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贫血是危重症患儿常见表现, 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输注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常用治疗手段, 在挽救患儿生命的同时, 也带来输血相关性严重危害。为促进危重症患儿合理输注RBC,降低输血相关的严重危害, 儿科重症监护输血和贫血专家倡议(transfusion and anemia expertise initiative, TAXI)专家组制订了危重症儿童RBC输注的专家共识。共识由12篇独立文章组成, 包括共识推荐意见汇总1篇, 涉及一般危重症、 呼吸衰竭、 非失血性休克、 非危及生命的出血或失血性休克、 急性脑损伤、 获得性/先天性心脏病、 血液系统和肿瘤性疾病、 体外膜氧合/心室辅助装置/肾脏替代支持治疗共9类特殊人群的RBC输注的专家共识8篇, RBC的选择和处理、 专家共识制订方法及共识应用的共识各1篇; 包括102项推荐意见, 其中57项为临床推荐意见(20项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37项基于专家共识), 45项为对相关研究的推荐意见。该文仅介绍临床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2.
危重症患儿出血风险高,血小板及血浆输注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常用治疗措施之一,在挽救患儿生命的同时,也带来输血相关性不良反应。为促进危重症患儿合理输注血浆和血小板,儿科重症监护输血和贫血专家倡议-控制/防止出血(transfusion and anemia expertise initiative,TAXI)专家组于2022年制订了危重儿童血浆和血小板输注实践的建议和专家共识。共识由7篇独立文章组成,包括共识推荐意见汇总1篇,涉及严重创伤、颅内出血或创伤性脑损伤、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BP)手术、体外膜氧合、肿瘤性疾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肝功能衰竭或肝移植、非心脏手术、手术室外侵入性手术、脓毒症和(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共8类特殊危重人群的血浆和血小板输注的专家共识4篇及2篇补充内容分别为实验室检查、血浆和血小板的选择与处理、危重儿童血浆和血小板输注策略的研究优先事项,最终形成53项推荐意见,其中4项基于循证医学证据,5项良好实践声明及44项基于专家共识。该文仅介绍临床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3.
《儿童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2015版)》已发表,是在国际指南的引领下,并结合国内外大量研究文献,在2006年制定的《儿科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诊断治疗推荐方案》基础上,主要就儿童脓毒性休克定义、诊断和早期集束化治疗方案进行了部分修订。《儿童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2015版)》的制定旨在指导临床一线医师对儿童脓毒性休克早期识别和早期积极干预,并进一步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儿科急救医生的输血行为。对象和方法 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医学院儿科急救医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横断面调查。来自加拿大、法国、比利时、瑞典三级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说英、法语医生的提纲式调查表。要求参加者回答在以下 4种疾病 :支气管炎、感染性休克、外伤和法洛式四联症 (现教科书及字典均为此称 )实施输血时的有关问题。结果 反馈率 71% (163 /2 3 0 )。促使急救医生考虑对此类患儿输血时 ,他们的血红蛋白为 7~ 13g/dl (70~ 13 0g/L)。各种疾病输血时平均血红蛋白值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0 0 1)。低氧分压、高乳酸血症、高儿科死亡风险评分、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急诊手术和年龄 (<2周 )是决定输注红细胞的重要因素。参加问卷调查者的个人因素并无意义。 4种疾病输注悬浮红细胞的数量无显著差异。结论 该调查显示促使儿科急救医生在考虑输注红细胞时 ,血红蛋白标准明显不同 ,且实践方式差异有显著意义。输注悬浮红细胞多少也并非以调节血红蛋白的水平为目的。现标准输血成份中无压积红细胞之称 ,代以悬浮红细胞  相似文献   

