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德国小蠊抗性及敏感品系羧酸酯酶生化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 研究德国小蠊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羧酸酯酶(CarE)生化性质上的差异,旨在从生化水平上确定CarE在德国小蠊抗性中的作用,初步揭示德国小蠊抗性机制。方法 参照Asperen(1962)和高希武(1991)方法测定CarE活性。结果 德国小蠊抗性品系中的CarE活性要高于敏感品系中的CarE活性。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对α-乙酸萘酯(α-NA)的亲和力要大于对β-乙酸萘酯(β—NA)的亲和力,而敏感品系CarE对α—NA的亲和力要大于抗性品系CarE。时间进程曲线显示,在以α-NA为底物时,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CarE时间进程曲线趋势不一致。对9种德国小蠊野外品系CarE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除1种品系外,其余品系均使CarE活性提高,幅度在1.23~2.83倍之间。结论 德国小蠊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在CarE生化特征上的差异,显示出德国小蠊抗性品系对几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的高度抗性,与其体内CarE活性的提高有密切关系,表明CarE活性的提高是北京地区野外德国小蠊品系普遍存在的一种抗性机制。  相似文献   

2.
旅客列车德国小蠊抗药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旅客列车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敌敌畏和残杀威的抗药性。方法:点滴法。结果:旅客列车上采集的5个品系德国小蠊与敏感品系比较,对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6.2-37.6、4.0-15.7和4.5-21.3,对敌敌畏和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3.0-32.7、1.3-12.4。所有品系对二氯苯醚菊酯均产生了抗药性,尤其南方品系(SD)对5种杀虫剂已产生程序不同的抗性。结论:旅客列车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敏感性和抗药性不一,化学防制须合理选择药物、浓度及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3.
德国小蠊抗药性及抗药性消退测定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 :对舰船上德国小蠊的抗药性研究、抗性虫株实验室饲养 2年后的抗性消退研究。方法 :采用WHO规定的果酱瓶法 ,测定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残杀威对德国小蠊敏感品系、舰船上的现场品系和抗性消退组的上海虫株、大连虫株的药效。结果 :敏感品系KT50 分别为4.48、5 .2 3、13.49min ;现场品系分别为上海 9.67、13.0 0、11.90min ,大连 16.18、15 .35、17.37min ,抗性系数分别为 0 .88~ 2 .49和 1.2 9~ 3.61;抗性消退组KT50 分别为上海 4.85、4.68、8.77min ,大连4.47、6.12、10 .2 0min ,抗性系数降为 0 .65~ 1.0 8和 0 .76~ 1.17,抗性消退率为 91.2 1%~ 10 7.0 8%。结论 :舰船上的德国小蠊具低至中等抗药性 ,在实验室正常饲养 2年后 ,抗性基本可以消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旅客列车德国小蠊在停止使用有机磷类杀虫剂2年后,对敌敌畏、敌百虫的抗性消退情况。方法按照全国爱卫办统一规定的果酱瓶药膜法测定杀虫剂的抗性。结果在抗性消退前,敌敌畏的KT50为64.78min,抗性系数为20.37;敌百虫的KT50为57.45min,抗性系数为15.48。抗性消退后,现场品系德国小蠊对敌敌畏的KT50为15.62min,抗性系数为4.91;敌百虫的KT50为12.45min,抗性系数为3.35。抗性消退后实验室品系德国小蠊对敌敌畏的KT50为11.75min,抗性系数为2.59;敌百虫的KT50为10.28min,抗性系数为2.75。结论旅客列车德国小蠊经实验室正常饲养或停止使用有机磷类杀虫剂2年后,抗性可以明显消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羧酸酯酶在不同品系德国小蠊中的活性以及其在有机磷杀虫剂抗性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对有机磷杀虫剂敏感品系(SS)及采自北京市宣武区(XW)、昌平区(CP)、顺义区(SY)和石景山区(SJS)的德国小蠊野外品系为试虫材料,利用生物测定、生化分析及增效剂试验等方法研究羧酸酯酶与德国小蠊对有机磷杀虫剂抗性的关系。结果增效剂TPP对马拉硫磷、敌敌畏的增效比在敏感品系中分别为1.86和1.51倍,TPP对马拉硫磷的增效比在XW、CP、SY和SJS品系中分别为5.79、20.08、15.26和4.74倍;TPP对敌敌畏的增效比在XW、CP、SY和SJS品系中分别为2.00、1.67、2.16和4.81倍。德国小蠊野外品系与敏感品系羧酸酯酶的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敏感品系羧酸酯酶的Km、Vmax分别为0.1580mmol/L和58.4225μmol/(mg pro·min);野外品系(XW、CP、SY和SJS)羧酸酯酶的Km、Vmax分别为0.1279、0.1071、0.1080、0.1095mmol/L和307.2550、338.5755、340.3300、212.4570μmol/(mg pro·min),2个品系的羧酸酯酶对马拉硫磷和敌敌畏的抑制作用也不同,2种有机磷药剂对敏感品系的抑制中量150分别为17.64mmol/L和0.91μmol/L,对野外品系(XW、CP、SY和SJS)的150分别为80.48、35.49、83.24、82.29mmol/L和15.35、7.89、11.52、8.60μmol/L。结论羧酸酯酶解毒代谢活性的增加是德国小蠊对有机磷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德国小蠊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与抗药性的关系,为探讨德国小蠊抗性机制及建立抗性生化检测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酶活性。结果德国小蠊对DDVP、残杀威、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抗性系数分别为1.08、2.35、7.47和10.92。