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地区1998~2003年儿童流行性感冒病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1998-2003年广州地区儿童流感病毒(流感)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对流感样症状的儿童取咽分泌物,接种到狗肾细胞(MDCK)上,在33℃温箱培养48-72h。MDCK细胞上清液进行血凝试验。结果3444例中264例分离出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分离总阳性率7.7%。1998、1999年流感阳性率分别为16.8%、7.4%,H3N2是强势株;2000年流感分离阳性率8.4%,出现H1N1亚型;2001年流感分离阳性率3馏%,未分离到H3N2亚型;2002年流感分离阳性率7.3%,B型流感病毒为强势株;2003年分离阳性率1.7%。1998-2001年广州地区儿童B型流感病毒流行为Yamagata型,2002-2003年流行为Victoria型。1999年发现禽流感H9N2亚型。结论1998年为流感流行较活跃年份,2001和2003年流感活动较平静;1998-2001年广州地区儿童B型流感流行Yamagata型,2002-2003年流行Victoria型。1999年发现儿童感染H9N2个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005年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中流感病毒进行流行季节的监测和分析。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结合胶体金免疫技术对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流感病毒A、B型抗原检测(DFA同时也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病毒抗原);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反应对上述两法同时检出流感病毒A型者标本进行亚型鉴定;同时对确诊流感患儿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肺炎支原体(MP)抗体滴度测定。结果746例标本共检出流感病毒58株,其中A型47株(H1亚型28株、H3亚型19株),B型11株(1株为A与B混合),总阳性检出率7.77%,与2001年(16.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感病毒与RSV等混合感染率为18.97%、与MP混合感染率为27.59%;2005年流感病毒检出率女童高于男童(P〈0.05),高发年龄集中于3~7岁。结论2005年苏州地区儿童流感发病较稳定,10月份后优势株由H3亚型转为H1亚型;流感病毒易出现与MP、RSV混合感染现象;2005年苏州地区流感儿童发病以3岁以上女童占明显优势,与往年无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流感病毒B的流行特征和儿童单纯B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B,IVB)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8年冬季至2011年冬季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治疗并进行病原学检查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1)2008、2009、2010年冬季流感病毒(A+B)检出率分别为0.89%、5.49%和6.24%,2011年冬季患儿流感病毒(A+B)检出率为8.72%,显著高于前3年。2008、2009、2010、2011年冬季IVB检出率分别为0%、0%、0.21%和5.36%,2011年冬季IVB检出率显著高于前3年。(2)2011年检出IVB肺炎患儿94例,其中单纯IVB肺炎27例。(3)单纯IVB肺炎患儿发病年龄以6个月以上为主;临床表现以发热(85%)、流涕(89%)、咳嗽(100%)为主,部分伴喘息(26%),少见呼吸困难(7%);少数白细胞异常(19%),部分CRP增高(30%),前白蛋白大多降低(70%),未见明显脏器功能损害;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大部分患儿多个体液细胞免疫指标异常;平均住院时间1周左右,无重症病例,预后好。结论:2011年冬季住院患儿流感活动呈高峰;IVB活动逐渐增强。单纯IVB肺炎重症病例少,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甲、乙型流感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重度流感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甲、乙型流感肺炎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混合感染病原,并探讨重度流感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1)在711例流感肺炎患儿中,甲、乙型分别占65.1%、32.9%;春季、夏季以乙型Victoria系占优势,秋季以甲型H3N2占优...  相似文献   

5.
