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鸢尾素(Irisin)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ost基因表达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设置Irisin不同浓度组(0、80、100、120 ng/mL),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选择Irisin的最佳实验浓度。用含有Irisin的培养液培养大鼠BMSC设置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单纯培养液培养,3、7、14 d进行茜素红、von Kossa钙盐染色;3、10 d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olt检测成骨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培养3 d时,100 ng/mL的Irisin促进大鼠BMSC增殖的效果明显(OD=0.95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52,P<0.05);(2)实验组染色深度、钙结节大小和数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3)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ost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ALP、Lrp5、BMP2、Smad1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1)Irisin可抑制Sost基因的表达;(2)Irisin可在体外促进大鼠BMSC增殖和成骨分化;(3)Wnt和BMP信号通路可能在Irisin促进大鼠BMSC成骨分化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HSA)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组织块法和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牙周膜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牙周膜细胞表型分子CD44、CD146、stor-1、CD90,对其进行干细胞鉴定,将培养出的牙周膜干细胞与不同浓度的AGE-HSA共同培养,并矿化诱导后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情况、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ALP活性、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检测成骨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细胞表型分析CD44、CD146、stor-1、CD90表达呈阳性。成骨诱导21 d后茜素红染色,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矿化结节,定量分析显示1、10、100、200μg/mLAGEs组矿化能力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实验组之间矿化能力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着AGEs浓度的升高,矿化能力逐渐降低。成骨诱导7 d ALP染色比较发现各实验组均比对照组减弱。成骨诱导1周后RT-PCR检测各实验组的成骨基因ALP、Runx-2、Col-1、Runx-2 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实验组之间各成骨基因的表达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GEs能抑制HPDLSC的骨向分化,并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通过使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USP4)抑制剂Vialinin A干预大鼠脂肪干细胞(ASCs)的生长分化,探究USP4对ASCs的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分离培养至第3代的ASCs细胞分为6组分别用含0、0.1、0.5、1、5、10μmol/L Vialinin A的培养基培养10 d,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将第3代细胞分为实验组、阳性以及阴性对照组,分别用含0.5μmol/L Vialinin A的成骨诱导液、不含Vialinin A的成骨诱导液及普通的α-MEM培养。检测各组第7天细胞内USP4、β-catenin、碱性磷酸酶(ALP)及骨桥蛋白(OPN)基因的表达。将3组细胞培养至第4、7、10、14天进行ALP染色,检测ALP的活性;培养至21 d时进行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矿化结节的形成。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数据差异,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0.5μmol/L Vialinin A处理的实验组细胞增殖趋势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该浓度的Vialinin A对细胞增殖无影响,作为后续实验组浓度。ALP与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染色效果均较其他组显著。RT-qPCR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与实验组细胞内USP4与β-catenin表达量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ALP与OPN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0.5μmol/L的USP4抑制剂Vialinin A可以促进大鼠ASCs内ALP与OPN基因的表达。但USP4可能并非通过β-catenin途径调节其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1(Nec-1)对高糖环境下牙周膜干细胞(PDLSC)的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体外克隆培养的PDLSC,按照如下处理方法分为3组: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25 mmol/L葡萄糖)和高糖+Nec-1组(25 mmol/L葡萄糖+30 μmol/L Nec-1)。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坏死性凋亡相关分子RIP1、RIP3的表达,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通过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ALP)定量检测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分析PDLSC的成骨分化情况。