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治疗肺孢子菌肺炎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例接受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的重症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因明确的磺胺药过敏史而给予卡泊芬净初始单药治疗,同时给予机械通气、甲泼尼龙等治疗。3~4 d后,因疗效欠佳而加用克林霉素,病情逐渐好转,复查动脉血气分析和胸部CT提示呼吸衰竭纠正、双肺渗出性病变明显吸收好转。结果与结论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治疗3周,2例患者均治愈,且无不良反应。对于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不能耐受或治疗失败的肺孢子菌肺炎患者,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方案可能是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摘要: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孢子菌肺炎(PJP)合并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治疗,结合患者病情及文献资料,针对患者能不能使用磺胺类药物以及如何使用进行分析,与医师共同制定足量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联合卡泊芬净的治疗方案,同时调整了保肝药物治疗方案。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病情平稳,抗PJP效果明显,肝功能未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3.
肺孢子虫肺炎(PCP)是由卡氏肺孢子虫(现称卡氏肺孢子菌或伊氏肺孢子菌)所致的一种机会性感染,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疾病进展快,死亡率高,给临床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新型抗真菌药卡泊芬净毒性小,耐受好,成为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治疗PCP失败或不能耐受者的选择。本文报道卡泊芬净联合治疗1例急性红白血病伴发PCP患者,以期为PCP的治疗提供相关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卡泊芬净联合小剂量复方新诺明治疗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肺孢子菌肺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对症支持及小剂量复方新诺明治疗,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泊芬净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泊芬净联合小剂量复方新诺明治疗肺孢子菌肺炎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评价克林霉素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片治疗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60例分成两组,每组平均为30例;其中,对照组单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片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克林霉素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片治疗,进一步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①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0.00%;观察组显著要比对照组高(P <0.05)。②医治前,2组在LDH、ALB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别(P> 0.05);医治后,观察组的LDH和对照组比较显著更低,而ALB则显著更高(P <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采取克林霉素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片治疗具备显著疗效;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肾病综合征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药物治疗中提供药学监护的方法和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肾病综合征合并PCP患者的药物治疗,从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糖皮质激素用药的优化、用药过程的监护、患者用药教育等方面实施药学监护。同时建议将阿奇霉素0.5 g,ivgtt,qd+复方磺胺甲噁唑片2片,po,q12 h抗感染这一疗效不佳的初始方案,调整为复方磺胺甲噁唑片3片,po,q6 h+克林霉素0.6 g,ivgtt,q8 h,后加用卡泊芬净50 mg,ivgtt,qd;并根据患者疾病进展4次调整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剂量。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治疗30 d后患者肺内病灶基本吸收,感染得到控制。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及药学监护,协助医师制订用药方案,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了药物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药、肿瘤化疗药物的应用,耶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复方磺胺甲噁唑是治疗耶氏肺孢子虫肺炎的一线药物.本文为1例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患者口服免疫抑制药发生肺孢子虫肺炎,给予复方磺胺甲噁唑口服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分析考虑其可能存在剂量较大、代谢异常等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克林霉素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分散片治疗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n=49)和参照组(n =48).参照组给予复方磺胺甲噁唑分散片,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克林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数、血清白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治疗儿童肺孢子菌肺炎(PCP)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间,6例不能耐受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SMZCO)治疗的PCP患儿应用卡泊芬净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卡泊芬净治疗的6例患儿疗效显著,与SMZCO相比疗效无差异性。结论对于不能耐受SMZCO治疗的PCP患儿,应用卡泊芬净替代治疗疗效显著,为PCP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非HIV感染患者肺孢子菌肺炎(PCP)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科收治的16例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肺孢子菌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特点、治疗及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讨论。结果 15例患者在发病前存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使用史,均以发热和干咳、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后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均存在呼吸衰竭[氧合指数(85.8±16.8)mmHg],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11例,高流量氧疗5例。胸部CT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磨玻璃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六胺银染色阳性2例,肺孢子菌PCR检测阳性16例。16例患者应用复方磺胺甲噁唑(SMZco)联合卡泊芬净与激素治疗,8例痊愈,7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入住ICU时间为3~29 d,平均(13.0±7.1)d。结论PCP是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易患的机会性感染,对于重症PCP患者SMZco联合卡泊芬净与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FAK抑制剂(PF562,271)对人肝星状细胞(LX-2)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为抗肝纤维化寻找新的作用靶点。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范围(0~7 μmol·L-1)FAK抑制剂(PF562,271)在12、24、48 h和72 h时对LX-2细胞增殖的影响,Real-time PCR分析PF562,271对LX-2细胞中α-SMA、Collagen Ⅰ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不同浓度PF562,271对LX-2细胞中Akt、p-Akt、GSK-3β、p-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评价PF562,271对LX-2细胞中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PF562,271能够抑制LX-2细胞增殖,且该作用呈剂量和时间相关性;qRT-PCR检测到PF562,271能够抑制LX-2细胞中α-SMA、collagen Ⅰ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PF562,271对Akt/GSK-3β的磷酸化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FAK抑制剂能够抑制LX-2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缓解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行湿颗粒联合玉龙散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20例寒湿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玉龙散组、行湿颗粒组、联合用药组,每组80例。