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托宁雾化吸入对机械通气病人呼吸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珺 《护理研究》2006,20(13):1179-1180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雾化吸入对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病人的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49例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病人,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雾化吸入长托宁,对照组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记录雾化前及雾化后10min、30min、60min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雾化后观察组气道峰压、呼吸阻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肺顺应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托宁雾化吸入用于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病人,可有效降低病人的气道峰压、呼吸阻力,同时改善肺顺应性。  相似文献   

2.
黄珺 《护理研究》2006,20(5):1179-1180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雾化吸入对气管插管覆机械通气病人的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49例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病人,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雾化吸入长托宁,对照组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记录雾化前及雾化后10min、30min、60min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雾化后观察组气道峰压、呼吸阻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肺顺应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托宁雾化吸入用于气管插管度机械通气病人,可有效降低病人的气道峰压、呼吸阻力。同时改善肺顺应性。  相似文献   

3.
阮正上  江来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5):2591-2592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ICU 60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雾化吸入长托宁1.0 mg)及对照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5 mL).分别观察吸入前,吸入后15、30和60 min患者心率、脉搏氧饱和度、气道峰压、呼吸道阻力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气道峰压及气道阻力明显降低(P<0.05),心率及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结论:雾化吸入长托宁可以有效解除机械通气患者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从而降低气道峰压及气道阻力,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7月收治的各种原因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6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5例。分别采用气管插管滴入和雾化吸入的方法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呼吸力学指标、肺损伤评分、预后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一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明显降低,肺顺应性(CL)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治疗后肺损伤评分明显降低。治疗后1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人住ICU时间低于对照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雾化吸入给予PS能够在患者吸氧的同时迅速、有效地将PS送达肺部并发挥疗效,缓解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期间采用气道分级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按患者入科顺序将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按常规气道管理,每2h予胸部物理治疗;观察组按气道评分实施气道分级管理,行不同频次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机械通气第5天、第10天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问和住院时间。结果机械通气第10天,观察组潮气量、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监测值优于对照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道分级管理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肺功能正常的患者术后使用保护性肺通气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全麻下耳鼻喉科术后患者使用常规机械通气模式.30 min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维持常规机械通气模式.研究组(P组)改为保护性肺通气模式.30 min后观察呼吸力学参数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气道峰压升高,气道平均压升高,呼气末二氧化碳升高,呼吸系统总阻力降低,呼吸系统总顺应性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时肺功能正常患者实施保护性肺通气,与常规机械通气模式对比,其气道峰压升高,气道平均压升高,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呼吸系统总阻力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期间不同氧气驱动雾化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器直接与无创通气管路连接,雾化过程中不间断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雾化吸入治疗时暂停无创呼吸机治疗,分别记录每次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生理指标,评价疗效。结果雾化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困难分级、辅助呼吸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联合两种不同雾化治疗方式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均有效,但是雾化吸入器连接于无创通气管路中进行雾化吸入的舒适性更高,不良反应少,更加适合患者雾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对大容量全肺灌洗(whole lung lavage,WLL)尘肺患者术中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180例择期WLL手术尘肺患者,其中尘肺病壹期、贰期、叁期患者各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照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记录雾化前及雾化后即刻、15 min、30 min、45 min、60 min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雾化后15 min、30 min、45 min、60 min实验组和对照组与其雾化前气道峰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气道峰压、呼吸功、呼吸阻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肺顺应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用于WLL术中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气道峰压、呼吸功、呼吸阻力,同时促进肺顺应性恢复,提高WLL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机械通气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肺性脑病对患者血气分析以及通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肺性脑病患者6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入住呼吸重症监护治疗病房(RICU)时间与总机械通气时间、通气指标与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与1周内再插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入住RICU时间与总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a O2、Sa O2以及p H均高于对照组,Pa 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肺性脑病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吸入氦-氧混合气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作用以及对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的作用。方法:选择12例重症COPD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氦-氧混合气组(70%氦;30%氧)和对照组(FiO2:30%),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0、90min、6h的呼吸力学指标(气道峰压、平台压、吸气阻力、呼气阻力)以及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的变化;选择准备脱机的机械通气患者6例,按自身对照方式脱机后随机先后吸入氦-氧混合气,(70%氦-30%氧)和低浓度氧(FiO2:30%)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0、90min、6h和停止治疗后30min(重新上机进行压力支持通气)的动脉血气指标。