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潍坊地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中的细菌感染情况.方法对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1 016例ALRI患儿,于入院当天,待患儿咳嗽后无菌操作吸取鼻咽深部分泌物及痰液,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培养分离菌种,采用VITEK-60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结果 (1)1 016例中获得阳性标本516例,阳性率为50.78%;培养出细菌559株,革兰阳性(G+)球菌294株(52.6%),革兰阴性(G-)杆菌265株(47.4%),其中前8位细菌依次为A组链球菌80株,表皮葡萄球菌77株,肺炎链球菌51株,大肠埃希菌45株,肺炎克雷伯杆菌4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铜绿假单胞菌28株,D组链球菌27株.(2)年龄越小细菌感染率越高,1岁内与1岁后细菌感染率分别为58.8%(443/753)及27.7%(73/263),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75.31,P<0.01).(3)某些细菌在不同的季节、年龄其感染情况有所不同.(4)315例做血培养,获得阳性标本45例,阳性率为14.3%.结论潍坊地区小儿ALRI细菌感染率为50.78%,A组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等8种细菌为该地区小儿ALRI的常见细菌.  相似文献   

2.
儿童猩红热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以下简称本菌 )经呼吸道传播而引起的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也是儿科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该病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猩红热皮疹以及皮疹消退后可有脱皮或脱屑为其特征。如果本菌经外科伤口感染引起发热、猩红热皮疹称外科猩红热 ,经产道感染引起发热、猩红热皮疹则称产科猩红热。2 0世纪 40~ 6 0年代 ,小儿猩红热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病 ,当时不仅发病率高 ,而且临床表现重 ,并发症多 ,死亡病例不在少数。而今 ,猩红热发病明显减少 ,而且临床表现多较轻 ,治疗恢复快 ,并发症少 ,极少有死亡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诊断为“细菌性脑膜炎”或“化脓性脑膜炎”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189例患儿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分别采用培养和宏基因二代测序检测方法检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分析2种检测方法病原检出率的差异。根据就诊时患儿年龄分为新生儿组(≤28日龄)和非新生儿组(>28日龄),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脑脊液培养为金标准,分析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89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中男116例、女73例。血和(或)脑脊液培养共检出7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0株(65.8%),检出率较高的致病菌有无乳链球菌18株(23.7%)、大肠埃希菌17株(22.4%)、肺炎链球菌15株(19.7%)。非新生儿组革兰阳性菌感染率高于新生儿组[76.0%(38/50)比50.0%(13/26),χ^(2)=5.24,P=0.020]。48例患儿脑脊液同时送检宏基因二代测序检测和培养,宏基因二代测序检测的病原检出率高于培养方法[20例(41.7%)比12例(25.0%),χ^(2)=16.45,P<0.001]。脑脊液宏基因二代测序和培养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79.2%(38/48),其中同时阳性的11例患儿均检出同一种病原菌。以脑脊液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中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75.0%。结论: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可提高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检出率,且与脑脊液培养检出结果一致性较高。在诊断细菌性脑膜炎时,尤其在疑似诊断患儿中传统病原学无法明确病原时应尽早完善宏基因二代测序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岁以下健康婴幼儿鼻咽部携带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特点,监测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对常规用药的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荚膜肿胀试验对肺炎链球菌进行血清分型,E-test法测定肺炎链球菌(451株)、流感嗜血杆菌(168株)、卡他莫拉菌(396株)的体外敏感性,头孢硝噻吩试验检测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结果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携带率分别为12.4%、4.6%、10.9%;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中19F最多见,其余依次为14、19A和15、6B、23F、6A,且春季和秋冬季无明显差别;PCV7、PCV9、PCV10价疫苗覆盖率均为48.6%,PCV13覆盖率为61.0%,后者明显高于前者;此外,19A的耐药性高于多数血清型(包括19F),23F的耐药性强于其他血清型,6A的耐药性强于6B。不同城市间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所占比例分别为11.6%~28.6%、19.6%~54.4%、32.0%~62.8%。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敏感,22.7%和21.0%的卡他莫拉菌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耐药,济南的耐药率高达50.0%和44.8%。卡他莫拉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85.0%~100.0%;未发现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的流感嗜血杆菌。