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祛风解表药大多味辛质轻体薄,主要用于治疗外感表证。笔者受《内经》“风气通于肝”“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的启示,学习古人治肝用祛风药的经验如《千金方》之补肝汤、补肝散;《和剂局方》之逍遥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方》之泻肝汤、补肝汤;严用和《济生方》之柏子...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中医称“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是一种同时侵犯神经和皮肤的病毒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群集水疱沿周围神经走行作带状分布,常有不同程度之神经痛,多见于老年及体质虚弱者,常因难以忍受之疼痛就诊。我科自1972年开始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状33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药物组成及服药方法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载:“按之心下满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芍药、枳实、大黄、大枣、生姜。心下,即是指胸腹部分,痛的范围满于胸腹并多旁及两胁,解剖位置属肝、胆、胃、胰、脾。笔者临床上曾师其法而用之,治疗阻塞性黄疸、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现介绍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鼓胀”范畴,我们根据鼓胀肝郁脾虚、血瘀水停的发病机制,宗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自拟健脾消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38例,取得了总有效率86.8%的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适应证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腹水。证见:腹水,腹胀,乏力,纳差,便据。除外肝硬化腹水合并腹腔内感染及慢性重症肝炎、肝癌等所致的腹水。2治法方药自拟健脾消水汤组成:黄茂309、党参159、生白术309、获等309、丹参309、西草159、泽兰189、车前草309、猪等309、蜃虫6g、穿山甲109、生麦芽15g。水煎服,每日1剂,…  相似文献   

5.
魏玉横组方思想再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玉横一生倡导“补肝” ,在所辑《续名医类案》一书中既创“一贯煎”以峻补肝肾胃阴 ,又用“一气汤”重补脾肾之阳。精心选录了前人冯楚瞻大量“一气汤”医案载于书中 ,提示后人“肝为内伤之本” ,“肝血自当养 ,肝气不可犯” ,“补肝”组方用药当肝体、肝用兼顾 ,足三阴并重 ,土金水一气以贯之。  相似文献   

6.
黄芪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黄芪、甘草和大枣组成,具有补气益虚损之功,对肝纤维化有着良好的疗效。近年来对黄芪汤及其组成分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屡见不鲜,现通过对黄芪汤治疗肝纤维化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以期对黄芪汤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肝炎后肝硬化气虚血瘀的核心病机,本课题组提出并论证了“血瘀为积之标,虚损为积之本”的肝硬化中医病机理论。采用不同功效中医古典方剂干预治疗肝硬化多种模型的研究表明,祛瘀的下瘀血汤干预肝硬化的作用特征是针对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肝窦毛细血管化和肝血管异常新生。其作用机制包括下调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表达,提高金属蛋白酶活性,促进病理性异常沉积胶原的降解,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并诱导其凋亡,改善肝窦毛细血管化和抑制血管增生等,是下瘀血汤“治标”的作用特征。本文从“病-方(效)-证”相关的实验结果,解析了肝硬化血瘀病机的关键病理学基础主要为肝脏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和活化的星状细胞增殖,还包括胶原降解活性低下、肝窦内皮细胞开窗缺失、内皮下基底膜形成以及毛细血管化增加。以上为明确祛瘀方剂(如下瘀血汤)治疗现代疾病所针对的适应证(病理指征)提供了参考依据,并有助于促进临床转化应用。  相似文献   

8.
茵陈蒿汤又名茵陈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是治疗黄疸病的一个名方,为临床上治疗阳黄的首选方剂。本方由茵陈蒿、栀子、大黄等三味药组成,方中用茵陈蒿清热利湿退黄;栀子之苦寒,清解三焦之邪热;大黄泄热通便,化瘀破结,共奏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历代医家对其推崇备至,论述颇多。近年来,国内对茵陈蒿汤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药效学方面,国外的研究重点在于茵陈蒿汤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其对急性黄疸、急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等动物模型的作用机理。现就茵陈蒿汤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郑启仲教授运用疏肝乐食汤治疗肝脾不调型小儿厌食症经验。[方法]分析郑师对小儿厌食症病因病机的认识,阐述"疏肝解郁,醒脾快胃"法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依据,分析经验方疏肝乐食汤组成、方义及功用,并附临床案例加以验证。[结果]郑师认为"肝郁于脾,胃纳失司"是厌食症的主要病机之一,小儿少阳之体肝常有余,所欲不遂,情志不舒,导致肝郁气滞,肝木克土,土失健运,胃纳失司。针对其病因病机,采用"疏肝解郁,醒脾快胃"治疗之法,创"疏肝乐食汤"治疗本病,切中病机,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所举食欲不振和反复厌食两则验案均符合疏肝乐食汤病机,以之加减,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郑师运用疏肝乐食汤治疗肝脾不调型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痛泻要方原名白术芍药散,出自《景岳全书》。是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引刘草窗方。是治疗因土虚木乘、士受木制、升降失常导致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后仍腹痛的一副有效名方。方由白术、白芍、防风、陈皮组成。方解中吴鹤皋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所以张景岳称为“治痛泻要方”,故有今名。  相似文献   

