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法华林治疗,3 mg/d口服,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200 mg/d口服.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INR值及血栓栓塞、出血等事件.结果 观察组华法林维持量(1.75~4.75) mg/d,平均剂量(2.00±0.75) mg/d,INR值为3.08±0.72.2组出血发生率相似(P>0.05);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5%vs 20.0%,P<0.05).结论 在严密监控INR情况下,使用华法林治疗房颤安全、可靠、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华法林(3 mg/片)抗凝最佳初始剂量、治疗剂量调整方法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进一步推广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观察66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剂量、初始及治疗期间药物剂量调整方法,INR监测,随访1年,观察出血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华法林2 mg起始剂量组INR多维持在1.5-2.5之间,3 mg起始剂量组INR多维持在2.2-3.0之间,起始剂量2 mg与3 mg比较治疗效果相似,而INR过高发生明显减少;华法林的维持量1.25-3.25 mg,平均(2.1±0.6)mg;INR达到1.5-3.0水平需7-14 d,平均(11±2)d;INR稳定于1.5-2.5水平需12-30 d,平均(19±4)d;随访1年,有1例小脑出血,3例齿龈出血,无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他部位的血栓栓塞发生。结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在合理、有效的INR强度(1.5-2.5)监测下,华法林以2 mg剂量起始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应用不同起始剂量华法林治疗时,在相应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比较INR的达标率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以期对临床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具有华法林抗凝治疗适应证的DVT患者56例,分为A组(37例)华法林起始剂量为2.5mg;B组(19例)华法林起始剂量为5mg,于治疗第3、4、5、8天测定INR,根据INR值调整华法林剂量,直到INR达到预期值(INR在2.0—3.0之间)。结果与2.5mg起始剂量组相比,5mg起始剂量组INR变化速度较快,第5、8天INR的达标率显著高于2.5mg起始剂量组。本文无1例出现并发症者。结论以5nag为起始剂量治疗DVT患者,能使INR迅速、安全且有效地达到预期值,而无出血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华法林不同抗凝治疗对阵发性房颤的出血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抽选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华法林口服治疗,低强度组起始剂量为1.8 mg,根据INR调整用剂量,维持INR值为1.3-2.0;高强度组起始剂量为2.5 mg,根据INR调整剂量,维持INR值为2.1-3.0。统计两组患者复律率和维持窦律率,比较两组患者出血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3周内复律率比较(80.39%VS 88.00%)(P0.05);高强度组维持窦律率与低强度组比较显著较高(74.51%VS 52.94%)(P0.05)。高强度组与低强度组比较出血性并发症无显著差异(25.49%VS 13.73%)(P0.05)。结论华法林高强度抗凝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律维持效果佳,出血性并发症未显著增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华法林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抗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适宜剂量的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中国人群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及确定合适的INR值范围.方法:37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随访和定期监测INR值.结果:华法林每日剂量在2.11mg~2.41mg时,INR值在2.0~2.5;华法林剂量在2.41mg~2.70mg时,INR值在2.5~3.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房颤相关性血栓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增减不同剂量的华法林达到目标INR值所需天数不同.结论: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老年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华法林剂量为2.11~2.41mg,INR值范围在2.0~2.5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师-临床药师协作抗凝管理在瓣膜病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出院6个月内仍持续治疗并完成随访的瓣膜病型房颤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85例)和研究组(87例)。对照组患者就诊于心内科门诊并接受华法林剂量调整;研究组患者接受医师-临床药师协作的华法林抗凝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华法林剂量稳定患者比例、抗凝药物知识、服药信念、服药依从性等。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体重、烟酒嗜好、瓣膜病类型、合并疾病、入院INR、入院时抗凝知识评分、入院时服药信念评分、入院时服药依从性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INR达标率[52.17%(191/368)比41.02%(121/295),χ2=8.178,P=0.004]、华法林剂量稳定患者比例[74.71%(65/87)比56.47%(48/85),χ2=6.349,P=0.012]、抗凝药物知识评分[(11.03±2.25)分比(10.08±1.86)分,t=3.018,P=0.003]、服药信念得分[(12.23±2.07)分比(11.67±1.48)分,t=2.042,P=0.043]、服药依从性评分[(7.36±0.89)分比(7.04±1.10)分,t=2.112,P=0.036]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医师-临床药师协作抗凝管理团队,可以提高抗凝管理水平,提高患者的华法林抗凝知识,增强患者的服药信念,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华法林抗凝达标率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高锋  徐利娜   《中国医学工程》2012,(9):81+83-81,83
