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文献计量法分析我国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现状。[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16年12月31日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相关文献,统计分析文献的题目、摘要、发表时间、发表期刊等。[结果]共纳入324篇文献,近20年来相关文献数量整体呈递增趋势;按照研究内容可分为各专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研究类,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模式、方法和措施类,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探索类,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实施效果评价研究类,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实施标准和细则类5类。[结论]建议完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相关政策,以病人、医院、护理工作的需求为导向,以新入职护士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建立统一的规范化培训体系,提高护理队伍的知识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方针及(卫生部)《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结合医院具体情况,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形式及评价方法等进行探讨,建立系统的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以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和临床护理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规范化培训是提高护士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新入职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从而提升新入职护士专科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尽快进入护士角色,适用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郝英 《当代护士》2021,28(3):14-17
本文从新入职护士培训的角度出发,从规范化培训现况及分层规范化培训建议两个方面,建议包括做好对新入职护士的分层规范化培训定位、建立专门新入职护士分层培训监督机构、借鉴国外对新入职护士分层培训经验等三个方面.探究分层规范化培训对新入职护士临床护理效果提升的作用,以期为我国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与管理体系。方法对2010年8月—2014年1月238名新入职护士开展岗前知识培训和临床跟班培训,采用护理单元每月行为素质评价结合护理部年度临床工作能力考核评价培训结果。结果实施新入职护士培训6个月后,96.2%新入职护士能够胜任本科室各班次岗位职责并排班上岗,12个月后上升至99.6%。新入职护士护理差错年发生人次数由2010年度的14.6%下降至2014年度的3.7%。结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有助于帮助护士建立临床护理思维模式,培养其所在临床岗位必需的知识、技术及其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李静 《天津护理》2021,29(1):109
目的:了解新入职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需求,为制定科学可行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岗前培训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新入职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需求问卷,调查分析87名新入职护士对岗前规范化培训的需求。结果:87名新入职护士总的希望接受岗前规范化培训需求程度平均得分是(4.57±0.28)分;新入职护士的不同年龄、性别、学历、实习单位、实习单位等级、入职时间岗前规范化培训需求存在差异(P<0.05或P<0.01);新入职护士总的培训时长需求最高4~5周,得分(4.77±0.34)分;基本理论知识需求最高是沟通技巧,得分(4.73±0.39)分;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需求最高是心肺复苏,得分(4.79±0.35)分,培训方式需求最高是线上学习,得分(4.78±0.37)分;考核方式理论考核需求最高是线上答题,得分(4.75±0.33)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需求最高是情景模拟,得分(4.74±0.32)分。结论:新入职护士希望接受岗前规范化培训需求程度较高,希望接受岗前规范化培训总时长、培训内容、培训及考核方式上偏重于短期、信息化、多元化的培训需求,护理管理者应针对不同新入职护士的需求进行针对性培训,完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内容,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培训效果、护理技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求。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武汉协和医院224名新入职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11名新入职护士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新护士培训方案;2017年113名新入职护士设为观察组,根据《大纲》要求,重新制定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培训后采用临床实境考核进行综合测评。结果:根据《大纲》重新制定的培训方案,观察组临床实境考核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新制定的规范化培训方案提高了新护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提高新护士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8.
叶爱兰 《当代护士》2014,(9):151-152
总结了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落实相应的管理对策所取得的成效。主要包括对69名新入职护士通过岗前培训、新手适应期、技能成熟期、临床轮转期进行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及时发现并解决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巩固护理专业思想,提高护士待遇,完善护理制度和流程,加强护理安全教育,选择合格的带教老师,加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护理专业技能,可有效提高培训效果,使新入职护士早日成为合格护士。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入职护士参加CCU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对109名新入职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入职护士参加CCU规范化培训现状总分为(70.36±9.48)分,年龄、学历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新入职护士参加CCU规范化培训现状处于中等水平,建议依据影响因素分析进行干预,制订一套科学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满意度与稳定性,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柯氏模型为导向进行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基础培训的效果评价,探索构建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基础培训效果评价体系。方法本院参加2018年度基础培训的41名新入职护士采用柯氏模型进行规范化基础培训的效果评价,以柯氏模型为指导,采用问卷调查、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法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四个层面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新入职护士基础培训整体满意度为(4.41±0.64)分,理论考核成绩为(82.53±5.42)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为(86.95±3.91)分,管理者对新护士总体评价满意度为(6.78±1.16)分,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基础培训后3个月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患者对新入职护士的满意率为99.84%(高于全院平均水平95%)。结论基于柯氏模型建立的基础培训效果评价体系能促进培训后的新护士临床护理能力和护理质量提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能客观反映出基础培训的效果,使医院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基础培训评价工作有科学、完整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贯彻落实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寻求一种适合ICU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方法,提高新入职护士在ICU轮转期间岗位胜任能力。