2000-2006年北京地区婴幼儿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连续的监测,了解北京地区婴幼儿乙型流感的流行规律.方法 采集2000年11月-2006年6月间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到门诊就诊和住院患儿的呼吸道标本10 770份,分别经传代狗肾细胞(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或)间接免疫荧光进行流感病毒的检测,分离阳性的病毒进一步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流感病毒株的型别鉴定.结果 从10 770份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到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384份(其中有376份分离出病毒),总阳性率为3.57%.2000年11月-2006年6月,每年有一个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峰,几乎都出现在流感流行季节的后期.除2003-2004年流行季节乙型流感病毒的最高阳性检出率为2.91%(2004年4月)外,其余各年份的最高阳性检出率都高于10.00%.2005-2006年流行季节乙型流感病毒的最高阳性检出率达到历年的最高峰(23.69%,2006年3月).每年的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高峰检出的病例都以门诊患儿为主.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的门诊患儿中,>3岁的患儿占77.6%(264/340),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的住院患儿中,<3岁的患儿占66.0%(29/44).乙型流感病毒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合并感染少见.监测期间乙型流感病毒与甲3型流感病毒的阳性检出率相差不大,但2005年9月-2006年5月期间,乙型流感病毒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甲3型(23.9%对1.1%).2000-2002年流行季节北京地区婴幼儿中流行的乙型流感病毒为B/Yamagata/16/168系,2002-2003年流行季节B/Victoria/2/87系乙型病毒占优势,2003年以后的流行季节同时流行着以上两个系的乙型流感病毒,但以B/Yamagata/16/168系为主.2005-2006年流行季节B/victoria/2/87系乙型病毒占优势.结论 2000年11月-2006年6月每年2-5月份都有一次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除2002-2003年流行季节为2002年12月),检测阳性的患儿以门诊患儿为主;目前北京地区B/Yamagata/16/168系和B/Victoria/2/87系乙型流感病毒同时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并对2006年广州地区儿童感染流感病毒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以流感病毒的NP基因序列为参考,综合分析GenBank上的NP基因序列,使用引物和探针设计软件Primer Express设计A/B型流感病毒及A亚型流感病毒各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TaqMan荧光探针,用于分别检测A/B型流感病毒及A亚型流感病毒,建立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来自2006年门诊或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的12 301份咽拭子或鼻腔抽洗液样本进行检测,并与病毒分离方法进行对照.结果 实时荧光PCR方法共检出1687份阳性样本,总阳性率为13.71%,其中A型773份(45.8%),全部为H1N1型;B型914份(54.2%).1-4月份检出流感病毒阳性525例,其中B型流感病毒455例(86.7%),A型(H1N1)流感病毒70例(13.3%);5-8月份检出流感病毒阳性1118例,其中B型流感病毒419例(37.5%),A型(H1N1)流感病毒699例(62.5%).病毒培养分离阳性为1380份,均为实时荧光PCR方法阳性,占实时荧光PCR方法阳性者的81.80%.结论 实时荧光PCR方法应用于流感病毒的检测具有简便快捷、特异、敏感的特点,2006年广州地区儿童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流行1-4月份以B型流感病毒为主,5-8月份以H1N1亚型流感病毒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09至2010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除流感病毒外的其他几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 方法 设计并建立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A/B亚型,副流感病毒(PIV)1、2、3型,腺病毒(ADV)和人博卡病毒(HBoV)在内的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阴性的咽拭子标本进行上述呼吸道病毒的核酸检测。 结果 新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最低可检测的目标基因含量为10~300拷贝数,未见与其他非目标病毒的交叉反应。本研究共检测标本849份,病毒检测总阳性率为39.0%(331份),5岁以下占87.6%(290/331份)。各病毒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RSV-A亚型1.4%(12份),RSV-B亚型8.4%(71份),PIV-1型8.2%(70份),PIV-2型0.5%(4份),PIV-3型3.9%(33份),ADV 13.9%(118份),HBoV 2.7%(23份)。 RSV检出以B亚型为主(85.5%),流行高峰在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PIV检出以PIV-1型及PIV-3型为主,PIV-1型的流行高峰在2009年7月至2009年10月,PIV-2型及PIV-3型的流行高峰在2009年6~9月。ADV病毒在研究期间均有较高检出率(平均为13.9%),HBoV的流行高峰在2009年9~12月。 