对德国小蠊抗性和敏感品系GSTs、AChE活力比较结果表明,抗性品系GSTs活力相对于敏感品系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性品系AChE活力相对于敏感品系明显下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德国小蠊抗性品系除对DDVP和残杀威有较弱抗性外,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高度抗性,对溴氰菊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对GSTs、AChE活力研究结果表明GSTs的活性增高,使杀虫剂代谢加速,导致杀虫剂对德国小蠊的敏感性下降;AChE作为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药物的靶标酶,其活力下降导致德国小蠊敏感性下降。表明杀虫剂的代谢酶和靶标酶活力的改变,与德国小蠊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菊酯类杀虫剂产生的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高效氯氰菊酯对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研究高效氯氰菊酯与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 (AChE)活性水平的量效与时效关系 ,进一步完善高效氯氰菊酯作用机制的研究 ,为德国小蠊的防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方法。方法 参照国标GB13 917.1~GB13 917.8-92《农药登记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喷施一定剂量不同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 ,用乙酰胆碱酯酶试剂盒测定德国小蠊AChE活性。结果  48h内高效氯氰菊酯对德国小蠊AChE活性的抑制作用呈浓度梯度效应 ,高效氯氰菊酯的浓度与德国小蠊 72h的死亡率和 14 4h内对AChE活性的抑制时效呈正相关。结论 德国小蠊的乙酰胆碱酯酶是高效氯氰菊酯的作用靶标之一 ,由于AChE敏感度降低而产生的靶标抗性是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抗药性的原因之一 ,德国小蠊AChE活性水平可做为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水平检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长沙市家蝇及德国小蠊抗药性情况,为科学地使用杀虫剂灭蝇、灭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点滴法。结果长沙市家蝇及德国小蠊对4种常用杀虫剂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胺菊酯、敌敌畏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结论应采取科学的方法使用杀虫剂,有效地控制蝇、蟑抗药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旅客列车中德国小蠊抗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药膜法对旅客列车上的德国小蠊的抗药性进行测定 ,结果显示杀虫剂对列车上德国小蠊的作用效果下降 ,即列车上的德国小蠊比敏感品系对杀虫剂具有较强的抗击倒和抗致死的能力 ,其中 0 .0 5 %的敌敌畏、辛硫磷和三氯杀虫酯对其不击倒 ,并且敌敌畏和三氯杀虫酯对列车上的德国小蠊的 72h死亡率为零 ,而对敏感品系的死亡率分别为 6 3.3%和 5 3.3%。所以单一的化学防治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抗药性 ,结果造成增加防治成本和降低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德国小蠊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在1、3、5龄若虫、雌雄成虫间的活性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离体测定酶的活性,应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于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1龄若虫的活性最高,其活性分别为(0.3741±0.0077)μmol/(mg pro·min)和(61.7586±9.2400)nmol/(mg pro·min)。对于若虫,随着龄期的增加,其活性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成虫,雄成虫羧酸酯酶活性大于雌成虫,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但对于乙酰胆碱酯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在不同龄期及雌雄成虫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德国小蠊1、3、5龄若虫、雌雄成虫体内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不同龄期之间差异显著,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各个龄期及雌雄成虫之间几乎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溴氰菊酯、残杀威、毒死蜱的抗药性及其抗性衰退情况。方法采用WHO推荐的药膜法,测定经实验室饲养1代和正常饲养1年后的试虫对常用杀虫剂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及其95%置信区间(95%CI)、击倒率、死亡率,评价其抗药性程度及抗性衰退情况。结果德国小蠊现场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溴氰菊酯、残杀威和毒死蜱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91、1.90、30.52、4.56和2.06倍;饲养1年后,其抗性消退率分别为42.82%、49.70%、74.77%、56.51%和-24.19%。结论丰台区德国小蠊现场种群对5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饲养1年后,除毒死蜱外,对其他杀虫剂的抗性均有所消退,抗性消退率均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12.
