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深圳市平湖地区1991~2000年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现行疟疾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91~2000年深圳市平湖地区流动人口疟疾流行、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等资料,分析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疟疾防治效果。结果 1991~2000年平湖地区流动人口疟疾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趁势;1995年后外来人口疟疾发病主要是复发和输入性病例;7-10月为发病高峰,青年人发病率高;发病率从1991年229.94/10万降至2000年4.00/10万。结论 深圳市平湖区疟疾管理措施得力。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石岩地区1991~2003年疟疾流行情况与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深圳市石岩地区1991~2003年疟疾流行情况和防治效果分析,为今后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石岩地区疟疾流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有效控制流行,发病率大幅度下降,1998~2003年发病率控制在0.30/万以下。结论在疟疾流行期间,应采取部门协作和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龙岗区近十年来疟疾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龙岗区近10余年来疟疾流行病学特点,评价现行疟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93~2003年深圳龙岗疟疾流行、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等资料分析疟疾流行特点,评价疟防效果。蛄果龙岗区疟疾流行特点有:①疟疾发病率高低受流动人口多少的影响;②疟疾发病集中在每年4~10月份;③疟疾发病多数发生在中青年。经采用各项措施,疟疾发病率从1993年的158.43/10万下降至2003年的O.36/10万。蛄论深圳市龙岗区疟疾流行主要受流动人口的影响,目前采取防制蚊媒与管理传染源结合的综合方法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状况,为制定疟疾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1993—2003年外来流动人口疟疾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年间流动人口疟疾发病3027例,占全区病例数的58.82%。疟疾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聚集性。患年龄主要为15~60岁,职业以种养、打石、烧砖、建筑为主。爆发流行与存在传疟媒介、外来民工居住场所蚊虫孳生地多、民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因素有关。结论:流动人口是引发深圳市龙岗区疟疾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西双版纳州5年来疟疾控制情况分析,为今后疟疾防治工作提供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5年来全州疟疾的疫情资料、防治措施、人口相关资料和地理气候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西双版纳州5年的疟疾发病率分别为2002年25.40/万、2003年21.47/万、2004年15,31/万、2005年7.54/万、2006年4.39/万。结论经过5年的疟疾防治,全州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疟疾流行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邳州市2001—2010年疟疾流行趋势和防治效果,探讨防治对策,为制定今后的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邳州市2001—2010年疟疾疫情动态分析,研究疟疾疫情变化与防治措施的关系。结果邳州市2000~2010年疟疾发病呈不稳定状态,年发病率0.52/10万~2.21/10万;2002年起疟疾发病率逐年上升,2007年达高峰,疟疾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7~10月疟疾病例数占81.09%;病例高度散发,发病最多的职业是农民,占53.73%;2000—2010年治疗疟疾现症病人1813人次,休止期治疗5569人次,发热病人血检191480人次。结论通过实施疟疾传染源管理和媒介控制并重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及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以后,遏制疟疾流行,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7.
德宏州1951~2001年疟疾流行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捷 《中国热带医学》2004,4(5):756-758
目的:分析云南德宏州疟疾流行的空间、时间、人群分布规律,为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根据全州疟疾疫情资料,统计分析疟疾发病空间、时间、人群及在传染病中的分布特征。结果:1951~2001年全州各县、市疟疾发病386677例,平均发病率113.16/万,死亡835例,平均死亡率0.23/万,病死率0.22%,年际发病在建国初和革期间出现了两个流行高峰,发病率高达717.65/万和1128.28/万,6.11月发病数占76.04%,5.40岁发病数占83.32%,农民发病数占64.18%,男性发病数占64.42%,原虫种类为恶性疟占63.33%,间日疟占43.82%,三日疟和混合感染占1.85%。疟疾病例占全州传染病报告数的44.16%。结论:德宏州是云南省的高疟区。6~11月为流行高峰季节,5~40岁人群为高危人群,男性较女性发病率高,以农民为多发,在大流行年代恶性疟为主,疫情控制后以间日疟为主。流行强度与防治措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宋海红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120-1121
目的对南汇区2003~2007年疟疾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今后疟疾的防治与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南汇区2003-2007年疟疾疫情资料,回顾性分析该地区疟疾流行的“三间分布”。结果2003~2007年南汇区疟疾发病共42例,平均每年8-9例,发病率控制在0.5/10万以下;42例中男性占78.57%,女性占21.43%;20-40岁占69.05%,工人、农民和民工占73.81%;发病在5~10月份的占78.57%;区外病例占全部病例的59.52%。结论南汇区疟疾总体发病处于较低水平,但存在着流动人口增多和医务人员对疟疾缺乏诊断知识等不利因素,仍需做好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河南商丘市2000~2005年疟疾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商丘市2000~2005年的疟疾疫情,为当地疟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商丘市2003~2005年疟疾疫情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商丘市2000~2005年共报告疟疾病例1028例,全部均为间日疟,平均年发病率为2.09/万,2003~2005年疟疾发病比上年分别增加23.00倍、7.04倍和3.17倍。