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尿病专用肠内营养混悬液应用于肝脏术后伴发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对其血糖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肝脏手术后伴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糖尿病专用肠内营养混悬液(康全力,TPF-DM),对照组给予普通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TPF),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记录患者血糖,为时18 d,比较2组患者24 h血糖波动幅度(24 h MAGE)、餐后2 h血糖(2hPG)、日均胰岛素用量、CGMS血糖值在各范围所占百分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24 h MBG(mmol·L-1)分别为(8.38±1.59)和(9.10±1.63),2hPG(mmol·L-1)分别为(9.35±1.17)和(12.36±2.65),日均胰岛素用量(u)分别为(15.2±11.3)和(37.6±12.0)。观察组的24h MBG、2hPG、日均胰岛素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CGMS血糖值在各范围所占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专用肠内营养混悬液的使用可以降低肝脏术后伴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24h MBG及2hPG,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对控制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王敏 《淮海医药》2012,30(2):130-131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与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AMI)短期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轻重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非糖尿病(DM)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依据入院早期的血糖水平分组:空腹血糖≥7 mmol/L的患者为应激性高血糖(SHG)组;血糖〈7 mmol/L的患者为非应激性高血糖(非SHG)组。观察2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功能衰竭、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死亡等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SHG组)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功能衰竭、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死亡率分别为25%、27.5%、32.5%、22.5%,均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非SHG组)7.7%、9.6%、11.5%、5.8%(P值均〈0.05)。结论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提示病变严重、预后不良,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对防治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患者远期心室重构的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血运重建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组①和组②。组①: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组②:冠心病二级预防加"普罗布考"抗氧化治疗。观察指标:(1)各组患者住院期间及1年后心脏彩超结果;(2)各组患者住院期间及3个月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结果。结果:(1)治疗前,组①和组②的基线资料、SOD水平及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对比无差别(P>0.05)。(2)1年以后复查心脏彩超结果提示:组①相比于组②发生心脏扩大患者的比率更高(P<0.05);(3)3个月后复查SOD水平,组①与前期对比无差异(P>0.05)。组②与前期对比SOD水平升高(P<0.05)。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数值间线性关系,得出SOD表达水平与左室舒张末内径呈负相关(B=-0.042,P<0.05)。结论:氧化应激是导致心梗后进一步心室重构主要因素之一,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对防治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STEMI急诊介入术后的患者86例,随机分入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43),两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实验组给予磺达肝癸钠2.5mg/d皮下注射,连用8d;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针5000U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8d。观察用药期间出血事件及出院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磺达肝癸钠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和出院1个月随访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STEMI急诊PCI术后的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塞来昔布治疗。检测2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变化。2组患者治疗7 d、14 d后行GCS评分,3个月后按GOS预后评分评定预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期间清醒时间及意识恢复清醒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L-1β、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7 d、14 d后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及随访结束时GO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Barthel评分相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清醒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意识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重残率与病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塞来昔布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妊娠期糖尿病用药依从、药物不良事件(ADE)、用药偏差、自我管理技能、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改善药学干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孕中期(24~28周)妊娠糖尿病孕妇为观察组,共计102例;据观察组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水平和异常项目数,按单纯随机分组和盲法分配方法,1:1匹配同期胰岛素治疗的10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医疗(常规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观察组进行传统医疗+药学服务的干预,时间持续至分娩和出院后24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用药依从、药物不良事件(ADE)、用药偏差和自我管理技能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χ2=4.140,4.412,7.257,4.408;P<0.05);血糖控制满意率(87.3%)显著高于对照组(76.5%)(χ2=3.995,P<0.05);孕妇剖宫产、妊高征、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发生率及分娩新生儿中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6周和24周失访率(3.9%,6.9%)及糖代谢受损发生率(12.2%,18.9%)也显著低于对照组(14.7%,23.5%;20.9%,37.2%)(χ2=7.022,10.993,P<0.01;4.448,7.197,P<0.05)。结论:药学服务能显著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药物不良事件(ADE)、用药偏差和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药师应该更多提供和完善药学服务计划。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浆脑钠肽(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PI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次住院的STEMI急诊PIC患者80例,根据术前血浆BNP水平,分为≥296 ng/L组(H-BNP组)40例及<296 ng/L组(L-BNP组)40例,急诊PIC后随访(20.8±7.4)个月,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H-BNP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7.5%,高于L-BNP组的10.0%(χ^2=4.02,P<O.05);随访期间H-BNP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0.0%,高于L-BNP组的5.0%(χ^2 =4.11,P<0.05).