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 1998年~ 2 0 0 0年 3月行膀胱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尿流改道术 1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0例中男性 6例 ,女性 4例 ;年龄41~ 6 7岁 ,平均 5 5岁 ;多发性肿瘤 6例 ,单发性肿瘤 4例。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性膀胱癌 ,其中移行性上皮细胞乳头状癌 7例 ,鳞状上皮细胞癌 2例 ,腺癌 1例。所有手术均获成功 ,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 6个月经随访 ,未见肿瘤复发 ,疗效满意。2 术后护理2 .1 引流管的护理 患者术后留置多根引流管 ,应妥善固定 ,防止折叠、滑脱 ,并做好标签。2 .1.1 回肠代膀胱段放置可冲洗的Fol…  相似文献   

2.
全膀胱切除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T2 、T3 期 )的主要方法 ,术后尿流改道对患者的生活习惯有较大的影响。因此 ,如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帮助患者度过围手术期并很好地适应手术后的生活角色 ,护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对 5 6例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患者进行了全面、周到、细致的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 1 资料 :我院 1990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中 ,共行全膀胱切除术5 6例 ,尿流改道均为回肠膀胱术 ,其中男性 41例 ,女性 15例。 40岁以下 2例 ,40~5 0岁 17例 ,5 0~ 6 0岁 2 1例 ,6 0岁以上 16例。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
直肠代膀胱术是采用膀胱全切 ,以直肠代替膀胱功能、及乙状结肠腹壁造瘘的手术方式 ,是泌尿外科常用的一种尿流改道术。适用于复发性、多发性、浸润性膀胱肿瘤 ,或因膀胱阴道瘘、膀胱外翻无法修补的患者 ,由于直肠容量相对较小 ,加上肛门括约肌不能马上适应管理液状的尿液 ,术后早期患者不可避免地出现尿失禁现象。本文总结了 1999~ 2 0 0 1年间 14例直肠代膀胱术患者的术后护理 ,供同行参考。1 临床资料直肠代膀胱手术患者 14例 ,其中 ,男性 11例 ,女性 3例。年龄在 4 0~ 6 0岁之间 ,均为膀胱肿瘤患者。术后护理时间为15~ 2 5d ,直至…  相似文献   

4.
膀胱肿瘤居泌尿系肿瘤首位,发病年龄大多数为50~70岁,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4:1。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膀胱刺激症状、排尿困难等。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肿瘤的病理情况并结合病人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手术方式分膀胱全切除和膀胱部分切除两种。我科自2002年7月-2006年7月共开展膀胱部分切除65例,总结护理体会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我院 2年来为 8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施行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 ,术后恢复良好。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8例 ,男 7例 ,女 1例 ,年龄 5 5~ 71岁 ,平均 5 3岁 ,为浸润性或多发性膀胱肿瘤。手术方法 本组均在硬脊膜外麻醉下 ,先按常规方法作根治性膀胱切除 ,术后再行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①肠段截取 :距离回盲瓣 1 0cm处切断回肠 ,2 5cm处切断结肠 ,在保证血液供应的情况下分离部分肠系膜 ,作回肠和横结肠端端吻合 ,恢复肠道连续性 ,常规行阑尾切除 ,游离肠袢用 0 .2 5 %碘伏反复冲洗 ,…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 手术在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对11例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行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 手术。结果 术后1l例随访1~3年。1年时死亡1例,1例多发膀胱肿瘤患者于术后3个月复发,第3次做灌注化疗;余9例2年内死亡4例,5例生存3年以上。1年存活率91%。结论 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可延缓病情发展,为手术切除肿瘤提供宝贵的时机,两者结合,可成为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除加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以及指导术后代膀胱功能训练技巧.方法 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患者6例,年龄42~67岁,平均年龄56岁,均为男性.术前护理着重于心理护理和肠道准备;术中密切配合,严格无菌操作和无瘤技术;术后重点加强各引流管的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同时注重代膀胱功能的训练.结果 6例手术患者于4~6周后均恢复控尿功能,无排尿困难及尿失禁.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配合,精心的术后护理以及恢复期代膀胱功能的训练,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对38例膀胱镜下膀胱肿瘤切除手术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比开腹手术时间短,手术效果满意,对机体损伤小、患者痛苦少,住院周期短,恢复快。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良好手术配合,能确保顺利地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9.