5.
2009年第8期《中华儿科杂志》刊载了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组织有关专家制订的“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共识”中对儿童腹泻病重度脱水的治疗介绍说:“静脉输液:采用静脉用的糖盐混合溶液(须在医院进行):首先以2:1等张液20 ml/kg,于30~60 min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以迅速增加血容量,改善循环和肾功能;在扩容后根据脱水性质……”。对此,金英姬等提出疑问:“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对腹泻病重度脱水患儿第一阶段静脉补液推荐选用的等张液有2:1液、生理盐水和平衡盐液[1];目前,对于小儿休克(包括感染性休克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等)的体液复苏,主张用生理盐水、林格液等等张液体[2],儿童腹泻病重度脱水多有低血容量性休克,不知为何“共识”中只推荐使用2:1等张液,不用生理盐水?2010年第4期《中华儿科杂志》专家释疑栏目,对“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的一点疑问及答复中解释说:“腹泻期间,水分和电解质(钠、氯化物、钾和碳酸盐)通过稀便大量丢失。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治疗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感染性休克(septicshock,SS)也称脓毒性休克,是儿科常见危重症,其诊治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在救治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中毒性痢疾患儿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挽救了许多SS患儿的生命。但严重脓毒症在世界范围内依然是造成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诊学组和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儿科学组,于2006年9月7至10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了第九届全国儿科危重症研讨会。200余名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含台湾)的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86篇,12位专家作了专题讲座,37篇大会发言。论文涉题范围广,质量较往年有所提高,某些研究直指国际医学发展前沿。分组讨论半天(脓毒症、新生儿),重点对近两年儿科危重症诊治的新进展、合理应用抗生素、儿科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诊断治疗、以及当前普遍关心的医疗体制改革、医患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本共识所界定的婴幼儿脑损伤是指婴幼儿时期由于各种围产期高危因素、感染、创伤、意外窒息、中毒、脑血管病等所致的中枢神经损伤,临床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癫癎发作、视听障碍、社会交往和心理行为障碍等[1-3]。本界定不包括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先天性脑畸形所致的脑损伤。
神经修复治疗是通过采用神经保护、组织工程或细胞移植、神经电刺激、药物、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等各种综合干预措施,促进被破坏或受损害神经的再生修复和重塑,恢复神经功能[4]。婴幼儿期是神经发育的关键期,未成熟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神经修复治疗对婴幼儿脑损伤尤为重要。当前临床上对婴幼儿脑损伤的诊治尚无统一方案,存在认识不足或诊治过度等问题。基于这一背景,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分会儿童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发起,组织国内相关领域26位专家,共同制订了《婴幼儿脑损伤神经修复治疗专家共识》,目的在于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个对婴幼儿脑损伤治疗有一定循证医学依据的方案。
共识意见的证据和推荐级别依照GRADE标准[5]。证据级别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级(表1)[6]。根据对共识推荐意见的证据支持级别、效益、风险、负担和费用的综合判断,推荐级别分为强推荐和弱推荐两种(表2)。强推荐的含义是大多数患者应该接受推荐的方案,弱推荐的含义是不同的选择适合不同的患者。GRADE对推荐强度的二元分类的优点在于它为患者、临床医生和决策者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这尤其适用于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情况,也常是共识制订时选择的分级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我国2015版《儿童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筛选出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病房的脓毒症休克患儿104例。研究其发病现状、临床特点,同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与脓毒性休克预后转归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年间共有104 例患儿诊断脓毒性休克,占PICU同期住院患儿的2%(104/5201)。其中男60例,女44例,中位年龄为8月龄,婴幼儿占77.9% ( 81/104)。总病死率55.8% ( 58 /104);消化道是最常见原发感染部位( 48.1% ),其次是呼吸系统( 23.1% )。明确病原菌感染者47例(45.2%, 47/104);细菌感染患儿中以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排名前三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链球菌。47例明确病原菌感染的标本中有42例进行药敏试验,耐药率为92.9% (39/42)。单因素分析提示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使用、呼吸心跳骤停、凝血功能、血糖、乳酸、白蛋白、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儿童死亡风险评分(PRISM评分)、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评分)及氧合指数(P/F)≤300与脓毒症休克患儿死亡相关;多因素逐步 Logistic 回归显示:机械通气、呼吸心跳骤停和氧合指数≤300是脓毒性休克的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30 g/L是保护因素。结论 PICU脓毒性休克患儿病死率极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机械通气及血管活性药改善肺功能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加强机械通气管理及纠正低白蛋白血症,处理好这些预后影响因素可能是减低病死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小儿休克的护理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10003)程杰,刘淑贤休克是临床上小儿常见一种危重症。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常因小儿微循环障碍机体抗力差、临床症状不典型而被忽略。如不细致观察、及时抢救,将危及患儿生命。我院儿科急救中心自成立以来收治了大...  相似文献   

11.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严重感染的两个序贯表现阶段,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危重病患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此类疾病已有50余年历史,但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糖皮质激素在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应用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员,其基础疾病、诊断和防治涉及呼吸、血液、重症监护、感染、免疫和新生儿等多个专业以及影像、检验和临床药学等多个学科。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共同探讨制订了“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2版)”,对相关的18个临床...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休克发病机理研究首都儿科研究所(100020)方鹤松感染性休克(简称休克)是儿科的危重症,严重威胁小儿的生命、在六十年代以前把严重感染看作是主要发病因素,重点放在抗感染疗法,结果疗效很不满意。以后曾考虑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采用激素治疗也未能提高...  相似文献   