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新入职并在本科规范化培训的221名护士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114人,对照组107人,对照组给予传统带教方式进行带教,观察组根据《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要求,结合ICU专科特点制定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在临床实践中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进行带教,比较2种带教方式的效果及护士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对2种带教方法进行比较,观察组规范化培训护士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工作统筹能力、学习兴趣和临床带教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ICU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护理带教中效果显著,能使其临床护理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值得在新入职护士护理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新入职规范化培训护士工作环境感知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5月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300名新入职规范化培训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护士工作环境感知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资料特征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新入职规范化培训护士工作环境感知得分为(2.92±0.3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培训科室和培训时间是影响培训护士工作环境感知水平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新入职规范化培训护士工作环境感知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培训科室和培训时间是新入职培训护士工作环境感知水平的影响因素。医院及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培训科室环境建设及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来提高新入职培训护士的工作环境感知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新入护士职规范化培训心理应激的质性研究,发现培训工作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完善培训计划,提高培训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结果共访谈了18名新入职护士,共提炼了5个主题,分别为心理变化、压力源、社会支持、收获及需求。结论新入职护士是医院护士队伍的新生力量,其专业决定了医院未来护理队伍的发展水平,医院可通过了解新入职护士心理状态、压力源、社会支持及培训需求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完善培训方案,加强护理人文培养,提高新入职护士的培训效果,提升规范化培训内涵。  相似文献   

14.
段燕  杨利 《当代护士》2018,(7):159-161
目的探讨基于ASK模型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构建与效果评价。方法借鉴ASK模型培养理念制定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对2015年后新入职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将2015年以后参加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92名护士设为实验组。2015年以前完成新入职培训的85名护士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设为对照组。规范化培训结束后使用自行设计新入职护士培训效果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新入职护士在态度、知识、技能3个维度共9个条目评价得分比较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ASK模型培训理念制定的培训体系的应用,让新入职护士有针对性、目的性和有重点的进行学习和临床实践,有效地提高了新护士在态度、技能、知识方面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规范化培训对骨科新护士综合能力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骨科新入职的、护理工作时间在半年以内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新护士进行骨科规范化培训3月,所有培训对象均完成各项培训内容,观察护理人员培训前后护理服务工作质量、专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评价骨科康复技能、护理用具和护理仪器的使用情况。结果 经过规范化的培训后,新护士的护理服务工作质量、骨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均有大程度的提高;骨科康复技能和护理用具、仪器使用考核成绩比较,培训后明显优于培训前(P<0.05)。结论 规范化的培训有助于骨科新护士综合能力的提高,为护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中医医院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经验,以期为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教学质量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介绍“中医医院新护士入职规范化培训大纲及培训方案”,包括组建教学团队、改进教学内容及多样化教学方法、设定全方位考核方式等。同时,分析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新入职规范化培训后体会,加强西医院校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基本技能的培养、组织中医护理查房及OSCE护理技能培训,提高其中医临床思维及综合能力。结果 88名2016年新入职护士顺利完成首次“中医医院新护士入职规范化培训”,规培结束后的课程评价、目标评价、结果评价及影响评价的考核结果均较为理想。结论 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的实施有利于新入职护士中医临床思维提高及综合素质的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护理专业健康发展和护理队伍整体能力及素质的提升。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重点从规范化培训对象与周期、规范化培训内容及方式、考核评价内容与方法介绍了我国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并分析目前培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规范化培训管理对策和发展趋势,为构建我国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症状护理课程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78名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课程培训。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规范化培训基地79名新入职护士为观察组,采用症状护理课程培训。培训结束后,采用理论考试及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采用教学质量调查问卷评价教学质量。结果观察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成绩和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症状护理课程使护理培训临床化,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新入职护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对成年男性患者导尿操作的成功率。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2年56名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采用手术室传统培训方式。选取2013年至2015年58名新入职护士为观察组,采用规范化培训方案,通过收集临床资料,分析操作失败原因,有针对性地制订操作导尿教学方案,进行理论授课与操作培训。结果规范化导尿培训后,手术室新入职护士理论和操作成绩均提高(P0.01);男性导尿一次操作成功率提高(P0.01);尿道损伤率降低(P0.01)。结论对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能有效地提高新入职手术室护士对男性导尿临床操作成功率,进而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夜跟班制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8~2011年招录的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n=22),予以传统的规范化培训;选择本院2012~2014年招录的新入职护士为研究组(n=24),在传统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增加夜跟班制。比较两组工作一年定岗后临床实境考核成绩。结果研究组临床实境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采用夜跟班制能够减少新入职护士初上岗时的工作压力,帮助新入职护士熟悉夜班工作的流程及规范,提高其安全意识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提升新入职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