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60例,其中30例采用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A组),30例小骨窗开颅在显微镜下清除血肿(B组)。结果 A组手术时间、血肿消失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P<0.05);A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急性肾损伤1例;B组术后发生再出血4例、消化道出血1例、肺部感染4例、急性肾损伤3例、颅内感染2例。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7%,2/30)明显低于B组(33.3%,10/30;P<0.05)。结论 在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定位精确,可提高血肿清除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D-slicer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老年性中等量丘脑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性中等量丘脑出血患者118例,根据家属意愿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手术组60例,对照组58例。手术组应用3D-slicer辅助神经内镜清除颅内血肿,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结果手术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61±3.61)天,对照组为(17.36±4.22)天,两组对比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相比手术组肺炎、下肢静脉血栓、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发生的人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手术组预后良好人数为45例,对照组为28例,两组治疗有效率相比χ~2=9.093,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3D-slicer辅助下神经内镜治疗老年性中等量丘脑出血能有效的降低老年性少量丘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与锁孔显微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治疗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62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2组,内镜组(35例)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锁孔组(27例)采用锁孔显微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术前、术后7 d GCS评分变化;术后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估2组的预后情况。 结果内镜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短于锁孔组,术中失血量少于锁孔组,血肿清除率高于锁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锁孔组(5.71% vs. 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内镜组GCS评分等级优于锁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镜组预后效果优于锁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锁孔显微手术相比,神经内镜治疗基底节脑出血可缩短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开颅手术治疗的9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发病≤7 h手术32例(超早期组),发病7~24 h手术43例(早期组),发病≥24 h手术19例(延期组)。结果 超早期组再出血率(28.13%,9/32)明显高于早期组(6.98%,3/43;P<0.05)和延期组(5.26%,1/19;P<0.05),而早期组和延期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延期组术后4、6周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超早期组及早期组(P<0.05),而超早期组及早期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延期组(57.89%,11/19)明显高于超早期组(21.87%,7/32;P<0.05)和早期组(23.26%,10/43;P<0.05),而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7~24 h手术,能有效降低术后再出血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下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前瞻性收集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78例,应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40例(内镜组),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38例(显微镜组)。结果 内镜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少于显微镜组(P<0.01)。两组血肿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估预后,内镜组预后良好率(75.0%)明显高于显微镜组(52.6%;P<0.05)。结论 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相比,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血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162例HICH患者,其中74例患者行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为内镜组,88例患者行CT定位下经皮微创穿刺引流术为穿刺组;比较两组穿刺到预先设定位置成功率、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表(FMA)评分、预后良好率。结果与穿刺组相比,内镜组穿刺至预设位置成功率、术后1d及3d血肿清除率均明显增高(P0.05)。内镜组术后颅内再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穿刺组(P0.05)。术后3个月,内镜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穿刺组(P0.05),ADL评分、FMA评分明显高于穿刺组(P0.05)。内镜组预后良好率为82.43%,明显高于穿刺组的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slicer软件进行HICH神经内镜手术的术前准确定位准确可靠,简便易行。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相较于经皮微创穿刺引流术能够改善患者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6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S100B、NSE水平。于脑出血后3个月采用m RS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脑出血组及脑出血轻度、中度、重度亚组患者各时间点间血清S100B及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SD多重比较显示,脑出血组及脑出血轻度、中度、重度亚组间各时间点血清S100B及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出血组轻度、中度、重度亚组及正常对照组间第1 d、第7 d血清S100B(F=350.425,F=109.170;均P<0.05)及NSE水平(F=103.296,F=63.300;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9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47,P=0.791;F=1.470,P=0.23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及脑出血轻度、中度、重度亚组第1 d、第7 d血清S100B及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9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SD多重比较分析显示,脑出血轻度亚组与中度、重度亚组及正常对照组第1 d、第7 d血清S100B及N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9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第1 d血清S100B及NES水平与颅内血肿量呈正相关(r=0.818,r=0.619;均P<0.01)。与预后不良亚组比较,预后良好亚组第1 d血清S100B及NSE水平显著降低(P=0.041,P=0.018),两组间第7 d及第90 d血清S100B(P=0.101,P=0.468)及NSE(P=0.077,P=0.9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破入脑室亚组患者第1 d及第7 d血清S100B、NSE水平显著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组(均P<0.05),两组第90 d血清S100B、NS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S100B、NSE水平可以反映脑损伤的严重程度、预测颅内血肿量,对急性期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评估、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HICH患者资料,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48例为小骨窗组,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59例为神经内镜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以及血肿清除率,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 d的预后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神经功能指标含量变化,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 神经内镜组的手术时间、脑脊液恢复时间以及置管时间较小骨窗组均显著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小骨窗组显著减少(P<0.05),血肿清除率小骨窗组显著提高(P<0.05);术后7 d,神经内镜组和小骨窗组的GO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升(P<0.05),NFD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神经内镜组和小骨窗组的血清IL-6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神经内镜组显著低于小骨窗组(P<0.05);2组血清NSE水平、血清S100蛋白含量相比术前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下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神经内镜下手术26例(内镜组),显微镜下手术35例(显微镜组)。