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通过DR侧位片与CT横断位和冠状位检查,确定不同类型的鼻骨骨折最佳检查方法。方法任意选取87例鼻颌面外伤患者的DR侧位片和50例CT横断位和冠状位检查,分析所获得的影像资料。结果CT所检查的50例患者中,显示鼻骨骨折46例,且横断位和冠状位扫描检查可相互弥补,能显示不同骨折类型,DR片显示鼻骨骨折有限。结论尽管数字化X光机目前得到普遍的使用,对于鼻骨骨折诊断应有所提高,但相对于CT,其诊断的准确性仍有限,对于X线片的隐性骨折,CT有着明显优势,并可明确骨折的类型、范围和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及司法鉴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54例有明确鼻部外伤史病人,行64排螺旋cT扫描并后处理重建,重建技术为容积再现技术、多平面重建。结果:54例鼻骨骨折中,23例为单纯性骨折,2例为伴发上颌骨额突骨折,其中粉碎性骨折21例,2例在鼻骨横断片上显示欠清,经多平面重建明确显示。结论: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快速、准确地显示鼻骨骨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扫描参数的选择和优化,寻求较为理想的MS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方案.材料与方法:64例下肢动脉相关性疾病患者采用相同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和不同对比剂注射速率进行MS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和图像质量评级,其中有10例同时接受X线血管造影检查(DSA)的以DSA为标准进行分节段动脉显示能力的比对.结果:对比剂注射速率3.0ml/s组和3.5ml/s组的图像质量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4.91,P<0.01),对比剂注射速率3.0ml/s组和4.0ml/s组图像质量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3),而对比剂注射速率3.5ml/s组和4.0ml/s组图像质量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3,P>0.05).10例MSCTA与DSA相比,在显示下肢动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 =0.14,P>0.05).结论:采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和选择对比剂注射速率3.5ml/s为合理配比,既能满足诊断要求又能获得优质重组图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胸部外伤的诊断价值及疗效的影像学评估.材料与方法:对115例胸部外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对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阳性93例,大部分为复合损伤,其中肺挫裂伤44例、肋骨骨折56例、胸骨骨折5例、锁骨骨折9例、肩胛骨骨折12例、胸椎骨折15例、气胸48例、肺气囊形成5例、皮下气肿16例、纵隔气肿8例、膈疝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胸部外伤的阳性率、准确率较DR明显提高,并能很好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及时、合理的救治,应作为胸部外伤诊断的必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64层螺旋ct在脊柱扫描和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脊柱扫描中的临床应用及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脊椎转移瘤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1.8岁~78岁,中位年龄37岁.因腰背部疼痛、下肢无力、贫血而进行病变椎体CT扫描,或因胸、腹部检查后,分析图象时偶尔发现椎体病变.原发肿瘤病史明确者24例,原因不明者14例经过随诊复查确诊为椎体转移瘤.结果:38例中,发病部位:颈椎(C3 ~6)5例;胸椎(T6 ~ 12)26例;腰椎3例;腰骶部4例.病变椎体呈楔形、双凹形改变19例;椎体骨质破坏、密度减低呈多椎体、跳跃式分布10例,单椎体骨质破坏26例.椎体骨质破坏呈筛孔样、虫蚀样、溶骨样改变32例;散在分布的斑块状的高密度灶呈成骨样改变4例;椎管后缘可见软组织肿块、硬膜囊被挤压11例.结论:64层螺旋CT检查在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三维成像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鼻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材料与方法:对48例因面部受到创伤而疑似鼻骨骨折患者采用螺旋CT扫描及三维图像重建,并将检查结果与X线片对比.结果:48例疑似骨折患者中,螺旋CT及三维成像检出鼻骨骨折42例,其余6例CT扫描无异常;X线片检出鼻骨骨折30例,可疑鼻骨骨折4例,其余14例未见异常.结论:螺旋CT扫描及三维成像不仅可以将两侧鼻骨的细微结构清晰显示出来,还能将不同类型的鼻骨骨折的形态、骨折位置、骨折移位程度等清晰显现出来,能有效提高鼻骨骨折诊断的正确率,为鼻骨骨折的医学鉴定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62例鼻骨骨折患者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62例外伤,鼻部CT检查诊断鼻骨骨折62例,诊断率100%.单侧骨折33例,占53.2%,其中左侧16例,右侧17例;双侧鼻骨骨折28例,占45.2%。伴上颌骨额突骨折46例,占74.2%,其中双侧者8例;伴泪骨骨折12例,占19.4%;伴额骨骨折10例,占16.1%;伴眼眶骨折16例,占25.8%;伴鼻中隔骨折9例,占14.5%。骨折伴鼻额缝分离移位18例,占29.0%;鼻骨间缝分离移位28例,占45.2%;鼻颌缝分离移位8例,占12.9%;泪颌缝分离移位5例,占8.1%、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以其全面性、准确性和敏感性可作为诊断鼻骨骨折首选方法,能够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8.
1998年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he licalcomputedtomography ,MSCT)的推出是CT发展史上的巨大飞跃。本文就MSCT原理、扫描参数、后处理技术在颈部与颅底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MSCT原理及其扫描参数1.1MSCT原理 与单层螺旋CT(sin gleslicehelicalcomputedtomography ,SS CT)的扇形线束、单排探测器和单个数据采集通道相比 ,MSCT装备有锥形线束、多排探测器和多个数据采集通道。例如8排多层螺旋CT可同时开放 8个数据采…  相似文献   

9.
