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董琦  林海  李权  彭小旅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8):1383-1384
小肠造瘘术是婴幼儿各种危重急腹症如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及肠穿孔手术处理中,常用手段之一[1]。由于术后自造瘘口丢失肠液过多,患儿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严重者不得不依赖静脉营养支持,直至二期手术闭瘘。近年来,我们对出现上述症状的9例小肠造瘘术后婴幼儿,通过收集近端造瘘口排出的肠液,经远端造瘘口回输治疗,患儿水、电解质紊乱得以控制,营养得到维持,可院外护理待闭瘘手术施行,免除长期肠  相似文献   

2.
149例小儿肠造口并发症分析及其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肠造口围造口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肠造口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49例肠造口患儿,随访128例,共56例病人发生164例次并发症,主要的并发症为营养不良(54.69%)、电解质紊乱(29.69%)、造口周围皮肤糜烂湿疹(23.44%)、造口肠管脱垂(8.59%)、造口肠管回缩(3.91%),均二期顺利关闭造口。[结论]小儿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小肠造口的并发症较结肠造口多见;专业造口技术、造口护理方法与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期手术的成功率有关。  相似文献   

3.
总结19例肠造口新生儿术后护理经验,包括:密切监测肠造口患儿术后体温变化,注意保暖;观察呼吸情况,保持气道通畅;注意腹部体征,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记录引流液性质;重视造口肠管血液循环变化,警惕肠管缺血坏死;维持内环境、水电解质平衡,合理的肠内外营养支持;做好造口及其周围皮肤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指导,可为二期造口还纳术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本组19例患儿中,1例放弃治疗,余18例患儿病情稳定带造口出院,择期行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造口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提高对造口患儿的护理质量。方法:树立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造口的相关疾病病因及治疗方法进行健康宣教,加强对造口产品选择,造口护理方法,合理喂养,日常生活的指导,并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结果: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患儿家属正确认识疾病及造口的治疗方法,掌握了基本的护理方法。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为二期手术做好准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总结11例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造瘘术后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加强生命体征、腹部体征、造口肠管血运、造瘘口排出物的观察,做好近期造口护理及远期造口护理,重视对家长的指导.11例患儿经治疗及护理,病情稳定,带造口袋出院,择期行根治术.  相似文献   

6.
潘明慧  刘华章 《护理与康复》2022,21(3):68-69,72
总结1例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空肠造口状态并发肠梗阻患儿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做好肠梗阻的护理,加强患儿营养支持,并给予肠造口护理、膀胱护理、健康教育等.患儿小肠造瘘术后17 d出现呕吐腹胀,入院治疗后病情好转,造瘘口排便通畅,17 d后出院,出院19 d后再次因"腹胀1 d"入院,经治疗与护理6 d后,患儿...  相似文献   