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细胞增殖活力(MTT吸光度A值)、ALP表达含量及成骨相关基因(COL1、RUNX2、OCN)相对表达水平,并用LSD-t检验进行组间多重比较。 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高糖组PDLSC的RIP1和RIP3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高糖+Nec-1组的RIP1和RIP3的表达明显弱于高糖组。PDLSC培养7 d后,高糖组增殖活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吸光度A值(0.67 ± 0.06)显著低于对照组(1.23 ± 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9.652,P<0.001);而Nec-1抑制后,PDLSC的增殖活力明显增加,高糖+Nec-1组吸光度A值(1.12 ± 0.11)显著高于高糖组(0.67 ± 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185,P<0.001)。经矿化诱导后,高糖组PDLSC 14 d时形成的矿化结节、7 d时ALP表达含量(3.42 ± 0.37)和成骨相关基因COL1(1.86 ± 0.16)、RUNX2(1.55 ± 0.23)、OCN(1.08 ± 0.20)的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LP = 13.149,tCOL1 = 14.257,tRUNX2 = 7.593,tOCN = 8.606,P均<0.001);而Nec-1抑制后,PDLSC的成骨分化增加,高糖+Nec-1组PDLSC 14 d时形成的矿化结节、7 d时ALP表达含量(6.06 ± 0.26)和成骨相关基因COL1(3.64 ± 0.30)、RUNX2(2.53 ± 0.26)、OCN(2.14 ± 0.30)的相对表达量较高糖组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LP = 13.033,tCOL1 = 11.636,tRUNX2 = 6.332,tOCN = 6.573,P均<0.001)。 结论体外培养条件下,高糖环境抑制了PDLSC的增殖和成骨分化,而Nec-1明显改善了高糖环境下PDLSC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兔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鉴定其分化能力并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AD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兔腹股沟处的脂肪组织,将其分离获得脂肪干细胞,培养至第三代用于实验。分别以油红O、茜素红染色鉴定其成脂和成骨分化能力。取兔耳中央动脉血一次离心法制备PRF膜。将脂肪干细胞分为2组:对照组不含PRF膜;实验组含PRF膜。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不同时间点PRF对AD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脂肪干细胞呈长梭形贴壁生长;油红O及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在不同的时间点,实验组ALP活性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DSCs具有成骨的潜能,且PRF可以促进AD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条件培养基及其外泌体的体外促成骨作用。 方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ASC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并进行鉴定;超速离心法收集/去除条件培养基中的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法及粒径分析法鉴定所获取的外泌体;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检测其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实验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对成骨的影响。SPSS 20.0软件、Bonferroni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实验所获取的原代BMSC和ASC符合间充质干细胞鉴定标准。透射电镜及粒径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取的外泌体具有典型的外泌体形态特征。CCK-8实验表明培养7 d后,各处理组中A450值存在差异(F= 157.74,P= 0.001),BMSC增殖条件培养基组A450值(2.71 ± 0.15)高于对照组(1.95 ± 0.11);去外泌体组的A450值(2.28 ± 0.34)低于条件培养基组。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培养24 h后各处理组中的迁移细胞数存在差异(F= 46.79,P= 0.001),条件培养基组迁移细胞数(51.6 ± 1.3)高于对照组(28.6 ± 1.4),去外泌体组迁移的细胞数(37.2 ± 2.2)低于条件培养基组。ALP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培养7 d后各处理组中的ALP活性存在差异(F= 78.43,P= 0.001),条件培养基组ALP活性为(310 ± 11),高于对照组(200 ± 24),去外泌体组ALP活性为(240 ± 19)低于条件培养基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各处理组中的基因表达存在差异(FALP= 32.30,PALP= 0.001;FRUNX2= 26.78,PRUNX2= 0.001)。 结论成骨诱导后大鼠ASC条件培养基及其中的外泌体能够有效的促进BMSC增殖、迁移和成骨向分化,具有体外促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年龄因素对人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青岛市口腔医院口腔外科就诊的因阻生齿或正畸需要拔除牙齿的患者18例,根据不同年龄段分为3组,分别为A组(18 ~ 20 岁)、B组(30 ~ 35岁)、C组(50 ~ 55岁),每组6例。原代培养人PDLSC,采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MTT法检测各组细胞衰老程度和增殖能力。成骨诱导人PDLSC,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多能性相关转录因子Nanog和Sox2的表达水平。结果 各组均成功原代培养出人PDLSC,经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发现,A组阳性染色细胞率最低、B组次之、C组最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通过MTT法检测发现,不同年龄组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2.354,P = 0.009),且各组OD值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F = 28.367,P = 0.018),年龄与时间之间有明显的交互作用(F = 26.431,P = 0.015)。