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共接收确诊为支气管异物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气道异物用X线诊断,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并对两组患儿气道异物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经检查后,采用MPR、CTVB图像后处理技术,后进行支气管镜检查。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诊断后,对照组的符合率(57.50%)远远低于观察组的符合率(95.00%);对照组的总误诊率(45.00%)远远高于观察组的总误诊率(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具有很高的准确率,可推广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于下颌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奉节县人民医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共40例,对其均进行面部多层螺旋CT扫描,并实施多平面重建与容积重建以获得最佳图像,所有图像由2位以上的副主任医师进行评定与分析。对比手术结果与CT诊断结果,以确定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准确性。结果本文40例患者均能够通过多层螺旋CT进行准确的诊断,采用多平面重建与容积重建技术能够直观地反映骨折的移位程度、骨折线、骨折部位、关节脱位情况、关节腔内是否存在碎骨片等。与手术结果相比,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较高。结论对于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进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分析鼻面部外伤后早期行鼻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鼻中隔成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早期治疗鼻外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71例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的患者早期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并统计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1例患者无明显鼻塞,10例有轻度鼻塞,但较术前改善;术后60例患者对鼻外观满意。结论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早期进行鼻内镜下手术干预,可以缩短病程,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患者的鼻外观及鼻腔正常生理功能均能得到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在鼻骨骨折复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的可行性。方法:对33例闭合性鼻骨骨折患者,在仰卧位下行鼻内镜检查、直视下行鼻骨塌陷处的局部浸润麻醉、鼻骨复位。结果:内镜下33例均可观察到鼻骨向后移位及6例伴有鼻中隔骨折,局部麻醉效果好,直视下准确将复位器置鼻骨塌陷处,并同时处理伴发鼻中隔骨折。结论: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具有能对鼻骨骨折情况作全面评价、麻醉效果好、准确复位、鼻腔损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主动脉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主动脉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及不同体重条件下满足诊断的最低mA量。方法研究分两步,初步筛选58例扫描70例次各种可疑主动脉病变或术后随访病例,随机抽取10例为常规剂量350mA扫描,低剂量组按体重分为〈65kg,65~75kg,〉75kg三组,分别采用管电流为50、100、150mA,其余扫描参数同常规剂量组;记录单次加权CT剂量指数(weighted CT dose index,CTDIvol)、扫描长度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e,DLP)。对不同低剂量组的主动脉图像满足诊断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第二步筛选60例各种夹层动脉瘤,针对不同体重组采用高一个50mA等级的低剂量扫描(100、150、200mA),记录并分析相应CTDIvol和DLP,评价图像质量及满足诊断率。结果初步研究采用50、100、150mA的CTDIvol仅为常规剂量350mA的11.3%、29.0%和42.7%,各组DLP值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50mA组的诊断符合率仅为60%。第二步研究采用100、150、200mA的CTDIvol为常规剂量的29.0%、42.7%和57.3%,各低剂量组DLP与常规剂量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各组满足诊断率均达到100%。轴位及各种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良好。结论适当的主动脉低剂量扫描可以替代常规剂量扫描。夹层动脉瘤应采用略高于其他主动脉病变的管电流。低剂量200mA可普遍适用于各主动脉病变的扫描成像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找出45例外伤后胸部症状较重并行胸部X线片及CT螺旋容积扫描的病例,将原始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后进行MPR、3D重建。结果:45例患者经CT后处理技术重建后,发现肋骨骨折共20例,其中肋软骨骨折12例,表现为肋软骨条状影或钙化影中断或不连续,断端错位伴有局部软组织肿胀。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诊断肋软骨骨折有着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髋臼骨折病人的急救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髋关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负重关节。髋臼骨折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损伤 ,常伴有胸腹、骨盆、盆腔脏器的复合伤 ,1998~ 2 0 0 3年我科共收治髋臼骨折 5 6例 ,其中 34例经手术复位内固定 ,随访 1~ 5a ,结果优良率占 91.17%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经手术内固定治疗 34例 ,其中男32例 ,女 2例 ,年龄 2 0~ 5 4岁 ,平均年龄 35 .7岁。其中车祸致单纯后壁损伤 15例 ,后壁加后柱损伤 9例 ,前壁加前柱损伤 4例 ,横形损伤 1例 ,前后柱复合伤 4例 ,髋臼粉碎骨折 1例。 34例中伴有后脱位 2 1例。1.2 休克情况。以休克指…  相似文献   

16.
对5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应用MSCT进行薄层扫描,并采取三维表面的遮盖成像法与多平面的重建法以及容积再现法将原始图像实现三维重建。结果 10例患者为单纯的线型骨折,16例为粉碎性骨折,6例为单纯性鼻骨骨折,4例为鼻骨骨折并伴有骨缝的分离,14例为鼻骨的复合性骨折。进行CT的三维成像均可以立体清晰地显示出骨折的位置、形态及范围,包括骨折类型及其空间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高频灰阶超声与高分辨率CT对鼻骨骨折诊断的价值,评价两者临床应用中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分析197例局限于鼻骨的面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经手术确诊的144例鼻骨骨折患者,均进行高频灰阶超声及高分辨率CT检查,比较两者对鼻骨骨折的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高频灰阶超声及高分辨CT在鼻骨骨折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频灰阶超声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具有与高分辨CT相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临床怀疑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患者99例随机分为3组.其他扫描条件不变,各组分别采用200 mA、80 mA、40 mA管电流进行扫描.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两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统计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 80 mA组的图像质量与常规管电流组均可满足诊断要求,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80 mA组的CTDIvol仅为常规管电流组的40 %,DLP明显下降(P<0.05).40 mA组的图像质量不能满足诊断要求,与常规管电流组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低剂量CT扫描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