结果: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氦氧混合气治疗后气道压力、气道阻力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脱机患者吸入氦-氧混合气后与对照组比较pH、PaO2、PaCO2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吸入氦-氧混合气在治疗重症COPD机械通气患者方面能够明显降低气道压力和气道阻力,避免气压伤的发生;应用氦氧混合气可以有效避免脱机患者血气指标的恶化,可以有助于患者的顺利脱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联药物(万托林、普米克令舒、爱全乐)经BIPAP呼吸机泵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BIPAP呼吸机治疗;治疗组30例除按对照组的治疗外,同时给予三联药物经BIPAP呼吸机泵驱动雾化吸入,2次/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血气值、氧饱和度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应用三联药物经呼吸机泵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可明显提高PaO2,降低PaCO2,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结论:三联药物经BIPAP呼吸机泵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病情,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可必特气雾剂、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以及沙丁胺醇气雾剂对应用机械通气的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支气管扩张作用。方法 对60例应用机械通气的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均实施间歇正压通气呼吸模式,并在记录气道峰压、平台压、呼气峰流速、气道阻力后,分别通过雾化器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A组)、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B组)和可必特(C组),吸入后10、30、60、180及360min后重复记录各通气参数的变化。结果 C组在用药10min时气道峰压、气道阻力即有下降,呼气峰流速上升(t分别=2.73、2.46、2.28,P均〈0.0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26、30.59、106.73,P〈0.05),至180min时改善最为明显,至360min时气道峰压、气道阻力仍有明显下降,呼气峰流速明显上升(t分别=2.93、2.23、2.29,P均〈0.05),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85.76、26.77、124.12,P均〈0.05)。结论 对应用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应用可必特对支气管的扩张效果强于单用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或沙丁胺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及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抗感染、吸氧、祛痰、平喘等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观察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胸闷及憋喘症状是否减轻,血氧饱和度及排痰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显著,治疗5天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6.6%,对照组7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及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均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能更好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并可提高血氧饱和度,效果优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14.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3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认为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准确设置呼吸机参数,加强气道护理,做好用药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联合经管道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APACHEⅡ评分及机械通气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试验组(n=28,BiPAP无创呼吸机联合经管道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和参照组(n=28,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和参照组,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参照组(P<0.05)。试验组呼吸困难改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BiPAP无创呼吸机联合经管道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能改善肺功能及APACHEⅡ评分,加快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力咳合剂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对呼吸力学及氧化应激指标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COPD患者7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肺力咳合剂治疗。比较两组效果、证候积分、呼吸力学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喘息、气短、神疲乏力及恶风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力学Raw、PIP低于对照组,Cdyn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SH-Px、SOD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力咳合剂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能提高COPD患者有效率,可降低各症候评分,能改善患者呼吸力学及氧化应激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短时强化镇静对呼吸力学、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咪达唑仑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41例,随机分为短时强化镇静组21例和常规镇静组2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咪达唑仑维持镇静,短时强化镇静组在实施有创机械通气前24 h维持相对深度镇静(SAS评分1~2分)后改为适度镇静(SAS评分3~5分),常规镇静组一直维持适度镇静(SAS评分3~5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咪达唑仑用量.结果 与常规镇静组比较,短时强化镇静组吸气峰压、吸气平台压、吸气阻力明显降低(P<0.05),胸肺动态顺应性、静态顺应性明显增高(P<0.05),机械通气时间、咪达唑仑用量明显减少(P<0.05),但ICU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短时强化镇静可明显降低AE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的气道阻力,改善胸肺顺应性,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咪达唑仑用量,不影响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作者提出了一种由于机型通气患者雾化治疗的方法-重复呼吸雾化法。并对9例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对比研究了喘乐通重复呼吸雾化法与喷射雾化法治疗对呼吸宁动力、血气率和动脉血压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两种方法降低气道峰压和气道阻力的程度类似,但重复呼吸雾化法全身无明显作用,而且用药量仅为喷射雾化法的2%。  相似文献   

19.
研究选择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有创人工气道机械通气(ETMV)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面罩机械通气(FMMV)治疗,回顾相关临床资料。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呼吸频率、PaCO2水平、PaO2水平、SpO2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把握临床指征,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20.
陈婷  张会杰  陈玉格 《全科护理》2023,(13):1779-1782
目的:探究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病人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实施体外膈肌起搏干预的效果及对病人膈肌功能、呼吸力学指标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病人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支持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体外膈肌起搏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临床疗效、膈肌功能、呼吸力学指标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干预3周末观察组病人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周末观察组病人气道阻力、呼吸压力、气道峰压及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病人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实施体外膈肌起搏干预,可有效改善病人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呼吸力学相关指标,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