<正> 膀胱肿瘤在施行膀胱大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术后,利用残留膀胱壁的再生,形成新的膀胱,关于手术护理,目前尚无文献报导,现就我院自1983年以来所做四例再生术的护理初步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本组4例中,女性1例、男性3例,年龄54~70岁,平均62.8岁.术前均有肉眼全血尿,应用各种止血方法无效。其中1例为复发性多发性膀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为移行细胞癌。85%的病人因无痛性血尿就诊时,肿瘤已经发展至B1或B2期,表现为浸润性肿瘤。在我国,TURB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膀胱癌的主要手术方式,文献报道其术后肿瘤复发率在55%~73%之间[1]。对于浸润性膀胱癌(C,D1期)、多发性膀胱癌及反复复发的膀胱癌,膀胱全切、尿流转流术是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就阑尾输出道可控性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95年~2004年间我科收治膀胱癌患者270例,其中女性37例(13.7%),男性233例(86.3%),膀胱全切47例(17.4%),其中阑尾输出道、可控性回…  相似文献   

11.
保留性功能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附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 8月~ 1999年 11月 ,我院分别对 2例膀胱肿瘤患者行保留性功能膀胱全切除及回肠新膀胱术 ,术后患者尿自控 ,性功能状态良好 ,效果满意 ,现将手术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例患者 ,男性 ,年龄分别为 71岁、6 1岁。病程 3~ 4年 ,术前性功能存在。第 1例患者 3年前因膀胱移行上皮乳头状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第 2例患者因反复发作无痛性肉眼血尿入院 ;术前均行膀胱镜检并活检、CT、IVU检查。例 1为膀胱癌复发 ,呈多发性。例 2为膀胱左侧壁巨大乳头状新生物 ;尿道、膀胱颈部均未见肿瘤浸润 (活检证实 )。术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部分切除加噻替哌局部用药治疗局限的膀胱浸润性移行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对21例局限的膀胱浸润性移行细胞癌患者采用膀胱部分切除加噻替哌局部用药治疗,并术后随访2年。结果21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迅速,生活质量良好,术后随访2年无1例复发。结论决定其预后的因素主要是肿瘤浸润的深度和细胞分化的程度以及转移的发生率,其次是手术方式和治疗方案,应尽量采取对病人创伤小、对膀胱功能影响小的术式,膀胱部分切除加噻替哌局部用药是1种疗效显著的治疗局限的膀胱浸润性移行细胞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大部分切除一期行生物补片膀胱修补术在高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膀胱部分切除、一期行生物补片膀胱修补术的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1,87岁老年男性,膀胱前壁病变,范围5.5 cm×2.5 cm,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病情分级Ⅲ级。病例2,77岁老年女性,膀胱右前壁病变,范围5.2 cm×4.0 cm,ASA Ⅱ级。患者采用膀胱大部分切除生物补片膀胱扩大的手术方式,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手术资料及术后膀胱镜及尿动力学随访情况。结果: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55.0±35.4)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患者均在术后8 d出院。术后随访10~14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随访尿动力结果:最大尿流率16.5 mL/s,最大膀胱容量303 mL。白天3~4次,夜尿0~3次,排尿间隔2 h,每次尿量200~300 mL,美国泌尿外科协会症状评分(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 symptom score, AUASS) 2~5分。对于高龄、合并症多、手术麻醉风险大的患者可以行膀胱部分切除,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肿瘤体积小的患者,膀胱部分切除后能够保留足够的正常膀胱壁,并逐渐恢复膀胱容量。对于病变范围较大、残余正常膀胱组织较少的患者,保证切缘阴性的情况下,膀胱扩大术有助于恢复膀胱容量。结论:膀胱大部分切除一期行生物补片膀胱修补术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保留膀胱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适用于高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黏膜下剥离术联合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吉西他滨治疗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non-muscle invasive urothelial bladder cancer,NMIB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攀钢集团总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例单发NMIBC患者临床资料。