11.
“归脾汤”一方,是宋朝名医严用和所创,后来薛新甫加入当归、远志二味即为现时之归脾汤.由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等组成,是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的常用方剂。笔者近年对几例不同疾病以其治之,均获疗效,报道如下。1泄泻(肠易  相似文献   

12.
S、S、S征又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于心脏窦房结的器质病变导致起搏或和传导机能渐进性衰竭,引起一系列心律失常和不同程度的血液动力学障碍的综合征。过缓或过速心律失常的交替出现是“病窦”的特点,目前治疗比较困难,笔者在临床上应用中药麻黄细辛汤治疗S、S、S征,均取得满意疗效。一、小析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见于《伤寒论》,原方用于“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相似文献   

13.
芍药甘草汤,方出张仲景《伤寒论》。该方由“白芍、炙甘草各四两”组成,主治足挛急。笔者本着上方甘酸相合,酸味入肝、补肝,肝得酸补,筋得酸润而不拘缩及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的理论,又结合现代研究证明,此方有镇静、镇痛及松弛平滑肌、横纹肌这一事实,特将上方剂量做适当调整,且甘草用生不用  相似文献   

14.
<正> 近二年来,我们用“麻黄加术汤”治疗荨麻疹病人三十余例,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简介于下: 一、方药组成麻黄10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甘草6克、白术12克,水煎二边分二次早晚服用。二、方解本方由麻黄汤加白术而组成,故称“麻黄加术汤”。方中用麻黄汤开腠发汗,以散表之风寒,恐汗后风寒去而湿反不去,佐白术以牵制麻黄桂枝发汗之力,而兼解在表  相似文献   

15.
金平益肝汤治疗病毒性肝炎59例临床探讨李永康,石桂枝,周关德314000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浙江省嘉兴市郊区新篁卫生院病毒性肝炎属中医“黄疸”、“胁痛”、“湿症”等范畴。我们自拟金平益肝汤治疗病毒性肝炎59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16.
试论六味地黄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著名的经典方剂之一;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中药组成,成为滋阴补肾的经典名方。此方被后世誉为“补阴方药之祖”,具有滋阴补肾之功,对肝肾阴虚不足所致的诸般虚症均有良好的效果。方中三阴并补,发挥其补益肝、脾、肾的作用,效力全面,且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达到补肾治本之功。配伍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补中有泻,寓泻于补,为通补开合之剂”,根据分析六味地黄丸及其丸中“三泻”药物,我们不难发现“扶正祛邪,痰瘀同治”也是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原则。方中“三泻”,或者称为“三开”,三味药共凑清泻湿浊,平其偏盛,以治其标。全方“三泻”之品与“三补”之品,是相辅相成,组方严密,科学性强。六味地黄丸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各科,现代常用本方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疑难杂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具有降低血脂,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服用六味地黄丸对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双向调节作用;可提高细胞的解毒能力而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克木汤治疗原发性肝癌6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克木汤治疗原发性肝癌63例临床观察郭士全,刘德生(附属医院中医科)(肿瘤科)关键词肝肿瘤,克木汤,治疗应用中图法分类号R273原发性肝癌属于祖国医学“积聚”、“肝积”、“鼓胀”等病证的范畴,确诊后多已发展到中晚期,顽固难愈。笔者从1990年1月以来,...  相似文献   

18.
镇肝熄风汤源于张锡纯《医学中参西录》,为治疗中风的常用方,原方由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抗芍、玄参、麦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等组成。由于张氏在该方中注释云:“茵陈为青蒿之嫩苗……”。故后辈医者对原方中茵陈颇有争议。有日为茵陈,有日为青蒿。《常用方药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擞,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乘人体正气之虚侵犯肝脏而造成的,从而引起湿热毒邪内结,木火刑金,横逆乘土的病理改变。上述认识是与“湿热与肝郁是致成本病”的旧观点根本不同的。二十多年来,作者以破坏乙肝病毒的生态环境为重点治疗乙肝,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选择赤灵芝为治疗肝病的主要荮物,总结出了“灵芝解毒软肝扬”、“灵芝解毒抗癌汤”等四个方剂,用于治疗来自全国28个省、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擞,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乘人体正气之虚侵犯肝脏而造成的,从而引起湿热毒邪内结,木火刑金,横逆乘土的病理改变。上述认识是与“湿热与肝郁是致成本病”的旧观点根本不同的。二十多年来,作以破坏乙肝病毒的生态环境为重点治疗乙肝,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选择赤灵芝为治疗肝病的主要荮物,总结出了“灵芝解毒软肝扬”、“灵芝解毒抗癌汤”等四个方剂,用于治疗来自全国28个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