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定点医院开展外科急腹症手术预防医院感染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疑似COVID-19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经过。3例发热伴或不伴腹痛的患者,因有流行病学史诊断为“COVID-19(待排),急性阑尾炎”;明确诊断后,患者经专用通道及专用电梯到达负压手术室,医护人员三级防护,在全麻下顺利完成阑尾切除术。结果在内外科医生共同管理下,3例患者接受手术、抗感染、补液等治疗,最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阴性,痊愈出院。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进行医学观察隔离14d,未发现感染情况。结论传染病专科医院要保持负压手术室处于随时可用状态,疫情发生后要组织好手术梯队,医护人员除了精心诊疗,还要做好医院感染防控,确保手术人员零感染。  相似文献   

2.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会影响妊娠妇女的心肺功能,其剖宫产术的麻醉管理和医护人员防护与普通手术显著不同。2020年2月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实施一例妊娠合并COVID-19患者剖宫产手术,本文介绍围术期麻醉管理、医护人员防护和产妇心理干预等经验。应重视妊娠合并COVID-19患者术前评估和麻醉计划实施,COVID-19普通型患者剖宫产首选椎管内麻醉,注意减少对母婴呼吸循环的影响;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应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加强医疗环境安全,麻醉医生应尽量采取三级标准防护。对于产妇心理应予特殊关注:术前加强解释说明减轻产妇焦虑;术中减轻产妇不适,缓解紧张情绪;术后避免产妇因疼痛而产生不良的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形势下我院急症介入超声工作的诊疗过程及体会,为疫情期间安全有效开展介入超声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总结回顾COVID-19疫情期间我院超声诊疗科紧急实施的3例急症患者介入超声诊疗经过,重点分析疫情形势下急症介入超声工作中对COVID-19重型患者的排查、介入穿刺适应证的选择、介入超声围手术期的防护及术后管理。结果 经流行病学筛查,患者1曾与COVID-19确诊患者有近距离接触史,胸部CT提示两肺下叶弥漫间质性渗出,经医院专家组会诊为COVID-19疑似病例,入院诊断为“咽后间隙感染”,需迅速清除感染灶;患者2经查排除COVID-19,入院诊断为“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急性发作”,需迅速引流胆汁,解除胆囊梗阻;患者3经查排除COVID-19,入院诊断为“急性心包填塞”,需迅速引流心包积液。3例患者均经严格COVID-19排查流程,明确介入穿刺指征,术中患者1采用三级防护措施,另外2例患者采用一级防护措施。3例重症患者介入超声治疗均一次性成功,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中平均耗时较短,出血量极少。结论 介入超声有微创、便捷、高效等诸多优势,非常贴合COVID-19疫情下急诊救治的需求,可成为某些急诊手术的替代方案或为重型COVID-19确诊/疑似患者提供一定的安全窗口期。我们的诊疗实践对于COVID-19疫情期间介入超声工作的安全有效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肺段感染的特征,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为COVID-19的诊治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分析90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影像及临床资料,对肺段感染的数目、位置、分布进行重点分析,统计肺段感染数目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结果:胸部CT未见异常8例,异常82例,单个肺段感染1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2020年1月1日-4月8日)武汉及周边疫区肺移植患者的管理策略.方法:对疫情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3例肺移植等待患者暂停手术,对1例肺移植手术患者加强隔离和环境消毒,对9例肺移植术后患者进行电话或网络平台的防疫宣教和随访,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疫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肺移植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护理路径,为完善专科护理流程、强化专科护理技术提供临床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重型COVID-19肺移植患者护理的过程.结果:患者ECMO治疗累计时间长达64 d,其中采用E...  相似文献   

7.
