。数据运用SPSS16.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统计描述用均数和标准差,统计推断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①高职护生在自然接受维度上的总均分(3.93±0.55)最高。②在逃避接受维度上,身心健康状况极佳和佳的护生得分低于身心健康状况一般的护生(F=4.80,P=0.009);单亲家庭的护生得分高于其他家庭形态(F=4.59,P=0.004);有过自杀念头的护生得分高于无自杀念头的护生(t=-4.77,P=0.000)。在死亡逃避维度上,家庭中公开讨论的护生得分低于家庭中从未讨论死亡和必要时才谈的护生(F=6.88,P=0.001)。在自然接受维度上,有宗教信仰的护生不易自然接受死亡现实(t=2.52,P=0.012);曾接触过大众传播媒体关于死亡报道的护生得分较高(t=-3.85,P=0.000)。在趋近接受维度上,曾接触过大众传播媒体关于死亡报道的护生得分较高(t=-3.48,P=0.001)。结论高职护生多数能自然接受死亡现实,身心健康状况、家庭谈论死亡情况、家庭形态、宗教信仰、自杀念头、接触大众媒体关于死亡报道情况对高职护生的死亡态度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已结束课堂学习并即将进入临床的实习护生的死亡态度与临终关怀态度,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在本科与大专护生间的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调查232名高年级在校护生的死亡态度与临终关怀态度情况。研究工具包括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和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B表。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护生死亡态度各维度均分为:中立接受(4.10±0.43)、死亡恐惧(2.76±0.66)、死亡逃避(2.73±0.74)、趋近接受(2.61±0.58)、逃离接受(2.48±0.75)。临终关怀态度总分为(107.63±8.45)。临终关怀态度与死亡恐惧(r=-0.247,P<0.01)、死亡逃避(r=-0.278,P<0.01)及逃离接受(r=-0.145,P<0.05)呈负相关,与中立接受呈正相关(r=0.405,P<0.01)。本科护生死亡逃避得分明显低于大专护生(t=-2.043,P<0.05),且临终关怀态度得分明显高于大专护生(t=2.639,P<0.01)。结论护生的死亡态度与临终关怀态度有较大改善空间,加强临终关怀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实习护生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某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600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护生去人格化与个人成就感降低得分均高于杭州护士常模(P < 0.01),2组情感耗竭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护生自我效能感总均分为(25.76±5.05)分,处于中等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常模的(29.46 ±5.33)分(P < 0.01)。不同性别、学历、实习时间、获得的支持程度以及有无就业压力、是否独生子女的护生间情感耗竭和人个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学历、实习时间、获得的支持程度和有无就业压力、是否独生子女的护生去人格化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性别、学历、获得的支持程度和有无就业压力的护生间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护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与职业倦怠、情感耗竭及去人格化得分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392、-0.375、-0.519,P < 0.01),与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03,P < 0.01)。结论实习护生的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给予护生多方面支持,采取多种途径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感,避免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新生的死亡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某医学院校大一学生434名,对研究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新生的死亡态度总体上是正向积极的、倾向于自然接受维度,男女生间没有差异;(2)在逃避接受维度法学及管理学学位的新生得分(2.39±0.72)大于医学和理学学位学生得分(2.13±0.69),P<0.05;(3)来自城市和乡镇学生在趋近接受维度得分(2.43±0.64)大于来自农村学生在趋近接受维度得分(2.25±0.59),P<0.05。在死亡恐惧和死亡逃避维度上家庭从未讨论和尽量避免讨论的新生得分(2.62±0.68)和(2.85±0.73)高于讨论时气氛比较不自然和能公开谈论死亡的新生得分(2.48±0.58)和(2.71±0.72),P<0.05;(4)在逃离接受维度心理健康状况好的新生得分(2.10±0.69)明显低于存在心理问题可能的新生得分(2.42±0.7),P<0.01。结论对医学生开展死亡态度的调查将有助于及时发现心理状况异常学生。医科院校应针对不同学科门类及不同... 更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状况,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健康信念模型量表和健康促进生活质量量表对深圳市社区120例高危脑卒中人群进行调查,分析其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信念总均分为(114.86±7.50)分,条目平均分为(3.28±0.21)分,其中,自我效能维度得分最高,感知障碍维度得分最低。高危人群健康行为总均分(128.44±8.51)分,条目平均分为(2.47±0.17)分,其中,人际关系维度得分最高,体育运动维度得分最低。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394,P < 0.01)。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信念越高,健康行为越好,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健康信念中的感知障碍,并在体育运动维度的健康行为方面给予更多指导。  相似文献   

7.