位于东部地区的永城和夏邑两县市发病数占疟疾病例总数的93.68%(963/1028)。青壮年发病为主,10~50岁发病623例,占发病总数的60.60%。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27:1。学生和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3.54%和67.70%。夏秋季节发病为著,8~10月发病占总数的78.21%,其中9月发病290例,占28.21%。结论商丘市部分县市近3年疟疾疫情快速回升,应当加强各项疟疾防治措施,尽快遏制疫情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深圳市葵涌地区疟疾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深圳葵涌地区1992~2003年疟疾的发病情况,揭示其流行的趋势。结果1992年发病率在10/万以下;1993~1994年发病率迅速升高,发病率高达187.07/万,局部出现疫情播散,经采用预防性服药及以溴氰菊酯和杀飞克对外来重点人群浸泡蚊帐等有效的综合防治,1995年后发病率出现下降;流动人口发病率显著高于当地居民发病率(P<0.05),表明流动人口是疟疾防治的高危人群;月发病情况表明,1~3月发病最低,4月份开始上升,7~11月份是高峰期,12月开始降低。7~11月发病高峰与蚊媒活动频繁有关。结论1993~2003年疟疾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根据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制订综合的防治策略有助于疟疾疫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卢茜  高世同 《中国热带医学》2022,22(10):959-963
目的 通过对深圳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输入性疟疾流行情况和所实行的防控措施进行总结分析,为新冠病毒疫情下做好输入性疟疾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7—2021年深圳市疟疾疫情防治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疟疾流行情况、采取的措施及防治效果。结果 2017—2021年深圳市共报告104例疟疾确诊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97.1%由非洲输入;以恶性疟为主,占80.8%;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20~49岁年龄段占发病人数的81.7%;患者以境外务工人员居多,占59.6%。全年各月均有疟疾病例报告,8月最多13例,其次是9月12例。2017—2021年共布放诱蚊灯709台,共捕获蚊子3 523只,平均蚊密度为2.60只/灯·夜,未发现有按蚊,优势蚊种均为致倦库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深圳市从完善多部门合作联防的工作机制、加强筛查与监测、人员培训、蚊媒控制、物资保障等几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转运、早隔离和早治疗。结论 深圳市在防控输入性新冠肺炎的同时全面实施一系列防控输入性疟疾措施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实现了及时识别发现病例并有效救治,阻止了疟疾重症及死亡病例发生,防止疟疾疫情传播和扩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龙岗区2006—2016年疟疾流行状况及流行特征,为龙岗区消除疟疾工作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疟疾个案调查表、疟疾个案流行病学报告等途径收集并整理龙岗区2006—2016年“三热”病人血涂片镜检结果和疟疾疫情报告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6年全区血检监测“三热”病人50 674人次,平均血检率为1.34‰,发现阳性患者172人,血检阳性率0.34%。累计报告疟疾病例85例,其中本地病例7例,输入性病例78例,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病例发生在2009年。病例高峰主要集中于7—9月;按地区分布,坂田街道、布吉街道占报告病例的50%;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男女比例4.31,年龄段主要集中于20~40岁,多为境外务工人员。发病时间、地区分布以及病例基本特征主要取决于辖区内跨境企业境外务工人员的出境、住所等因素。结论 龙岗区近5年疟疾发病率平稳且低于1/万,“三热”病人血检率超辖区服务人口1‰,符合消除疟疾考核评估验收要求。随着消除疟疾工作的推进,龙岗区输入性病例逐渐转变为以境外输入病例、恶性疟病例为主。由于恶性疟存在病情进展迅速、容易出现重症病例等特点,医护人员、疟防工作者应继续加强疟疾监测、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近3年常州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常州市2011~2013年的疟疾疫情数据、个案调查表及专题调查报告,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对输入性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情况、镜检结果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2011~2013年全市共报告疟疾73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金坛市和溧阳市,发病季节呈全年分布,全部为男性,年龄范围24~60岁,以青壮年为主;职业主要为农民工和技术工人。感染来源地主要为安哥拉16例,占21.9%、尼日利亚14例,占19.2%、赤道几内亚13例,占17.8%。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发病到初诊平均间隔3.1d;初发病例38例,占52.1%,再燃病例35例,占47.9%。病例初诊以县级医疗机构和县级疾控机构为主,分别占42.5%、27.4%,确诊单位与初诊单位的一致率为87.7%;实验室确诊病例70例,占95.9%。镜检结果为恶性疟53例,占75.7%、卵形疟14例,占20.0%、三日疟2例,占2.9%、间日疟1例,占1.4%。结论境外输入性疟疾是常州市疟疾的主要疫情特点,以恶性疟感染为主,感染来源地主要为非洲疟疾高发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宁市疟疾疫情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进一步控制疟疾疫情的对策与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南宁市2006-2010年疟疾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全市报告疟疾发病94例,其中间日疟51例,恶性疟36例,三日疟1例。每年均有病例报告,2008年后发病呈逐年升高趋势。病例分布于全市12个县区。发病季节呈全年分布,以5~10月最高。男女性别比为23.5∶1,年龄18~54岁。主要发病群体为外出务工人员,感染来源地主要为非洲和东南亚。结论输入性疟疾病例是本市疟疾疫情的特点,无内源性病例及继发二代病例,为实现疟疾消除目标,仍需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州市白云区2005—2011年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本地疟疾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全区输人性疟疾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发病季节不明显,病例以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为4.33:1,70.83%的患者年龄为20—39岁,境外经商回国人员是主要患病人群,所患疟疾以恶性疟为主。