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拔管后普通面罩、带囊面罩和双腔鼻管三种不同的吸氧方式对缓解全麻术后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气管插管拔除后分别给予普通面罩、带囊面罩和双腔鼻管吸氧,观察吸氧前、吸氧15min、30min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吸氧15min和30min后,各组患者氧分压(PaO2)均明显上升(P〈0.05),普通面罩组和带囊面罩组PaO2比双腔鼻管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气管插管拔除后,普通面罩给氧、带囊面罩给氧和双腔鼻管给氧均能防止全麻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且普通面罩给氧、带囊面罩给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老年患者麻醉复苏期的应用的效果。方法 纳入178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采用SPSS 20.0软件生成数字随机序列,将患者随机分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组(H组)和常规经鼻导管吸氧组(N 组),89例/组。所有患者送入麻醉复苏室后按复苏室常规流程行麻醉后复苏,气管导管拔除后H组给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N组给予常规鼻导管吸氧,两组均于吸氧10 min后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相关呼吸指标;吸氧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有无缺氧发生(氧饱和度<90%)及发生次数,是否再插管及不良反应(非计划入ICU,呕吐、误吸等)。结果 两组患者均在麻醉复苏室安全复苏并送回病房,其中仅1例常规鼻导管吸氧的患者需再次气管插管。H组与N组比较:缺氧事件发生率(3.4% vs.11.2%,P=0.044),动脉血氧分压[(161.96±51.21)mmHg vs.(114.35±43.60)mmHg,P<0.001],氧合指数 [(398.76±231.86)vs. (324.10±194.16),P=0.021]。两组患者的平均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应用于老年患者麻醉复苏期安全、效果良好,可减少气管导管拔除后缺氧事件的发生,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氧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全麻恢复期应用鼻面罩无创通气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择期行上腹部手术全麻恢复期患者80例气管拔管后随机分为鼻面罩无创通气组(A组)及面罩吸氧组(B组)进行对照观察。所有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吸空气5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0%后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吸氧3~5min,然后呼吸空气5min,动态监测SpO2情况,观察术后早期低氧血症、气道梗阻和呼吸抑制情况。A组行鼻面罩无创通气支持呼吸1h,B组拔管后给予面罩吸氧。所有患者拔管后即刻及拔管后1h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气管拔管后吸空气时SpO2下降明显,低氧血症发生率A组为50%,B组为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1,P=0.654),其中严重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1,P=0.446);气管拔管后发生气道梗阻A组为25%,B组为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2,P=0.412);两组患者拔管后即刻血气分析无明显差异,1h后A组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分压均优于B组。结论上腹部手术全麻恢复期应用鼻面罩无创通气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能预防全麻恢复期低氧血症、气道梗阻等并发症,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择期接受单肺通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1 h使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和传统经鼻氧疗对于术后早期氧合状态、低氧血症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在单肺通气下接受胸腔镜下肺部楔形切除或单肺叶切除的患者80例,年龄在18~60岁,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HFNC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H组患者在气管导管拔管后1 h内,采用广州鲸科HF807C型呼吸湿化治疗仪,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使用HFNC(氧流量50~60 L/min)进行吸氧,滴定法确定氧浓度并维持外周脉搏血氧饱和度≥95%;C组患者则在气管导管拔管后1 h内,使用传统的鼻导管吸氧,维持外周脉搏血氧饱和度≥95%。记录患者术前及术中相关数据、术后1 h低氧血症(PaO2/FiO2<300)的发生率及血气分析结果、术后24 h VAS评分及呼吸不适评分、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是否需要再次插管或无创呼吸机治疗、住院时间。结果H组患者术后1 h PaO2较C组明显增加;两组患者术后1 h低氧血症发生率、VAS评分、呼吸不适评分、术后肺部并发症情况、需要再次插管或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及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经鼻氧疗相比,单肺通气胸腔镜手术后早期使用HFNC可以增加患者动脉氧分压,有利于提高患者缺氧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温加湿氧疗系统在经鼻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经鼻垂体瘤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加温加湿氧疗系统结合面罩给氧,对照组采用中心供氧装置连接湿化瓶,鼻导管经口给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苏拔管后24 h、48 h、72 h痰液黏稠度、口腔清洁度、经皮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48 h、72 h痰液黏稠度、口腔清洁度、经皮血氧饱和度、PaO_2及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加温加湿氧疗系统结合面罩给氧在经鼻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效果优于鼻导管经口给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90例,随机分为间歇组和持续组各45例,分别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及相关参数、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Pa O2、PH值均显著升高,Pa CO2显著降低(P〈0.05)。