目的探讨华法林治疗房颤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房颤患者,给予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期间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华法林起始剂量为2.5mg,根据INR水平,调整华法林剂量,维持剂量为1.25-3.25mg,INR的达标时间为7-14d,INR水平稳定在1.5-2.5之间,维持时间为12-28d,INR的最高水平为6.92,治疗过程中,没有患者并发出血等情况。结论华法林用药期间,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水平,随时调整华法林的给药剂量,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及出血情况,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达到较好的抗凝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17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52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均行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及大小便潜血检查,同时查PT、NT、FIB、凝血酶原活动度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组给予华法林口服,维持INR2.0~3.0。结果:治疗组华法林维持量1.75~4.15 mg/d,平均剂量(2.0±0.75)mg/d,INR平均为(3.07±0.71)。治疗组和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08%(2/65)和3.85%(2/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4%(1/65)和5.77%(3/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应用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心房颤动患者中,银杏叶片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以及华法林减量的参考剂量。方法 86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均口服华法林2.5mg/d,治疗组加用银杏叶片2片,3次/d;分别监测两组患者国际化标准比值(INR)的变化、华法林平均用药剂量与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INR首次达标时间和INR获稳定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INR稳定值比较,两组无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华法林每日平均用药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出血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片和华法林联用治疗房颤有协同作用,可以减少华法林的清除,增加INR,提高抗凝效果,通过调整华法林剂量使华法林与银杏叶片合用有可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深入研究CYP4502C9基因多态性与中原地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达标时的维持量及出血等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采用华法林抗凝达标的6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YP4502C9基因多态性分为突变组和非突变组。记录一般情况、华法林维持量及INR值,随访服药期间发生的临床事件。结果:该样本CYP4502C9*3与CYP4502C9*2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具有群众代表性;CYP4502C9*3基因非突变组华法林稳定达标时的平均维持量高于突变组[(2.656±0.185)mg/d VS(1.948±0.354)mg/d](P<0.05);突变组华法林用药初始阶段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非突变组(P<0.05)。结论:基因水平指导下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可以提高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用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强度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高风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5年1~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高风险患者92例,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A组46例给予低强度华法林(1.6<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治疗,B组46例给予标准强度华法林(2.00.05);A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为8.70%,明显低于B组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华法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预防作用与标准强度华法林基本相同,但用量明显减少,用药安全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华法林预防房颤脑栓塞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房颤患者,分为华法林抗凝组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组各55例,依据INR(维持2.0~3.0)调整华法林剂量,多数患者维持此值的华法林用量在2.25~3mg,每日1次,阿司匹林用量为100~150mg,对所有患者每月随访,包括脑栓塞,体循环栓塞,出血事件,死亡,每例患者随访为2年。结果华法林组较阿司匹林组脑栓塞发生明显减少,两组在体循环栓塞,出血事件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华法林用于房颤抗凝治疗优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INR维持在2.0~3.0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受影响的因素,剂量调整和INR监测,进一步推广华法林抗凝治疗临床应用.方法 观察66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剂量与体重关系,个体敏感性及INR监测,随访1年,观察出血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结果 本研究66例患者中47例患者华法林维持量与体重(kg)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O.545,P=0.001,华法林平均维持量与体重(kg)乘以0.05非常接近,根据个体对华法林的敏感性不同以1 mg调整剂量,使INR维持在1.6-2.5之间,华法林维持量在1.25~3.25mg,随访1年,有1例小脑出血,3例齿龈出血,无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它部位的血栓栓塞发生.结论 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在合理有效INR强度(1.6~2.5)监测下,根据体重及个体敏感性调整华法林维持量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国心房颤动(AF)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剂量及通过监测INR调整药物剂量的方法,推动华法林抗凝工作的开展。方法:AF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66例,男38例,女28例,观察华法林治疗剂量,监测INR及出血等副作用。结果:华法林INR达标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华法林维持剂量范围为1.5~5mg,80.2%患者华法林用量为2~3.5mg,维持INR2~3时,轻度出血率7.6%,经相关处理并调低INR值,所有出血均停止,无1例因严重出血而终止抗凝治疗。结论: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意义重大,个体应用差异较大,但在严密监测下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饮食干预对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10例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类,分为A组、B组、C组,各70例.A组维持维生素K摄入含量不变,B组增加维生素K摄入量,C组减少维生素K的摄入量,总结归纳饮食干预对3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情况.