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结合组织速度成像(TVI)技术对房颤患者左心房、左心耳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3月收集的房颤患者29例,根据病史分为阵发性房颤(PAF)组15例、持续性房颤(PeAF)组14例,选择同时期进行食管超声检查的窦性心律患者15例为对照组。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应用三平面TVI技术测世左心房4个壁巾问段的组织速度参数;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联合应用TVI技术测量在心耳8个节段的组织速度参数,对各组参数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左心房容积对照组PAF组>PeAF组(P<0.05)。左心房各节段心肌收缩速度、舒张早期速度对照组>PAF组>PeAF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PAF组、PeAF组舒张峰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AF组及PeAF组问舒张峰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耳平均收缩峰值速度与左心房容积呈负相关(r=-0.696,P<0.01),与左心房射血分数、平均收缩峰值速度、平均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均呈正相关(r=0.787、0.805、0.679,P均<0.01)。结论房颤患者左心房及左心耳功能减低,持续性房颤患者更甚,左心房功能的高低对左心耳收缩功能具有预测作用,TVI技术可以较好的评价左心房及左心耳功能。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9,(12):1642-1645
目的:研究不同起源频发室性早搏(PVC)患者射频消融术(RFCA)术后左心房功能及结构变化。方法:选取频发PVC患者105例和同期体检正常者5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频发PVC患者的起源分为右心室组71例和左心室组34例。记录三组对象左心房功能及结构情况,所有PVC患者均进行RFCA术,比较右心室组和左心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房功能及结构变化情况及血浆中脑钠肽(BN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右心室组和左心室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内径(LV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房收缩期左心房应变率(SR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RFCA术前相比,右心室组患者LAD、LAEF、左心房应变(S)、SRa、左心室收缩期左心房应变率(SRs)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左心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组和左心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RFCA术后水平明显降低,且右心室组患者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起源的频发PVC都伴随有左心房功能损伤且血浆中BNP水平升高,经过RFCA术治疗后,右心室起源PVC患者的左心房功能、结构及血浆中BNP水平改善均优于左心室起源PVC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房颤患者左心房/左心耳内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心房震颤患者120例为本研究观察组,其中阵发性震颤107例、持续性震颤13例;选取同期入该院体检的心功能正常的健康志愿者120例为本研究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接受肺静脉隔离(PVI)治疗,并于术前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及左心耳内血栓情况;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左心房/左心耳超声心动图参数、伴有和不伴有自发性显影的房颤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超声心动图对左心房/左心耳内血栓的诊断价值。结果阵发性房颤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左右径和左心耳最大的排空速度(Le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阵发性房颤组患者左心耳面积变化率以及左心耳最大的充盈速度(Lfv)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持续性房颤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左右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和阵发性房颤组患者(P0.05);持续性房颤组患者左心耳面积变化率、左心耳Lev以及左心耳Lfv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和阵发性房颤组患者(P0.05);120例房颤患者中有自发性显影41例,无自发性显影79;有自发性显影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左右径均明显大于无自发性显影组患者(P0.05);有自发性显影组患者左心耳面积变化率、左心耳Lev以及左心耳Lfv均明显小于无自发性显影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敏感度为90.63%,特异度为92.05%,阳性预测值(PPV)为80.56%,阴性预测值(NPV)为96.43%;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913(0.846,0.980)。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有效评价房颤患者左心房/左心耳的状况,对房颤患者左心房/左心耳内血栓的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周述娜  朱玉坤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3):2158-2159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房颤)的类型与左心房增大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房颤患者,按临床发生房颤的持续时间分类,〈7d者为阵发性房颤(30例),≥7d者为持续性房颤(70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EF)。结果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心室EF分别为(36.5&#177;4.5)mm、(47.4&#177;5.2)mm和(57.2&#177;7.1)%,持续性房颤患者分别为(44.8&#177;6.0)mm、(51.2&#177;5.4)mm和(44.6&#177;0.6)%,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显著大于阵发性房颤者,可见房颤的类型与左心房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孤立性房颤与非孤立性房颤患者临床特征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相关数据,探究相应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性研究。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年龄≤60岁的房颤患者159例,依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分为孤立性房颤与非孤立性房颤两组,探究二者临床特征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结果差异。进一步将孤立性房颤患者依据左心房内径男性是否大于4.0 cm,女性是否大于3.8 cm,分为左心房增大组与左心房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结果差异。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 孤立性房颤与非孤立性房颤两组相比,脑卒中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性别、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出现脑卒中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3.781,95% CI:0.832~17.179,P=0.085)。