治疗1 h间歇组Pa O2、PH值均显著高于持续组(P〈0.05),两组Pa 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h两组Pa O2、Pa CO2、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i O2、MAP均显著降低,OI显著升高(P〈0.05)。治疗1 h、12 h间歇组OI均显著高于持续组(P〈0.05),治疗12 h间歇组Fi O2显著低于持续组(P〈0.05)。间歇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持续组,氧暴露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持续组(P〈0.05)。间歇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持续组(P〈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相较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更迅速改善患儿通气和氧合,降低氧暴露时间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并可能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与传统的球囊面罩通气预氧合相比,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预氧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肺复苏后气管插管中的有效性.方法 将接受心肺复苏且行气管插管的158例COPD患者,根据插管预氧合方式分为HFNC组(HFNC预氧合)和对照组(球囊面罩通气预氧合).比较2组患者插管开始和插管成功即刻的白细胞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流量氧疗湿化技术在心脏术后气管插管拔出后低氧血症患者氧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体外循环下开胸心脏手术后出现低氧血症的4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2)与对照组(n=21),观察组应用高流量氧疗湿化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氧疗方式(即鼻导管和面罩吸氧)。比较两组患者氧疗后呼吸功能参数及治疗失败事件(再次气管插管、改为无创正压通气或死亡)发生率。结果在氧疗开始后2 h和6 h,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25.6±1.6)次/min和(23.5±1.6)次/min]均低于对照组[(27.1±2.3)次/min和(25.1±2.4)次/min](P0.05);在氧疗开始后2 h和6 h,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94.3±2.2)%和(96.9±1.6)%]均高于对照组[(92.6±2.7)%和(95.1±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失败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282、0.193、0.002;P0.05)。结论高流量氧疗湿化技术在改善开胸心脏术后低氧血症患者呼吸功能参数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能否降低二次插管率和死亡率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围拔管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准备拔除气管插管的清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在拔除气管插管前,行2min及30min自主呼吸试验均为阴性,观察组微量泵静脉注射盐酸右美托咪定1μg·kg-1,注射时间为10min;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注射时间为10min。2组均在用药后10min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面罩给氧10min,再转为鼻导管给氧,氧流量为4~6L·min-1。观察2组患者拔管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10min(T2)、拔管后30min(T3)及拔管后1h(T4)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变化,并统计24h内拔管成功率。结果 2组患者T1、T2、T3及T4的MAP、HR、RR及SpO2均高于T0(均P<0.05)。观察组T1、T2、T3的MAP、HR、RR均低于对照组,SpO2及T3、T4的PaO2/FiO2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24h内拔管成功率为86.7%,观察组24h内拔管成功率为1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围拔管期使用右美托咪定,能有效地抑制拔管反应,保持拔管前后呼吸和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流量湿化氧治疗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脱离呼吸机后的呼吸功能保护作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入我院重症医学科需呼吸机支持48 h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在脱离呼吸机后分别给予高流量湿化氧治疗(HFM组)和常规鼻导管或面罩吸氧(TO组)治疗。其中,HFM组共236例,男116例,女120例,平均年龄(55.3±21.1)岁;TO组共251例,男129例,女122例,平均年龄(58.4±19.3)岁。监测患者动脉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吸入氧浓度、呼吸频率、自主呼吸时间,计算氧合指数、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ICU停留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氧合指数在拔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FM组拔管后2、4、8、24、48 h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TO组(P0.05),PaCO_2及呼吸频率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M组需要再次插管机械通气明显低于TO组(4.2%比10.4%,P0.05),自主呼吸天数明显高于TO组[(5.4±3.2)d比(3.5±2.5)d,P0.05]。尽管两组患者在总住院天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5±6.5)d比(27.8±5.8)d,P0.05],而HFM组ICU滞留天数明显低于TO组[(10.5±6.1)d比(14.3±8.5)d,P0.05]。结论使用高流量湿化氧治疗可以降低ICU危重患者脱机拔管后再次插管率,改善氧合功能,对呼吸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黎耀辉  曾彦茹△ 《广东医学》2021,42(9):1061-1065