结论 除流感病毒外,ADV、RSV-B及PIV可能也是2009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比较以往的资料可见各病原在2009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的流行季节性及检出率基本未受到新型流感病毒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在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情况。方法 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北京地区94例儿童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多重PCR核酸检测技术测定甲型流感病毒(InfA)、 甲型流感病毒H1N1(InfA-H1N1)、 甲型流感病毒H3N2(InfA-H3N2)、 乙型流感病毒(InfB)、 人副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人腺病毒(HADV)、 人鼻病毒(HRV)、 人博卡病毒、 人偏肺病毒(HMPV)、 人冠状病毒(HCoV)和肺炎支原体(MP)、 衣原体13种病原核酸。结果 94例标本中78例(82.98%)可测出病原,其中69例(73.40%)检出1种病原,9例(9.57%)检出2种病原; 94例标本中52例(55.32%)检出流感病原,26例(27.66%)检出非流感病原。单一病原检出由多到少为InfA-H1N1 31例,InfA-H3N2 10例,RSV 9例,HMPV 7例,InfA、 HRV、 HADV各3例,InfB、 HCoV及MP各1例。9例检出2种病原的标本中,6例检出流感分别合并其他病毒(HRV、 HADV、 RSV、 HCoV、 HMPV),1例检出甲流H1N1和H3N2,2例分别检出RSV、 HRV及HCoV、 HADV。结论 非流感病原微生物引起流感样病例并不少见,多重PCR检测有助于全面了解流感样病例的病原和混合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在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情况。方法 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北京地区94例儿童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多重PCR核酸检测技术测定甲型流感病毒(InfA)、 甲型流感病毒H1N1(InfA-H1N1)、 甲型流感病毒H3N2(InfA-H3N2)、 乙型流感病毒(InfB)、 人副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人腺病毒(HADV)、 人鼻病毒(HRV)、 人博卡病毒、 人偏肺病毒(HMPV)、 人冠状病毒(HCoV)和肺炎支原体(MP)、 衣原体13种病原核酸。结果 94例标本中78例(82.98%)可测出病原,其中69例(73.40%)检出1种病原,9例(9.57%)检出2种病原; 94例标本中52例(55.32%)检出流感病原,26例(27.66%)检出非流感病原。单一病原检出由多到少为InfA-H1N1 31例,InfA-H3N2 10例,RSV 9例,HMPV 7例,InfA、 HRV、 HADV各3例,InfB、 HCoV及MP各1例。9例检出2种病原的标本中,6例检出流感分别合并其他病毒(HRV、 HADV、 RSV、 HCoV、 HMPV),1例检出甲流H1N1和H3N2,2例分别检出RSV、 HRV及HCoV、 HADV。结论 非流感病原微生物引起流感样病例并不少见,多重PCR检测有助于全面了解流感样病例的病原和混合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0.
组合抗体检测法诊断急性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情况。方法对住院诊断急性呼吸道感染159例患儿,留取其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一次性同步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型、B型,副流感病毒(1~4型),柯萨奇病毒B1型、A7型,埃可病毒7型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百日咳杆菌,副百日咳杆菌及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12型共18种病原血清IgM抗体检测。结果159例中18种常见呼吸道病原总阳性例数为103例(64.78%),检出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流感病毒A型66例(64.08%)、流感病毒B型49例(47.57%)、肠道病毒26例(25.24%)、呼吸道合胞病毒18例(17.48%)、副流感病毒11例(10.68%);混合感染66例(64.08%),其中1/3为流感病毒A型和B型混合感染。结论病毒依然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其中流感病毒居首位。  相似文献   

11.
1998~2002年广州地区儿童流感病毒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是否有禽流感感染和近年流感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对儿童采取咽拭子分泌物,接种到MDCK细胞。放33℃温箱培养。MDCK细胞上清液进行血凝试验。结果:2376例中210例分出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分离总阳性率为8.8%。1998年3月-1999年2月,年度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15.1%,H3N2是优势株。1999年3月-2000年2月,年度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7.2%,出现H3N2、H1N1和H9N2以及B型多种流感病毒感染亚型特点。2000年3月-2001年2月,年度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6.9%。2001年3月-2002年2月,年度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4.3%。1999年检出H9N2禽流感病毒1株,患儿血清对H9N2血凝抗体1:400抗体升高。结论:1998年3月-2002年2月,广州地区主要存在三种流感病毒,1998-2000年,以H3N2流感流行为主,但2000年起出现H1N1流感病毒,而H3N2呈逐年下降。B型流感病毒呈散发流行。1999年广州市儿童曾出现禽流感病毒感染个案。  相似文献   

12.
