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桦甸市人群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吉林省桦甸市卫生防疫站(邮编:132400)全毓文,阎荣久,姬文贤红石林业局卫生防疫站石磊红石林业局职工医院白文福为了解我市林区莱姆病流行情况,笔者于1993年5月与有关单位协作,对红石林区进行了血清及临床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部分林区莱姆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海省莱姆病流行状况和疫源地分布,系统收集莱姆病主要传播媒介(蜱)及其主要宿主动物(鼠)的带菌情况,掌握人群莱姆病的感染水平,为进一步开展莱姆病监测和有效防治莱姆病提供依据。方法莱姆病螺旋体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血清抗体(IgG)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共调查1108人,阳性167例,平均感染率为15.07%;其中牧业区林场人群莱姆病平均感染率7.98%,农业区林场人群为21.21%,显示地区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68,P〈0.001);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莱姆病感染率差异不明显;主要传播媒介为青海血蜱,带菌率为23.93%;主要宿主动物以小家鼠为优势种,占46.08%,鼠的总带菌率为20.59%。结论调查地区不仅有莱姆病感染存在,而且人群感染率还较高,平均感染率高于全国水平。不同地区由于生态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两地感染程度差别很大,农业区林场人群莱姆病平均感染率明显高于牧业区;青海血蜱为青海省主要传播媒介,可能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兴安岭林区莱姆病人群患病状况。方法经IFA检测IgG抗体。结果共调查755人,其中一般人群671人,精神异常者84人(现患)。一般人群中发现292人具有蜱咬史,叮咬率为43.52%,经IFA检测疑似病例96人,IgG抗体阳性70人,阳性率为72.92%,患病率为10.43%。84例精神异常者IgG抗体阳性28人,阳性率为33.33%。结论该病各年龄组均有发生,主要集中在10~至50~组,以30~组最高。不同性别间没有差别,不同职业问叮咬机会以工人和学生为高危人群,患病率以工人和干部为高。阳性病例的临床表现以慢性游走性红斑、类感冒样症状、关节炎等出现率高。林区莱姆病1期以ECM和类感冒症状为主;Ⅱ期以一心脏异常、面神经麻痹为主;Ⅲ期以关节炎、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兴安岭林区莱姆病人群患病状况。方法经IFA检测IgG抗体。结果共调查755人,其中一般人群671人,精神异常者84人(现患)。一般人群中发现292人具有蜱咬史,叮咬率为43.52%,经IFA检测疑似病例96人,IgG抗体阳性70人,阳性率为72.92%,患病率为10.43%。84例精神异常者IgG抗体阳性28人,阳性率为33.33%。结论该病各年龄组均有发生,主要集中在10~至50~组,以30~组最高。不同性别间没有差别,不同职业间叮咬机会以工人和学生为高危人群,患病率以工人和干部为高。阳性病例的临床表现以慢性游走性红斑、类感冒样症状、关节炎等出现率高。林区莱姆病Ⅰ期以ECM和类感冒症状为主;Ⅱ期以心脏异常、面神经麻痹为主;III期以关节炎、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莱姆病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以来,从血清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病原体分离与鉴定等方面对福建莱姆病进行了调查研究,证实该病在福建林区的流行面很广,发现部份典型病例,从蜱类、鼠类都分离出莱姆病螺旋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天津市蓟县莱姆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该县居民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用PCR方法和病原分离培养对临床确诊的莱姆病患者进行病原检测.结果 天津市蓟县人群莱姆病感染率为5.97%,学生感染率为5.28%.山区和半山区感染率高于平原地区;40-4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经临床和血清学诊断为莱姆病患者25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炎、慢性游走性红斑、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炎、脑膜炎和心脏损害等.收集25例患者的尿液,进行PCR检测,1例阳性.从1例多发性神经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莱姆病螺旋体.结论 首次从天津地区莱姆病患者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天津蓟县人群中有莱姆病的发生和流行,可能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为莱姆病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五峰县莱姆病流行病学调查湖北省宜昌市卫生防疫站潘会明,李万深,史良才,李枝金北京市流行病学研究所万康林湖北省五峰县卫生防疫站向选森,唐德华莱姆病自1977年被报告,1982年分离病原体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报告了本病。我国于1986~1987年...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三县林区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三县林区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青海省西宁市卫生防疫站(810007)刘光润,马秀兰,曲月照,邹玲,刘惠,李志红青海省林区多,蜱类分布广。为证实是否存在莱姆病感染,我们于1993年8月至1994年5月对省内大通、祁连、循化3县的林区人群开展了莱姆...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西北部高原林区人群钩端螺旋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查清四川省高原林区工人钩端螺旋体的自然感染情况,作者于1990年6~7月对阿坝州南坪、松潘、马尔康三县部份林场工人进行了钩端螺旋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地区:选阿坝州南坪、松潘、马尔康三县林业局的8个林场。该林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与甘肃、青海毗邻。海拨2500~3500米。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年平均气温6℃以下,无霜期仅50天左右。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年日照2000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10.
莱姆病是一种蜱传螺旋体疾病.为证实徐州市是否存在本病感染,作者于1999年9~12月对徐州市人群莱姆病感染情况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承德林区莱姆病血清学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承德地处我国华北农牧区和东北林区的交界处,有多种适合莱姆病生存的环境,为查明该地区是否有莱姆病的感染,于2002年6月对承德围场塞罕坝机械林场林区进行了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种蜱传疏螺旋体病。1979年美国医师Steere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首次发现。1982年莱姆病的病原体分离成功,使该病在流行病学、临床过程、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快速发展。据资料报导,该病已蔓延到美国的32个州和整个欧洲,澳大利亚、苏联、日本和非洲也有本病报告。由于莱姆病可出现严重的症状,现已引起世界的关注。在我国,中  相似文献   