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均发现,A组染色面积百分比大于B组和C组,B组染色面积百分比大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qRT-PCR结果显示,A组Nanog和Sox2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B组和C组,B组Nanog和Sox2的相对表达量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随着年龄增加,衰老的人PDLSC增多,其增殖能力、成骨分化能力以及多能性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也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年龄因素对人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青岛市口腔医院口腔外科就诊的因阻生齿或正畸需要拔除牙齿的患者18例,根据不同年龄段分为3组,分别为A组(18 ~ 20 岁)、B组(30 ~ 35岁)、C组(50 ~ 55岁),每组6例。原代培养人PDLSC,采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MTT法检测各组细胞衰老程度和增殖能力。成骨诱导人PDLSC,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多能性相关转录因子Nanog和Sox2的表达水平。结果 各组均成功原代培养出人PDLSC,经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发现,A组阳性染色细胞率最低、B组次之、C组最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通过MTT法检测发现,不同年龄组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2.354,P = 0.009),且各组OD值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F = 28.367,P = 0.018),年龄与时间之间有明显的交互作用(F = 26.431,P = 0.015)。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均发现,A组染色面积百分比大于B组和C组,B组染色面积百分比大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qRT-PCR结果显示,A组Nanog和Sox2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B组和C组,B组Nanog和Sox2的相对表达量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随着年龄增加,衰老的人PDLSC增多,其增殖能力、成骨分化能力以及多能性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也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牙周膜干细胞(PDLSCs)骨向分化及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初步探讨在TNF-α影响下Notch信号通路对PDLSCs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酶消化结合组织块法获得PDLS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间充质干细胞(MSCs)表面标记物CD105、CD90、CD146、CD45、CD31的表达,将PDLSCs分为实验组(10 ng·mL-1 TNF-α)和对照组(不含TNF-α),使用CCK-8法检测PDLSCs增殖能力;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NF-α对PDLSCs成骨能力的影响;实时定量PCR 检测Notch信号通路受体Notch1、Notch2、Notch3,配体JAG1、JGA2、DLL1,细胞内效应分子Hes-1的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105、CD90及CD146表达阳性,CD45、CD31表达阴性;CCK-8法结果显示TNF-α能够促进PDLSCs增殖能力(P<0.05);ALP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ALP活性降低(P<0.05);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矿化结节减少;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成骨标志基因牙骨质附着蛋白(CAP)、骨桥蛋白(OP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中Notch1、Notch2、JAG1、JGA2、Hes-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Notch3、DLL1的表达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能够促进PDLSCs增殖而抑制其骨向分化,同时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说明Notch信号通路对PDLSCs骨向分化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Ⅱ型糖尿病大鼠颌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成骨分化特性。方法:无菌条件下从10周龄GK大鼠(实验组)及同龄正常Wistar大鼠(对照组)下颌骨获取BMSCs,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对细胞进行纯化及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型.取第3代细胞成骨诱导培养,分别对两组细胞行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及活性测定,培养基钙、磷含量测定,以及real-time PCR测定Runx2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成功培养出Ⅱ型糖尿病大鼠颌骨来源的BMSCs,与正常组比较,实验组BMSCs茜素红染色变浅、钙结节形成减少,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下降,细胞钙、磷分泌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Runx2 mRNA表达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大鼠颌骨来源的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受到损害,并且即使在正常糖浓度下培养其成骨能力仍无法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即骨髓干细胞(BMSC)和脂肪干细胞(ADSC)的体外成骨能力,为其将来应用于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取同一只兔的髂骨骨髓和腹股沟脂肪作为BMSC和ADSC的来源,分离培养后比较成骨、成脂分化潜能,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物;成骨诱导后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RT-PCR分析其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BMSC和ADSC都具有向成骨、成脂分化的潜能;在成骨诱导分化后,BMSC有较高的ALP活性和较多的钙结节形成。