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给予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失,安全性好,可推广.  相似文献   

2.
戚恒  余天文 《贵州医药》2022,46(9):1371-1372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本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观察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量(CBF)及血清Hcy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CBF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血清Hcy含量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抑制血清Hcy的表达,提高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红花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超早期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红花组予红花注射液15 mL+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阿替普酶组予阿替普酶0.9 mg/kg静脉溶栓,联用组予以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比较三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的血栓弹力图(TEG)指标、出血转化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疗效。结果 治疗1 h,红花组和联用组对TEG指标的影响弱于阿替普酶组(P<0.05)。治疗12、24、36 h,红花组的出血转化率均低于联用组和阿替普酶组(P<0.05)。治疗4、24 h,联用组和阿替普酶组NIHSS评分低于红花组,疗效优于红花组(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超早期不干扰阿替普酶的溶栓效果与出血转化率,安全性高,但常规剂量溶栓能力欠佳。  相似文献   

4.
柴冠军 《北方药学》2018,15(4):29-30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根据药物用量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正常剂量阿替普酶治疗)与观察组(给予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NIHSS、BI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I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同时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小剂量使用效果佳,加快恢复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徐州市肿瘤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使用阿替普酶+血塞通治疗,观察组(51例)使用阿替普酶+丁苯酞治疗,对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照组给予神经营养药、自由基清除剂及抗血小板药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h,24 h,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少。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麦勇猛  邢维祖  苏庆杰 《现代医药卫生》2023,(8):1314-1316+1322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术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溶栓组和桥接组,每组25例。溶栓组予以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桥接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术治疗。通过影像学检查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颅内病变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情况;通过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评估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与溶栓组比较,桥接组患者NIHSS、mRS评分均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增加并发症风险。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总体预后。  相似文献   

