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近年来低剂量辐射研究结果,分析了辐射效应的靶,细胞死亡,突变与恶性转化及细胞敏感性等问题,提出一个新的辐射致癌模型,某些DNA以外的靶受初始的损伤,引起基因组的不稳定,经过多阶段过程,可能诱发癌。  相似文献   

2.
辐射诱导的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特点是受照细胞后代发生遗传变化的频率增加。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生物终点包括核型异常、基因突变和基因扩增及延迟的细胞增殖性死亡等。保持遗传信息稳定的一些关键基因的损伤对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发生和传递起重要作用,遗传外因子也会影响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发生。辐射诱导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对辐射致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辐射诱导的基因组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辐射诱导的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特点是受照细胞后代发生遗传变化的频率增加。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生物终点包括核型异常、基因突变和基因扩增及延迟的细胞增殖性死亡等。保持遗传信息稳定的一些关键基因的损伤对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发生和传递起重要作用,遗传外因子也会影响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发生。辐射诱导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对辐射致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辐射诱发的二重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辐射诱发的二重癌逐步受到人们重视。本文主要从辐射诱发二重癌的类型、潜伏期、影响辐射诱发二重癌的因素、家族性癌症征候群对辐射致癌的影响以及辐射诱发二重癌机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辐射危害的阈值问题──纪念伦琴发现X射线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伦琴发现X射线一个世纪以来,核辐射和核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促进了放射科学领域的深入研究。低水平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倍受重视,其中对辐射致癌的危险尤为关注。辐射致癌有无阈值,既涉及放射生物学理论,又关系辐射防护实践。辐射兴奋效应的研究获得了日益增多的科学证据,对辐射致癌的“无阈”假说提出了疑问。已知低水平辐射诱导适应性反应、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这是辐射兴奋效应研究中三个相互联系的核心问题。从分子水平阐明三者的本质,将有助于加深人们对辐射致癌有无阈值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辐射诱发的二重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辐射诱发的二重癌逐步受到人们重视。本主要从辐射诱发二重癌的类型、潜伏期、影响辐射诱发二重癌的因素、家族性癌症征侯群对辐射致癌的影响以及辐射诱发二重癌机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辐射致癌中的作用赵永良,金璀珍,吴德昌辐射是已知的环境致突、致癌因子之一,它可引起各种基因损伤,包括DNA链断裂、缺失、基因重组及点突变等,这些基因损伤对于癌症始动及发展是重要的先决条件,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癌基因、抑...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表明,表观遗传机制在癌症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对于辐射致癌的表观遗传机制的研究仅刚刚起步。本文介绍了表观遗传和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标志——DNA甲基化的相关概念,并综述了近年来人们对电离辐射诱导的DNA甲基化模式改变的研究以及DNA甲基化模式改变在辐射致癌机制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与吸烟、太阳紫外线辐射或黄曲霉毒素等因素相比. 电离辐射虽不是诱发癌症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却是研究得最多最操入的一个因素。在报多国家里辐射致癌问题还倍受关拄。  相似文献   

10.
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如下假设,即受照群体中相同年龄、相同性别的个体,在受到相同条件的电离辐射照射后,会产生相同的致癌效应,换言之,是以假设人群中癌易感性和辐射致癌敏感性的“均质”为前提的。而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人群中存在着对癌...  相似文献   

11.
辐射诱导的旁效应现象近年来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对于目前低剂量辐射效应的研究将产生重大影响。在其研究过程中,由于电离粒子在能量、径迹上的随机分布,用常规照射的方法无法提供旁效应的直接证据以及准确的单一粒子与生物体的作用结果。微束的发展,特别是单粒子微束通过将精确数量的粒子准确地射入细胞或细胞特定位置,为辐射诱导的旁效应的研究提供了直接有用的手段。为此,论述了辐射诱导的旁效应现象以及微束在其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简要概述辐射致癌尤其是致肺癌的分子机制。一般认为,它是一个多阶段的细胞过程,在辐射致癌的启动中,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功能丢失是其分子本质,在促进过程中癌基因也许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简要概述辐致癌尤其是致肿癌的分子机制。一般认为,它是一个多阶段的细胞过程,在辐射致癌的启动中,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功能丢失是其分子本质,在促进过程中民许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离辐射诱发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在哺乳动物细胞和体内广泛的存在 ,使受照的细胞子代增加了遗传变化的频率。在辐射诱发小鼠白血病中 ,受预照射的 CBA/ H小鼠本身的白血病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并不显著 ,但子代小鼠中受γ射线照射后与单独受到γ射线照射的小鼠相比 ,白血病的潜伏期缩短 ,发病率增高。辐射诱发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可能使整基因组处于临界突变状态。随着基因组不稳定性过程使细胞内一些关键的基因 (如癌基因活化 ,抑癌基因失活 )突变 ,癌症发生。因此 ,基因组不稳定性在癌症的起始过程中作为一个关键的早期事件 ,可能起着特殊的 ,也许是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MicroRNA(miRNA)是一类含21~25个核苷酸长度的单链小分子RNA,其在细胞生长和发育过程的调节中起到了多重作用,miRNA的突变或异位表达与多种肿瘤相关。电离辐射可以诱导miRNA的改变,从而产生致癌或抑癌效果,而且辐射诱导的miRNA表达变化还显示出细胞特异性和性别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辐射诱导的旁效应现象近年来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对于目前低剂量辐射效应的研究将产生重大影响。在其研究过程中,由于电离粒子在能量、径迹上的随机分布,用常规照射的方法无法提供旁效应的直接证据以及准确的单一粒子与生物体的作用结果。微束的发展,特别是单粒子微束通过将精确数量的粒子准确地射入细胞或细胞特定位置,为辐射诱导的旁效应的研究提供了直接有用的手段。为此,论述了辐射诱导的旁效应现象以及微束在其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学术界长期有争议的课题 ,涉及的要点是辐射致癌是否存在阈值。线性无阈(LNT)假说认为 ,任何微小剂量的辐射均将增加致癌的危险 ,其基础是由高、中剂量辐射致癌的剂量效应 ,因为在低剂量范围内当时无论从流行病学调查或实验室研究 ,尚未获得肯定或否定的资料。近 2 0年来人们开始认识到并非任何低剂量辐射都对健康有害 ,Luckey[1]综述了 1976~ 1991年间的有关资料 ,引用了近 10 0 0篇报告 ,首先提出小剂量辐射兴奋效应的概念 ,认为适宜的低剂量辐射对人体存在有益作用。兴奋效应…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对低剂量辐射后发生的间接和延迟效应(如突变、基因不稳定性)的重视,以及新的高效工具(如单细胞微束和先进的培养系统)的应用,过去的十几年对辐射诱导旁效应的产生机制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发现。辐射诱导旁效应是受基因调控,由细胞问信号传递途径中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辐射致癌危险评估的现状、问题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辐射致癌危险评估的现状、问题及展望吴德昌辐射危害的评估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有关辐射致癌的危险估计,本文将仅就辐射致癌危险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提出些分析。现状自1977年基本建议书发表以来的数年中,出现了一些有关辐射在人群中诱发癌症危险的新资料,并获...  相似文献   

20.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RNA,通过与靶mRNA特异性的结合而导致靶mRNA降解或抑制其翻译,对基因进行转录后调控,进而影响各种生命活动。大量研究表明,miRNAs与辐射致癌效应、辐射增敏效应、肿瘤辐射抗拒和辐射旁效应密切相关,已成为放射医学研究的热点。笔者就miRNAs及其在放射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