结果 在不同饮食干预下,B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94.3%,明显高于A组44.3%和C组77.1%,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组国家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明显高于A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华法林敏感指数(1.22±0.14)明显高于B组(0.76±0.02)和C组(0.98±0.11),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组华法林敏感指数明显高于B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K的摄入量与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增加维生素K摄入量可提高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稳定性,但是也会降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敏感性,所以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节维生素K的含量,以巩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国产与进口华法林片的给药方案,并对两种给药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选取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2组,国产华法林组服用国产华法林片(n=30),进口华法林组服用进口华法林片(n=30).分别给予2组患者不同的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定期复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根据PT、INR值适当调整华法林剂量,对服用华法林的2组患者半年后的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半年后国产华法林组INR值控制在2.38±0.09,有效率为80.00%;进口组INR值控制在2.19±0.12,有效率为83.33%.结论 国产华法林与进口华法林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上,二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国产华法林治疗费用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抗栓方案对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合并心房颤动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予以4种不同抗栓方案进行治疗,A组采用华法林[所有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在2.0~2.5之间],B组患者采用华法林(INR 2.0~2.5之间)+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C组采用华法林(INR 2.0~2.5之间)+氯吡格雷(75 mg/d);D组采用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后,对患者脑栓塞、再发心肌梗死、死亡等主要心脏复合终点及出血情况进行1年观察随访。结果 A、B、C、D组病死率分别为16.6%,10.0%,13.3%,13.3%;观察1年,20.0%因主要心脏事件再次入院,8.3%因出血而入院。结论华法林联合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在有效抗栓的同时降低老年急性NSTEMI并房颤患者的心脏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邹全林  刘晟 《当代医学》2013,(33):145-146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房颤初始治疗最佳给药方案。方法选取165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mg治疗组及5mg治疗组,每组55例,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3mg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q12h×4d作为初始治疗;3mg治疗组患者给予华法林3mg作为初始治疗;5mg治疗组患者给予华法林5mg作为初始治疗,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直至INR稳定在2.0~3.0。比较各组患者INR增高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INR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为(11.8±4.8)d,INR增高次数发生率为5.5%,未出现血及血栓栓塞事件;3mg治疗组INR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为(12.5±4.3)d,INR增高发生率为9.1%,未出现主要出血事件,轻微出血发生率为3.6%,血栓栓塞发生率为1.8%;5mg治疗组INR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为(17.4±5.3)d,INR增高发生率为16.4%,未出现主要出血事件,轻微出血发生率为9.1%,血栓栓塞发生率为3.6%。结论华法林3mg联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q12h×4d作为初始抗凝治疗能使INR迅速安全有效达到稳定,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考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单中心临床应用现状,比较华法林采用不同抗凝强度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广东省人民医院2000~2008年瓣膜置换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患者845例,追踪随访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用药方案、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和心脏B超结果,观察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845例患者均为汉族,广东人占88.04%,华法林的日平均维持剂量为2.92±0.88 mg/d,术后多次测定INR值的中位数为2.09±0.39,44.62%的患者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INR维持在1.5~2.0范围;56.45%患者采用标准强度抗凝,INR维持在2.0~3.0.血栓事件总的发生率为4.14%.14(1.66%)例患者发生严重出血不良反应,其中消化道出血最常见.出血事件与置人心脏瓣膜类型相关,机械瓣置换术出血事件较生物瓣置换增加有显著性意义.低强度抗凝与标准强度抗凝比较,血栓栓塞并发症及严重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中国人群低强度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标准抗凝相当,华法林抗凝治疗INR比值维持在1.8~3.0范围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华法林对心房颤动的抗凝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敏 《广西医学》2007,29(4):499-500
目的 探讨华法林对心房颤动的抗凝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心房颤动患者123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华法林治疗组62例,阿司匹林对照组61例,华法林组用药前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采用国产华法林片,初始剂量2.5 mg/d,3~5 d复查INR,根据INR逐渐增加剂量,每次加量1/4片,稳定后1~3个月复查INR,使INR保持在2.0~3.0之间;所有病例观察血栓栓塞事件及有否出血情况以及发生时的INR,每2周进行1次随访,随访期1年;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片100 mg/d.结果 华法林组栓塞发生率为1.61%,阿司匹林组为4.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为3.23%,阿司匹林组为1.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明显减少栓塞事件发生,维持INR在2~3之间出血不良反应轻、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