8.
杨艺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6):2505-250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阿替普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运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2.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80例应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80例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炎性指标水平、神经功能状态及不良反应风险。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天、14天及1个月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期间用药风险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患者经治疗后炎症反应与神经功能状态明显改善,且联合用药可一定程度中和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联合脑苷脑苷肌肽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单纯脑苷激肽治疗,观察组采用脑苷激肽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MMP-9)和同型半胱胺酸(homocysteine,Hcy),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HCT和Arbc水平,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和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TFPI)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观察组NIHSS评分、Cys-C、MMP-9、Hcy,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 value,HCT)和红细胞聚集指数(red cell aggregation index,Arbc)水平,TF和TF/TFPI水平均低于常规组,NGF、BNDF和TFPI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缓解炎症应激反应,改善神经缺损情况及高凝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形态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8例脑梗塞患者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急性期和恢复期MPV、PLT、PDW。8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急性期MPV、PDW分别为10.96±1.32、12.31±2.27,较对照组以及恢复期显著升高(P<0.05);血小板数目为148.74±42.62,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恢复期(P<0.05),而恢复期与对照组无差异。脑梗塞患者的梗塞面积越大,MPV、PDW越高,大面积组较小面积组、小面积组较腔隙性梗塞组患者的MPV、PDW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动态检测MPV、PDW、PLT等血小板参数可作为临床上估计梗塞范围, 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 对观察药物疗效亦有帮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干预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445例HHcy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223)和对照组(n=2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分析影响HHcy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2a 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87%vs 21.62%,P<0.05)。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LDL-C、Hcy、治疗方式与HHcy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发生MACE密切相关。结论: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干预能够降低HHcy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ACE的发生率,且叶酸剂量15 mg·d-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侧柏炭黄酮类成分群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方法: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CMC-Na,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阳性组、剔除前组、剔除后组、成分群低剂量组和成分群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相应的治疗药物,连续给药8 d,于第7天复制出血热复合出血模型,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的量(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的量、全血黏度、环氧合酶2(COX-2)等评价指标为导向,考察侧柏炭乙酸乙酯部位成分群的止血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PTT,TT显著延长(P<0.01,P<0.05),PT显著缩短(P<0.05),FIB的量明显增加(P<0.01);PLT,PDW,MPV显著增加(P<0.01,P<0.05),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5),6-keto-PGF显著降低(P<0.01),TXB2显著升高(P<0.01);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明显增加(P<0.01),RBC,PLT和HGB明显升高(P<0.01),C0X-2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黄酮类成分群可明显缩短APTT,TT(P<0.01,P<0.05),明显降低FIB的量(P<0.05);明显降低PDW和PLT(P<0.01,P<0.05),显著提高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0.05),6-keto-PGF显著升高(P<0.01,P<0.05),TXB2显著降低(P<0.01);明显降低模型大鼠RBC、HCT、HGB及全血低切黏度(P<0.01,P<0.05),C0X-2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改善肺组织病理性出血现象。剔除后组对模型大鼠各环节的作用较弱。结论:侧柏炭黄酮类成分群主要通过改善内源性凝血功能及促进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全血低切黏度等发挥其凉血止血作用,是侧柏炭止血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寻草酸艾西酞普兰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草酸艾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行草酸艾西酞普兰联合rTMS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抑郁缓解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HAMD评分、BI评分、不同时间段的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抑郁缓解总有效率76%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χ2=3.945,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78%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χ2=5.195,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14.85±1.9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8.27±2.57)分],BI评分[(86.22±6.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5.37±7.2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NIHSS评分[(11.38±3.1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3.34±3.31)分],治疗后28 d观察组NIHSS评分[(5.29±2.5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8.06±3.25)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草酸艾西酞普兰联合rTMS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进一步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了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大鼠凋亡基因的影响。方法:运用线栓法构建66只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2只,其中假手术组只分离血管不插线。治疗组大鼠给予尾静脉注射银杏叶提取物2.5 mg·kg-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给予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PBS溶液。治疗72 h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3组大鼠脑组织中Bcl-2、Bax和caspase-3 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凋亡基因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采用TUNEL染色法分析脑细胞凋亡指数。并分析10 d内3组大鼠的生存曲线。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建模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Bcl-2 mRNA Bax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著升高(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3和Bax mRNA和蛋白质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而Bcl-2 mRNA和蛋白质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建模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指数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加(P<0.05),治疗组大鼠治疗后脑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较模型组显著下调(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10 d内存活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有效调节急性脑梗死大鼠凋亡基因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脑组织细胞的凋亡,对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变化以及应用叶酸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00例未合并高血压的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100),对照组常规降压,观察组联合口服叶酸片治疗(5mg,每天1次),比较高血压患者及健康组血清Hcy水平,以及2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的变化及随访1年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及HHcy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血清Hcy水平在观察组患者为(14.29±5.62)μmol·L-1,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下降,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水平即(19.54±6.38)μmol·L-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ACE发生率在观察组患者为7%,与对照组的16%相比明显为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叶酸治疗可能通过降低血清Hcy水平进一步降低患者MACE发生的风险,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有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10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合并症分为5组:单纯脑梗死组297例、合并高血压组635例、合并糖尿病组456例、合并房颤组209例和合并血脂异常组512例.按是否复发分为初发组1458例,复发组651例.比较2109例脑梗死患者与4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MPV、PLT和PDW.结果:脑梗死组MP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PLT、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个脑梗死亚组间MPV、P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脑梗死组MPV较其他组减小,合并房颤组MPV较其他组均增大(P<0.05或P<0.01),合并房颤组PLT较其他组减少(P<0.05);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糖尿病组、合并血脂异常组的MPV 、PLT、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初发组的MPV、PLT、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MPV对急性脑梗死的预防有重要意义,尤其对有合并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疗效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凝血功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神经递质水平,采用脑灌注CT检查脑血流灌注量变化,并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多巴胺(DA)、5-羟色胺(5-HT)、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值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平均通过时间(MTT)值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1.67% vs. 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和凝血功能,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和重建,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0.
丹参注射液辅助下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SO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SOD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3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所有患者采取阿替普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丹参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灶体积、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浆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观察2组患者治疗3周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7.52±4.05)分]和脑梗死体积[(11.56±4.77)cm3]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84.85%)显著高于对照组(63.64%),观察组患者SOD活力[(101.34±12.74)nU/ml]显著高于对照组[(93.58±10.87)nU/ml],并且ET含量[(56.99±7.87)pg/ml]及NSE浓度[(20.42±5.45)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丹参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SOD、ET、NSE指标,其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