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腰椎椎弓崩裂并滑脱CT表现,评价CT对椎弓崩裂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连续收集55例腰椎椎弓崩裂患者,病人行反角度椎弓CT检查。结果:腰椎椎弓峡部崩裂均可见椎弓宽窄不一的低密度裂隙,边缘不规则,部分边缘可见骨痂或碎骨,与椎小关节的间隙同时展示在一个层面,表现为“双边”征。椎管横径变小,前后径变长。结论 CT能明确诊断腰椎椎弓崩裂并滑脱,采取反角度椎弓扫描,对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3.
椎弓崩裂与脊椎滑脱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弓崩裂系指椎弓关节间部缺损或称椎弓峡部骨性缺损。脊椎滑脱系指因椎弓的关节间部缺损、分离而引起椎体向前滑脱。普通X线检查只能确定腰椎峡部裂的骨性改变 ,CT检查不仅能确定其骨性改变 ,而且能发现并发的软组织异常 ,使诊断更加明确 ,现就 36例椎弓崩裂与脊椎滑脱的CT表现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性 2 3例 ,女性 13例 ,年龄2 2~ 62岁 ,平均年龄 38岁。病程 5个月~ 2 3年。主诉腰痛 2 1例 ,腰痛并下肢放射痛 16例 ,腰部外伤史者17例。腰5峡部裂 2 6例 ,腰4 峡部裂 10例。单侧峡部裂 8例 ,双侧峡部裂 2 …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腰椎反角度CT扫描技术对椎弓崩裂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连续收集220例腰椎椎弓崩裂患者,病人行反角度椎弓CT检查。结果:腰椎椎弓峡部崩裂均可见椎弓宽窄不一的低密度裂隙,边缘不规则,椎管骨性面表现环状骨质不连续,椎管横径变小,前后径变长。结论:反角度椎弓CT扫描是椎弓峡部崩裂诊断的一个可靠手段,可以将椎弓峡部崩裂与椎小关节同时清晰地展示于一个层面,对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腰椎弓根崩裂,临床常施以手术治疗,但由于手术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使部分患者难以接受,宁愿长期忍受疼痛,维持现状。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综合数种手法,治疗28例腰椎弓根崩裂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  相似文献   

6.
目的正确认识腰椎峡部裂隙(LS)的X线及CT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20例LS的X线及CT表现。结果120例峡部裂中发生在L3 5例,L4 20例,L5 95例。其中单侧裂隙22例,双侧裂隙98例。CT表现:(1)裂隙征;(2)椎管冗长征;(3)帽檐征;(4)侧隐窝狭窄;(5)椎间孔狭窄;(6)假性椎间盘突出。结论X线与CT相辅相成,互相印证,可明确诊断LS。  相似文献   

7.
背景:自1968年Kimura首次描述了峡部裂的直接修复以来,直接修复峡部崩裂已成为青年患者合乎逻辑的术式,并发展了多种内固定形式以增加修复的成功率。目的:观察腰椎弓崩裂直接修复后采用改良Scott法固定的生物力学效应,并评价应用于青年患者的临床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设计,对比观察,于2003-10/2004-02在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和对象:选用8具新鲜健康小牛L2~L6标本,由光明乳业南汇屠宰场提供;另选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及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采用改良Scott法治疗的青年性腰椎弓崩裂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6~31岁。方法:①生物力学实验:8具新鲜小牛标本,于L4椎弓峡部制作椎弓崩裂模型,在Spine2000测试仪上按正常组、椎弓崩裂组、改良Scott组、钩螺钉固定组和Buck螺钉组顺序分别测量腰椎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稳定性。②临床试验:对12例单纯腰椎弓崩裂患者接受自体骨直接修复峡部裂后施行改良Scott法内固定,根据术后X射线结果评价修复效果,并根据MacNab’s标准进行临床评价。主要观察指标:根据术后X射线、CT结果评价修复效果(融合率),并根据MacNab标准进行临床评价(包括疼痛、对工作的胜任能力)。结果:改良Scott法及另两种内固定方式均能显著增加固定强度,并有效恢复腰椎稳定性。12例患者随访时间6~19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未见椎弓根螺钉及钢丝松动、断裂,X射线峡部融合率为100%;患者下腰痛或放射痛等症状显著缓解,按MacNab’s标准,优8例,良3例,一般1例,优良率为92%。结论:改良Scott法是一种符合正常生理解剖的治疗青年性腰椎弓崩裂的方法,在减少融合节段的同时能有效恢复腰椎稳定,临床应用简便、安全、有效,但需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械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2例腰椎滑脱患者,均行了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Steffee钢板法29例,RF固定法21例及CCD加Cage融合术12例,结果经6个月~5年(平均2.6年)随访,按Steffee分级:优36例(占58%),良21例(占34%),中5例(占8%)。结论椎弓根钉固定系统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其中CCB加Cage椎间植骨融合是腰椎滑脱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优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症病人的护理。方法对60例腰椎滑脱症病人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床上排便练习;术后密切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切口渗血、渗液情况,并进行正确的体位护理和康复教育指导。结果随访8个月到3年,所有患者腰腿痛缓解,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及康复指导,能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我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自1998年以来联合研制经椎弓根外固定架[1],治疗腰椎滑脱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国人下胸椎及腰椎椎弓根的CT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正常成年国人的下胸椎及腰椎的椎弓根在CT上的测量分析,得出不同性别及身高的成年国人下胸椎及腰椎的椎弓根在其横径、延长径及倾斜角的数据,并分析数据间差异的统计学意义,以期为临床应用经椎弓根固定装置提供更可靠准确的解剖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测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下腰椎椎弓根钻孔点垂直、水平方向位移时的椎弓根螺钉进钉方向、活动范围,以此提高特殊情况下下腰椎的椎弓根钻钉技术。方法选用45具成人干燥脊住尸体标本,观察L3-L5的椎弓根形态并确定其进行钉点,对其中6具标本进行椎弓根钻孔点垂直、水平位移2mm、4mm、6mm后的测量,确定允许位移范围及不同位移时的进钉方向活动范围及最大允许角度。结果垂直方向、水平方向钻孔点在L3-L5有±4mm的活动幅度,而在内外移6mm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椎弓根壁或椎体上下终板的穿破。结论该研究显示:L3~L5各椎体的椎弓根钻孔点垂直、水平位移有一定的范围,钻孔点位移不同时其钻孔方向与活动范围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的胸腰椎椎弓根参数对脊柱外科椎弓根镙钉固定的价值。方法选取健康成人脊柱标本6 例。使用螺旋CT2 mm厚加密扫描,对脊柱标本进行三维重建。根据重建模型测算各解剖标志点的参数(包括长度参数和角度参数等)。结果T9~L4椎弓根宽度4.68~8.70 mm,从上到下总体表现为逐步增加的趋势,但在T12、L1、L2水平椎弓根宽度小于上下椎体;椎弓根高度8.19~12.76 mm,T9~L4椎弓根高度变化不明显,其中T12椎弓根高度最高;T9~L4横向角6.26 º~13.06 º,从上到下总体表现为逐步增加的趋势,而矢状面角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大部分在±5 º范围之内。结论胸腰椎三维重建与测量可以从多个角度显示脊柱解剖特点,为制定个性化椎弓根镙钉植入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执勤  邓树才  李静 《天津护理》2006,14(6):341-342
