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辽宁吉林两省卫生应急服务覆盖程度及其工作效果,为辽宁吉林两省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为了保持量化的原则,选取功能服务与公众需要的匹配程度这一具体指标来反映卫生应急服务覆盖程度,系统收集2000至2017年辽宁吉林两省卫生应急服务相关的文件和文献数据,摘录文件中所涉及的卫生应急服务三级预防功能服务的表述;摘录文献中涉及的卫生应急服务工作效果的表述,采用"五分度评分法"判定工作效果;采用Speraman相关、单因素回归方法分析辽宁吉林两省卫生应急服务覆盖范围与辽宁吉林两省工作效果的关系。 结果2017年,辽宁省卫生应急服务覆盖程度达到56.5%,吉林省达到64.7%。辽宁吉林两省卫生应急服务覆盖程度与卫生应急工作效果都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并且吉林省的显著性更强。 结论吉林省在卫生应急服务覆盖程度表现更佳。同时也验证了卫生应急服务覆盖程度量化方法和工作效果评价方法是可行的,可应用于公共卫生的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合分析辽吉(辽宁吉林)两地依据公众需要科学决策程度现状与差异,满足应急工作需要。方法系统收集辽吉两地2000—2017年公开发布应急工作的权威报告163篇,运用SPSS 22.0描述性分析两地科学决策程度现状,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两地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程度与突发领域防制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辽吉两地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程度都分别由2000年的2.1%提高至2017年的55.7%和39.3%。两省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程度与突发领域防制效果之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5和0.691,调整R~2分别是0.511和0.445。结论适宜的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程度指标能推动突发应急领域防治效果改善,两地该指标大幅上升,充分体现公众健康需要和政府部门对应急领域目标设置体系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定量评价慢性病防控体系中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程度的方法,以此评价鲁豫两省慢性病防控工作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公众需要。[方法]系统收集鲁豫两省公开发布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政策文件,从中提取并量化相关信息,评价两省目标设置的科学合理程度。以高血压为例,运用相关分析和单因素回归分析研究目标设置的科学合理程度与高血压患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2007-2017年鲁豫两省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程度分别由5.40%、1.85%上升至37.35%、20.81%,山东优于河南。鲁豫两省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程度与高血压患病率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9 (P 0.05)、-0.749 (P 0.01)。[结论]鲁豫两省慢性病防控体系中目标设置的科学合理程度与适宜水平仍有差距;科学合理的目标对慢性病防控体系的完善和健康结果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鲁豫慢性病防控体系目标设置所涉及的病种范围不够全面,目标的可考核性和落实程度欠佳;本研究所采用的定量评价方法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国CD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与现状。方法:对2010年全国CD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急基础保障方面,全国CDC领导小组设置率和应急队伍设置率分别为96.2%和94.9%,而专家库设置率和本部门专门应急机构设置率仅为58.9%和60.9%;应急人员数量地区差异较大;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仅为37.5%。应急能力建设方面,应急人员流行病学、应急检验和应急管理培训平均每人为1.78天、0.73天和0.67天;应急能力落实方面,应急处置职能完成度平均为54.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应急处置基础保障工作、应急能力建设均对应急处置结果产生影响。结论:现阶段我国CDC突发应急组织架构良好,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逐步规范,但仍需进一步加强专门应急机构和专家库建设、完善应急队伍结构、加强应急物品储备工作、提高应急培训和演练效果、落实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职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和能力。[方法]对2017年参加文登区卫生应急技能竞赛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学历和职称普遍偏低,大学本科学历和中级职称均低于50%。传染病防控人员、突发中毒事件处置人员和紧急医学救援人员在各自专业方面,存在应急知识了解不够、处置水平低的问题,三类人员各自理论知识得分及格率分别为87.2%、61.5%、79.5%,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技能操作方面得分及格率分别为82.1%、53.8%、79.5%,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对突发中毒事件的知识和能力明显不足。[结论]应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应急保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装备,加强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培训与演练,特别是要提高突发中毒类事件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医院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应急知识、应急态度水平。方法 2020年2月采用方便抽样抽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1 043名医院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应急知识与应急态度情况,并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应急知识与应急态度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 043份,有效回收967份,回收率为92.71%。研究对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得分为(55.27±8.31)分,其中各条目平均分为(3.41±0.71)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高水平者203名(17.26%),中水平者597名(61.74%),低水平者167名(20.99%)。应急能力三维度中,应急知识掌握能力得分最低,急救能力得分最高。调查对象应急知识得分为(64.43±9.57)分,其中各条目平均分为(3.32±0.68)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高水平者135名(13.96%),中水平者612名(63.29%),低水平者220名(22.75%)。应急知识四维度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法律法规得分水平最低,灾害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与应对措施得分最高。调查对象应急态度得分为(35.81±5.57)分,其中各条目平均分为(3.45±0.81)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态度高水平者222名(22.96%),中水平者603名(62.36%),低水平者142名(14.68%)。