各组患者用药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对治疗前后临床疗效、JOA腰椎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外周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水平及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联合用药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2.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VAS、JOA评分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外周血清TNF-α、IL-1β、IL-6的下调作用明显强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各组患者用药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行湿颗粒联合玉龙散配合常规理疗的治疗方案对LIDH患者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还能最大程度地改善腰椎活动状态,其发挥该作用趋势的主要原因可能与玉龙散和行湿颗粒下调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国内外关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相关的临床研究及处理流程,探索我国对于这一问题的规范化管理流程。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相关的作用机制、流行病学数据及处理流程进行汇总分析。结果: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低,经临床相关的过敏风险评估后大部分患者可安全使用侧链结构不同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结合国外相关处理流程建立了对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患者可能的规范化管理流程。结论:对某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的患者不应该完全排除使用该类抗菌药物的可能性;可通过制定相关管理流程,加强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银翘散对小儿肺炎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某院肺炎患儿160例,均满足诊断标准,按完全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以各组方案进行相应治疗。经7 d治疗,计算2组患儿治愈的有效率,观察症状好转程度,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β、白介素-6、白介素-8(TNF-α、IL-1β、IL-6、IL-8)水平。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患儿高热、咳嗽症状显著轻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治愈总有效率为96.25%,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各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银翘散对小儿肺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降低TNF-α、IL-1β、IL-6、IL-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桑蒺颗粒中陈皮、枳壳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及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提取量为评价指标,优化加水量、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3个因素,优选挥发油提取工艺;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为评价指标,优化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优选挥发油包合工艺;采用显微镜、薄层色谱及加速试验对所得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桑蒺颗粒中陈皮、枳壳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浸泡0.5 h,提取6 h;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比例1:10,在40℃下包合0.5 h;3项表征试验均证实挥发油已包合于β-CD内。结论:优选的桑蒺颗粒中陈皮、枳壳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及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阿魏酸(FA)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脑内炎症与胶质细胞活化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揭示阿魏酸对小鼠大脑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D模型组、FA低、中和高3个剂量组。采用脑定位向小鼠右侧海马CA1区注射1μL Aβ1-40建立AD模型,造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给药,阿魏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20.0、40.0、80.0mg·kg-1剂量灌胃,假手术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用药时间为30 d。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剖取各组小鼠大脑,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大脑皮层区GFAP的表达,用ELISA法测定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AD模型组小鼠大脑皮层区GFAP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多(P<0.01),且大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1、P<0.01);与模型组相比,阿魏酸3个剂量组小鼠皮层区域GFAP阳性细胞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且大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也相应地减少(P<0.01、P<0.01、P<0.01)。结论:阿魏酸可能是通过抑制Aβ1-40对神经细胞的毒性和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使得胶质细胞合成的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减少,进而减轻痴呆大脑组织中炎症的形成,从而达到治疗或改善AD患者的临床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饱和水溶液法、液-液包合法、气-液包合法包合鬼针草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方法:用饱和水溶液法、液-液包合法、气-液包合法3种方法制备鬼针草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以包合物收率、挥发油包合率为综合评分指标,选择最佳的包合方法。结果:饱和水溶液法、液-液包合法、气-液包合法的综合评分分别为38.46%、66.17%、53.60%。结论:液-液包合法的综合评分最高,且操作简便,是制备鬼针草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较理想的方法,本实验为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溪黄草水提物(RWE)对高糖诱导的大鼠HBZY-1细胞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以及对TLR 4/NF-κB/NLRP 3通路的作用。方法:用高糖(HG,30 mmol·L-1)孵育大鼠肾小球细胞株HBZY-1细胞,MTT法测定不同浓度RWE(5,10,20 mg·mL-1)对HG环境下HBZY-1细胞增殖的影响,测定RWE对HG诱导的HBZY-1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和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同时测定其对细胞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HG能诱导HBZY-1细胞增殖,提高MDA、IL-6、IL-1β、TNF-α水平和TLR 4/NF-κB/NLRP 3信号通路的表达,降低SOD和GSH水平;RWE减弱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MDA、IL-6、IL-1β和TNF-α的水平,提高SOD和GSH水平,抑制TLR 4/NF-κB/NLRP 3信号通路的表达。结论:RWE对HG诱导的HBZY-1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TLR 4/NF-κB/NLRP 3信号通路可能参与RWE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康复期脊髓损伤(SCI)患者的临床疗效,挖掘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新疆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丹参注射液组(n=28)、神经节苷脂组(n=30)和联合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正常康复训练,神经节苷脂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神经节苷脂治疗60mg,每日1次,丹参注射液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10 m L,每日1次,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20 d,停药10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于治疗前后,比较各炎症因子水平和运动、痛觉及触觉等神经功能康复指标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8、IL-1β及氧化应激相关因子SOD、MDA、VE的表达。结果:联合组疗效最佳,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60%)、丹参注射液组(75%)及神经节苷脂(66.67%);联合组患者运动、痛觉及触觉的ASI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丹参注射液组及神经节苷脂组(P<0.05),且联合组肌力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可下地行走时间均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8、IL-1β均低于治疗前,但联合组表达最低(P<0.05);丹参注射液组及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OD、VE表达升高,MDA降低(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与神经节苷脂联合应用有助于康复期SCI患者恢复,预防脊髓继发性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