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取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预测评估、喂养护理、早期药物干预、预防性光疗、出院随访。比较两组新生儿不同日龄的经皮胆红素值、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黄便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第3,4,5天的经皮胆红素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黄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与早期评估、干预有关,对促进血清胆红素分解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91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对出生后48 h内不能哺乳、未排胎便者给予针对性对症护理。观察组46例,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入院6h内给予温生理盐水灌肠通便,配合腹部按摩、抚触及给予早期母乳胃肠内营养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黄疸及高胆红素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胎便排尽时间、经皮胆红素(T BC )均值、T BC峰值、黄疸消退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护理干预对减轻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俊  张淑红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9):1873-1874
目的:观察对新生儿进行游泳和腹部抚触两种干预手段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抽取210例足月顺娩健康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11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常规,干预组在实施一般护理常规的基础上,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即进行游泳和腹部抚触,观察两组新生儿排胎便的时间、排便量及黄疸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第一次排胎便和排黄便的时间明显缩短,24h内排黑便量明显增多,黄疸程度及经皮测胆红素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缩短持续时间,从而减少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排便干预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排便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效果。方法将215例剖宫产正常足月新生儿按出生日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组105例,采用温开塞露稀释液灌肠联合腹部按摩促进胎便排出;对照组110例,不进行排便干预,顺其自然排便。观察两组新生儿每日吸吮次数、首次排胎便距出生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每日排黄便次数、经皮黄疸指数值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每日吸吮次数、首次排胎便距出生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每日排黄便次数、经皮黄疸指数素值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排便干预可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  相似文献   

5.
沈王燕 《护理与康复》2010,9(8):688-689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及开塞露灌肠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42例早产儿按入重症监护病房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早产儿配方奶经鼻胃管喂养、静脉营养、蓝光照射、药物治疗等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及开塞露灌肠。比较两组出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及胃残余奶量、胎粪排尽时间及每天大便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胆红素值低、胃残余奶量少、胎粪排尽时间短、每天大便次数增多,P0.01。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及开塞露灌肠早期干预对早产儿黄疸有效。  相似文献   

