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肠黑变病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是由于黑色或棕色色素沉积于肠粘膜所致的一种良性可逆性疾病。1829年Crureihier首先描述了1例慢性腹泻患者的肠粘膜“黑如中国墨汁”;1847年Virchow用显微镜证实了1例尸检肠粘膜有黑色素沉着,称此病为“结肠黑变病”。本病国外报导较多,国内罕见。其诊断主要依靠内镜发现,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结肠黑变病与肿瘤的关系.方法:应用电子结肠镜行结肠检查,对30例结肠黑变病临床资料及镜下表现进行分析,结合结肠黑变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讨论。结论:结肠黑变病与肿瘤并无明显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结肠黑变病是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粘膜色素沉着性病变,以往临床报告较少。目前,随着结肠镜检查的广泛开展,其检出率不断增高。现将我们诊断的2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64岁,因“反复便秘10年余”入院,有长期服泻药史。入院后,行肠镜示“结肠粘膜有黑褐色色素沉着,提示结肠黑变病。”遂在气管内麻下行全结肠切除术。术中见结肠壁变薄,张力减低,结肠粘膜呈黑褐色。术后病理诊断:结肠黑变病。术后出现腹泻,排黄色水样便,10~15次/天,经中西医收敛止泻治疗后,症状渐改善,排黄色成形便,4~6次/天,住院30天,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半年,患者排便基本正常,2~4次/天,生活质量较好。 讨论 结肠黑变病以结肠固有膜吞噬细胞内棕黄色色素沉着为特征,长期使用蒽醌类泻剂在…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我由于便秘,常服用“番泻叶”、“大黄”等药。不知为什么,我最近时常感到腹痛、腹胀。到医院就诊,医生说我患了“结肠黑变病”。请问,什么是结肠黑变病?结肠怎么会变黑呢?北京孙静如孙静如读者:结肠黑变病是一种以结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肠病。长期服用泻药是目前公认的引起结肠黑变病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蒽醌类泻剂致病率最高。蒽醌类泻剂包括大黄、番泻叶、芦荟、蓖麻油等。据研究,蒽醌类泻剂可损害肠粘膜上皮细胞,使肠粘膜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坏死的上皮细胞的崩解产物部分脱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部分被巨噬细…  相似文献   

6.
刘树清 《海南医学》2009,20(3):79-80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MC)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大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病变,以往认为在我国属少见病,发病率约为0.5—1.4%,近年来随着肠镜的广泛应用,本病的检出率逐渐增加,表明该病并非少见。我院2003年5月-2008年5月行结肠镜1860例,共检出结肠黑变病34例,发病率约1.83%。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大肠镜技术的广泛应用,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在中国人群中检出率有上升趋势。结肠黑变病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物质的一种粘膜色素沉着性病变。1997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1534例电子镜检查中。发现本病30例,检出率1.96%,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爱芳 《北京医学》2002,24(6):422-422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指结肠粘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粘膜色素沉着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肠黑变病是以结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疾病。近几年来,随着结肠镜的广泛应用,该病的人群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一些文献报道大肠黑变病是大肠癌的一种危险因素,该病逐渐引起关注,现就我院从2000年-2005年结肠镜下发现的17例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我院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的以排便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结肠黑变病患者60例。结果:治愈率40%,总有效率9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结肠黑变病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结肠黑变病患者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对其密切随访。方法:对确诊的36例结肠黑变病患者进行每3~6月的密切随访。以TNL法检测[18例结肠黑变病、15例对照组、10例在随访中病变颜色加深及12例病变颜色变浅患者的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效。结果:四组中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的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结肠黑变病不会影响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2.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il,MC)在过去极少见,自开展纤维结肠镜检查后,其发病率增多。我院2002年9月到2009年4月行大肠镜检查2315例,诊断结肠黑变病(MC)8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结肠黑变病 (melanosis coli)又称结肠色素沉着斑 ,是一种以结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良性可逆性的、非炎症性的肠病 ,发生率 0 .0 4%~ 11.2 % [1 ] 。以前国内报道较少 ,但随着便秘发病率的增多和肠镜诊断水平提高 ,结肠黑变病的诊断率在国内呈上升趋势。我院 1999年 5月~ 2 0 0 1年 1月在进行肠镜检查 6 89例中结合病理切片共查出结肠黑变病 8例 ,发病率 1.1%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8例中 ,男性 5例 ,女性 3例 ,年龄 6 0± 11.7岁 (31~ 82岁 )。患者均有半年以上便秘病史及左下腹胀痛 ,腹泻便秘交替 ,粘…  相似文献   

14.
大肠黑变病临床与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大肠黑变病是一种少见疾病。本文拟对其发病原因,诊断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作者于1991年至2000年共行大肠镜检8435例,发现大肠黑变病41例。结果:黑变病变因主要由于患者长期服用蒽醌类泻剂(例如蕃泻叶、波希鼠李皮、芦荟、大黄等)。这类药物中含有树脂性刺激物质,在大肠的粘膜固有层内合成色素颗粒,沉着于肠粘膜的固有层或肠壁所致。结论:大肠黑变病是大肠粘膜非炎症性的色素沉着为特点的病变,少数大肠黑病患者合并存在肿瘤可能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5.
结肠黑变病2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粘膜色素沉着性病变。随着电子镜的广泛应用及对MC的认识,国内报道渐多,本组报告21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结肠黑变病48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全部病例做了,临床资料分析及组织学观察,并做了脂褐素、黑色素,含铁血黄素,胆色素和PAS特殊染色,其中4例做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 结肠黑变病粘膜固有层都有棕褐色色素沉着,该色素的脂褐素、含铁血黄素、黑色素和胆色素染色均为阴性,HMB45、S-100免疫组化染色该色素颗粒亦为阴性,但PAS染色阳性。结论结肠黑变病在很大程度上与慢性便秘服用泻药有关,色素可能系巨噬细胞吞噬蒽醌类泻剂后形成的脂褐素样物质,其能否导致结直肠肿瘤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娟  黄小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6):1088-1089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发病率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电子结肠镜进行检查,并用活检钳钳取病变处结肠黏膜组织2~4块进行病理检查。结果2109例患者经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黑变病83例(经病理证实),检出率3.94%;结肠黑变病显示肠黏膜豹皮花斑状色素沉着,分布可见结肠各段;病理示固有膜内有吞噬色素的巨噬细胞,黑色素染色阳性。结论结肠黑变病的诊断依靠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本病多发生于便秘人群,常伴有结肠癌和息肉的发病,故应定期随访追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病因及其与性别、年龄、肿瘤的关系。方法:对52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资料、镜下表现、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2例MC以便秘患者多见(86.54%),平均年龄52.12岁,50岁以上占73.08%。女性占90.38%,平均年龄49.43岁。合并结肠息肉几率23.08%,合并结肠癌0例。结论:结肠黑变病与细胞凋亡有关,衰老、蒽醌类药物是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与年龄呈正相关,与结肠肿瘤关系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结肠黑变病的临床及内镜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8年5月忻州市人民医院结肠镜检查108例老年人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结果内镜检查均显示结肠不同程度、不同部位黑变病特征,其中全结肠20例,占18.5%,横结肠及右半结肠27例,占25.0%,左半结肠50例,占46.3%,直肠者11例,占10.2%。合并结肠息肉者15例,占13.9%,合并肠癌者4例,占3.7%。入组病例中有98例有便秘及服用蒽醌类药物史,占90.7%。结论老年人结肠黑变病与便秘、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有关,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黑变病及随访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肠镜检查的普及,结肠黑变病检查率逐渐上升。我院于3年来检出全结肠黑变病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