7.
金亚  汤洒潇  卢芳燕   《护理与康复》2022,21(2):67-68+71
总结1例小肠移植患儿术后并发急性排斥反应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为早期识别排斥反应,做好移植肠造口、肠镜检查、免疫抑制剂的护理。患儿经过治疗和护理急性排斥反应得到控制,术后第66天行造口回纳术+肠粘连松解术后,并顺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8.
肠造口刺激性皮炎不仅引起患儿疼痛不适、周围皮肤感染,影响二期手术的进行,还会增加患儿或照顾者的心理压力。通过对54例患儿肠造口刺激性皮炎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引起儿童肠造口周围皮炎的主要原因,根据具体原因选用适合的造口护理用品和粘贴方法,并根据皮炎的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详细指导患儿家属造口护理知识与技能,定时门诊复查及追踪指导。所有患儿肠造口刺激性皮炎均在2~8d内愈合,未再发生刺激性皮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小儿肠造口常见并发症及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40例肠造口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造口术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为营养不良,达到了22例(55.00%),其次依次为电解质紊乱12例(30.00%),造口皮炎9例(22.50%),造口脱垂3例(7.50%),造口回缩2例(5.00%),伤口裂开2例(5.00%),肠梗阻1例(2.50%),造口大量出血1例(2.50%),切口疝1例(2.50%),所有患儿均存活,无患儿死亡。二期造口关闭术后患儿的小肠造口关瘘时间为34 d~7.5个月,平均(2.99±1.23)个月,结肠造口关瘘时间为2~11个月,平均(5.01±1.2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短肠综合征5例(12.50%),腹胀、呕吐2例(5.00%),切口感染/愈合不良1例(2.50%),肠粘连梗阻1例(2.50%);所有患儿均存活,无患儿死亡。结论:小儿肠造口并发症较多,临床应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其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服务在肠造口患儿出院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60例肠造口患儿及其家庭为研究对象,在患儿出院时及出院2周内,通过造口知识培训、电话随访、建立肠造口患儿康复群和开设造口门诊预约等方式,采用延续护理测评量表,对居家造口护理指导前、后患儿的相关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延续护理提高了患儿及家长造口护理知识和技能,改善了患儿自身健康管理依从性,无造口并发症发生,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续护理服务能改善患儿的健康结局,保证专业护理的连续性,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 目的 探讨自体肠液回输在新生儿小肠造瘘术的应用方法和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01月至2017年0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73例小肠双腔造瘘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进行肠液回输将患儿分为肠液回输组(研究组)42例和无肠液回输组(对照组)31例。观察患者出生后90天的体重增长、二期肠造口关闭手术年龄、术后脱离补液时间、二期肠造口关闭术前再入院率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造瘘口位置距屈氏韧带的距离在80~120cm之间,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小肠造瘘位置距屈氏韧带的距离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47);到出生后90天时肠液回输组体重增长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3);二期小肠造口关闭手术年龄肠液回输组明显早于对照组(P = 0.001);术后脱离补液时间肠液回输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01);二期肠造口关闭术前再入院率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 = 0.028)。结论 自体肠液回输能改善新生儿小肠造瘘术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改善远端肠管功能,为尽早恢复肠管连续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FCC)在小儿肠造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规范家庭护理指导,提升出院肠造口患儿的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125例肠造口患儿及家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儿住院期间采取相应的造口护理指导,出院后不定期进行电话随访;观察组采取"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患儿出院后1周、2周、4周时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儿出院后的状况,进行相关的肠造口知识的宣教指导,提醒患儿定期复诊,帮助预约诊疗,采取造口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电话随访、网络平台护理指导、开设造口门诊预约等方式,对其进行规范的家庭护理指导和追踪随访比较两组造口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及家长肠造口相关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肠造口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通过规范造口服务内容和体系,为肠造口患儿出院后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改善了患儿的健康结局,减少医疗费用支出,降低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制定肠造口患儿的家庭照顾目标、工作流程与护理方案,对52例肠造口患儿实施家庭参与护理模式,指导家庭成员参与到医疗护理全过程。52例患儿再入院时各项化验及检查指标正常,符合行造口闭合术标准。52例患儿家庭照护期间,无1例出现因造口并发症返院治疗情况。实施家庭参与护理模式,提升了肠造口患儿家庭的照顾能力和造口患儿的生活质量,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价值感,得到造口患儿家庭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14.
对24例新生儿巨结肠患儿行保守治疗16例,肠造瘘8例,进行根治术前期的专科护理。保守治疗中主要依赖结肠灌洗,并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对肠造瘘者加强瘘口局部护理,避免瘘口感染、糜烂。肠梗阻症状缓解后出院,教家长学会灌肠技术,在出院后6个月左右再入院行结肠根治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模式在肠造口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将2012年7月—2014年1月在我科第1次住院的肠造口患儿82例,以抽签的形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按FCC模式实施护理,对照组按整体护理模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造口患儿的护理效果、家长掌握造口护理的程度、患儿及家庭成员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造口患儿的护理效果、家长掌握造口护理的程度、患儿及家庭成员的满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造口护理,护士的职业价值感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巨结肠根治术前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4例新生儿巨结肠患儿行保守治疗16例,肠造瘘8例,进行根治术前期的专科护理。保守治疗中主要依赖结肠灌洗,并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对肠造瘘者加强瘘口局部护理,避免瘘口感染,糜烂。肠梗阻症状缓后出院,教家长学会灌肠技术,在出院后6个月左右再入院行结肠根治术。  相似文献   

17.
蔡盈  史德利  刘淑娟 《全科护理》2011,9(26):2374-2375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10年6月对8例一期行回肠造瘘的患儿采用二期全结肠切除回肠J储袋Soave’s法肛管吻合特点、治疗及护理方案。结果8例患儿术后均取得了良好的排便功能,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告11例小肠双腔造口患者肠造口的护理。方法注重小肠双腔造口的局部管理,加强肠内营养及肠液回输时的护理。结果 11例患者肠造口血运良好,颜色红润,肠内营养及肠液回输耐受较好,未发生周围皮肤破溃、腹胀腹泻及堵管等并发症,患者营养状况改善良好。结论小肠双腔造口为暂时性造口,良好的护理可以减少和杜绝并发症的不必要发生,与患者营养等治疗同步进行,为患者的下次手术做好充分准备,使患者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额外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王少霞  王志霞  赵天云  杨婧铭 《全科护理》2020,18(26):3574-3576
总结1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病人行近远端小肠造瘘术后间断给予肠内营养联合消化液回输的护理。强调术中经鼻腔给予留置鼻肠管,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液输注,通过改良两件式造口袋,回收小肠造口近端消化液,造口远端通过留置尿管再进行回输。采用Caprini评分量表及血栓弹力图检测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预测,密切观察造口血液循环,切口无出血及渗血。同时配合外科基础治疗和造口护理。经过14 d个性化和系统化的专业护理,病人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一例早产儿回肠造瘘术后刺激性皮炎合并造口脱垂的护理措施。针对该患儿回肠造瘘术后刺激性皮炎合并造口脱垂的病情发展给予分阶段改良造口护理、早产儿舒适度护理、家庭照顾式造口护理 ,使患儿造口恢复正常形态,顺利进入下一步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