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Meta分析评价延续护理对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后出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PTBD后出院延续护理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研究所(JBI)文献质量评价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RevMan 5.4软件对纳入文献作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9篇有效文献,总样本量854例(对照组425例,干预组429例)。Meta分析显示,延续护理有效降低了PTBD后出院患者胆道感染(RR=0.42,95%CI=0.30~0.57)、穿刺处伤口感染(RR=0.19,95%CI=0.06~0.65)、导管脱出或移位(RR=0.31,95%CI=0.18~0.54)、导管堵塞(RR=0.23,95%CI=0.13~0.42)、引流管周围皮肤感染(RR=0.30,95%CI=0.12~0.77)、导管相关原因再入院(RR=0.34,95%CI=0.18~0.65)发生...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患者护理要点、延续护理实践方式及效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延续护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困难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患者延续护理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DCT)并胆道支架植入一种针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减轻黄疸和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常由胰腺癌、胆囊癌、胆管癌以及转移性肿瘤如胃癌胆道转移等所引起[1].以皮肤、巩膜黄染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加重可引起肝、肾功能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不宜手术或无手术机会的患者实施姑息治疗十分必要.减轻梗阻性黄疸(减黄)是治疗的首要问题[2].目前国内外减黄治疗有手术或介入2种治疗方法[1].本院36例不宜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并胆道内支架植入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期间介入手术患者的整体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介入中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行TACE治疗的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院前筛查、病区管理、术前评估、术中防护、术后指导等一系列针对性护理策略,观察患者TACE成功率、患者就医满意度及新冠肺炎的防控成功率。结果 32例TACE治疗患者均顺利接受了TACE治疗,治疗成功率达100%,患者住院期间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达100%,且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患者和工作人员均未感染新冠肺炎。结论在科学防控的基础上通过有序实施整体护理和病房、介入手术室的疫情防控与管理,让患者得到了及时必要的诊疗及康复,确保了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做到了防疫与治疗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5.
急性胆道感染是急腹症常见的病因之一,容易引发严重的感染甚至死亡,其急性期的处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给国家社会和经济生活带来了严峻考验,导致医疗资源的极度缺乏,急性胆道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模式也因此面临挑战,如何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让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治、保证医疗安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该文从COVID-19疫情防控角度结合《急性胆道感染东京指南(2018)》对急性胆道感染的诊疗策略提出思考和建议,以期对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泡沫敷料在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后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90例PTBD术后患者引流管敷料进行分组,治疗组使用泡沫敷料进行引流管护理,对照组使用传统纱布敷料,然后评价引流管周围皮肤的皮疹发生率、敷料更换的频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引流管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15.6%低于对照组48.9%(P<0.01)、敷料更换的频率(1.92±0.36)d/次低于对照组(1.03±0.42)d/次(P<0.01).结论 使用泡沫敷料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引流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烈性传染性疾病.截至2020年11月24日,全球确诊感染人数已接近6000万人.新冠肺炎疫情不仅耗竭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还给社会经济和医疗秩序带来巨大的影响.医疗机构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还要继续开展常规医疗诊治工作,尤其是对于严重创伤等急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救治.本文基于武汉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与疫情防控、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创伤中心在疫情期间的创伤救治经验,阐明医疗机构如何在疫情下做好创伤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以确保救治质量不下降和院内"零"感染,同时根据疫情等级,科学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行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从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间行经皮穿刺引流术的肝脓肿患者。依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正常化比值≥1.5和血小板计数≤50×109/L),患者分为正常凝血功能和凝血障碍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共85例肝脓肿患者行脓肿穿刺引流术,正常凝血功能患者67例,凝血障碍患者18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并发症。结论对于凝血功能障碍的肝脓肿患者,行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术同样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不同引流方式治疗肝门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肝门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的不同PTBD引流方式分为壶腹上内外引流、跨壶腹内外引流、外引流及双侧PTBD引流四组,同时将外引流组分为横跨引流组及单纯外引流组两个亚组,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比较近期疗效的差异。 结果肝门区梗阻性黄疸不同引流方式在缓解TBIL、DBIL、TBA、ALT、AST、ALP、rGGT及术后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方面彼此之间没有差异。跨壶腹内外引流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引流方式。 结论不同PTBD引流方式对肝门区恶性梗阻性黄疸在减黄和缓解肝功能方面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2.
