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浙江省1991-2000年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浙江省1991-2000年NGU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1-2000年共报告NGU71420例,年均增幅为88.03%,2000年NGU超过尖锐湿疣而位居第2位;女性患者在NGU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男女比例开始倒置;高发年龄段为20-39岁的性活跃期青壮年;重点人群是农民、工人、个体和无(待)业者;非婚性接触仍为主要的传播方式。结论:浙江省NGU的流行呈大幅上升趋势,应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萧山区1995∽2002年累计报告性传播疾病(STD)17868例,其中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5673例,占性病报告总数的31.75%。近年已成为STD中发病最多的病种,现将NGU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以下简称非淋)发病人数不断增加,由非淋菌引起的合并症如附睾炎、输卵管炎、宫外孕和不孕症等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很大威胁。为了解奎屯市非淋的发病情况及其流行规律,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现将1996~2002年收集的1 055例NGU病例分析如下。1材料  相似文献   

4.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1996~2004年累计报告性传播疾病(简称性病,STD)5 773 例,其中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报告1 913例,占性病报告总数的33.14%,已成为近年来性病中发病最多的病种之一.为了解和探讨NGU在我州的流行特点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现将巴州地区1996~2004年的NGU疫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1999~2005年乌鲁木齐市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流行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性病疫情网络的建立、健全和性病诊疗市场的整顿与规范化管理,乌鲁木齐市性病疫情漏报明显减少,疫情报告明显上升,性病病种构成也发生了明显改变,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取代以往的优势病种淋病,在8种性病中的构成中位居第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就1999~2005年乌鲁木齐市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流行趋势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非淋菌性尿道炎 (NGU )系指由沙眼衣原体分解支原体引起的尿道炎和淋病患者 ,经治疗后涂片 ,培养均查不到淋球菌而尿道炎症状持续不退的淋病后尿道炎。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治疗此病 5 5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5 5人均为门诊病例 ,其中男 47例 ,女 8例 ,年龄18岁~ 5 5岁 ,均有非婚性接触史。其中 34例曾被诊断为淋菌性尿道炎一度治愈。本次就诊时均有尿道不适 ,轻重不一的尿急、尿痛 ,排尿困难 ,或尿道痒感 ,尿道口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 ,量少 ,女性患者可有白带量多 ,色黄 ,味臭。实验…  相似文献   

7.
8.
非淋菌性尿道炎628例病原学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培养和衣原体抗原快速免疫测定法对628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尿道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CT阳性125例,UU164例,CD1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46例,表皮葡萄球菌38例,其它细菌38例,混合感染111例,其中UU+细菌7.6%,CT+UU3.7%,CT+细菌3.3%,UU+CD1.0%,CT+CD0.8%,UU+CT+细菌1.0%,UU+CT+CD0.3%。本文就有关NGU的病原学进行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1991~1995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0.
重庆江北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检测分析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鹰 《传染病信息》2008,21(5):305-307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2007年度收治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及合理用药的依据。方法采用衣原体快速检测,支原体培养、药敏一体化方法检测我院妇产科、皮肤科、泌尿外科送检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分析就诊患者的性别、年龄、衣原体检测、支原体培养药敏试验结果等资料。结果2007年全院检测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1446例,衣原体感染阳性率为10.93%,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23.24%。支原体药敏结果表明,对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比较敏感,对四环素、氧氟沙星耐药明显。结论支原体(尤其是解脲支原体)感染已成为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1993~2002年淋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浙江省 1993~ 2 0 0 2年淋病的流行情况和发展趋势 ,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浙江省 1993~ 2 0 0 2年淋病疫情进行统计 ,有关数据进行线性相关、回归分析和 χ2 检验。结果  1993~ 2 0 0 2年共报告淋病病例 2 2 874 8例 ,发病率上升到 1999年后进入相对较快的下降期 (t =2 4 5 9,P <0 0 5 ) ,构成比随年份变化下降显著 (r =- 0 985 0 ,tr =16 14 6 ,P<0 0 1) ;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 ,男女性别比为 1 91∶1,且波动较大 ;高发年龄段为 2 0~ 39岁 ,以 2 0~ 2 9岁尤为显著 (χ2 =35 4 1,P <0 0 1) ;重点人群是农民、个体、工人和无 (待 )业者 ;非婚性接触为主要的传播方式。结论 浙江省淋病疫情被有效遏制 ,但还未稳定控制 ,应继续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2.
性病就诊人群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学的感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就诊的拟诊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的常见病原体的感染特征,探讨影响非淋菌性尿道炎流行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拟诊NGU患者的尿道/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淋病奈瑟菌(Ng)、念珠菌(Ca)、滴虫(T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等常见病原体的检测与培养。同时对患者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977例被检者中,Ct阳性329例(33.67%),Uu156例(15.97%),Mh72例(7.37%),Ng25例(2.56%),Cd46例(4.71%),Tv28例(2.87%),HSV-27例(0.72%)。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的98例(10.03%),其中有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为88例,主要为Ct、Uu、Mh、Ng间的混合感染。在Ct、Uu阳性检出者中25.85%为无症状感染。有90%NGU患者感染于18~49岁性活跃期年龄组,其中以30~39岁感染居多;Ct、Uu、CA的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非婚性接触感染占NGU的65.30%。结论(1)拟诊NGU患者其病原体感染检出率较高的有衣原体、支原体、淋病奈瑟菌、念珠菌(x^2=68.39,P〈0.005);(2)在NGU患者中存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的混合感染;(3)无症状的NGU感染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4)NGU的流行和传播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江西省1995~1998年性病疫情专报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对江西省11地市皮防及卫生防疫部门1995~1998年性病疫情年报用Epi—Info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1)性病发病率由1995年的4.36/10~5上升至36.12/10~5;(2)淋病由1995年的82.2%降至1998年的58.71%;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与尖锐湿疣的构成比分别由1995年的1.81%和14.24%上升到1998年的14.77%和20.36%;(3)男性生殖器疱疹和软下疳的发病率远高于女性;(4)性病的高发年龄为20~39岁年龄组。结论 江西省近几年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病种构成以淋病为主,但构成比逐年下降,非淋菌性尿道炎及尖锐湿疣的构成比逐年上升。性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以性活跃人群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浙江省2000~2001年艾滋病疫情、血清学和行为学监测情况分析,为制定艾滋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血清学监测、行为学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浙江省艾滋病流行特征,提出防制措施。结果 2000~2001年共检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157例,以青壮年为主,男女比例为4.23:1;传播途径以静脉注射毒品为主。占63.69%;50.23%的感染者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两年共完成重点人群监测77 560人,检出HIV阳性者113例,阳性率为0.146%。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现象有升高趋势,2001年达23.84%。性乱人群中未使用安全套率较高,为69.3%。结论 2000~2001年艾滋病流行速率明显加快,高危人群的高危行为普遍,预计今后浙江省高危人群中HIV感染者将大幅度增长。需加大防制力度,防止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和掌握三明市梅毒流行动态,为有关部门防治性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1989~1999年全市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989~1999年全市登记性病20236例,其中梅毒2322例,占同期性病数的11.47%.1989年首先报告3例,占性病总数的0.37%,1999年报告433例,占17.64%,呈逐年上升趋势.1992年以前每年报告在20例以下,1993年后呈跳跃式上升,1995年起每年报告在300例以上,并出现胎传梅毒、小儿梅毒和晚期隐性梅毒.男女性别比为1.301,年龄4天~67岁,职业以工人、个体及无业人员居多,占62.19%,已婚占77.09%,非婚性接触传染占70.20%.结论 11年来三明市梅毒流行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梅毒占多数,传染性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今后几年梅毒仍有可能在较高水平流行.  相似文献   