结果 与显微镜组相比,内镜组手术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是两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 d GCS评分、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神经内镜下手术较显微镜下手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但两种手术方法的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管吸引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管吸引术治疗,采用NIHSS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比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情况,随访半年记录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 h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且再次出血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hs-CRP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管吸引术对脑出血治疗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1.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减少术中血肿抽吸量和增加术后尿激酶的使用频率对再出血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超早期(出血6h内)高血压性脑出血164例,等分为I组和Ⅱ组。I组术中抽吸血肿量的80%:II组仅抽吸20%,并在术后增加尿激酶的使用频率。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再出血率、术后24h再出血率、术后30d病死率、术后30d病侧肢体运动功能和90dGOS评分情况。结果Ⅱ组术中再出血率和术后30d病死率均较I组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术后24h再出血率、30d病侧肢体肌力和90d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时,减少术中血肿抽吸量、增加术后尿激酶使用频率能降低病人的术中再出血率及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符合标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2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内镜手术组(140例,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清除血肿)和显微手术组(140例,采用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结果 内镜手术组血肿完全清除率(74.3%)明显高于显微手术组(60.0%,P<0.05)。内镜手术组再出血发生率(1.4%,2/140)明显低于显微手术组(6.4%,9/140;P<0.05)。出院时,内镜手术组GOS评分明显优于显微手术组(P<0.05)。术后1年,内镜手术组mRS评分明显优于显微手术组(P<0.05)。结论 相较于显微手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血肿清除效果较好,再发出血较少,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中央沟下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优势半球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福建省宁德市医院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治疗的70例优势半球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采用经中央沟下点入路35例(改良组),采用颞中回入路35例(对照组)。结果 两组术后次日残余血肿量无显著差异(P>0.05)。改良组术后1月语言能力和术后3月GO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颞中回入路相比,经中央沟下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优势半球基底节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失语程度轻,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59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经颞叶皮层入路40例)以及观察组(经外侧裂-岛叶入路19例)。结果 观察组术中责任动脉发现率(42.1%,8/19)明显高于对照组(10%,4/40;P<0.05),术后再出血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8/40;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GOS评分[(3.7±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6±1.4)分;P<0.05],偏瘫侧肌力好转率(82.4%,14/17)明显高于对照组(51.9%,14/27;P<0.05);但两组病死率、失语好转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技术容易掌握,实用性强,术后病情稳定,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CTP)点征在基底节中等量脑出血超早期抽吸术或开颅手术的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中等量基底节脑出血(出血量30~60ml)且家属同意超早期手术治疗221例,根据入院后患者是否同意行颅脑CTA及CTP检查,分为研究组(同意检查者)105例,对照组(不同意检查者)116例,研究组CTA或CTP点征阳性者,入开颅手术亚组32例,CTA和CTP点征阴性者入抽吸亚组73例。对照组根据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开颅亚组39例,抽吸亚组77例。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评估联合应用CTA、CTP点征在基底节中等量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术后血肿增大率、病死率、颅内感染率分别为77.1%、3.8%、3.8%、2.9%,对照组分别为52.6%、18.1%、15.6%、1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CTA、CTP点征选择基底节中等量脑出血手术方式,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NAMIEH)、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SWCEH)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LBFEH)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NAMIEH组38例、SWCEH组45例与LBFEH组51例。记录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14 d出血量、GCS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并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3组患者术前出血量、GCS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7、14 d出血量、GCS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14 d出血量及NIHSS评分均依次明显降低,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依次明显升高,且组内任意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MIEH组、SWCEH组再出血、血肿残留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分别明显低于LBFEH组,NAMIEH组再出血发生率(10.53%)、血肿残留发生率(5.26%)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79%)均明显低于SWCEH组(P<0.05)。以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为因变量,对单因素分析中的可能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术前收缩压、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形状、破入脑室、术前出血量、术前GCS评分、术前NIHSS评分、术前Barthel指数、凝血功能异常、术后并发症及总住院时间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NAMIEH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SWCEH及LBFEH,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降低再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合并糖尿病、术前收缩压、发病至手术时间等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24 h内行微弹簧圈栓塞干预的预后。 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黄冈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7例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4 h内接受微弹簧圈栓塞患者纳为超早期组(71例),将≥24 h患者纳为非超早期组(56例)。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疗效及术后6个月的预后。 结果超早期组术前再出血、术后脑梗死及脑积水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非超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院内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24 h内开展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虽然能够减少术前再出血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对显著提升患者预后并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CTP)点征在基底节中等量脑出血超早期抽吸术或开颅手术的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中等量基底节脑出血(出血量30~60ml)且家属同意超早期手术治疗221例,根据入院后患者是否同意行颅脑CTA及CTP检查,分为研究组(同意检查者)105例,对照组(不同意检查者)116例,研究组CTA或CTP点征阳性者,入开颅手术亚组32例,CTA和CTP点征阴性者入抽吸亚组73例。对照组根据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开颅亚组39例,抽吸亚组77例。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评估联合应用CTA、CTP点征在基底节中等量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有效率、术后血肿增大率、病死率、颅内感染率分别为77.1%、3.8%、3.8%、2.9%,对照组分别为52.6%、18.1%、15.6%、1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CTA、CTP点征选择基底节中等量脑出血手术方式,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