姚利  盛健  朱琦  王冰  刘奇斌  戴希勇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2):1223-1226
探讨继发性肺结核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武汉市肺科医院收治的1例继发性肺结核合并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经过。患者有明确的COVID-19的接触史,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及气喘,胸部CT可见双肺散在多发的斑片、结节、斑点、条索及空洞影。通过呼吸道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尽早确诊了COVID-19,通过合理的抗结核联合抗病毒治疗后,呼吸道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及痰标本结核细菌涂片转阴,症状缓解出院。在COVID-19流行时期,需注意鉴别继发性肺结核合并COVID-19情况,以及治疗两种疾病药物方案的制定,避免使用肝药酶诱导剂利福平,其会使克力芝(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等药效减弱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下断指再植急诊手术的配合及管理。方法 依照广东省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患者手术的手术室感染防控指引,于2020年3月9日对1例断指患者,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手术管理,做好医护人员防护,规范术前管理、术中手术配合、术后消毒隔离措施等流程。结果 手外科断指再植术成功,手术过程顺利,术后2周手指存活、血运良好。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加强医护人员防控理念、精准手术配合和手术室护理管理,可确保断指再植急诊手术顺利进行,避免医护人员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流行,该病毒具有人群易感性。WHO将其所致的疾病正式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院内感染的防控成为医院抗击COVID-19疫情关键环节之一。麻醉医师承担患者手术麻醉、监护治疗、急救气管插管等临床工作,参与管理临床各科室门诊、急诊及住院患者。手术室环境特殊,是医院感染的易感科室。湖南省麻醉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以保护手术患者和医护人员为目的,经过湖南省麻醉科专家制定《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麻醉科防控方案》,旨在加强防范措施,阻断围手术期和急救插管的医院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最初被认为主要对呼吸系统产生影响,随着研究深入,目前已经发现SARS-CoV-2感染会影响人体的多个器官系统,心脏是继肺部感染之后的一大目标靶器官。临床上经常能观察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心脏损伤,其中心肌炎在COVID-19心肌损伤中占1%~7%,这类患者临床预后常较差。令人遗憾的是,目前COVID-19是如何引起心肌损伤,又是如何进展为心肌炎,其相关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目前仍未知。从目前资料分析发现,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介导打击机制较为学者认可外,细胞因子风暴及免疫介导引发心肌损伤等机制目前仍是推测性的,鉴于心脏MRI、心内膜活检的应用受限,而COVID-19相关心肌炎的尸检等基础研究资料较少,因此,COVID-19相关心肌炎的诊断及治疗对临床医生而言仍是一大挑战。本文就COVID-19相关心肌炎可能存在的病理生理机制予以综述,以期有助于增进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进而降低总体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感控督导员制度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医院感染防控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实施感控督导员制度,并比较实施前后新冠肺炎病区医务和保洁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能力。结果实施感控督导员制度后,医务人员和保洁人员在手卫生依从性、穿脱防护用品步骤、护目镜穿戴、口罩穿戴、医疗废物处理和物表消毒合格率等方面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冠肺炎隔离病区实施感控督导员制度,能明显提高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对降低一线人员感染风险,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武汉火神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区感染控制工作实践进行了总结与讨论。通过密切围绕传染病流行的3个核心环节,严格遵循普遍预防原则,对包括病区设置、人员管理、消毒管理、防护管理、诊疗路径、标本、物品复消及垃圾清运等进行系统管理;对重点患者及其周边环境、诊疗环境进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采样监测,摸排沾染路径,指导防控。任务期间,系统化、精细化病区感染控制管理有效地控制了各种交叉感染,在保障COVID-19患者有效、安全救治的同时,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也为今后应对类似疫情时的病区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武汉某定点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区内的空气、污染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防护服表面采样,并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酸,以明确病区内SARS-CoV-2污染程度,指导感染控制,保证医务人员安全。方法:于2020年3月11—19日,使用便携式生物气溶胶采样器WA-15采集病区内清洁区、缓冲区及污染区的空气样本,应用预湿无菌棉签涂抹法采集污染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样本和医务人员防护服表面样本(最外层手套表面以及气管切开操作者正压呼吸防护头套和隔离衣表面),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的SARS-CoV-2核酸。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对病区内工作过的医务人员行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血清SARS-CoV-2 IgM、IgG抗体检测及胸部CT扫描明确医务人员COVID-19感染情况。结果:病区内90个清洁区、缓冲区及污染区空气样本,38个污染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样本和16个医务人员防护服表面样本,均未检出SARS-CoV-2核酸。137位在病区参与COVID-19救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查结果均阴性,血清SARS-CoV-2 IgM、IgG抗体均阴性,胸部CT检查均无COVID-19肺部影像学表现。结论:良好的通风条件、严格环境设施消毒、正确的患者生活习惯指导以及医务人员严格手卫生,是减少隔离病房内病毒气溶胶形成、降低气溶胶含量、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保证。面对未完全掌握的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医务人员按高级别防护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武汉某定点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区内的空气、污染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防护服表面采样,并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酸,以明确病区内SARS-CoV-2污染程度,指导感染控制,保证医务人员安全。方法:于2020年3月11—19日,使用便携式生物气溶胶采样器WA-15采集病区内清洁区、缓冲区及污染区的空气样本,应用预湿无菌棉签涂抹法采集污染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样本和医务人员防护服表面样本(最外层手套表面以及气管切开操作者正压呼吸防护头套和隔离衣表面),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的SARS-CoV-2核酸。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对病区内工作过的医务人员行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血清SARS-CoV-2 IgM、IgG抗体检测及胸部CT扫描明确医务人员COVID-19感染情况。