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本文以神经内科2010-01—2012-01所收治的10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对比2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G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食管反流和带管时间等临床指标,以及HAM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结果表明,神经内科气管切开患者接受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术是指颈段前壁切开,通过切口将适当大小的气管套管插入气管的手术,病人可直接通过气管套管呼吸[1],气管切开后患者的呼吸道与外界相通,正常的防御功能减弱,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及预后。本资料收集神经内科自2009-05~2011-05收治的31例气管切开患者。现将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术是指颈段前壁切开,通过切口将适当大小的气管套管插入气管的手术,病人可直接通过气管套管呼吸[1],气管切开后患者的呼吸道与外界相通,正常的防御功能减弱,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及预后。本资料收集神经内科自2009-05~2011-05收治的31例气管切开患者。现将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的护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通过对我科60例病人的护理实践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1999-06~2004-06共护理气管切开病人60例,其中重型颅脑损伤36例,脑出血24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0~75岁。2护理体会2·1术前护理2·1·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脑出血或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极其危重,护士接诊后应首先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并测量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及呼吸道阻塞,如有应及时查找原因并排除(如清除口腔和鼻腔分泌物,有舌后坠者应采取措施)。2·1·2术前准备:重型颅脑损伤或脑出血病人…  相似文献   

5.
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护理措施,减少气管切开的并发症,降低重症脑挫裂伤患者的病死率。方法通过对37倒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护理、吸痰的护理、气管切口的护理、堵管和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37例重症脑挫裂伤患者,痊愈26例,好转10例,死亡1例,3例发生肺部感染,其余34例无导管阻塞、气道狭窄、脱管、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重度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采用合理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的护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通过对我科60例病人的护理实践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护理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43例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工作和病情演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患者采取气道综合护理措施后,除3例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外(6.98%),40例(93.02%)安全渡过急性期,有2例发生肺部感染(4.65%),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对于气管切开患者,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雾化吸入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等措施是护理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护理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43例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工作和病情演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患者采取气道综合护理措施后,除3例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外(6.98%),40例(93.02%)安全渡过急性期,有2例发生肺部感染(4.65%),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对于气管切开患者,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雾化吸入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等措施是护理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因头部外伤所导致的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此类病人大都呈深昏迷状态,GCS评分3~8分.急诊抢救状态往往需行气管切开,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是否规范,与病人抢救效果和预后有直接关系.我科2005-2008年共收治此类病人76例,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咳嗽反射差,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不易排出,易引起肺部感染,导致机体缺氧,加重脑水肿,早期气管切开可改善脑缺氧状况,促使脑组织功能恢复[1].因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是否正确完善,会直接影响脑外伤患者抢救效果和愈后,是预防肺部感染、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住院医师是医生职业生涯中的最初阶段,接受规范化培训非常重要.结合我院神经内科对住院医师培训的实践和经验,我们认为通过职业道德、医患沟通能力,临床技能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可以提高神经内科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使其适应目前复杂的医疗环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入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NI)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4-01-12神经内科出院的3 055例患者的NI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2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74%,351例次,例次发病率为11.49%,其中以脑卒中患者感染较多,其中脑出血51例(15.55%),脑梗死148例(45.12%);感染部位最常见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214例(60.97%),泌尿系统25例(7.12%),消化系统76例(21.65%),皮肤软组织17例(4.84%)。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住院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无侵入性操作、病区空气的环境、住院时间、相应季节、患者年龄、住院时药物应用等。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因素以外源性为主,对住院患者注意无菌操作,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强医护人员无菌观念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国内神经内科会诊科室的分布特点及会诊疾病谱的构成,为科室医师临床与科研培训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通过检索国内文献数据库,检索2005-09—2015-09已发表关于神经内科会诊病例分析的报道,进行文献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报道7篇,会诊病例总数4 899例,男2 334例(47.6%),女2 565例(52.4%),年龄5个月~101岁。常规会诊3114例(63.32%),急会诊1 804例(36.68%)。会诊科室以内科最多。急会诊以急性脑血管病、昏迷!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常见,常规会诊以头晕!眩晕、头痛、陈旧性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变、精神障碍性相关疾病常见。结论会诊中应明辨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及种类,详尽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及时调整自身知识结构,掌握疾病谱系的演变,以辨证哲学思维指导临床医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Zusammenfassung Kurze Stellungnahme zur Frage, ob eine Neurologische Klinik in einem Großkrankenhaus ihre eigene Überwachungs- und Intensiv-Pflege-Station haben soll. Die Frage wird bejaht und diese Entscheidung begründet.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0.45%盐水持续气道内湿化联合气道灌洗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0.45%盐水持续气道内联合气道灌洗方式;对照组采用单纯0.45%盐水持续气道内湿化的方式,观察2组吸痰后动脉血气分析情况。结果试验组吸痰后血气分析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0.45%盐水持续气道内湿化合并气道灌洗湿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脑出血或脑梗死复发并发肺感染患者再次行气管切开术时,以原切口气管环下方造瘘手术难度相对较小、危险性低且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尤其适用于甲状腺体积较大患者;术前存在气管狭窄患者,推荐在原气管环造瘘处剔除瘢痕组织.放置8号带气囊气管套管,扩张气管.术后切口部位出血或渗血,以油纱条或碘仿填塞止血24~48 h即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会诊病例的科室分布、申请会诊方式以及疾病种类特点,探讨神经系统疾病与其他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对申请神经内科会诊病例的一般情况、疾病诊断以及神经系统疾病与其他系统疾病的关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会诊患者总数1150例,其中男性485例,女性665例,年龄分布7~95岁;平均年龄59.5±6.8岁。申请会诊科室以内科最多,共655例(56.9%)。急会诊例数285例(24.8%),常规会诊例数865例(75.2%)。531例(46.2%)继发于申请会诊科室所属的系统疾病,89例(7.7%)为医源性神经系统损害,75例(6.5%)为精神障碍性疾病。常规会诊以头晕/眩晕最多共243例,占常规会诊的25.5%;急会诊以急性脑血管病最多,共79例,占急会诊总数的39.9%。结论会诊病例神经系统损害多数与其他系统疾病有关;急会诊最常见的病种为急性脑血管病,常规会诊最常见的病种为头晕;部分神经系统损害与医源性因素有关;外科会诊主要目的为手术风险评估,内科会诊主要目的为脑血管病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266例神经外科术后建立人工气道的临床资料。结果 266例中,单纯气管插管209例(18例出院随访数据缺失),其中气管插管时间<7 d 148例,7~14 d 24例,>14 d 19例;行气管切开术57例[3例出院随访数据缺失,余54例中,早期气管切开术(气管插管时间≤7 d)38例,晚期气管切开术(气管插管时间>7 d)16例]。单纯气管插管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均明显低于气管切开术病人(P<0.05),入住ICU时间较气管切开术病人明显缩短(P<0.05)。住院期间,早期与晚期气管切开术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GC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后,早期与晚期气管切开术病人严重出血、皮下气肿、气胸、肺部感染、气管狭窄等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神经外科术后病人是否需要早期气管切开术或晚期气管切开术,需要综合考虑病人情况及利弊得失,做出对病人最有利的决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