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MYC基因、hTERC基因在宫颈病变中与HPV病毒感染的关联性。方法宫颈癌筛查患者均行HC2-HPV及C-MYC基因检测,任何具有阳性结果的患者均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在正常对照组、CINⅠ、CINⅡ/CINⅢ、ICC组中,C-MYC基因的显现率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组织病变的严重度的增加,C-MYC基因呈阳性扩增和SPR-HPV检出阳性率均有不同水平的上升,且二者呈正相关。结论 hTERC基因、C-MYC基因的不正常扩增和HPV感染与宫颈恶性病的发生密切相关。hTERC和c-MYC的不正常扩增率随组织病变的严重度增加而增加。两者之间互补,适用于宫颈病变的早起筛查和高级别病变风险的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型人乳头瘤病毒E7(HPV16-E7)蛋白和端粒酶在浸润性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0例浸润性宫颈癌(ICC组);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其中CINⅠ(CINⅠ组)30例,CINⅡ(CINⅡ组)30例,CINⅢ(CINⅢ组)30例。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各组组织标本中HPV16-E7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另设1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和ICC组中的HPV16-E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63.3%、63.3%、76.7%和96.7%,ICC组和CIN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CC组与CINⅢ组比较,CINⅢ组与CINⅡ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和ICC组的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40.0%、43.3%、70.0%和93.3%,ICC组显著高于CINⅢ组,CINⅢ显著高于CIN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INⅡ组与CINⅠ组比较,CIN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浸润性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HPV16-E7蛋白与端粒酶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6,P〈0.01)。结论HPV16-E7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5):455-458
目的:评价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行宫颈病理学检查结果异常的591例患者中行TCT、HPV检查的病例,探讨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1TCT检查的真阳性率为73.33%,假阴性率为26.67%,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及宫颈癌组TCT检查真阳性率分别为52.63%、64.03%、77.38%、89.79%。CINⅠ组与CINⅡ组TCT检查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38,P=0.201),CINⅡ组与CIN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84,P=0.003),CINⅢ组与宫颈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2,P=0.047)。2HPV检测真阳性率82.88%,假阴性率17.12%。CINⅠ组与CINⅡ~Ⅲ组HPV检测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1,P=0.042);CINⅡ~Ⅲ组与宫颈癌组HPV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0,P=0.022)。3TCT、HPV联合检测与单一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CT及HPV联合检测宫颈病变的综合价值明显高于单用HPV或TCT,更有助于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探讨宫颈病变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情况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的关系.方法 对115例宫颈疾病患者,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根据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4组:对照组(包括宫颈组织正常及宫颈炎症)、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组、CINⅡ~Ⅲ组和宫颈浸润癌组,对患者宫颈分泌物分别进行HPV杂交捕获Ⅱ代(HPV-HC2)检测、FISH检测.结果 (1)hTERC基因在对照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和宫颈浸润癌中组的扩增率分别为21.1%、86.7%、93.8%和100.0%.宫颈浸润癌组、CINⅠ组和CINⅡ~Ⅲ组hTERC基因扩增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83例HPV阳性患者中,hTERC基因扩增率为91.6% (76/83),32例HPV阴性患者中,hTERC基因扩增率为43.7% (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TERC基因扩增与HPV阳性率的相关系数为0.520,两种检测方法有很好的一致性,hTERC基因检测总体评价高于HPV-HC2的检测.结论 hTERC基因的扩增与宫颈病变程度及HPV感染呈正相关,其扩增提示CIN有恶性进展潜能,其扩增情况可作为CIN病情进展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HPV16E7基因和P16INK4A蛋白的表达,分析基因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慢性宫颈炎和CINⅠ患者81例、CINⅢ、宫颈浸润性鳞癌患者57例,采用PCR扩增技术检测宫颈病变组织HPV16E7基因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病变组织P16INK4A蛋白表达,用SPSS软件行等级相关分析和χ2检验。结果:⑴HPV16E7特异性片段阳性率在慢性宫颈炎、CINⅠⅡ患者81例、CINⅢ、宫颈浸润性鳞癌患者57例,采用PCR扩增技术检测宫颈病变组织HPV16E7基因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病变组织P16INK4A蛋白表达,用SPSS软件行等级相关分析和χ2检验。结果:⑴HPV16E7特异性片段阳性率在慢性宫颈炎、CINⅠ中分别为17.0%、26.5%,在CINⅢ及宫颈浸润性鳞癌中分别为61.5%和74.2%;HPV16E7分布在慢性宫颈炎、CINⅠⅡ中分别为17.0%、26.5%,在CINⅢ及宫颈浸润性鳞癌中分别为61.5%和74.2%;HPV16E7分布在慢性宫颈炎、CINⅠ和CINⅢ、宫颈浸润性鳞癌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⑵P16INK4A蛋白的表达在慢性宫颈炎、CINⅠⅡ和CINⅢ、宫颈浸润性鳞癌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⑵P16INK4A蛋白的表达在慢性宫颈炎、CINⅠ分别为10.6%和30.0%,在CINⅢ和宫颈浸润性鳞癌中分别为96.0%和100%;P16INK4A蛋白的表达在慢性宫颈炎、CINⅠⅡ分别为10.6%和30.0%,在CINⅢ和宫颈浸润性鳞癌中分别为96.0%和100%;P16INK4A蛋白的表达在慢性宫颈炎、CINⅠ和CINⅢ、宫颈浸润性鳞癌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⑶在HPV16E7特异性片段表达阳性的宫颈病变组织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均是阳性。宫颈病变组织中P16INK4A蛋白与HPV16E7的表达有相关性(r=0.482,P<0.001)。