崔静  张淋淋  朱海玲  史宝欣 《中国全科医学》2012,(25):2896-2898,2901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死亡态度与生活质量状况,分析不同因素下老年慢性病患者对死亡的态度及探讨死亡态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老年人死亡态度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120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死亡态度中死亡逃避维度得分〔(16.14±3.27)分〕最高,其次为自然接受维度得分〔(15.88±1.69)分〕,趋近导向的死亡接受维度得分〔(11.63±3.63)分〕最低;生活质量总分为(59.91±7.88)分;死亡恐惧与焦虑、逃离导向的死亡接受、趋近导向的死亡接受及死亡逃避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3、-0.563、-0.256和-0.282,自然接受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76。不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宗教信仰及家中谈论死亡情形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死亡态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对死亡的态度存在矛盾心理,影响其生活质量水平;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时,护士应关注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死亡态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了解内江市三级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对待死亡的态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院开展死亡教育和心理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内江市4家三级综合医院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使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家医院共1021名医护人员完成了问卷调查,5个维度各条目平均得分为:死亡恐惧(3.090±0.760)分、死亡逃避(3.270±0.842)分、自然接受(3.980±0.527)分、趋近接受(2.640±0.779)分、逃离接受(2.730±0.923)分。被调查人员的死亡态度有差异的因素包括:职业、性别、文化程度、工作年限等,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死亡态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进行相关学习培训、热爱工作程度、家人是否理解工作、与患者关系、文化程度等。结论 被调查的医护人员对于死亡的态度较消极,且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院可加强相关人员死亡教育培训和心理疏导,肯定其对工作的付出,从而缓解其面对死亡的心理压力,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相似文献   

9.
胡曼曼  钱志刚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111-114, 119
目的了解男女护生职业态度现况,掌握职业态度影响因素在男女护生中的差异。方法男生采取条件抽样,女生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某医学院校在校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的职业态度得分为(4.34±0.65)分,其中男、女护生职业态度得分分别为(4.29±0.71)分、(4.36±0.63)分,不同性别护生的职业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家庭居住地、专业选择动机、职业兴趣和职业选择的护生职业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居住地、专业选择动机、职业兴趣和职业选择均为护生职业态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1)。护生职业态度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中,家人态度、本专业和其他专业学生态度、学校态度以及自身对专业的认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男女护生职业态度均偏消极、缺乏职业兴趣;家庭居住地、自身意愿和兴趣影响护生的职业态度;护生职业态度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受社会传统观念影响深刻,学校及护理教育者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曹文群  缪俊  方颖  丁训镭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5):4340-4343
目的 观察患者家属与普通居民死亡态度的差异性,从而分析家人进入临终阶段后,家属死亡态度的变化,以指导舒缓疗护中死亡教育工作的开展。方法 选取2015-01-01至2015-06-30在静安区舒缓疗护中心住院的舒缓疗护患者家属(长期陪伴患者或与患者居住时间最长的家属)46例,同时在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辖5个社区(景华、裕华、四明、三义坊、华山)选取家中无舒缓疗护患者但年龄、性别、宗教信仰可比的居民(普通居民)136例,进行死亡态度调查。调查工具采用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从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逃离接受、趋近接受、自然接受5个方面测量死亡态度。结果 不同年龄者的趋近接受、自然接受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者的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逃离接受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死亡逃避、逃离接受、自然接受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死亡恐惧、趋近接受评分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宗教信仰者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宗教信仰者逃离接受、趋近接受评分均高于无宗教信仰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与普通居民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逃离接受、趋近接受、自然接受评分均高于普通居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普通居民相比,患者家属有更积极的死亡态度,但这并不表示舒缓疗护中不需要对患者家属开展死亡教育。结合前期需求调查,患者家属对死亡教育是有需求的,但需要注重死亡教育时间尽量前移,以及死亡教育内容按需调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年级本科护生死亡态度和死亡教育需求的变化规律。方法:2019年3至6月,整群抽样某医学院2015至2018级护理本科生766人,采用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和死亡教育需求量表进行调查。使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行LSD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死亡恐惧、趋近导向死亡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为促进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提供新的干预视角。方法采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国际大学调查》和一般心理健康量表,对蚌埠医学院698名本科护生进行测查。结果本科护生的心理弹性评分为(61.78±11.78)分,处于中等水平;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评分分别为(15.23±3.38)分和(105.83±18.02)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性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性(P < 0.05);担任班干部的本科护生的心理弹性明显高于未担任者(P < 0.01);不同年级的本科护生在主观幸福感三个维度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高心理弹性组护生的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得分均明显高于低心理弹性组(P < 0.01),消极情感得分明显低于低心理弹性组(P < 0.01)。