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针灸治疗中常会出现由于护理工作不细而造成付损伤或不应有的事故。首先是晕针,许多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心情很紧张,这是晕针的主要因素,这样患者从面部表情、语言的表达上就可以观察出来,这时就要协助术者先作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也可转移话题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如有必要可以身示范,临床统计13名晕针患者中9名是中年人,均为首次接受针灸治疗。其次是针灸过程中的合理施护。有些穴位如期门穴,留针时可由于患者呼吸幅度加大,咳  相似文献   

2.
基层医疗单位的针灸临床多偏重于治疗经络经筋病,少辨证施治的中医理法方术,本文注重叙述辨证施治在针灸临床有很重要的作用。意在扭转偏重于经络经筋病的现状,加强脏腑病的研究,利于深入地探索针灸治疗规律,拓宽针灸疗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药疹一得李远实(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337000)关键词药疹,针灸疗法笔者曾收治过1例因口服磺胺药过敏的患者,经针灸治疗效果较称满意,特简叙于后。病例:刘某,女,28岁,因其咽喉肿痛,早晨曾服两粒新明磺,半小时后即感不适,周身奇痒难忍,伴轻微恶风...  相似文献   

4.
癃闭,是以排尿困难为主症的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内经》记载:“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手术、分娩后经常发生的尿潴留,多属于中医的癃闭病。其原因为分娩、手术伤及膀胱气机,导致膀胱气化不  相似文献   

5.
6.
李某,女,52岁,农民。1976年3月22日因全身水肿在某乡卫生院用汞撒利注射液、速尿治疗,虽有小便,但尿量很少,病情越来越重,而转邀中医诊治。1976年3月24日初诊:全身重度水肿,气粗而喘,昼夜不得平卧,只有其子女左右扶住头部方能呼吸。水米不能进,只靠鼻饲管向胃里输送奶粉。腹大如  相似文献   

7.
王业龙 《光明中医》2000,15(6):32-33
附子 ,辛甘热 ,归心脾肾经 ,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能。虞抟云 :“附子禀雄壮之质 ,有斩关夺将之气 ;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 ,以追复散失之元阳 ;引行血药入血分 ,以滋养不足之真阴 ;引发散药开腠理 ,以驱逐在表之风寒 ;引温药达下焦 ,以除在里之冷湿”。足以表达了附子的应用范围。现将笔者应用附子一得录后 ,供同道参考。1 痢疾亡阳案王亚芹 ,女 ,9岁。来榜镇黄花村人。初诊 1 980年 1 2月 6日。面色苍白、神昏、气息奄奄 ,冷汗量多 ,脉微欲绝。诊之有阴阳离决之兆 ,生命危在旦夕。辨为亡阳证 ,急处人参 1 0 g ,熟附片 1 0…  相似文献   

8.
大黄临床应用一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能人脾、心、肝、三焦及小肠诸经,具有泻下通便、攻积导滞、泻火凉血、破血逐瘀、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等功能。其性味苦寒,药力峻猛,有斩关攻坚之力,不愧为药中“将军”。《本经》谓其“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五脏积聚……荡涤肠胃,推陈致新”。《日华子本草》称其有“苦能泻火,苦能补虚”之功。笔者临证用之,常获补泻兼备之效。  相似文献   

9.
生化汤临床应用一得闫培业生化汤是由当归、桃仁、川芎、炮姜、炙甘草五味药组成,为治疗产后腹痛的主方。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本方用于其他妇科病症亦可收到较满意的疗效,兹举数例,介绍如下:一、人流术后阴道出血不止任某,女,38岁,干部,1988年6月初诊...  相似文献   

10.
<正> 完带汤出于《付青主女科》之首卷首篇,为付氏治疗带下病的第一张方。对于白带之属于脾虚所敌者,效果卓著,确为后人所推崇。验之临床,辄获良效。笔者遵守其方,加减进退,获效30余例,颇有体会,陈述于下: 一、方剂组成及加减药物:完带汤原方(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加生龙骨、生牡蛎、牛膝、黄柏。若白带色白清稀者:去黄柏;若睡眠佳者:可去生龙骨。二、方义分析: 1.本方以腱脾燥湿,益气升阳为宗。付氏原文  相似文献   