6.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结局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和分析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结局的影响。方法:将560例在本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280例。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对新生儿行常规护理,并对家长进行连续6 d的宣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1~6 d后经皮测胆红素结果、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出生24 h内排胎便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1~6 d后经皮测胆红素结果、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出生24 h内排胎便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家长进行宣教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汤军花  刘芳  缪锐  吴婕 《全科护理》2014,(22):2090-2091
[目的]观察早期喂养对新生儿首次排胎粪时间及胆红素值的影响。[方法]将469例足月新生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首次排胎粪时间、新生儿大便转黄时间、72h后经皮胆红素测定值。[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首次排胎粪时间、大便转黄时间及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喂养护理干预能够使新生儿首次排胎粪时间提前,能够降低胆红素值,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开塞露通便减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了开塞露通便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实验组新生儿100例,常规处理后予开塞露10ml纳入肛门,对照组新生儿103例,只行常规处理,两组新生儿均为纯母乳喂养。观察两组每一次胎粪排泄时间及量、胎粪变黄的时间,并在出生第4天经皮测黄疸指数。结果表明:实验组胎粪排泄时间明显提前,第一次胎粪量明显增多,胎粪变黄时间明显缩短,经皮测黄疸指数较快恢复正常,提示应用开塞露通便能减轻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31,自引:1,他引:130  
对 38例纯母乳喂养的正常足月新生儿血胆红素增高 (高胆红素组 )进行护理相关因素分析 ,并与同等条件的 6 2例生理性黄疸组新生儿对比 ,高胆红素组新生儿日哺乳不足 8次例数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 (P <0 .0 1) ,正常第 1次排胎便和排黄便例数高于生理性黄疸组 (P <0 .0 5 )。提出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 3~ 4天 ,做到频繁有效地吸吮、促胎便顺利排出 ,是预防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 3~ 4天高胆红素血症的简便、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塞露保留灌肠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开塞露保留灌肠,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胎便排出情况及出生7 d黄疸指数情况。结果:观察组胎便排出时间、排出量、第1次胎便变黄时间及出生7 d黄疸指数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塞露保留灌肠可有效减少肠肝循环,加快胎便排出时间,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病率,提高其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结核性脑膜炎是指患者出现以脑压升高,脑膜刺激征为主的一系列症状。初期有轻度头痛、嗜睡、羞明、表情淡漠等。中期为脑膜刺激期,患者脑压升高,出现剧烈头痛、角弓反张、喷射性呕吐。晚期为昏迷瘫痪期,患者可出现昏睡、失明、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危重时发生脑疝,如不及时处理,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恰当的治疗护理对患者顺利恢复非常重要。笔者对我科收治的4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水疗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40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水疗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对水疗组新生儿于出生后24h~30d连续水疗,1次/d,15min/次。对照组单纯沐浴,于生后24h及第5,10,30天比较2组新生儿的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指数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结果水疗组新生儿胎便初排时间,胎粪转黄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提前(P〈0.01);生后第5,10,30天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水疗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水疗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观察36例纯母乳喂养血胆红素增高的正常足月新生儿(高胆组),并与同等条件的66例生理性黄疸组新生儿作对照,同时观察45例有高危征象新生儿(高危组)。结果高胆组哺乳不足8次例数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P<0.01),正常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延迟高于生理性黄疸组(P<0.05),高危组新生儿高胆红素发生率高于高胆组(P<0.01)。结论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应使其做到频繁有效地吸吮,可促进胎便排出,有效预防生后3~4d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故应尽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4.
抚触对新生儿排便和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抚触对新生儿排便和黄疸的影响。方法:将足月分娩的30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抚触组在新生儿娩出24h内开始给予抚触,对照组不予抚触。观察两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抚触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均比对照组提前,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抚触能加速胎便排出,使胎便转黄时间提前,减少肠肝循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7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新生儿抚触干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及黄疸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护理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音乐配合先俯后仰卧位抚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音乐配合先俯后仰位对新生儿抚触的舒适度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6月在本院产科出生的120例新生儿,按出生顺序将符合准入标准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改良组与传统组各60例。传统组采用常规护理和标准体位抚触-先仰后俯位;改良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音乐配合先俯后仰位抚触,比较两组新生儿抚触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的舒适度和抚触效果。结果改良组抚触第1天的哭闹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1),两组抚触第2天、第3天、第4天的哭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改良组均早于传统组,抚触第4天改良组的经皮黄疸指数(TCB)平均高值与低值、高胆红素症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P0.01)。结论采用音乐配合先俯后仰位抚触,新生儿第1天抚触的哭闹率更低,舒适度更佳,新生儿更容易接受抚触,从而提高了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效果,本研究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体重下降与高胆红素血症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产科2008年6—12月出生的足月正常新生儿461例,连续监测新生儿出生时及出生后第1d、第2d和第3d的体重及经皮测量胆红素值,根据新生儿出生后第3d的经皮测量胆红素值将新生儿分为正常组、临界组和发病组,分析新生儿每天体重下降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病组新生儿出生后第2d、第3d体重下降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的新生儿,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发病组出生后第1d、第2d、第3d每天经皮测量胆红素值较正常组的新生儿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分析,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体重下降程度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使用开塞露进行肠道准备对直肠癌磁共振术前T1和T2分期的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为T1或T2分期的直肠癌患者81例,男51例,女30例,平均年龄(64.2&#177;12.2)岁。其中,45例(男30例,女15例)使用开塞露,36例(男21例,女15例)未使用开塞露。分别分析两组MRI术前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的一致性,计算并比较两组MRI T1、T2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T1+T2分期的敏感度。结果 Kappa检验证实两组MRI术前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的一致性均为中等,K值分别为使用开塞露组0.693,未使用开塞露组0.537。使用开塞露组直肠癌磁共振T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T1分期:76.5%、92.9%、86.7%、86.7%、86.7%;T2分期:78.6%、76.5%、86.7%、84.5%、68.4%;T1+T2分期的敏感度为:77.8%。未使用开塞露组直肠癌磁共振T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T1分期:57.1%、95.5%、80.6%、88.9%、77.8%;T2分期:77.3%、57.1%、69.4%、73.9%、61.5%;T1+T2分期的敏感度为:69.4%。统计分析证实使用开塞露组T1分期的敏感度及T2分期的特异度、准确度高于未使用开塞露组(P〈0.05,单侧)。结论使用开塞露进行肠道准备能够明显提高直肠癌磁共振T1分期的敏感度、T2分期特异度及准确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T1和T1+T2分期的诊断准确性,建议作为直肠癌磁共振检查的肠道准备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术前开塞露纳肛法替代肥皂水灌肠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空 《现代护理》2005,11(9):665-666
目的 手术前的肠道准备是协助患者排出积存的粪便和气体,有利于术后肠功能尽快恢复的一项护理操作,本研究探讨了腹部非肠道手术术前晚使用开塞露纳肛法替代肥皂水灌肠法对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5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为85例,对照组为70例,实验组采用开塞露纳肛法,对照组采用0.1%~0.2%肥皂水灌肠法。比较手术前晚上排便的情况和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情况(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结果 术前晚使用开塞露纳肛法和肥皂水灌肠法后患者均能排出粪便;术后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经X^2检验,2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腹部非肠道手术术前晚可以使用开塞露纳肛法替代肥皂水灌肠法。  相似文献   

20.
陈长春  游桂英 《华西医学》2014,(6):1124-1126
目的 讨论开塞露在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随机将10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尿潴留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以开塞露注入诱导排尿,对照则采用热敷、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等常规方法诱导排尿,并就两种方法的排尿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有效率为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36,P<0.001)。 结论 开塞露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尿潴留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