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后胆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回顾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胆道出血发生与处理措施。方法无法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139例,经常规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后,一步法或二步法穿刺扩张胆道,放置外引流管或内外引流管及金属内支架留置,临床观察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指标改变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处理胆道出血。结果全部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手术成功,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360μmol/L降至158.2μmol/L,使用止血药物43例,11例轻微胆道出血,调整引流管及应用止血药后停止,5例严重胆道出血,4例肝动脉损伤,其中3例肝动脉栓塞治疗成功,1例失败。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可并发胆道出血,能及时有效控制,术者应不断提高穿刺水平,减少胆道出血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更好地防治术后的胆道感染。方法对我院78例因梗阻性黄疽接受PTCD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前和术后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影响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行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胆道感染25例,感染率为32.05%。X2检验表明患者年龄、术前黄疸天数、术前有无胆道感染、术前生活质量评分(KPS)ALT、ALP、GGT、TBIL、引流方式、每日平均引流量与术后胆道感染率有关,进行非条件多元logistic分析,采取向前逐步选择自变量的方式,并选择有主要作用的影响因素,并得出方程:P=(e-0.296+2.003X3+2.860X2-3.957X1)/(1+e-0.296+2.003X3+2.860X2-3.957X1)其中X1为每日平均引流量,X2为ALP,X3为术前黄疸天数。结论术后的平均引流量、ALP、术前黄疸的天数是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因此,对不能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应及早行PTCD术,同时积极调整肝功能,术后紧密观察引流量的多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术后胆道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式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PTBIED)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3年之间连续就诊的,经影像检查(部分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胆道梗阻部位在肝门部至胆总管近段,残留的胆总管长度>3 cm,血清总胆红素(TBIL)≥70μmol/L的患者,纳入试验组,行改良式PTBIED;符合前述条件但不愿行改良式PTBIED的患者和低位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按常规行传统式PTBIED.试验组患者根据术中造影,对胆道外引流管增加侧孔改造,将改造后的引流管头端置入残留的肝总管或胆总管,同时将增加的侧孔置于梗阻近侧扩张的胆管内.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血常规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至患者死亡.本研究中,2组患者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生存时间的比较采用生存分析.结果 46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21例行改良式PTBIED,25例行传统PTBIED,2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手术相关死亡.2组患者在皮肤瘙痒、纳差、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方面相似,术后胆汁日平均引流量[试验组(521±136) ml/d,对照组(606±159) ml/d(t=1.930,P>0.05)]、血清TBIL下降水平[试验组(87±51)mol/L,对照组(105±66) μmol/L(t=1.061,P>0.05)]、中位生存期[试验组7.7个月,对照组6.9个月(x2=0.610,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为(10.9±5.2)×109/L,较术前的(7.8±2.9)×109/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606,P<0.05);试验组术前为(8.2±3.4)×109/L,较术后的(7.4±2.6)×109/L明显降低(t =2.649,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未出现十二指肠液反流现象,1例发生胆道感染;对照组11例患者发生十二指肠液反流,其中8例发生胆道感染.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x2 =5.381,P<0.05).结论 改良式PTBIED方便、可行,相对传统PTBIED,可减少胆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治疗肝门胆管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治疗无法手术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所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后,进行外引流和(或)内外引流、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等治疗。临床观察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和生存时间。结果全部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手术成功,成功率100%,根据Bismuth分型,其中Ⅰ型30例,Ⅱ型30例,Ⅲ型26例,Ⅳ型17例。留置支架39例,共47枚,引流管64例。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386±162)μmol/L降至(161±11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总胆红素较术前明显好转76例,改善15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88.3%。术前合并感染17例,术后控制13例;术后并发胆道感染15例,胸部感染2例,13例出现一过性血清淀粉酶升高,8例血性引流液,1例胆道出血,1例幽门梗阻,30d内死亡9例。全组生存中位时间186d,1、3、6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9.9%、75.3%、59.6%和16.9%。Ⅰ型、Ⅱ型明显较Ⅲ型、Ⅳ型预后好。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可明显缓解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肿瘤进一步治疗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16.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 (PTBD) have been described a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to obtain biliary access. Between January 1996 and December 2006, a total of 419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endoscopically inaccessible bile ducts underwent PTBD. The current retrospective study evaluated success and complication rates of this invasive technique. PTBD was successful in 410/419 patients (97%). The success rate was equal in patients with dilated and nondilated bile ducts (p = 0.820). In 39/419 patients (9%) procedure related complications could be observed. Major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17/419 patients (4%). Patients with nondilated intrahepatic bile duc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lication rates compared to patients with dilated intrahepatic bile ducts (14.5% vs. 6.9%, respectively [p = 0.022]). Procedure related deaths were observed in 3 patients (0.7%). In conclusion,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 is an effective procedure in patients with dilated and nondilated intrahepatic bile ducts. However, patients with nondilated intrahepatic bile ducts showed a higher risk for procedure related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drainage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on a patient with a high-output duodenal fistula as a complication of Billroth II surgery, resulting in closure of the fistula. Received: 0/00/00/Accepted: 0/00/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治疗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的手术时机与疗效。方法将2001年1月—2010年6月间收治的35例行PTGBD治疗的伴发MODS的AAC患者,依据发病至手术的时间长短分成早期手术组(4 d内手术,n=16)和晚期手术组(4 d后手术,n=19)。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5例患者PTGBD均获成功,术后24 h内腹痛缓解,72 h内体温恢复正常;5 d内白细胞下降到正常。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术后平均住院日(10.5±2.4)d,明显少于晚期手术组(17.1±3.2)d,(P<0.05)。早期手术组术后1周器官功能恢复率75.0%(12/16)明显高于晚期手术组47.4%(9/19),(P<0.05)。结论 PTGBD治疗伴发MODS的AAC具有良好的效果,治疗时机以发病4 d内为最佳,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PTGBD)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B超监视下定位PTCD套管针经皮经肝穿刺胆囊,留置8.5F外引流管持续引流冲洗。结果:18例患者均一次穿剌置管成功,首次引流脓液50~120ml。引流后患者全身症状和体征迅速好转,7~10天后症状基本消失,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置管维持7~15天,住院16~31天,平均18.9天,18例患者均痊愈,无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对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是一种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方法,全面严密细致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的疗效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