结论:HPV16E7和P16INK4A蛋白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HPV16E7和P16INK4A蛋白可能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治疗前后C-MYC基因扩增和HPV感染的变化,分析C-MYC基因扩增和宫颈HPV感染转归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79例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ISH方法检测C-MYC基因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HPV-DNA.结果:①治疗前C-MYC基因阳性表达率随病理级别的增加逐渐升高,治疗后C-MYC基因阳性表达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HPV阳性感染率随病理级别的增加而升高,治疗后HPV感染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PV持续感染率在CIN 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及宫颈癌组中分别是1/3、50.00%、20.00%和17.24%.③C-MYC基因扩增与HPV感染转归情况无相关.结论:C-MYC基因扩增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发展关系密切,与HPV的感染转归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探讨Ki-67能否成为CIN预后指标之一。方法对147例CIN病变上皮、29例宫颈鳞癌上皮和30例正常宫颈上皮行高危型HPV检测,并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Ki-67表达情况。结果①随着病变的加重,Ki-67的平均灰度值逐渐提高(CINⅡ组除外)。宫颈鳞癌组的Ki-67的平均灰度值与其他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INⅠ、Ⅲ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INⅢ组与CINⅡ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高危型HPV在对照组、CINⅠ-Ⅲ组、宫颈鳞癌组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52.63%,58.82%,82.05%,100%,除CINⅡ组与CINⅠ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高危型HPV阳性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Ki-67与高危型HPV感染呈正相关(r=0.228,P<0.05)。结论 Ki-67可能成为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CIN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高危型HPV DNA检测应用于宫颈病变诊治中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322例2014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将阴道镜下活检病理作为诊断标准,设置CINⅠ组、CINⅡ组、 CINⅢ组以及宫颈癌组,同时设置正常宫颈组进行对照和宫颈慢性炎症组,对HPV DNA应用杂交捕获的方法进行检测,并比较高危型HPV DNA在各组中的检出率.结果:在CIN各组中高危型HPV DNA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宫颈正常组;在CINⅢ组中高危型HPV DNA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和CINⅡ组;在宫颈癌组中高危型HPV DNA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宫颈正常组、CINⅠ组以及CINⅡ组,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危型HPV DNA检测筛查CINⅢ及以上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60%、59.31%、48.07%以及97.16%.结论:高危型HPV DNA检测应用于宫颈病变诊治中的临床价值十分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16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前病变恶性进展间的关系,为寻找预测宫颈癌前病变转归方向的分子指标做一探索。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30例原发性浸润性宫颈癌(ICC组,n=30)、CIN[CINⅠ-Ⅱ组,n=60;CINⅢ(含原位癌)组,n=30]、正常宫颈组织标本(正常组,n=10)中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结果 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在正常组、CINⅠ-Ⅱ组、CINⅢ组和ICC组中的阳性表达均呈逐级增高趋势。HPV16E6蛋白的表达:ICC组高于正常组,CINⅢ组高于正常组、CIN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E7蛋白的表达:ICC组、CINⅢ组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端粒酶的表达:ICC组高于CINⅢ组,CINⅢ组高于CIN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E6与HPV16E7蛋白、HPV16E6蛋白与端粒酶、HPV16E7蛋白与端粒酶的表达呈正相关(r=0.272,P<0.05;r=0.279,P<0.05;r=0.376,P<0.01)。结论 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随宫颈病变CIN的升级其阳性表达率、表达强度呈逐渐递增趋势。在宫颈癌变过程中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的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作为CIN的预后因子还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贺婵娟  姚德生  卢艳 《广西医学》2012,34(5):531-533
目的应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检测宫颈病变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及其感染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96例行导流杂交法HPV分型检测的宫颈病变患者分为正常组(58例)、慢性炎症组(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66例,该组再分为3个亚组,CINⅠ级组21例、CINⅡ级组19例、CINⅢ级组26例)、宫颈癌组140例,对每个组HPV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296例受检者中191例患者HPV DNA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64.53%;正常组HPV阳性率为18.97%(11/58)、慢性炎症组为25.00%(8/32),CINⅠ级组为28.57%(6/21)、CINⅡ级组为73.68%(14/19)、CINⅢ级组为88.46%(23/26)、宫颈癌组为92.14%(129/140),其中正常组与慢性炎症组及CINⅠ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HPV阳性率较CINⅡ级组、CINⅢ级组及宫颈癌组低(P<0.05),随病变级别增加HPV阳性率逐渐上升(P<0.05)。宫颈病变患者感染率较高的6种HPV病毒为16、18、58、52、53、33型,其阳性率分别为35.47%(105/296)、10.47%(31/296)、6.42%(19/296)、5.41%(16/296)、3.04%(9/296)、2.70%(8/296)。结论宫颈病变与HPV的感染密切相关,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PV,对于筛查、治疗及随访CIN及宫颈癌患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