结论 2岁以下健康婴幼儿鼻咽部携带肺炎链球菌中以19F最多见,19A耐药性强于其他血清型;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卡他莫拉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儿童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STS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分别由A族链球菌(GAS)和B族链球菌(GBS)引起的STS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同时,对2株菌株进行9种链球菌超抗原基因检测,对GAS菌株进行emm分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STSS患儿既往体健,除发热外,早期临床表现各异。病例1以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病例2以烦躁不安为突出表现。但2例患儿的疾病进展均急骤、凶险;病例1死亡,病例2放弃治疗。2例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正常,中性粒细胞及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伴凝血功能异常及显著低蛋白血症;呼吸衰竭发生早。GBS菌株的9种超抗原基因均阴性;GAS菌株系emm1型,携带speA、speC和SMEZ毒力基因。GBS菌株引起STSS患儿以神经系统异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损害为显著特征,无皮疹。结论 STSS是一种少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儿科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早期识别、及时诊断、充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无症状性菌尿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茵尿对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6例NS并无症状性菌尿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抗生素进行细菌清除治疗,8周后B组作细菌清除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78.3%,B组总有效率为43.5%.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x2=6.18 P<0.05).B组细菌清除后的疗效与A组无差异.结论无症状性菌尿可影响NS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小儿肺炎病原体组成现状,探讨其诊断方法及耐药状况。方法(1)对符合肺炎诊断标准的772例患儿,取患儿气道深部分泌物培养,行药敏试验。(2)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联检试剂,同时检测四种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MP)、嗜肺军团菌(Lp)、肺炎衣原体(Cpn)、Q热立克次氏体。(3)收集双份血清进行抗体(IgM)检测。结果⑴细菌培养460例,检出病原菌19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64株,革兰阴性杆菌130株。检出致病菌排列前4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2)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达70%;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泰能、环丙沙星等敏感,对常用抗生素耐药。(3)772例患儿中,非典型病原体感染212例,感染率27.46%,其中MP肺炎125例,占16.19%;Lp感染100例,占12.95%;Cpn感染13例,占1.68%;Q热立克次氏体感染3例,占0.39%。(4)双份血清抗体(IgM)检测59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增高50例。(5)多重感染41例,占5.3%。结论肺炎患儿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占优势,病原菌对儿科常用抗生素耐药。四种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约占昆明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1/3,其中MP、Lp感染居前两位。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新生儿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细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新生儿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细菌群落多样性,探讨以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为基础的细菌鉴定方法与传统培养法的差异,为临床预防、诊疗细菌性感染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经治的26例患儿35根气管导管为研究对象,依靠16S rDNA PCR-DGGE技术,通过quantity one软件分析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中细菌群落多样性,通过T-A克隆测序,了解生物膜中细菌种类分布及常见优势菌.结果 35根气管导管经16S rDNA PCR-DGGE所得条带13.8±5.4,香农威纳指数2.42 ±0.38.16份标本来自7例患儿不同疾病阶段,其中6例患儿气管导管留置天数增加,香农威纳指数减小.6例不同基础疾病患儿的气管导管标本香农威纳指数各不相同.回收24条优势条带克隆测序.35份标本中检出克雷伯菌属100%、假单胞菌属80%、链球菌属77%,91%的标本中存在无法培养的细菌,97%检测到2种以上菌属.80%克雷伯菌属和82%链球菌属中分别与假单胞菌属伴随存在.22例有临床痰培养结果,肺炎克雷伯菌10例(45%),鲍曼不动杆菌2例(9%),阴沟肠杆菌、阴性结果各1例(5%),培养结果均为单菌属.8例痰培养显示“正常菌群”,其对应导管上均检测到克雷伯菌等菌属.结论 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中细菌群落具有多样性;16S rDNA PCR-DGGE技术相比培养法更能全面反映气管导管表面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克雷伯菌属、假单胞菌属及链球菌属是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中常见菌属,它们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急危重患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危重患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监测方法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与DIC的内在关系.