结论广州市白云区输人性疟疾防控形势严峻,相关部门应做好出国务工人员及流动人口管理和疟疾监测,有效降低疟疾继发性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保定市输入性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疟疾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网络直报疟疾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将个案调查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保定市共发现疟疾病例36例,均为输入性。分布于16个县(市、区),占全市的64.00%,主要集中在定州、涿州和曲阳,其病例占总病例数的58.33%;病例中恶性疟18例,间日疟5例,恶性间日混合感染4例,未分型9例;均为男性;职业主要为农民和工人,两者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1.67%;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存在,9~12月病例占总病例数的47.22%。结论加强对劳务输出单位及出国务工人员有关疟疾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加强对归国人员的传染病检测,提高输入性疟疾的检出率,防止输入性疟疾引起当地疟疾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淮安市258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提升疟疾诊治能力和监测响应水平,防止输入性疟疾的继发传播,巩固消除疟疾工作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淮安市2012—2019年疟疾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疫点基本情况表、疫点调查与处置报告、医院有关疟疾诊治的病历资料等,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淮安市2012—2019年输入性疟疾258例,其中恶性疟203例,间日疟4例,卵形疟39例,三日疟8例,混合感染4例。输入地广泛,涉及22个国家,其中非洲255例、大洋洲2例和东南亚1例,分别占总病例数98.83%、0.78%和0.39%。国外居住15~2 990 d,期间发病次数0~30次;回国多集中在春节前、麦收前和秋收前三个高峰,占总回国人数72.48%(187/258)。清江浦区报告病例数最多,为109例,占42.25%;20~<49岁青壮年215例,占总病例数的83.33%;民工131例,占总病例数的50.78%;回国至发病时间间隔平均为9.5 d,最长为634 d,其中93.10%(189/203)的恶性疟患者在回国后30 d内发病。患者自发病至确诊时间平均为2 d,30 d内确诊254例,占总数的98.45%。结论 淮安市自2012年以来全市报告的均是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应加强对往返于高疟区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归国人员的疟疾筛查,提高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疟疾诊治和疾控部门复核血片的能力,避免死亡病例发生和防止输入性疟疾继发传播,巩固消除疟疾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深圳市近4年疟疾流行的特点,为科学制订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市血检监测及疟疾发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疟疾病例在时间、地区和人群中的分布特点。结果 2007~2010年疟疾发病数为134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037/万;输入性疟疾病例为82例,占总病例数的61.2%;按地区分,报告病例数前三位依次是罗湖、宝安和龙岗区,分别为49、33和28例,南山、福田和盐田区分别为15、7和2例;病例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59.7%(80/134);发病时间动态分布显示每年的6~8月为发病的高峰期;往来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区的商务人员和从事野外作业的低收入群体为高危人群。结论深圳市本地疟疾疫情基本稳定,输入性疟疾的增加对深圳市的疟疾发病水平产生一定影响,应作为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3年广东省疟疾流行特点,为全省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3年广东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2013年广东省本省疟疾疫情的病例为106例、全部为输入性病例,其中间日疟17例,恶性疟79例,三日疟2例,卵形疟8例;死亡病例1例,疟疾年发病率为0.1001/10万。全省15个地级市中的38个县(市、区)有疟疾报告病例,深圳(28例)和广州(26例)共报告疟病例54例,占全省总数的50.94%(54/106);全省6个地级市和83个县(市、区)无疟疾病例报告。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男女性别比为14.14:1(χ2=23.841,P0.05)。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40岁,共有101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95.28‐(101/106),年龄最小16岁,最大60岁。以商业服务、工人、家务及待业和农民这四类人员为主,共有57例,占总数的53.77%(57/106)。2013年广东省报告疟疾149例(包括106例本省籍和43例外省籍和外国籍人士)显示,全部为输入性病例,疟疾病例主要输入来源为非洲和亚洲,分别为133例和11例,分别占总发病数的89.26%和7.38%,其余洲输入5例,占3.36%;输入疟疾病例最多的国家为加纳(29例)、占19.46%,其次为喀麦隆17例、占11.41%,第三是尼日利亚16例、占10.74%。结论 2013年广东省疟疾疫情相对稳定,但是2013年的输入性疟疾病例比2012年的输入性疟疾病例多,应该加强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防控,特别是应该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回国人员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1984~2011年濠江区疟疾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疟疾的发生、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对1984~2011年濠江区疟疾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7年来,共发病78例,年平均发病数2.89人,全年均可发病,5~10月份发病较高,占84.62%;男/女比例为5.5/1,性别没有显著性差别;18-50岁的青壮年发病率较高,占发病总数的93.59%;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共67例,占发病总数85.90%.结论 濠江区疟疾发病率虽处于相对低水平,但仍存在外来输入性病例的危险,需继续采取有效防制措施,为消除疟疾达标考核做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