应急态度四维度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我评价得分水平最低,个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受训态度得分最高。通过对研究对象应急能力、应急知识与应急态度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除了应急态度中心理反应维度外,应急知识、应急态度各维度与应急能力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医院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应急知识与应急态度的水平不高,应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培训与演练,以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某省2003—201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管理运行机制完善程度变化情况。 方法 收集某省公开公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管理制度文件,综合量化形成的“管理运行机制的完善程度”并对其进行分析。 结果 ①从管理运行机制的完善程度来看,2003—2017年的完善程度从4.66%上升至42.74%,呈上升趋势;②筹资与补偿机制的健全率由2004年的19.10%上升至2017年的75.80%;③计划与评价机制的健全率由2003年的0.90%上升至2017年的51.42%;④管理与监控机制的健全率由9.17%上升至20.32%;⑤协调与激励机制的健全率由9.22%上升至17.28%。 结论 某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管理运行机制已被重视并不断完善中;从管理运行机制的四个方面来看,筹资与补偿机制、计划与评价机制的健全程度较领先,筹资与补偿机制的可落实率、主导地位的程度、经费投入的水平以及计划与评价机制中长期目标的覆盖率等指标均达到了较高水平;协调与激励机制、管理与监控机制相对薄弱,协调与激励机制的可行率、权威率、覆盖率和管理与监控机制的齐全率、可行率等指标目前还处于非常低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加强高校教职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综合能力培养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5月13日—6月13日,采用"问卷星"制作电子问卷并通过微信推送,随机抽取全国165所高校的438名高校教职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结果: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有49.54%的高校教职工从没学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新冠肺炎防控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9.59%;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不容乐观;有医学专业的高校或有医学专业背景的教职工相关调查项目反应结果较好。结论:高校教职工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水平不高,应加强学习,并做到学以致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加强高校教职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综合能力培养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5月13日—6月13日,采用"问卷星"制作电子问卷并通过微信推送,随机抽取全国165所高校的438名高校教职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结果: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有49.54%的高校教职工从没学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新冠肺炎防控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9.59%;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不容乐观;有医学专业的高校或有医学专业背景的教职工相关调查项目反应结果较好。结论:高校教职工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水平不高,应加强学习,并做到学以致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0.
2003年SARS疫情以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得到高度重视,相关政策文件也在逐步完善。本文系统检索了我国十年来颁布的近百项国家层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政策,并从应急预案制订、应急队伍组建与培训、应急物资保障、信息报告要求、现场处置分工、应急评估工作和治理方式七个方面进行政策变迁分析。研究发现:十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政策逐步细化,详细规定了应急预案的内容;明确了应急队伍构成和队伍培训工作内容;加强了应急物资保障制度的建设;明晰了应急现场处置各方职责;逐步重视应急处置的评估工作。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仍以被动治理为主,且相关政策缺乏操作性,物资配备标准适用性差,时效性差。需及时转变理念,完善更新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政策及相关规范、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吉林省应急物资储备现况,明确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建设。方法采取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吉林省10个地市级及58个县(市、区)级疾控机构的应急物资储备现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应急物资储备的总体情况中,现场消杀用品储备率最高,为95.59%;最低的是预防及急救药品,储备率22.06%;各地区的应急物资储备种类及各类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存在差异,其中N95口罩、应急箱、水质分析仪、运输箱、应急车、消毒剂/粉、广谱抗生素分别居于各类应急物资储备率的首位;按照疾控机构对各类应急物资的储备种类分析,个护装备的储备种类最多,储备10种以上的地区占20.59%;储备种类最少的是预防及急救药品。结论全省各地区疾控机构都针对所需的应急物资进行了一定种类及数量的储备,但仍存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不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品种不全、数量不够以及各地区疾控机构应急物资储备存在差异等问题,还需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通过对护理质量的量化监控和管理,提升急诊院内转运的护理质量。 方法根据文献检索和专家小组讨论结果选定"急诊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急诊院内转运护理合格率"为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并制定具体评定细则。对全科护士进行针对性培训考核,并应用于临床。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经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急诊科抢救后转运的5 95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2 850例,女性3 108例;年龄14~99岁,平均(51.97±10.15)岁。