11.
莱菔子临床应用一得广东省花都市中医院(510800)郭奕文主题词排尿障碍/中医药疗法莱菔子/治疗应用莱菔子,性味辛甘平。归脾胃肺经。李时珍指出莱菔子长于利气,可下气定喘,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下痢后重,发疮疹。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莱菔子长于利气...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甘肃省中医院进修期间,幸随著名老中医专家王自立主任医师诊病,每见其临证选用温胆汤必收良效,颇受教益,现举验案几例,以飨同道。1冠心病验案 张某,男,70岁,退休教师,于2000年2月27日初诊。心悸气短,胸闷,纳差,夜寐欠佳,舌质淡,苔白腻,脉滑。心电图示:冠心病,S-T段改变。前医诊治静脉点滴丹参注射液,服用生脉散加味等罔效。王师依据症舌脉辨为痰浊内阻,气闭胸阳。方用温胆汤加味:竹茹15g,枳壳15 g,半夏10 g,陈皮10 g,茯苓15g,麦冬15 g,炒酸枣仁24g,石菖蒲15g,麦芽…  相似文献   

13.
例1、赵某某,男,62岁,因右半身不遂1天于1998年6月10日入院.素有咳喘史10年,下壁心梗史6年.查体:血压18/11kPa,心率80次/分,双肺干鸣音,右上下肢肌力3级,右巴氏征(+).血糖、血脂正常.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梗塞灶,心电图示陈旧性下壁梗塞灶.  相似文献   

14.
五味子性味酸温,临床常取其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温精止泻。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五味子除具上述作用外,还具有抗过敏的功效。笔者曾于60年代末收治一哮证(喘息性支气管炎)幼儿。患儿受惊发病,呼吸急迫,张口抬肩,鼻翼启动,喉中如水鸡声,无汗而喘,难以平卧,口唇发绀,两肺满布大量哮鸣音,舌谈暗而苦白润,指纹暗红已达气关。即以射于麻黄汤加苏子、杏仁、厚朴、鱼腥草急煎,当时困于五味子之味酸敛邪而未用之。1剂服后,哮喘虽有租减,但哮鸣直依然无大改善。患儿因职用麻黄而大汗,便于方中重加五妹子以收敛之。待次展查房时,…  相似文献   

15.
关老医生在临床上治疗消化道寄生虫病多用鸦胆子粉剂。现举例说明如下:病案举例例一:肖××,男,46岁,肝病门诊号1163,1977年1月29日初诊。主诉:肝区疼、腹胀4年余。病史:1972年9月初,因恶心厌油胃胀,谷丙转氨酶680单位,麝浊20单位,开始中西药治疗,以后肝功能反复波动。1974年12月复查:血清白蛋白为1.8克%,球蛋白为3.06克%,胆固醇317毫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一),肝脏超声波为密集微小波,集中前1/2,  相似文献   

16.
17.
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由香附、川芎、山栀,苍术、神曲组成,善治胸膈闷满,吞酸呕吐,饮食不消。笔者近年来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疗效尚好。一、胸痹案李××,男,56岁,1982年6月20日初诊。患者近三年来前胸憋闷,时有绞痛,伴心悸气短,咳嗽背痛,脉弦数,舌胖淡,有散在瘀斑,苔黄腻。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全,西医诊断:冠心病。辨证:气血郁阻于胸中,胸阳不得宣泄,久则化湿化热,而致  相似文献   

18.
攒竹穴是膀胱经穴位,经气所发之处。《针灸大成》裁其穴位于“两眉头陷中”主“目视物不明,泪出目眩,瞳子痒……颊痛面痛,尸厥癫邪……”。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以攒竹穴为主,采用不同手法与配穴,治疗多种疾病,如急性腰扭伤、呃逆、目眶痛等均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黄伯舜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5):1280-1282
石菖蒲载于《本经》之首,谓其有“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其味辛性温,有馨香弥渗之气,具行散开豁之力,芳香化湿、醒脾健胃,化浊祛痰、益心宁神,为宣痹通络,聪耳开窍之要药。历代医家用之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中风失语、耳鸣骤聋,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等疑难病症。笔者常于临床用其为主药随症辨证施药,石菖蒲确有定志宁神,益智醒脑,通关复苏之....  相似文献   

20.
赵述武 《光明中医》2000,15(6):33-34
附子是一味大辛大热的温里药 ,药性峻猛 ,若临床应用得当 ,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治疗实践中按辨证所需 ,尤喜应用附子 ,长期验用于临床 ,小有心得 ,今不揣简陋 ,举例如下 :1 温阳化湿少加附子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患者戚某 ,女 ,2 7岁。盲目滋补 ,连续服用补肾养阴药物月余 ,导致口淡乏味 ,脘痞如滞 ,胸闷、胃纳明显减少 ,舌苔白腻而厚。某医以芳香化湿等药物治之 ,服药兼旬 ,症情无明显改善 ,遂转余求治。观其舌苔白腻脉象沉而略缓 ,此为寒湿困遏之象。查阅先前所用药物 ,皆为藿、佩、川朴、苍术之属。化湿当属正治 ,唯缺温药蒸腾尔。遂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