结论 STEMI急诊PIC患者术前血浆BNP水平高,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血浆BNP可作为STEMI急诊PIC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行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应用替格瑞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54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79例,氯吡格雷组75例,比较分析2组治疗1,6,12个月时全因死亡率、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出血事件及呼吸困难等指标。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2组患者治疗5 d时血小板抑制率和抵抗率。结果:替格瑞洛组1,6,12个月时全因病死率、MACE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左室射血分数优于氯吡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但症状轻微,无需特殊治疗;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时替格瑞洛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氯吡格雷组(69.22±12.34)% vs (46.87±22.1)%(P<0.05),血小板抵抗率低于氯吡格雷组(2.53% vs 22.67%)(P<0.05)。结论:在行PCI治疗的STEMI合并DM患者中应用替格瑞洛可改善预后,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临床药师通过实施全程化药学监护,参与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于某院心血管内科病房住院且首次服用华法林抗凝的房颤患者共计10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由医生及护士实施抗凝治疗方案。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临床药师实施全程化药学监护。比较2组患者INR在目标范围时间的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INRs within the therapeutic range,TTR)、出院后不同时间段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达标率、出院后一年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TTR为(50.23±20.71)%,高于对照组的(34.81±22.99)%,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出院后3 d干预组INR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后5 d、7 d、14 d干预组的INR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干预组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 vs.7.84%),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管理,可帮助患者加快INR达标速度,提高抗凝治疗质量,但仍需加强管理,使抗凝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应激性高血糖(SHG)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心电图改变及心功能指标、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探讨SHG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PCI后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120例AMI患者根据其血糖水平分为SHG组和血糖正常组,比较2组ST段回落(sum STR)≥50%和TIM I心肌灌注分级(TMPG)0~1级在2组中的比例,以及PCI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心功能指标。结果 SHG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0~1级较血糖正常组多见(P〈0.05);PCI术后心电图分析:SHG组sum STR≥50%较正常组少(P〈0.05);30 d内左心室射血分数在SHG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AMI患者伴血糖升高不影响直接PCI的成功率,但与血管再灌注后微循环灌注不良独立相关。血糖升高的AMI患者更易出现微循环灌注不良并且影响AMI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每日2次注射地特胰岛素对于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0例已经使用诺和锐联合诺和平治疗仍血糖控制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各自保留三餐时注射诺和锐,对照组给予每日一次甘精胰岛素注射,试验组予以每日2次地特胰岛素注射,3个月后观察记录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经治疗后,2组患者在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空腹C肽(FC-P)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而组间比较试验组在FBG、2hPG、HbA1c显著性低于对照组, FC-P水平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对照组3倍血糖标准差(SD)大于血糖平均值(MBG),试验组3倍SD小于MBG。结论: 每日2次注射地特胰岛素对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抑制血糖波动更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干预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445例HHcy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223)和对照组(n=2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分析影响HHcy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2a 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87%vs 21.62%,P<0.05)。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LDL-C、Hcy、治疗方式与HHcy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发生MACE密切相关。结论: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干预能够降低HHcy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ACE的发生率,且叶酸剂量15 mg·d-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联合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9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5),分别采取CRRT及前列腺素E联合CRRT治疗。比较2组患者预后转归情况,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肾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对照组死亡14例(31.82%),观察组死亡9例(20.00%),2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6、hs-CRP含量降低,BUN、SCr含量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CD4+/CD8+及观察组NK细胞比例及IgG、IgA、IgM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Mar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腺素E联合CRRT治疗脓毒症合并AKI可显著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和免疫功能,效果优于单独CRRT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分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使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疗效。方法:对某院收治的ACS患者350例,入院时即检测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及血小板聚集率,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之后常规给予患者阿司匹林100 mg·d-1、氯吡格雷75 mg·d-1,服用1年。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为快代谢型(n=140)、中等代谢型(n=161)和慢代谢型(n=49)。治疗后第7天第2次检测血小板聚集率。采用比浊法检测5 μmol·L-1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不同代谢类型患者严重心脏事件和联合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快代谢性CYP2C19*1/*1共140例,占40.0%;中等代谢型CYP2C19*1/*2 146例(41.7%)、CYP2C19*1/*3 15例(4.3%);慢代谢型CYP2C19*2/*2 35例(10.0%)、CYP2C19*2/*3 14例(4.0%)、CYP2C19*3/*3 0例。