孤立性房颤患者中左心房增大组与左心房正常组患者相比,年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脑卒中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内径、房颤持续时间、升主动脉内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176,95% CI:1.007~1.372,P=0.040)。结论 孤立性房颤患者与非孤立性房颤患者相比,左心房内径较小,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矫正后脑卒中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孤立性房颤男性发病率较高,患者年龄与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左心房内径增大与脑卒中事件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临床因素时房颤患者炎症标志物的浓度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临床因素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炎症标志物的浓度变化,探讨不同临床因素时房颤患者与炎症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60例经心电图诊断为房颤患者,按能否自行复律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及非阵发性房颤组,其中非阵发性房颤组又分别按左心房内径(小于或等于40 mm,大于40 mm)、年龄(小于70岁,大于或等于70岁)、左室射血分数(小于50%,大于或等于50%)分成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房颤患者的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阵发性房颤组的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内径大于40 mm亚组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左心房内径(LAD)小于或等于40 mm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年龄大于或等于70岁亚组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年龄小于70岁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协方差校正后非阵发性房颤组中射血分数(LVEF)小于50%者Hs-CRP、IL-6水平与射血分数大于或等于50%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房颤与炎症有关,炎症参与了房颤的发生与持续.(2)房颤患者中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者、高龄者的Hs-CRP、IL-6水平明显增高,且Hs-CRP、IL-6水平与左心房内径成正相关,Hs-CRP与年龄成正相关,提示炎症通过影响心房结构重构参与了房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发生与血尿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月~ 2013年5月在笔者医院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伴房颤、伴阵发性房颤或伴持续性房颤分为3组,记录3组患者的年龄、心血管相关病史、入院时血压和心功能情况及血尿酸水平.结果 3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伴房颤组、伴阵发性房颤组和伴持续性房颤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23±24、269±35、314±38 μmol/L,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初发房颤患者、房颤病史在1年以内和1年以上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84±31、297±29、279±25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扩张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伴阵发性房颤、扩张型心肌病伴持续性房颤动血尿酸水平逐渐升高,提示了炎症和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扩张型心肌病所伴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防止房颤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456例老年房颤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年龄分组,分析老年人房颤的特点.结果 456例房颤患者中,年龄60~94岁,男女比例1∶0.67;房颤病因中,最常见病因为高血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直径显著小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P<0.01)阵发性房颤患者中心功能Ⅱ~Ⅳ级所占比例较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明显减少(P<0.01).结论 房颤的发生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心衰等均是房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持续性房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服用胺碘酮复律和维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1、6及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房颤复发率、血流动力学、左心房、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6及12个月心率、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房容积(LAV)、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明显降低(P<0.05),左心房存储应变(LASr)、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P<0.05),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LAD、LAVmax、房颤复发率明显降低,而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明显升高(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有助于改善持续性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减少房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经食管三维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颤患者左心耳及左心房容积与功能。方法:将112例房 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rAF)组(80例)和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PerAF)组 (32例),对照组为40例非房颤患者。收集各组临床资料,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前后径(LAD), 左心房容积 (LA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 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耳最大排空速度 (LAAeV),左心耳最大充盈速度(LAAf V),左心耳最大容积(LAAVmax),左心耳最小容积(LAAVmin);计算左心房容积 指数(LA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rAF组的LAAEF,LAAeV, LAAf V明显降低,LAD,LAV,LAVI,LAAVmax, LAAVmin明显增大(P<0.05);与ParAF组相比,PerAF组的LAAEF, LAAeV,LAAf V亦明显降低,LAD,LAV,LAVI,LAAVmax,LAAVmin亦明显增大(P<0.05);两组LVEDV, LVESV, 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能证实房颤患者左心房容积增大,经食道三维超声心 动图评估能证实房颤患者左心耳扩大,提示左心耳功能减低,且PerAF患者变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