目的 研究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FNC)对全麻术后深麻醉下拔出气管导管时患者氧合状态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根据不同麻醉深度下拔出气管导管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n=30)深麻醉下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68~75时拔出气管导管,采用HFNC(广州HF807C),氧流量40~50 L/min,吸入氧浓度(FiO2)50%,温度34℃、湿度100%;B组(n=30)深麻醉下拔管条件同A组,经鼻传统方法给氧,流量30~40 L/min, FiO2=100%;C组(n=30)完全清醒时BIS为90~98拔管, 经鼻传统方法给氧同B组。观察记录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留观时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麻醉深度(BIS),记录Ricker 镇静-躁动评分;拔管时间、PACU留置时间及可能血流动力学波动、低氧血症、躁动、恶心呕吐、寒颤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拔管时间A组和B组明显快于C组(P<005);Ricker 镇静-躁动评分A组和B组明显低于C组(P<005);拔管后C组患者MAP、HR比A组和B组明显增高(P<005),A组与B组患者拔管期间更为安静(P<005),B组低氧血症和呼吸抑制需要面罩加压给氧人次达50%,显示B组明显多于 A组和C组(P<005);C组患者呛咳达700%,恶心呕吐达233%,其不良反应明显多于 A组和B组(P<005);综合满意舒适度评级A组(97%)明显高于B组(35%)和C组(30%)。结论全麻手术患者在PACU深麻醉下(BIS 68~75)拔出气管导管HFNC,可以减轻应激反应,改善患者氧合状态,提高SpO2数值和患者舒适度,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氨嗅索(沐舒坦)联合双鼻导管吸氧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择NRDS患儿16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84)和对照组(n=80),2组在相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头罩吸氧(氧流量4~6 L/min),治疗组予大剂量沐舒坦30 mg/(kg·d),分4次用0.9%氯化钠注射液2 ml稀释后静脉推注,并同时予双鼻导管吸氧(氧流量6~9 L/min),吸入氧浓度(FiO2)0.3~0.6,观察2组治疗后12 h及48 h的临床表现及血气变化,比较Pa(O2)及Pa(CO2)及Pa(O2)/FiO2的变化。结果治疗组62例经治疗12~48 h后呼吸困难及呻吟明显减轻或消失,血Pa(O2)升高,Pa(CO2)下降,氧合参数明显增加,其中以胸片RDS分级Ⅰ及Ⅱ级效果较佳,Ⅲ及Ⅳ级效果较差;治疗组总有效率73.8%,而对照组为28.75%,2组疗效及血气、氧合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没有呼吸机设备条件下,大剂量沐舒坦联合双鼻导管吸氧能改善通气及氧合,对NRDS有较好的疗效,特别对胸片RDS分级Ⅰ及Ⅱ级的患儿,早期应用可减少NRDS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围术期麻醉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降低OSAS围术期死亡率 ,探求合理麻醉和管理。方法 :OSAS患者 14 2例 ,采用丁卡因表麻 +镇静健忘经鼻腔气管插管全麻 ,给予适度镇静催眠药物使患者嗜睡 ,保留自主呼吸 ,能按指令主动配合气管插管。先行盲插 ,失败后喉镜明视 ,估计插管困难直接用纤支镜导引 ,病情重者行气管切开。术后拔管指征 :患者意识完全清醒 ,吸空气 >10min ,SpO2 >90 % ,吸净气管、口腔内分泌物拔管。结果 :14 1例经鼻气管插管 ,1例气管切开 ,96例盲插成功 ,32例明视 ,13例纤支镜导引。诱导期有轻微呼吸抑制 ,经指令深呼吸和面罩吸氧后 ,SpO2 迅速 >90 % ,无一例诱导期发生险情。 2 3例术后 30min内拔管 ,115例带管回病房于术后 ( 10± 6 )h拔管 ,3例术后气管切开。 3例术后出血 ,其中 2例未拔管 ,1例拔管后 4 0min并发生急性呼吸道梗阻 ,经抢救脱离危险。全组无一例死亡。结论 :镇静健忘慢诱导经鼻气管插管全麻 ,术后严格掌握拔管指征是预防OSAS围术期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采用文丘里面罩吸氧是呼吸科患者常用治疗手段之一,文丘里面罩吸氧多采用未加温加湿的氧气瓶湿化给氧,湿化效果较差。湿化不足会导致呼吸道干燥不适、纤毛活动减弱及痰液黏稠度增加,造成患者需要有创机械通气进一步氧疗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使患者在进行氧疗的同时又保证患者充分的气道湿化是非常重要的。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通过更接近生理呼吸的鼻导管给氧以更好地适应上呼吸道的生理功能。同时,将外界气体有效温化湿化到气道生理需要(最佳的37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道替代面罩和气管插管供氧,治疗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后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手术全麻清醒后拔管,在鼻氧管吸氧状态下又出现中重低氧血症持续5min的60例病人,平均分为A组喉罩供氧,B组面罩供氧,C组气管插管供氧,每组各20例,A组采用一次性普通3号或4号喉罩,置入喉罩到正常位置,接呼吸机或麻醉机行自主呼吸或间歇指令呼吸。B组行面罩供氧,C组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供氧。观察喉罩、面罩、气管插管通气1、3、5、10min各时点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副作用的发生。结果喉罩、气管插管较面罩通气1、3min时点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无明显变化,在5、10min时点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组均有胃胀气、反流、误吸等副作用发生。气管插管组咽疼干的症状较多。