利用专用膀胱黏膜注射针经膀胱镜于肿瘤基底部注射吉西他滨(20 mg/mL)形成局部水肿后行膀胱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bladder tumor 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BT-ESD)。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估算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复查膀胱镜,统计复发率。结果:7例患者顺利完成BT-ESD,无中转开放手术及改为其他手术方案。术后无非计划再次手术止血,未发生创面膀胱穿孔,术中无输血。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肿瘤最大径0.7~2.0 cm,平均(0.9±0.4) cm,肿瘤均为菜花状,带蒂,位于膀胱侧壁2例,右侧输尿管脊2例,左侧输尿管脊2例,三角区1例。手术时间20~40 min,平...  相似文献   

15.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分为浅表性及浸润性两类,浅表性肿瘤的治疗以经尿道肿瘤切除为主要手段,浸润性的肿瘤则要进行根治性的膀胱切除[1].由于手术复杂,创伤大,患者年龄大,体质差,术后卧床时间长等因素,所以术后并发症较多.针对10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2例出现了下肢静脉血栓,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膀胱肿瘤居泌尿系肿瘤首位,发病年龄大多数为50~70岁,男性26例,女性6例。男女之比约为4∶1。临床多以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膀胱刺激症状、排尿困难等表现就诊。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单发、广基或直径大于2cm之T2期膀胱癌、离膀胱颈部较远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我科自2003年7月~2006年7月共开展膀胱部分切除32例,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纤维膀胱镜联合钬激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52例膀胱肿瘤(Tis~T2a期) 患者应用纤维膀胱镜联合钬激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其中44例为初发肿瘤,8例为复发肿瘤.肿瘤自瘤体基底部切除,再将其周围1.0~2.0 cm正常组织汽化、烧灼.结果 本组52例膀胱肿瘤均1次切除,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8.
膀胱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对于多发或复发肿瘤、浸润性肿瘤、高分级(Ⅱ~Ⅲ级)肿瘤患者均应考虑膀胱全切治疗,以提高远期生存率[1]。近年来,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因其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有逐渐取代开放手术的趋势。本文拟总结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苏江浩  刘军 《广西医学》2002,24(2):224-224
1995年 7月~ 1 999年 2月采用膀胱肿瘤局部切除后膀胱旷置加尿流改道 ,治疗反复复发的表浅性膀胱肿瘤共 7例 ,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男性 ,年龄 38~ 5 9岁 ,平均 5 1 .2岁。所有病例均有 1~ 4次保留膀胱的膀胱肿瘤手术史 ,平均 2 .2次。本次发病与上次手术间隔时间 4~ 1 8月 ,平均 1 0 .5月。病理报告均示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 ~ 级 ,临床分期 T1 ~T2 期。本次住院均经膀胱镜、尿液细胞学检查及 CT、B超等检查证实膀胱肿瘤复发 ,以及复发肿瘤为浅表性、乳头状。临床检测初步排除有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20.
刘娜  杨怡然 《基层医学论坛》2014,(24):3203-3204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行膀胱全切Bricker回肠膀胱术的术后护理。方法2008年2月-2013年6月我院对28例膀胱肿瘤患者施行膀胱全切Bricker回肠膀胱术,同时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全面护理,使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护理。结果28例患者手术成功,2例发生切口感染经治疗后痊愈,无吻合口瘘,无护理并发症。结论在膀胱全切Bricker回肠膀胱手术前后,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患者充分、积极、多方面的整体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疼痛,促进患者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