方法 随机对我院PICU新入院的急危重患儿在入院24 h内进行首次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根据分值不同依次分成三组:非危重组(>80分)32例;危重组(71~80分)29例;极危重组(≤70分)23例.评分后按照试验要求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用ELISA法测定D-二聚体和P-选择素水平.结果 三组共收集病例84例,其中22例合并DIC,占26%.危重组和极危重组DIC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危重组(x2=6.32,12.82,P值均<0.05).而且首次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值越低,DIC的发生率就越高(x2=27.01,P<0.01).22例DIC患儿的AT-Ⅲ:A降低,而D-二聚体、P-选择素均显著升高,敏感性高达90%以上,明显高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等指标(x2=35.22,P<0.01).结论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可用于急危重患儿DIC的早期监测,对科学把握DIC早期实验室检测的有利时机有重要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AT-Ⅲ:A、P-选择素作为急危重患儿DIC的早期监测指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青霉素结合蛋白2b(pbp2b)与自溶素(ply)、溶血素(lyt A)基因和脑脊液细菌培养在诊断国内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中肺炎链球菌感染及青霉素耐药性方面的情况,并了解肺炎链球菌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型特征。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9月在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临床严格诊断为细菌性脑膜炎患儿161例,用pbp2b及其他2个肺炎链球菌种特异的基因(ply、lyt A)巢式PCR法来检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的肺炎链球菌,对不同方法结果进行比较。对其中pbp2b阳性的标本进行青霉素敏感性PCR(分别用耐药、敏感的引物进行PCR检测)、测序,并与青霉素耐药表型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 161例中不同方法确诊的肺炎链球菌共有25例,3种基因检测均阳性的共有11例。pbp2b检测阳性16例,lyt A检测阳性16例,ply检测阳性14例。脑脊液培养阳性9例。pbp2b阳性的16例标本中,青霉素敏感和青霉素耐药基因型各占一半。16例中4例有培养结果,其中3例基因型和耐药型相符合。敏感性测定PCR和测序结果相一致。测序结果与NCBI基因库(http://blast.ncbi.nlm.nih.gov/Blast.cgi)相比,有2例为新的氨基酸序列型,但是无新的氨基酸点突变发生。由培养结果检测的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的青霉素耐药率为66.67%(6/9),敏感性PCR检测的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的青霉素耐药率为50%(8/16),包括脑脊液培养阴性的病例。结论 3种基因检测的敏感度均高于传统的脑脊液培养,其中pbp2b可以作为一个推荐的基因位点筛查肺炎链球菌感染,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青霉素耐药性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当前从我国住院肺炎儿童分离的肺炎链球萧血清型分布和不同血清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评估应用疫苗预防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和控制耐药菌传播的价值.方法 肺炎链球菌分离自4家儿童医院呼吸科年龄≤5岁的住院肺炎患儿,采用荚膜肿胀试验进行血清型分析,E试验法检测菌株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279株肺炎链球菌中以19F型为最常见(占60.6%),其次为19A(9.7%)、23F(9.3%)和6B(5.4%),7价结合疫苗(PCV7)覆盖率为81.0%,PCV7在青霉素不敏感菌株和敏感菌株中的覆盖率分别为84.2%(202/240)和61.5%(24/39).超过90%的19F和19A型菌株对青霉素不敏感,19F型以中介株为主(71.6%),19A型以耐药株为主(55.6%).结论 住院儿童肺炎病例分离的肺炎链球菌以19F、19A、23F和6B型常见;PCV7覆盖大多数肺炎链球菌和青霉素不敏感菌株,应用该疫苗可有效地预防国内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和阻止耐药菌株传播;非PCV7覆盖的19A型具有较强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A族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引起的急性坏死性筋膜炎(acute necrotizingfascilitis,ANF)等严重感染逐渐增多,可占GAS感染总数的30%,此类GAS严重感染称为侵袭性GAS感染[1,2]。食肉菌(flesh_eating bacteria)一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国外一些小报上,特指引起进行性坏死性感染的病原菌,之后也被医学界采用作为非专有名词[3]。近十余年来,国外关于食肉菌感染的报道甚多,国内重视程度不够。一、ANF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ANF是食肉菌感染的最典型代表,是一种进展迅速、伴有皮下组织和脂肪进行性坏死的播散性深部筋…  相似文献   

13.
53例小儿细菌性脑膜炎有关病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 小儿细菌性脑膜炎(菌脑)的病原构成及病原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比较。 研究方法 共53例,应用肺炎链球菌多价型(PNC)、流感嗜血杆菌B型(Hib)、脑膜炎双球菌A及B群(MCA,MCB)三种细菌抗血清,采用对流免疫电泳(CIE)检测脑脊液(CSF)、血、尿抗原共47例,CSF涂片革兰氏染色找细菌25例,CSF培养20例,血培养20例。 结果和结论 1.明确病原菌者86.7%,其中Hib占45.28%为主要病原菌,而MC28.3%占第二位,PNC占9.43%。2.检测方法中证明CIE检测抗原阳性率(89.4%)明显优于常规检查细菌的方法(15~35%),(P<0.01)。3.入院时第一次CSF,用CIE法检测病原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最近文献中使用青霉素G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剂量,范围为150,000~40,000单位/公斤/天不等,但很少报导脑脊液的青霉素浓度。本文就青霉素G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时血清及脑脊液中青霉素的药理动力学进行探讨。 24佛肺炎球菌性、A组链球菌或脑膜炎双球菌性  相似文献   

15.