13.
为摸清怀柔区是否有莱姆病存在 ,我们于 2 0 0 0年 9月份 ,在汤河口镇、碾子乡选取两个村进行了莱姆病调查。1 材料与方法 选择怀柔区北部山区人群为调查对象 ,按《莱姆病流行病学调查表》询问蜱叮咬史、自觉症状、检查红斑 ,采静脉血 3~ 4ml,血清分离后保存备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 )检测待检血清中抗伯氏疏螺旋体IgG抗体。抗原片用伯氏疏螺旋体PD91菌株制备 ,羊抗人IgG荧光抗体购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用阳性血清以USR、MAT试验排除梅毒螺旋体和钩端螺旋体的交叉感染。2 结果 本次调查共检测怀柔区北部…  相似文献   

14.
广西莱姆病媒介蜱调查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西莱姆病媒介蜱调查及其防治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南宁530021)赖初麟,廖国厚莱姆病(LymeDisease,LD)是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发现而得名,1977年由Steere首次报告。1982年Burgdorfer从硬蜱(Ixodidae)...  相似文献   

15.
对驻莱姆病高发地区某部官兵莱姆病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应用IFA法检测530人抗B.B螺旋体抗体,感染率为7.17.%。传播媒介为长角血蜱,与当地优势蜱种相一致。应用PCR法检测抗体阳性者B.B-DNA,阳性率为42.11%。对莱姆病患者应用大剂量青霉素结合对症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777名战士莱姆病血清抗体的初步调查杨占清,刘运喜,孙海龙,孟祥瑞,王忠星(济南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济南,250014)莱姆病是70年代末发现的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蜱媒传染病。我国于1987年曾在黑龙江省林区发现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此后各地...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贵阳航空口岸人群是否有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orferi)感染情况,我们于1994年3~5月,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对口岸不同人群血精324份进行了抗伯氏疏螺旋体抗体(IgG)检测。结果表明;口岸存在莱姆病感染者,感染率为2.78%,此调查结果为今后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自1990年3月至1993年5月,对福建省21个县、市的部分林业采育场、林场开展莱姆病调查。检测血清4114份,莱姆病感染率为2.11%。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流感样症状,病变累及皮肤等多脏器,甚至致畸、致残。该病主要传播媒介为蜱类昆虫,主要宿主为鼠类动物。根据福建属典型的南方林区环境,林业工人生产、生活,以及传播媒介等方面的特点,提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强调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以确保林业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 2 0世纪 90年代初被确定为莱姆病 (Lymedisease)疫区 ,感染人数逐年增加。为此我们于1991~ 2 0 0 1年对大兴安岭林区人群中罹患莱姆病情况进行了调查。1.材料与方法 :(1)调查地点 :根据大兴安岭的地理分布情况 ,选择方位法抽取 12个地区 (林业局 )做为调查点。被调查的人群均为被蜱叮咬过的不同职业人员 ,累计调查 186 0名。(2 )血标本采集 :在调查点内选择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林业工人、干部、家属、学生 ,调查其健康状况及蜱咬史 ,并采集静脉血 3~ 5ml分离血清放低温保存待查。(3)血清IgG抗体检测 :①抗原片 (B3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疆部分自然疫源地自然人群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自然进程及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基因型情况.方法 在2002年夏季完成的1406人莱姆病螺旋体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2006年在上述1406人中的1390人阴性人群中,随机抽取119人,与2002年16例阳性(共计135人)为研究对象,在这两个时点收集的血清标本均应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方法检测抗Borrelia burgdorferi抗体IgM和IgG,并完成莱姆病表现频率调查问卷.同时留取135份尿液标本,应用巢式PCR扩增尿液标本中莱姆病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片段,对部分阳性产物测序分析,确定莱姆病螺旋体的基因型,并将PCR检测结果与血清学的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2002年1406份血清标本中,抗体阳性16份,阴性1390份,阳性率为1.14%(16/1406)(16例中IgM阳性12例,IgG阳性2例,IgM、IgG均阳性者2例).2006年上述16例抗体阳性的感染者中,有7例抗体转为阴性,阴转率为43.75%(7/16),4例由IgM阳性转为IgG阳性,IgM持续阳性5例,2002年抗体阴性的119人中,2006年有58例抗体转为阳性(IgM阳性14例,IgG阳性25例,IgM和IgG均阳性的19例),阳转率为48.74%(58/119),确诊为莱姆病2例.2006年抗B.burgdorferi抗体总阳性率为49.63%(67/135)(2006年阳性58例+2002年阳性9例).无症状IgG血清转换率为34.07% (46/135)(2002年IgM阳性转换为IgG阳性的4例+2006年IgG阳性的25例、IgM和IgG均阳性的19例,其中确诊莱姆病2例);3例发展为莱姆病(2.22%).135份尿液PCR检测,阳性22份,阳性率为16.30% (22/135).8份PCR阳性结果测序分析显示7份为B.garinii,1份为B.afzelii基因型.结论 新疆自然疫源地人群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大多为隐性感染,自然进程较为良性,临床莱姆病少有发生.新疆人群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基因型主要为B.garinii,其次是B.afzeli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