RT-PCR结果显示:BMSC表达较高的BMP-2、OCN和OPN等成骨基因。结论:BMSC和ADSC都具有向成骨、成脂分化的潜能,ADSC有较好的成脂分化能力,BMSC有较好的成骨分化能力;两者都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3,TGF-β3 )体外联合兔牙髓干细胞(rabbit dental pulp stem cells,rDPSCs)诱导其成骨向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酶解组织块法分离获得rDPSCs;将rDPSCs分为实验组(rDPSCs+80ng/ml TGF-β3),对照组(rDPSCs+矿化液)和空白组(rDPSCs),三组细胞分别培养第7、14d行ALP活性定量检测;RT—qPCR检测COL-IA1、Runx-2, OPN, BSP和Smad4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OL-1A1,Runx-2蛋白的表达情况;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形成情况。结果 成功分离获得rDPSCs;实验组AL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COL-1A1、Runx-2、OPN、BSP、Smad4基因的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0.05)COL-1A1、Smad4基因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 Western blot结果示实验组COL-1A1,Runx-2蛋白的表达均强于其余两组(P<0.05);实验组矿化结节较其余两组明显。结论 TGF-β3体外促进rDPSCs成骨向分化;TGF-β3促进rDPSCs成骨向分化可能通过激活Smad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评价本课题组制备的自撑式石墨烯水凝胶(self-sustaining graphene hydrogel,SGH)的骨诱导性能。方法 (1)将人脂肪干细胞(hADSC)接种于SGH和玻片表面,采用荧光显微镜图像计数检测ADSC在材料表面粘附能力;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本身的表征及细胞在SGH表面生长的形态;(2)SGH组加入普通培养液作为实验组,玻片组加入成骨培养基作为诱导组,玻片组加入普通培养液作为对照;通过实时定量荧光PCR、ALP活性检测和茜素红半定量测定钙沉积评价各组hADSC的分化及成骨能力。结果 hADSC能以等同于在玻片表面的粘附效率和正常的形态在SGH表面生长。实验组细胞在不同时间点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ALP活性以及钙盐沉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略低于诱导组(P<0.05)。结论 自撑式石墨烯水凝胶作为一种生物相容性材料,具有较强的诱导人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GF-1是否影响人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能力。方法分离、培养牙周膜干细胞,实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经IGF-1诱导),进行矿化能力检测、实时定量RT-PCR检测、ALP活性检测。结果实验组人牙周膜干细胞体外矿化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实验组人牙周膜干细胞Runx2,Collagen type I,Osteocalcin的表达以及ALP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IGF-1影响人牙周膜干细胞在体外的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黄芩苷对人根尖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SCAP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具备稳定传代能力的第3代SCAPs,采用Live/Dead细胞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在0、10、20、50、100 μmol/L不同黄芩苷浓度干预培养24 h后的存活情况及细胞活力;然后将SCAPs分为普通培养基组(DMEM)和成骨诱导培养基组(ODM),根据黄芩苷的不同浓度,将实验组分为5个实验亚组,依次为0、10、20、50、100 μmol/L,利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法和ALP定量检测法,研究不同浓度黄芩苷对SCAPs培养7、14 d早期成骨分化的影响。应用茜素红染色法,定量检测不同浓度黄芩苷对SCAPs培养21 d后成骨矿化的影响。利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黄芩苷对SCAPs生长的影响。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活/死细胞荧光染色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药物干预处理后,细胞活力旺盛,无明显异常;但黄芩苷药物浓度高于50 μmol/L时,细胞死亡数目有上升趋势。ALP定量检测结果显示,ODM组诱导分化第14天时,20 μmol/L浓度组的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 μmol/L浓度组的AL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MEM组培养14 d后,20 μmol/L浓度组的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茜素红定量显示,ODM组中100 μmol/L实验组的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0 μmol/L的黄芩苷浓度组是促进SCAP生长的最适浓度。结论 高于50 μmol/L浓度的黄芩苷对SCAPs的成骨分化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而低浓度黄芩苷,尤其是20 μmol/L的黄芩苷对SCAPs成骨分化及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骨向分化的影响。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PDLSC随机分为5组:(1)2个对照组,即hPDLSC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组(加入0.173 25 μL/L DMSO);(2)3个实验组,分别加入25、50和75 μmol/L的DAPT,即DAPT25组、DAPT50组及DAPT75组。