服药7 d后,3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明显下降(P<0.05)。中等代谢型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较快代谢型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代谢型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均较快代谢型组和中等代谢型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代谢类型患者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慢代谢型患者联合心脏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快代谢型和中等代谢型患者(P<0.05)。结论:通过研究氯吡格雷对不同CYP2C19分型患者的抗血小板疗效,推荐对ACS患者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应进行基因多态性和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及时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以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变化以及应用叶酸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00例未合并高血压的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100),对照组常规降压,观察组联合口服叶酸片治疗(5mg,每天1次),比较高血压患者及健康组血清Hcy水平,以及2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的变化及随访1年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及HHcy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血清Hcy水平在观察组患者为(14.29±5.62)μmol·L-1,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下降,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水平即(19.54±6.38)μmol·L-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ACE发生率在观察组患者为7%,与对照组的16%相比明显为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叶酸治疗可能通过降低血清Hcy水平进一步降低患者MACE发生的风险,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有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康复期脊髓损伤(SCI)患者的临床疗效,挖掘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新疆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丹参注射液组(n=28)、神经节苷脂组(n=30)和联合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正常康复训练,神经节苷脂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神经节苷脂治疗60mg,每日1次,丹参注射液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10 m L,每日1次,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20 d,停药10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于治疗前后,比较各炎症因子水平和运动、痛觉及触觉等神经功能康复指标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8、IL-1β及氧化应激相关因子SOD、MDA、VE的表达。结果:联合组疗效最佳,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60%)、丹参注射液组(75%)及神经节苷脂(66.67%);联合组患者运动、痛觉及触觉的ASI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丹参注射液组及神经节苷脂组(P<0.05),且联合组肌力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可下地行走时间均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8、IL-1β均低于治疗前,但联合组表达最低(P<0.05);丹参注射液组及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OD、VE表达升高,MDA降低(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与神经节苷脂联合应用有助于康复期SCI患者恢复,预防脊髓继发性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80例术后乳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43),对照组单纯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缓解率、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治疗前后血象指标及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后外周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1)对照组临床缓解率(RR)为45.95%,显著低于观察组(74.42%)(P< 0.05);(2)对照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IgG、IgA、IgM)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但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05);(3)2组治疗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 0.05);(4)观察组治疗后WBC、PLT及IL-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 0.05),观察组治疗后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 0.05);(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及CD69)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及CD69)水平,应将此方法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规范化用药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75例心功能Ⅱ~Ⅳ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140例和对照组135例。干预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前、出院后第1,2,3个月6个时点,经过评估—制定方案—干预—再评估循环,评价2组患者在出院3个月后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对疾病知识和用药依从性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的使用率、达靶剂量率高于对照组(56.9%和29.2%;35.6%和16.4%,P<0.05),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达靶剂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8.9%和29.2%,27.6%和16.4%,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干预组从来没有占95.7%~100%,对照组十分经常占31%~56%,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因心衰加重再入院率明显下降(16%和33%,P<0.05),2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规范化用药干预能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治疗,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调脂药物的种类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组44例,基本用量20 mg·d-1,用药(7.6±1.9)个月;瑞舒伐他汀组83例,基本用量10 mg·d-1,用药(7.9±2.1)个月。分别统计治疗前、治疗后1,2,4,8,12周及末次复查时血脂水平,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接受药物治疗1周时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2周时,两组TG、TC及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4,8,12周时,两组TG、TC及LDL-C较治疗前降低(P<0.05),瑞舒伐他汀组LDL-C水平低于阿托伐他汀组,而LDL-C的降幅和血脂达标率均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复查,两组TG、TC及LDL-C均较基线水平显著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组LDL-C的降幅低于瑞舒伐他汀组(P<0.05)。两组共发生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9例,其中阿托伐他汀组4例(9.1%),瑞舒伐他汀组5例(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于用药2周时表现出较好的调脂疗效,10 mg·d-1瑞舒伐他汀的调脂疗效优于20 mg·d-1阿托伐他汀,两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