腰椎滑脱主要症状是腰腿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目前公认的方法是滑脱椎体的复位,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的减压,固定和融合不稳定的椎体,从而消除患者的痛苦,我院利用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患者82例,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8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技术在老年人腰椎滑脱及腰椎失稳症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3-06/2008-06来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就诊行腰椎CT检查的患者,测量椎弓根水平椎体前缘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或髂血管之间的距离,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与60岁以下人群指标的差异.利用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技术对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骨科收治的腰椎失稳性疾病患者82例进行治疗,男35例,女47例,年龄51-75岁,平均65岁.治疗过程中严格要求钉的远端突破椎体前方皮质一个螺纹.按Macnab腰腿痛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60岁以上老年人椎体前缘和前方血管之间的距离与60岁以下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固定,平均时间为145 min,平均出血量530 mL.其中获得随诊病例共计43例,男15例,女28例,年龄53-75岁,平均62岁,随访时间3~53个月,平均18个月.术中出现硬膜囊破裂1例,经术中修补无后遗症,未出现任何血管损伤并发症,一过性下肢麻木疼痛3例,经治疗2个月内均缓解,无术后神经根损伤.全部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43例患者腰腿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按Macnab标准进行评价:优31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7%.结论:应用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技术在老年人腰椎滑脱及腰椎失稳症中来增加稳定性是可行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椎弓根系统,BAK椎间融合器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1例腰椎滑脱病例,采用RF—11对滑脱椎行撑开提拉复位,恢复椎体正常曲度,椎间高度,彻底减压椎管、神经根管,从后外侧放入BAK,行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PLF)行植骨融合。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6—36mo,平均13.5mo。原腰腿痛症状消失,无1例出现并发症,早期疗效满意。结论 RF系统、BAK椎间融合器和后外侧融合术联合应用是治疗腰椎滑脱的一种有效、可靠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蔡小影  丁景华 《现代护理》2004,10(5):423-424
目的 探讨AF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的护理配合技术 ,以确保手术达到满意效果。方法 分析总结 38例该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结果  38例腰椎滑脱症病人经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均获满意效果。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护士应熟知AF组成及特点 ,认真做好术前准备 ,术中熟练配合和预防感染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F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的护理配合技术,以确保手术达到满意效果.方法分析总结38例该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结果38例腰椎滑脱症病人经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均获满意效果.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护士应熟知AF组成及特点,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熟练配合和预防感染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红 《现代护理》2006,12(3):252-253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的护理措施。方法66例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和侧后方植骨融合术,其中TPRF 10例;Steffee 29例,Tenon 5例,Tenor 17例,IRF 5例,并进行定期随诊和影像学检查观察。结果复位率Tenor 100%,Steffee 69%,IRF 80%,TPRF和Tenon均为0%,其中以Tenor效果最佳。52例经平均4.4年随访,疗效按Henderson标准,优73%,良17%,中6%,差4%;融合率按Lenke标准,A级58%,B级30%,C级10%,D级2%,2例采用Steffee固定螺钉断裂,1例采用IRF固定框架明显松动,1例切口感染。7例出现神经损伤,1例未完全恢复。结论对Ⅰ~Ⅱ度腰椎滑脱症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临床效果满意,脊柱融合率高,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的护理措施.方法66例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和侧后方植骨融合术,其中TPRF 10例;Steffee 29例,Tenon 5例,Tenor 17例,IRF 5例,并进行定期随诊和影像学检查观察.结果复位率Tenor 100%,Steffee 69%,IRF 80%,TPRF和Tenon均为0%,其中以Tenor效果最佳.52例经平均4.4年随访,疗效按Henderson标准,优73%,良17%,中6%,差4%;融合率按Lenke标准,A级58%,B级30%,C级10%,D级2%,2例采用Steffee固定螺钉断裂,1例采用IRF固定框架明显松动,1例切口感染.7例出现神经损伤,1例未完全恢复.结论对Ⅰ~Ⅱ度腰椎滑脱症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临床效果满意,脊柱融合率高,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