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DAPT对hPDLSC的增殖情况的影响;通过茜素红染色、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及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DAPT对hPDLSC的Notch信号抑制能力及成骨能力的影响。使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CCK-8结果显示,DMSO浓度为0.173 25 μL/L时对hPDLSC的增殖没有明显影响,同时不同浓度的DAPT均会抑制hPDLSC增殖,且DAPT浓度为50 μmol/L时对细胞的抑制能力最强(P<0.001);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hPDLSC组及DMSO组染色明显,矿化结节面积大且颜色深,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而3个实验组形成的矿化结节均有所减少,其中DAPT浓度为50 μmol/L时较浓度为25及75 μmol/L时形成的矿化结节数量更少且矿化结节面积更小;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DAPT浓度为50 μmol/L时,其成骨标志基因牙骨质附着蛋白(CAP,0.574 ± 0.182)、骨钙蛋白(OCN,0.269 ± 0.100)、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0.470 ± 0.080)的表达量均明显减少,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Notch1及Hes-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67 ± 0.118及0.318 ± 0.015,较其余组也有所减少,且DAPT浓度为50 μmol/L时的相关成骨标志基因表达量最低(P<0.05),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Notch1及Hes-1的表达水平也最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个实验组Notch、Hes-1及Runx2的蛋白表达量均有减少,其中50 μmol/L的DAPT组Runx2的蛋白表达量(0.116 ± 0.006)明显比其它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DMSO浓度为0.173 25 μL/L时对hPDLSC增殖及骨向分化没有明显影响;DAPT可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传递,从而抑制hPDLSC增殖及骨向分化,同时DAPT浓度为50 μmol/L时抑制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磁珠分选法分选表面CXC受体4(CXCR4)阳性表达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分选效率,以及分选后BMSC的增殖、迁移和成骨能力是否受到影响。 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通过生长曲线、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和流式检测BMSC表面标记蛋白表达,鉴定大鼠BMSC。流式检测细胞表面CXCR4的阳性率,通过生长曲线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体外趋化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通过检测成骨诱导早期细胞ALP活性和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细胞成骨能力,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 结果通过全骨髓贴壁法获得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大鼠BMSC。磁珠分选阳性细胞表面CXCR4表达[(55.13 ± 0.67)%]较未分选组[(6.49 ± 0.59)%]显著增加(LSD-t = 63.66,P<0.001)。分选阳性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16.22 ± 1.68)%]以及培养后期细胞增殖活性(A450(5 d)= 1.40 ± 0.04;A450(7 d)= 1.60 ± 0.01)较未分选细胞[CFU =(17.00 ± 1.76)%;A450(5 d)= 1.49 ± 0.07;A450(7 d)= 1.60 ± 0.12]均无明显变化;而培养早期(第1、3天)分选阳性细胞的增殖活性[A450(1 d)= 0.50 ± 0.01;A450(3 d)= 0.81 ± 0.05]较未分选细胞[A450(1 d)= 0.57 ± 0.01;A450(3 d)= 0.96 ± 0.06]稍低[LSD-t1 d = 5.208,P1 d = 0.002;LSD-t3 d = 3.563,P3 d =0.012]。分选阳性细胞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定向迁移能力(71.33 ± 5.69)较未分选细胞(23.33 ± 1.53)显著增强(LSD-t = 17.211,P<0.001)。在成骨诱导早期,分选阳性细胞的Runx2 mRNA(0.93 ± 0.12)较未分选组(0.51 ± 0.14)表达上调(LSD-t = 4.703,P = 0.003),而ALP活性及ALP mRNA、OCN mRNA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磁珠分选法可有效分选CXCR4+ BMSC,显著提高BMSC向SDF-1α的迁移效率,对细胞的增殖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犬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犬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derivedstromacell,BMSC)定向分化为成骨样细胞(osteoblasts-like,OBL)后的体外成骨能力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方法:分离、培养犬骨髓基质细胞,并使用诱导培养液进行成骨诱导,取第3代成骨样细胞。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染色和vonKossa染色检测BMSC分化为OBL的程度。检测细胞增殖率,比较细胞与多孔支架材料β-磷酸三钙(β-TCP)黏附前后的生长情况,用对BMSC分化前后、OBL黏附多孔β-TCP前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荧光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LP染色和vonKossa染色均显示为阳性。细胞增殖率曲线结果显示,细胞黏附多孔β-TCP后增殖率没有明显差异。统计学分析发现,BMSC分化前后和OBL黏附β-TCP前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荧光值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犬OBL有很好的体外增殖能力和成骨能力,黏附多孔β-TCP之后,细胞的生长状况没有差别,多孔β-TCP材料对BMSC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