16.
对近10年江苏省性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表明:(1)性病发病早逐年上升趋势,发病率由1989年的11.51/10万上升至1998年的101.40/10万;(2)病种构成以淋病为主,但其结构比逐年下降,而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和梅毒构成比逐年上升;(3)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地区;(4)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但女性发病增长速度高于男性;(5)20~29岁年龄段发病率高于其它年龄段;(6)性病易感人群范围日益扩大,必须加强性病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1991~2000年我国人间鼠疫疫情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对1991—2000年我国人间鼠疫疫情流行趋势分析,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人间鼠疫呈局部暴发;疫源地面积扩大。结论 1991—2000年我国人间鼠疫疫情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1991~2000年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云南省1991-2000年疟疾发病态势,为疟疾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10年间云南疟疾发病、发热病人血检、流动人员管理以及媒介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0年间云南共报告疟疾病例142194例,2000年疟疾年发病率为2.23/万,比1991年的4.83/万下降了53.83%,发热病人共血检6183853人次,检出疟疾病例170578例,血检阳性率为2.76%,年血检阳性率在1.93%~3.30%之间。在边境地区,不同流动人员的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外国入境边民13.05%;我国边民出境回归人员7.67%;内地到边境地区流动人员12.45%。经过10年对媒介按蚊的监测和防制,2000年微小、嗜人、昆明3种不同媒介区的疟疾发病比1990年分别下降了55.37%、58.33%、41.15%。结论云南通过两个5年疟疾防治规划的工作,疟疾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疟区范围渐步缩小。但疟疾流行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00-2012年贵州省鼠疫疫源地监测结果,掌握该疫源地鼠疫流行现状及趋势.方法 收集2000-2012年贵州省兴义市、安龙县和顶效区3个县(市、区)鼠疫疫情报告、疫源地调查和动物鼠疫监测等资料,分析贵州省鼠疫疫源活动状态.结果 2000-2003年,兴义市、安龙县发生了人间鼠疫流行,累计有腺鼠疫患者137例,死亡1例;66个村寨发生鼠间鼠疫流行,共检出鼠疫菌54株,鼠疫F1抗原阳性鼠49只,占30.62%(49/160).2004-2012年未发生人间鼠疫.2005和2006年分别在顶效区和兴义市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鼠4只,2007-2012年未检出鼠疫菌和鼠疫F1抗体.2000-2003年为鼠疫流行期,2004-2006年为疫源活动期,2007-2012年为静息期.疫源地优势鼠种为黄胸鼠,占42.83%(7 966/18 597),鼠疫流行期和疫源活动期的优势鼠种为褐家鼠,构成比为47.22%(1 480/3 134)和35.35%(2071/5 196),鼠疫流行期的鼠密度为5.34%,与疫源活动期(3.27%)和静息期(1.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 286.15,P< 0.01).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占56.34%(10 034/17 811);鼠疫流行时印鼠客蚤指数为1.537 9,与活动期(0.959 6)和静息期(0.540 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2.68,P< 0.01).结论 贵州鼠疫疫源处于静息状态,鼠密度和印鼠客蚤指数低于国家鼠疫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甘肃省人间鼠疫疫情现状,掌握人间疫情动态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00~2010年甘肃省人间鼠疫疫情资料。结果 2000~2010年甘肃省共发生人间鼠疫疫情5起,发病5例,死亡3例,病死率60%;感染者主要为外来务工人员,传染源为染疫病死旱獭,基层医务人员是发现鼠疫疫情的前哨。结论甘肃省人间鼠疫正处于流行期,应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做好控制人间鼠疫的应急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