结论喉罩通气应用于低氧血症能达到有效通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氧疗法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给予面罩吸氧10 h,氧流量6 L/min,再改用鼻导管吸氧3 d,氧流量为2 L/min;对照组30例患者仅给予鼻导管吸氧3 d,氧流量为4~6 L/min,分别于术前、术后返回病房(术后当天)和术后的第l、2 d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2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PaO2和PaCO2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PaO2、PaCO2均正常,术后当天PaO2均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2 d PaO2明显提高,观察组发生低氧血症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合理氧疗可以预防和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撤离呼吸机后出现呼吸衰竭的患儿中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HHFNC)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8月31日期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术后脱离呼吸机后出现呼吸衰竭的33例患儿,其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3 d~36月,平均(7.8±8.4)月;体重2.2~19.6 kg,平均(6.6±3.6)kg。将33例患儿分为普通吸氧组(22例)和HHFNC组(11例)。比较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撤离机械通气后应用HHFNC前后的症状、SpO2、PaO2、PaCO2改善程度,以及再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比例、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HHFNC组与普通吸氧组的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合并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HFNC组的二次插管率显著低于普通吸氧组(9.1%比68.2%,P〈0.05)。HHFNC组患儿应用HHFNC后不同时间点(1 h、12 h、24 h、撤离HHFNC前、撤离HHFNC 1 h后)分别与HHFNC前比较SpO2及PaO2升高,PaCO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撤离呼吸机后出现呼吸衰竭的患儿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后,可有效、快速改善氧合及减轻二氧化碳潴留,减少二次气管插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transnasal humidified rapid?insufflation ventilatory exchange,THRIVE)在非插管静脉麻醉下宫腔镜手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Mallampatti分级Ⅰ~Ⅱ级择期静脉麻醉下行宫腔镜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面罩吸氧组(M组)和THRIVE吸氧组(T组)(n=60)。M组:面罩吸氧,嗅花位,氧浓度100%,流量10 L/min;T组:THIRVE吸氧,入室流量30 L/min,氧浓度100%,麻醉诱导后待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60开始手术操作,流量调至70 L/min,超声测量患者吸氧前后胃窦部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 of the gastic antrum,CSA?GA)。采用国际镇静工作组流程,记录术中与缺氧或非缺氧相关的不良事件(呛咳、无意识肢体运动、恶心呕吐、鼻咽部不适等);记录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与苏醒时间;记录THIRVE通气相关的不良事件(气压伤和气道损伤);调查麻醉医生、妇科医生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M组相比,T组围术期缺氧、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无意识肢体运动发生率降低(P < 0.05),丙泊酚用量增加(P < 0.05),麻醉医生及妇科医生满意度提高(P < 0.05)。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 > 0.05),T组患者吸氧前后CSA?GA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无气道损伤和气压伤的发生。结论: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可安全有效地改善非插管静脉麻醉下宫腔镜手术患者的氧合,减少术中体动,医生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ventilation, HHFNC)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诊断为重症肺炎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面罩吸氧组(对照组)和HHFNC组(试验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2 h、24 h、48 h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xygen,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dioxide, PCO2)、PaO2/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2,FiO2)指标变化以及两组患儿呼吸困难(鼻扇及三凹征)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气管插管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aO2、PCO2、PaO2/FiO2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54-57+61
目的 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作为早产儿气管插管拔管后无创呼吸支持模式的临床应用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NIPPV组(n=32)和NCPAP组(n=33),观察两组撤机失败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无创后吸氧时间及总用氧时间,同时检测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和氧合指数(OI),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NIPPV组和NCPAP组撤机失败率、无创后吸氧时间和总用氧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无创呼吸支持时间为2(1,3)d,明显短于NCPAP组(P0.05);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前后PaO_2、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治疗后12 h、24 h OI分别为(240.100±31.140)%和(260.040±38.890)%,明显高于NCPAP组(P0.05);NIPPV组和NCPAP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NCPAP,早产儿气管插管拔管后应用NIPPV可缩短无创呼吸支持时间,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