贵阳市德国小蠊对七种杀虫剂的抗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贵阳市区3个野外种群德国小蠊(C1、C2、C3)对7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以便通过抗性水平来指导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方法药膜接触法。结果贵阳市区3个野外种群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残杀威和DDVP等7种杀虫剂的平均抗性倍数分别为4.20、6.31、3.22、2.31、18.42、1.03和5.11倍。3个野外种群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已产生高抗,抗性倍数在13.63~22.11之间;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敌敌畏已不同程度地产生抗性,抗性倍数在1.52~8.28之间;对残杀威敏感,抗性倍数在0.92~1.13Z间。结论3个野外种群德国小蠊对6种杀虫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对1种杀虫剂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德国小蠊抗药性情况,为口岸防治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国际航行船舶上孳生的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带回实验室繁育,培养1代后,取2~3周龄雄性成虫,用药膜接触法测定其对丙烯菊酯、溴氰菊酯、敌敌畏、仲丁威、残杀威、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7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结果采自3艘国际航行船舶的德国小蠊对7种杀虫剂的抗性依次为2.54~5.56、2.18~5.14、3.98~5.87、1.57~1.91、0.83~1.27、1.06~1.59、2.89~3.93倍。结论 3艘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德国小蠊对菊酯类及有机磷类杀虫剂敌敌畏已产生耐药性或抗药性,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及毒死蜱较为敏感,口岸防治德国小蠊可采用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指导全区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和提高德国小蠊杀灭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粘捕法捕捉蜚蠊,分类鉴定后通过广口瓶药膜接触法检测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共捕获蜚蠊1026只,其中德国小蠊占97.95%,为优势种;龙岗区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双硫磷、残杀威和仲丁威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抗性系数依次为25.27、10.65、12.73、4.55和14.59,其中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最为突出(抗性系数>20)。结论深圳市龙岗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双硫磷和仲丁威已产生高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合肥市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氯菊酯、胺菊酯和敌敌畏的抗药性现状,为指导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药膜接触法。结果合肥市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氯菊酯、胺菊酯、敌敌畏6种杀虫剂的KT50分别为9.01、7.20、7.32、15.14、8.41、19.57min,其抗性系数分别是敏感德国小蠊的2.30、1.51、1.20、3.03、2.42、1.80倍。结论合肥市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和胺菊酯产生了抗药性,以氯菊酯抗性为最高。对顺式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敌敌畏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德国小蠊抗性品系对化学杀虫剂交互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德国小蠊 (Blattellagermanica)抗氯氰菊酯品系对 5种常用化学杀虫剂的交互抗性 ,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高防制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药膜接触法。结果 抗氯氰菊酯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胺菊酯、残杀威和DDVP的抗性系数与室内敏感品系相比分别为 3 .11、3 .67、3 .3 5、1.18和 1.19倍。结论 长期大量使用一种杀虫剂德国小蠊易产生抗药性 ,并对杀虫机理相同的其他杀虫剂产生交互抗性 ,故在害虫防制时应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武汉市区不同生境德国小蠊对7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以便根据抗性水平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方法 抗性测定采用药膜接触法.结果 武汉市区7个野外品系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毒死蜱、敌敌畏、氯氰菊酯和二氯苯醚菊酯7种杀虫剂的抗性分别是敏感品系的2.6~7.7、3.3~10.7、1.1~2.0、2.9~3.8、2.5~11.2、3.5~5.3和4.0~6.4倍.结论 7个野外品系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对残杀威敏感.居民家庭品系对溴氰菊酯已产生高抗性,集贸市场品系对敌敌畏已产生高抗性.  相似文献   

18.
苏州市德国小蠊抗性及其消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苏州市德国小蠊抗性现状及抗性消退情况,为城市蟑螂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膜接触法。结果苏州市德国小蠊对敌敌畏的抗性系数大于66.85,对残杀威、氯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是1.20、5.66、5.14和5.10。经2年正常培养后,德国小蠊对后4种药物的抗性消退率分别为82.75%、76.26%、76.68%、87.77%。结论苏州市德国小蠊对残杀威敏感,敌敌畏产生高抗性,对另外3种药物产生一定程度抗性。2年后,抗性消退7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