2009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儿15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ha L  Cao L  Chen HZ  Yuan Y  Zhu RN  Deng J  Wang F  Sun Y  Qian Y  Du JB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8):575-579
目的 探讨因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经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ER)方法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儿159例,男83例,女76例.设计临床资料观察表,逐一记录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情况,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住院患儿5岁以下者占87.4%,54例(34.0%)有基础疾病,婴幼儿组(<3岁,78例)和年长儿组(>3岁,81例)之间重症或危重病例(x2=0.105)、患肺炎比例(x2=0.212)及基础疾病比率(x2=3.383)相近(P均>0.05).(2)患儿均以流感样症状起病,以高热(115例,72.3%)、咳嗽(154例,96.8%)为主,5例危重症患者均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血气有低氧血症.(3)H1N1流感病毒易侵犯下呼吸道,61.0%患儿出现肺炎,合并细菌感染者21.6%,并可同时有非典型病原体(20例,27.0%)及其他呼吸道病毒(5例,3.1%)感染.单纯甲型H1N1病毒感染组与混合感染组热程相近(t=0.975,P>0.05),混合感染组比单纯感染组更容易发生肺部炎症(x2=4.082,P<0.05),其平均病程及住院天数更长(t=3.182及3.190,P均<0.01).结论 绝大多数患者呼吸道症状轻微,少数病情进展呈现危重症表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可作为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早期症状识别的主要指标,除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外,继发细菌感染者还需覆盖常见病原菌的合理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13.
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患儿的病毒病原学情况。方法:采集1 668例7岁以下ARI住院患儿鼻咽分泌物,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B型(IV A,B),副流感病毒1,2,3型(PIV 1,2,3)及腺病毒A(ADA)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用RT-PCR法检测人类偏肺病毒(hMPV)N基因。结果:① 1 668例患儿中,病毒检测阳性597例(35.8%)。单项病毒感染561例(33.6%),其中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为23.1%,以RSV为主(17.6%),好发于冬春季,主要见于1岁以下婴幼儿;② hMPV阳性率为10.6%,3~5月份为检出高峰期。③ 36例混合感染中,22例为RSV合并hMPV感染,主要见于1岁以下婴幼儿。结论:RSV是该地区ARI的主要病毒病原,RSV感染好发于冬春季,多见于1岁以下婴幼儿,hMPV是3~5月份ARI患儿的主要病毒病原,混合感染多见于1岁以下婴幼儿。[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7):529-53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儿童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IV)肺炎的临床表现和混合感染情况。方法:选取165例IV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IV亚型分为甲型流感病毒肺炎(IVA,71例)和乙型流感病毒肺炎(IVB,94例)两组;再根据是否合并其他病原感染分为单纯感染IVA组(14例)、IVA混合感染组(57例)、单纯感染IVB组(27例)和IVB混合感染组(67例),分析儿童IV肺炎的混合感染率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IVB组的平均发病年龄和平均发热天数均显著大于IVA组(均P<0.05)。IV肺炎患儿的混合感染率为75.2%,细菌混合感染率为44.2%,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率为21.8%。IV肺炎合并其他病毒混合感染率为45.5%,其中89%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IVA组RSV混合感染率显著高于IVB组(P<0.05)。除白细胞计数和肌酐水平外,年龄、住院天数、发热天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功酶等临床指标在单纯IV肺炎组和IV混合感染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VB肺炎患儿发热时间更长且发病年龄更大;IV肺炎混合感染率高,呈细菌、病毒和肺炎支原体多病原混合感染;IVA更易合并RSV混合感染;临床指标大多不易区别是否存在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5.