14.
输血相关的循环超负荷(transfusion-associated circulatory overload,TACO)和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是大型外科手术中和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症患儿常见的致死性输血并发症。TACO的特征是心源性肺水肿,而TRALI则主要为非心源性ARDS,二者在临床可能重叠出现,要将其清楚地区分比较困难。目前还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该文简述TACO和TRALI的概念、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可能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滤白细胞红细胞(滤白)输注对降低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重型β地贫)患儿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意义。方法2003年8月-2007年6月在本科输血治疗的重型β地贫患儿265例。男149例,女116例;患儿输血0.5-2.0单位/次。输血次数1-54次/人。悬浮红细胞(悬红)输注1992例次,共3114.5单位,滤白输注2416例次,共4354.5单位。滤白采用血站型滤白细胞红细胞器制作。悬红输注前根据体质量静泳注射2.5-5.0 mg地塞米松磷酸钠预防输血反应,滤白输注前不使用预防输血反应药物。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悬红输注1 992例次中,发生FNHTR 49例次(2.460%)。滤白输注2 416例次中发生FNHTR 2例次(0.083%)。滤白输注FNHTR发生率显著低于悬红输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5 P〈0.001)。结论输注滤白为重型β地贫患儿未来接受骨髓移植建立了安全的输血平台;重型β地贫患儿应输注滤白,以最大程度降低FNHT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受国家教委委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定于2006年4月初举办《第九届全国儿科急救医学学习班》(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内容包括儿科各系统危重症诊治、新生儿重症监护及多种急救技术应用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最新进展,并涉及急救设备的临床使用、ICU护理技能、新生儿特殊操作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镇痛镇静治疗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中华医学会急诊学分会儿科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共同制订了我国第一个PICU镇痛和镇静治疗专家共识(2013版), 2018年进行了修订和补充(2018版)。近年来, 随着儿童重症医学的发展, 2023年3月起历时8个月对2018版再次进行更新修订, 以进一步规范我国PICU镇痛镇静治疗。  相似文献   

18.
背景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国际合作和学术共享,但到目前为止,该技术尚未充分用于增进全球儿科重症监护医师学术共享。目的在世界儿科危重症学会的帮助下,建立开放式、同行评议式、非盈利性在线学习软件OPENPediatrics,旨在增进全球儿科危重病医师、护士及其他医疗相关人员的继续教育学术共享。设计程序开发介绍。场所覆盖6大洲的多家三级PICU,为国际性多中心研究。对象各专业儿童重症监护医护人员。干预措施一款应用软件,可按需求提供信息,提供网络课程、视频会议和下载服务。测量指标和主要结果2010年,世界儿科危重症学会及下属各分会调查并评估了儿科危重症医护人员继续教育需求。49个国家共429名重症医护人员回复了调查邮件,其中医生占68%,护士占28%。52%回复至少每周上网1次以获取专业教育信息。教育需求排名前5的分别为呼吸监护(机械通气)[48%(38%)],脓毒症(28%),神经病学(25%),心脏病学(14%),体外膜肺氧合(10%)及伦理学(8%)。基于这些结果,通过与成人教学和在线课程研究者合作,我们研发了这款应用软件,现已有60个国家共770名注册用户。结论本文介绍了一项在线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该软件主要用于增进全球儿童危重症医护人员间的学术交流。该软件可能将成为一种新的继续教育模式,有必要对在线学习平台的有效性进行持续评价。  相似文献   

19.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在我国方兴未艾。目前存在的PICU,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不能满足患儿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今后若干年,在我国必然会增加许多PICU。但PICU如何构建,其基础设施、设备和人员应如何配置,在我国均无现成的方案可循。亦缺少一个相关的指南性文件。在这方面,先进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危重医学会、美国儿科学会危重症分会于1993年制定并颁布了PICU监护分级指南.2004年,又再度对该指南进行了全面更新。  相似文献   

20.
《小儿急救医学》2009,(1):96-96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学组、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儿科学组、《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共同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儿科危重症研讨会于2008年9月11日~16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大会收到论文190余篇,37篇论文进行了大会交流,180余位代表参加本次学术会议。12位知名专家、教授,包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教授在会上作了专题讲座。大会特别安排了有关汶川地震危重患儿救治及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救治的特别发言,引起与会代表的震撼及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