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细菌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住院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学分布。方法对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所有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规进行深部痰培养,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共3069例,其中881例分离到1种或1种以上致病菌,阳性率为28.7%,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莫拉菌,阳性率分别为10.1%,4.3%,3.7%和2.7%,连续两年病原总阳性率呈增长趋势。总病原阳性率以1个月至1岁最高,为32.8%。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真菌检出率以低龄组为主。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四季检出率不同。流感嗜血杆菌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结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莫拉菌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病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以病毒为主,而下呼吸道感染常由细菌性病原引起,尤其是严重肺炎.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细菌病原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卡他莫拉菌、百日咳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了解各种细菌的病原学特点及引发感染的机制,并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对临床防治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几种常见细菌病原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感染出现脑炎是罕见的,有时仅能看到由结核菌,李司忒菌引起脑炎的报道。作者报道1例由F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细菌性脑膜脑炎。患者,男15岁,以发热,发音障碍为主诉而就诊。查体见运动失调,脑神经麻痹,意识障碍,脑脊液细胞数增加,头部CT检查有脑水肿,诊断为脑膜脑炎。入院时,血培养为微需氧性链球菌,而脑脊液,咽部及其它部位细菌培养均未发现致病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温州育英儿童医院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03-01—2004-12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呼吸病区176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液标本经分离培养,做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715株,总阳性率为40·6%。其中革兰阴性菌448株,占62·7%;革兰阳性菌148株,占20·7%;真菌119株,占16·6%。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百分率分别为49·3%和46·5%,较敏感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除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100%外,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均较低。革兰阳性菌中以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到71·1%,对环丙沙星和万古霉素敏感,耐药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占18·0%(9/50),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和万古霉素敏感。结论温州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强,临床上应注意对这些菌株的检测,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小儿泌尿生殖系横纹肌肉瘤对化疗药物产生的多药耐药 (MDR)现象 ,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1)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多药耐药基因 (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 (MRP)、肺耐药蛋白基因 (LRP)在 4 7例小儿泌尿生殖系横纹肌肉瘤病理组织中的蛋白表达 ,分别比较 3种耐药基因在横纹肌肉瘤患儿手术后 3年存活与死亡病例中的表达结果 ,以分析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2 )用原位杂交 (ISH)的方法研究多药耐药基因 (MDR1)mRNA在小儿泌尿生殖系横纹肌肉瘤 5例复发病例新鲜肿瘤标本中的表达。 (3)做与RMS治疗相关多因素分析 ,了解MDR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1)对 4 7例小儿泌尿生殖系横纹肌肉瘤做免疫组化检测 3种耐药基因 :MDR1阳性表达 2 1例 ,以阳性和强阳性表达为主 ,表达阴性组存活病例数多于表达阳性组 (χ2 检验 ,P <0 .0 0 5 ) ;MRP阳性表达 5例 ,以弱阳性为主 ,表达阴性组存活病例数与表达阳性组无差异 (χ2 检验 ,P >0 .0 5 ) ;LRP阳性表达 2 4例 ,以阳性和强阳性为主 ,表达阴性组存活病例数多于表达阳性组(χ2 检验 ,P <0 .0 0 5 )。 (2 )原位杂交检测 5例新鲜标本 ,4例有MDR1mRNA阳性表达。 (3)多因素分析证明MDR1及LRP与治疗效果相关。结论 对于小儿泌尿生殖系横纹肌肉瘤可以在  相似文献   

20.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oxic shock syndrome,TSS)是一类起病急骤、进展迅速、以发热、皮疹、病后脱皮和脱屑、低血压、休克及多器官功能受损为特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有较高的死亡率。它可由多种致病菌、病毒引起,由链球菌引起的称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SS)。引起STSS的链球菌主要是A族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B族、C族、G族和猪链球菌等引起的STSS少见。现就GAS引起的STSS的流行病学等作一综述。一、流行病学STSS主要为散发,也有在幼儿园和医院等人员集中的环境暴发的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