儿童2009甲型H1N1流感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报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儿童2009甲流H1N1流感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深圳市儿童医院2009 - 11 - 04 - 2010 - 01 - 19因2009甲型H1N1流感住院,并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21例患儿进行前瞻性调研,对其临床特征及转归进行总结。结果 在150例儿童危重症2009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儿中,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0%(21/150),其中脑病18例(85.7%),惊厥2例(9.5%),脑炎1例(4.7%)。男14例,女7例;年龄中位数为5岁。12例(57%)入住ICU监护,6例(28.5%)接受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17例80.9%)痊愈出院,1例仍在住院,3例(14%)死于脑病。结论 2009甲型H1N1流感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脑病患儿可以导致死亡。随着2009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这一结果应该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苏州地区儿童急性肺炎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小儿肺炎病原学,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5年11月~2006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肺炎患儿,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其新鲜痰液,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细菌培养检测细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支原体、衣原体抗体。结果532例中360例痰标本检测阳性,总检出率为67.7%。其中单纯病毒感染178例(33.5%),单纯细菌感染23例(4.3%),单纯支原体感染50例(9.4%),单纯衣原体感染19例(3.6%),混合感染90例(16.9%)。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44%);细菌则以肺炎链球菌(4.7%)为主,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2.8%)和流感嗜血杆菌(1.9%)。结论病毒是苏州地区冬春季小儿急性肺炎的最常见病原,其次是肺炎支原体、细菌、肺炎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则多见于小于3个月的婴儿。混合感染在3岁以下尤其1岁以下小儿明显。  相似文献   

17.
20例儿童甲型H1N1流感病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临床特征,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积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发热及咳嗽,影像学检查示15例(75%,15/20)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炎,其中4例(20%,4/20)合并纵膈气肿,1例合并肺不张.行肺部CT检查患儿9例,有5例出现胸腔积液,4例伴肺不张.8例患儿行免疫功能检测,IgE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 儿童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易引起较严重的呼吸系统病变,且肺部影像学改变较临床症状恢复慢,甲型H1N1流感可导致免疫系统发生改变,存在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脑电图变化.方法 为我院收治的11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在病室内床边记录脑电图,并与同期住院的1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脑电图对照.结果 11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脑电图全部异常,对照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脑电图53%异常,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明显偏高(P=0.009 8).结论 脑电图检查能够帮助临床发现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儿感染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分成危重组和重症组)的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亚群比例。以23例外科住院患儿的淋巴细胞亚群作为对照组来观察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特征。结果 (1)CD3+、CD3+CD4+、CD3+CD8+亚群百分比:重症组和危重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该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CD3-CD19+、CD19+CD23+亚群百分比统计结果示危重组>重症组>对照组,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CD3-CD16+CD56+亚群百分比在重症患儿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危重组较其他两组均有显著下降;(4)CD4+/CD8+比值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儿感染后细胞免疫功能存在明显紊乱:T淋巴细胞受到全面抑制,B淋巴细胞激活参与病毒的清除,NK细胞比例的降低与危重患儿的病情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9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817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其新鲜痰液,分别用直接免疫荧光法、RT-PCR检测7种常见病毒抗原和人类偏肺病毒基因(6599例),细菌培养检测细菌(6404例),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7842例),检出的阳性病例入选,分析其病例资料。结果 8172例标本中检出1种或1种以上病原4756例(58.2%),6404例细菌检测标本中阳性1883例(29.4%),6599例病毒检测标本中阳性1886例(28.2%),7842例肺炎支原体检测标本中阳性2630例(33.5%)。细菌病原中肺炎链球菌(10.8%)最多见。病毒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15.8%)最常见。病原混合感染率为16.9%,以细菌及病毒混合感染为最常见。呼吸道合胞病毒冬季检出率最高,人类偏肺病毒冬春季、副流感病毒3夏季检出率较高,流感病毒A夏季检出率较低,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副流感病毒1,2季节差异不明显。结论肺炎支原体是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病毒次之,细菌是混合感染的常见病原。细菌和病毒感染多见于1岁以下婴儿,而支原体感染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各病原的流行季节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