本科护生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与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 < 0.01),与消极情感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心理弹性总变异的37.6%。结论本科护生的心理弹性水平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护理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心理干预时,应侧重挖掘护生的内在心理潜能,提升其心理弹性水平,以增强护生幸福感体验,促进其积极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住院高龄老年人的人生意义和死亡态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调节策略,以提高高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主观幸福度量表(MUNSH)、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 - MLQ)、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 - R)(修订版)及自行设计的高龄老人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年龄≥80岁的高龄老年人120例进行调查。结果高龄老年人的人生意义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得分越高(P =0.021)。死亡恐惧与焦虑、逃离导向的死亡接受、趋近导向的死亡接受及死亡逃避得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均呈负相关,自然接受得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呈正相关( P ﹤0.05)。结论住院高龄老年人的人生意义和死亡态度与主观幸福感有关,应开展科学的生命意义教育和死亡教育,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提高高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当代我国城乡青少年恐惧内容的差异.方法 采用修订过的儿童恐惧调查表-Ⅱ对648名城市、478名农村青少年施测.结果 (1)城乡青少年最恐惧的相同事件为服用有害毒品、家人出了意外事故、不能呼吸、家人去世、核战争、自己的国家被侵略、父母分居或离婚、被绑架、死人,不同的是艾滋病(农村),没有朋友(城市).(2)农村青少年在恐惧对象的数目(t =11.42,P <0.01)、总体[(城市(1.62±0.28)分,农村(1.83±0.26)分,t =12.72,P <0.01]和各纬度恐惧水平( P <0.01)都显著地高于城市青少年;(3)在危险与伤害[女(2.20±0.41)分,男(2.02±0.45)分,F =85.46,P <0.01]、动物[女(1.84±0.47)分,男(1.54±0.45)分,F =156.86,P <0.01]、社会关系[女(2.28±0.42)分,男(2.19±0.47)分,F =32.23,P <0.01]上的恐惧水平城乡女生显著地高于城乡男生.(4)在危险与伤害( F =17.164,P <0.01)和总体恐惧上( F =13.781,P <0.01)随着年龄增长城乡青少年的恐惧水平逐渐下降;在未知不确定事物( F =5.01,P <0.01)和社会关系( F =4.42,P <0.05)恐惧上城乡初中生明显地高于高中生;在失败、惩罚和错误维度上( F =17.79,P <0.01)城市初中显著地高于高中生. 结论 (1)在最常见的恐惧事件,危险与伤害恐惧、总体恐惧、未知不确定事物和社会关系恐惧的发展趋势上,城乡青少年具有一致性;(2)在恐惧对象的数目、总体和各纬度的恐惧水平上农村青少年高于城市青少年,在失败、惩罚和错误恐惧上城乡青少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死亡认知现状与临终关怀态度,比较博士、硕士群体间的差异,探讨其死亡认知与临终关怀态度的相关性,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死亡观与临终关怀教育改革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社会学情况调查表》、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B量表》对496名临床医学博、硕士研究生的死亡认知、临终关怀认知态度等进行调查。同时,对博、硕士两类人群的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比较。利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结果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 剔除27份不合格问卷,共回收469份有效问卷。统计分析得知,博士研究生《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中各维度得分排序依次为:趋近接受(4.28±0.53)、中立接受(3.99±0.41)、死亡逃避(2.74±0.63)、死亡恐惧(2.65±0.57)、逃离接受(2.47±0.69);硕士研究生《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中各维度得分排序依次为:中立接受(3.96±0.52)、趋近接受(2.84±0.61)、死亡恐惧(2.78±0.65)、死亡逃避(2.62±0.73)、逃离接受(2.39±0.77)。同时,博士群体临终关怀态度得分高于硕士群体[(110.63±8.96) vs. (106.78±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博、硕士研究生群体“死亡恐惧”得分与临终关怀态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0.25,r=-0.21),而临终关怀态度得分与死亡认知中的“中立接受”得分均呈正相关(r=0.50,r=0.32)。然而,博士群体临终关怀态度得分与死亡认知中的“死亡逃避”得分呈负相关(r=-0.27)。结论 博、硕士研究生群体已具备一定的临终关怀意识,但其死亡认知与临终关怀态度仍需从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角度予以提升和加强,在满足我国老龄化社会需求的同时促进医患和谐。  相似文献   

16.
江敏  何迪  张雷  赵豫鄂  袁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0):1443-1448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对病人进行临床护理心理评估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强化相关培训和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 454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临床护士心理评估知信行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共回收2 453份有效问卷。临床护士的心理评估知信行总分为(87.98±37.67)分,其中知识维度得分(84.28±18.67)分,信念维度(96.17±10.61)分,行为维度(83.50±17.3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女性,相较于肿瘤科,所在科室为外科、五官科、高干科,所在科室开展心理评估培训,所在科室开展住院病人心理评估,临床护士心理评估知信行总得分较高(P < 0.05~P < 0.01)。结论临床护士心理评估知信行水平仍需提高,护理管理者需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评估培训方案,并强化相关质量管理,以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护生死亡恐惧及死亡教育需求现状,为进一步开展护生死亡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死亡恐惧量表(FODS)与死亡教育需求量表对282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护生死亡恐惧处于中等程度,死亡教育需求处于较高水平。护生死亡恐惧总均分为(3.737±0.320)分,死亡教育需求总均分为(4.008±0.490)分。结论:对护生开展死亡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死亡教育可使护生树立正确的死亡态度与观念,从而到达具备护理濒死与死亡患者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