结果:病区内90个清洁区、缓冲区及污染区空气样本,38个污染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样本和16个医务人员防护服表面样本,均未检出SARS-CoV-2核酸。137位在病区参与COVID-19救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查结果均阴性,血清SARS-CoV-2 IgM、IgG抗体均阴性,胸部CT检查均无COVID-19肺部影像学表现。结论:良好的通风条件、严格环境设施消毒、正确的患者生活习惯指导以及医务人员严格手卫生,是减少隔离病房内病毒气溶胶形成、降低气溶胶含量、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保证。面对未完全掌握的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医务人员按高级别防护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医疗器械相关性皮肤损伤主要发生于危重患者和矫形患者,一直是全球住院患者安全管理和专科护理的研究热点,但尚缺乏关于医护人员的报道。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大量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容易引起皮肤损伤,严重危害了医护人员的健康,也增加了其被感染的风险,如何保护医护人员免受伤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由本课题组研制调研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防护装备佩戴情况、皮肤损伤情况、针对皮肤损伤的防护措施及损伤后处理情况。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发布,于2020-02-08至2020-02-15通过微信向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推送,采用自愿参与、手机“问卷星”在线填写的方法完成调研。1周内完成调研数据收集,建立数据库,并对医护人员的皮肤损伤发生率、损伤类型及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 901份,来源于我国19个省、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145家医院。其中,男214例(7.38%)、女2 687例(92.62%),医生147例(5.07%)、护士2 754例(94.93%)。825例(28.44%)医护人员因佩戴防护装备发生皮肤损伤,合计皮肤损伤数量为2 794处。主要皮肤损伤类型为压力性损伤〔771例(26.58%),人均2.53处〕、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256例(8.83%),人均2.77处〕、皮肤撕裂伤〔42例(1.45%),人均3.12处〕。在发生皮肤损伤的825例医护人员中,存在≥2类皮肤损伤者221例(26.79%)。单因素分析显示:对于防护装备所致皮肤损伤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31~45岁者高于≤30岁者(P<0.016 7),工龄>10年者高于工龄<5年者(P<0.016 7),医生高于护士(P<0.05),武汉防疫定点医院高于其他医院(P<0.003 3)、其他医院中传染科高于其他科室(P<0.003 3),三级防护高于二级防护、二级防护高于一级防护(P<0.016 7),而不同连续佩戴时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抗疫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并有多种类型、多个部位损伤并存现象,建议采取减压、减轻摩擦力、吸湿、护肤的综合预防措施减少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同时关注性别、年龄、工作岗位等人力资源管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作为区级定点救治医院,如何严格管控、积极应对、全面建立以"零感染"为目标的医院防控管理体系。方法:医院建章立制、强化关口前移,分别从工作流程、人、物、环境等方面着手建立防控体系,重视门急诊防控、加强病房管理、加大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力度、开展全员培训、严格落实物资管控等防控环节及策略。结果:医院门急诊及住院工作运转良好,2020年1~6月共接诊75名可疑高危患者。所有来院患者及医务人均未出现感染新冠肺炎,阶段性实现了"零感染"目标。结论:以"零感染"为目标的医院管理工作体系,强化责任意识,切实把各项工作落细、落实,效果显著,为医院在今后应对突发卫生事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隔离病区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感染防控策略,评价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8日至2020年3月31日期间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OVID-19隔离病区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感染情况和转归,总结所采取的感染防控措施,分析医护人员和患者COVID-19交叉感染情况以及患者之间血源性病原体交叉感染的情况,评估各项感染防控措施在控制交叉感染发生和传播中的作用。结果 研究期间该隔离病区累计收治101例COVID-19患者,其中10例(占9.90%)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采取的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均为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CVVHDF), 累计床旁血液净化治疗79例次。采取的感染防控管理措施包括病区隔离分区、患者行为隔离和患者安置、操作人员个人防护和手卫生,透析废液、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和医用织物等环境物品管理。无1例医护人员感染COVID-19,所有医护人员两次咽拭子COVID-19病毒核酸检测(两次采样间隔>1 d)均为阴性;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中2例COVID-19疑似病例在住院期间多次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及血清COVID-19病毒抗体IgG、IgM均阴性,胸部CT无病毒性肺炎表现;患者未发生血源性病原体的院内交叉传播。结论 在COVID-19隔离病区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通过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管理,能够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可以为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病区患者诊治和感染防控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隔离病区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感染防控策略,评价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8日至2020年3月31日期间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OVID-19隔离病区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感染情况和转归,总结所采取的感染防控措施,分析医护人员和患者COVID-19交叉感染情况以及患者之间血源性病原体交叉感染的情况,评估各项感染防控措施在控制交叉感染发生和传播中的作用。结果 研究期间该隔离病区累计收治101例COVID-19患者,其中10例(占9.90%)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采取的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均为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CVVHDF), 累计床旁血液净化治疗79例次。采取的感染防控管理措施包括病区隔离分区、患者行为隔离和患者安置、操作人员个人防护和手卫生,透析废液、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和医用织物等环境物品管理。无1例医护人员感染COVID-19,所有医护人员两次咽拭子COVID-19病毒核酸检测(两次采样间隔>1 d)均为阴性;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中2例COVID-19疑似病例在住院期间多次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及血清COVID-19病毒抗体IgG、IgM均阴性,胸部CT无病毒性肺炎表现;患者未发生血源性病原体的院内交叉传播。结论 在COVID-19隔离病区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通过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管理,能够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可以为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病区患者诊治和感染防控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