以2016年7至12月实施的2 650例次院内转运患者为对照组(未采用任何护理质量监测指标);2017年1至6月实施的3 308例次院内转运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了上述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对比两组在急诊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具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转运护理合格率差异;再分别以随机数字表法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抽样调查,对比其患者及相关科室满意度、措施执行规范性的差异,以评价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在转运过程中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105/3 308),低于对照组15.5%(412/2 650),且仪器设备故障、氧气及药物维持不足、管路异常及患者生命体征急剧变化等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抽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院内转运护理合格率[90.13%(137/152)比75.17%(112/149)]、患者(家属)及[93.42%(142/152)比84.56%(126/149)]相关转运科室[90.79%(138/152)比71.17%(106/149)]对转运护理的满意度均得到提高;但转运护理措施的执行规范性中,仅在"物品准备不完备"[1.32%(2/152)比9.39%(14/149)]以及"终末处理不到位"[1.97%(3/152)比4.03%(6/149)]的发生率有所降低,其余4项(未通知目的科室、未做好医患沟通、管道护理不到位、护理交接不清楚)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建立急诊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能体现急诊专科特色,可有效评价和提升急诊院内转运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根因分析法在急诊急救护理中对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某医院急诊科急诊急救护理人员50名,按实施根因分析法的时间(实施前的2017年1月-12月,实施后的2018年1月-12月),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急诊急救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根因分析法实施后,50名研究对象护理质量评分(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017年1-12月间医院急诊急救护理人员共计上报40次Ⅰ级和Ⅱ级不良事件,占全院护理不良事件的8.73%;实施根因分析并做改善措施后,2018年1月-12月急诊急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2次,占全院护理不良事件的1.65%;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根因分析法用于急诊急救护理中或可提升急诊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辽吉两省传染性疾病与感染的信息发布有效程度,并尝试量化比较传染性疾病与感染信息发布有效程度的可行性,为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辽吉两省传染性疾病与感染相关数据进行趋势变化统计分析,对辽吉两省各方总体识别公众需要信息的及时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辽吉两省各方识别公众需要信息的及时程度逐年上升,辽宁省从2007年的18. 90%上升至2016年的24. 80%,吉林省从2007年的6. 30%上升至2016年的25. 40%,吉林与辽宁两省各方总体识别公众需要的及时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均呈负相关。结论传染病与感染相关信息监测与及时发布是采取有效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基础,虽然辽吉两省传染性疾病与感染信息发布有效性逐步提高,但两省传染性疾病与感染信息监测有效性仍有待提升。采用量化指标评价一个国家(地区)传染性疾病与感染信息发布有效程度是可行的,可推广到其他地区和公共卫生领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厘清中小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困难,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方法  2021年1—3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北京、重庆、云南三地的2 988所学校疫情相关工作负责人及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开展关于学校一般情况、学校卫生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态度以及培训情况等内容的问卷调查。  结果  调查对象职务、职称、学历不同,各相关知识正确率不同:学历越高,相关知识正确率越高(χ2=50.73~203.36,P值均 < 0.05);高中学校定期开展健康相关课程情况最差(50.0%);配备具有执业资格的卫生保健人员情况,城区学校(42.0%)高于农村学校(18.2%),民办学校(48.5%)高于公办学校(24.7%);存在的主要困难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相关检测设备(84.91%,74.03%)。  结论  三地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虽与时俱进,但仍存在诸多不足,知识掌握情况仍有疏漏,建议增加学校卫生工作岗前与专项培训, 疾控机构要加强对学校传染病管理技术指导和工作督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成都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现状,为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质量及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数据来自2018年成都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现状调查,共有2 676家托幼机构完成调查.结果:成都市托幼机构保健室配备率为94.32%,保健人员配备率为97.27%;班级卫生保健相关设施完整率为88....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西边境地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现况。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广西边境地区22所县级疾控机构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卫生应急组织体系、监测预警能力、技术实施能力、资源储备能力等。结果广西边境地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卫生应急运行机制不健全、卫生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不符合工作需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有待提高、人员装备和物资储备明显不足、卫生应急演练开展较少及种类单一等问题。结论广西边境地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存在明显不足,应针对其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能力现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全市16家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总体情况、应急队伍、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应急物资、应急检测方面的状况。结果 16家疾控机构均建立应急处置队伍,部分应急处置队伍人员配置不足,文化程度、专业职称结构有待优化。75%的机构开展突发中毒事件信息监测和报告工作,但并未形成高效、系统、有序的监测预警机制。各机构在应急处置工作中,对中毒现场控制指导和实施方面的重点环节工作有待完善。各机构应急预案及方案建设工作开展不足。个体防护装备方面,部分防护装备配备较少,平均配备率为66.0%。现场毒物快速检测设备及实验室检测仪器平均配备率为20.0%、45.8%,应急物资匮乏。应急检测能力水平各异,部分机构尚未掌握基本检测技能。各机构应急演练开展情况欠佳。结论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突发职业中毒事件卫生应急能力尚存在诸多不足,在人员队伍建设、物资储备、检测能力等方面需采取相应措施,全面提高卫生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