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莉英  杨晶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8):1067-1068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发生在消化道的少见肿瘤,约占胃肠道肿瘤的0.1%~3%。它是一种胃肠道肌层的非上皮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以往常诊断为平滑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电镜、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对GIST的诊断与治疗取得很大进展。现将本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治疗的39例GIST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组起源于胃肠道肌层的间叶性肿瘤。GIST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极低,约为1~2/10万人,占胃肠道肿瘤的1%~4%。过去对GIST的组织发生、生物学行为以及肿瘤的恶性程度的认识都不十分明确,这就给诊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甚至误诊。我院曾收治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肿瘤2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减少误诊。方法光镜观察28例GIST,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17、CD34、SMA及S-100在GIST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大多数GIST显示梭形细胞形态,少数GIST显示上皮细胞形态或两者混合形态,在GIST中CD117阳性率为78.57%,CD34阳性率为46.43%。结论GIST缺乏定向分化,CD117和CD34联合检测可协助与其他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鉴别;在GIST良、恶性判断上需结合肿瘤的大体、组织学形态观察以及生物学行为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的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收集18例胃肠道间质肿瘤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常规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病理上,免疫组化检查CD117及CD34抗体多呈阳性。本病多见于胃和小肠,食管罕见,结肠GIST恶性度高。结论:胃肠道间质肿瘤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CD117和CD34联合使用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间质瘤(GIST)于1983年由Mazu等提出,是少见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与常见的上皮来源胃肠道肿瘤相比有较大差别。GIST最常发生于胃(60%),占胃部肿瘤的1%~3%。目前关于胃间质瘤报告较少,本文对我院近3年确诊病例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手术病理,探讨胃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源于消化道的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以前人们常将其认作胃肠道平滑肌源性肿瘤,称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或平滑肌母细胞瘤。但是,越来越多的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研究发现它与真正的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存在许多差异,而与胃肠道卡哈尔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无论是在电镜研究,  相似文献   

7.
32例胃肠道间质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自1983年Mazttr和Clark报道以来,已被人们逐渐认识。但由于形态和结构多样,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不恒定,在诊断中常容易与其它间叶性肿瘤相混淆,尤其在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上更有困难。本对32例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分析,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基质瘤 (GIST)是胃肠道间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 ,而早先被认为是胃肠道平滑肌瘤 /平滑肌肉瘤和神经鞘瘤。诊断GIST的措施包括光镜、免疫组织化学、电镜检查。其中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目前正确诊断GIST最主要而简便的方法。阐述了GIST的鉴别诊断。简介了手术前内镜超声引导细针抽吸活体组织检查诊断GIST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胃肠壁、肠系膜、网膜或腹膜后腔。1983年Mazur clark利用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胃间质肿瘤的组织来源进行观察,提出了GIST的概念。近年来,对GIST的发生机制、组织学特点、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GIST被定义为一种存在频发C—kit基因突变,表达KIT蛋白,CD117免疫组化染色阳性,以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为主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比较少见,是一类胃肠道非上皮源性的间质肿瘤,仅占全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生物学行为表现为从潜在恶性到恶性过程。GIST症状隐匿,术前确诊困难,生物学特性复杂,目前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预后判断标准。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病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探讨分析GIST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1983年Mazur和Clark首先提出了胃肠道间质瘤(gas -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 GIST)这一概念。直到1998年Hirata发现特定的标志物.Kit蛋白(CD117)后与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及神经瘤明确区分,GIST才成为胃肠道常见的肿瘤,临床上逐渐有所报道。  相似文献   

12.
廖向群  戴文森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6):462-462,472,i0021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组起源于胃肠道肌层的间叶性肿瘤,临床表现除有腹部不适、腹痛、便血等一般症状外,没有特异性。以往常把GIST混同于平滑肌肿瘤和神经源性肿瘤。近年随着免疫组化、电子显微镜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对GIST有了新的认识,认为GIST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最重要的生物学特征是Kit基因突变和Kit蛋白产物(CD117)的表达[1]。现对我院收治的28例GIST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和病理免疫组化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与病理学特点,寻找早期诊断的依据和最佳治疗方案。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8例GIST均为我院1997—2004…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间质瘤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近几年来临床和病理医师逐渐认识的起源于胃肠壁Cajal细胞或与Cajal细胞同源的间叶干细胞的肿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现对我院1997~2004年收治的1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原发于胃肠道的间质细胞肿瘤,其在胃肠道肿瘤中所占比例〈1%。临床上易误诊为平滑肌瘤或神经源性肿瘤。如诊断明确,手术切除配以新研制的分子靶向新药,有望改善预后。现对近年来GIST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间叶源性肿瘤,临床表现除有腹部不适、腹痛、便血等一般症状外,无特异性。以往把GIST混同于平滑肌肿瘤和神经源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电镜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对GIST有了新认识,认为GIST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主要的生物学特征是kit基因突变和kit蛋白产物(CD117)的表达。现对本院收治的23例GIST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16.
夏霖  伍晓汀 《华西医学》2005,20(2):384-385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多发于胃肠道的间叶源性肿瘤,由频发性c—kil基因突变引起。细胞形态呈梭形或上皮样,偶呈混合性;细胞表面表达KIT蛋白,CD117阳性;手术切除后易复发和转移,传统放疗和化疗效果差。80年代免疫组化以及电镜技术发展后,Masur等首次提出了胃肠间质瘤的概念。其后研究者逐渐发现GIST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非定向多潜能间质干细胞。本文拟对GIST的诊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间质瘤误诊12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i Tumor,GIST)临床少见,由于症状出现较晚,且缺乏特异性辅助诊断方法,再加上以往对此类肿瘤认识不够,尤其在一些基层医院,往往被误诊为其他类型的肿瘤,误诊率有时高达100%,选择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误诊为其他肿瘤的胃肠道间质瘤1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及病理特点(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占成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1):836-837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起源于胃肠壁Cajal细胞或与Cajal细胞同源的间叶干细胞的肿瘤,是近年来随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新的病理学概念,也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由于临床上对GIST认识不足,常误诊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和神经鞘瘤等,现对我院1997—2004年收治的16例GIST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肿瘤,属于间叶源性肿瘤的一种,由于其特殊的组织学、免疫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故Mazur等首次提出了GIST概念。手术切除是GIST主要治疗手段,分子靶向药物——格列卫在治疗晚期GIST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而早期发现对治疗极为重要,本文对26例GIST超声表现及诊断作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在GIST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间质瘤109例临床诊治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5月109例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GI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仅3例(2.8%),术后行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进一步确认。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切除99例(90.8%)。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GIST恶性程度风险分级标准,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肿瘤的部位和免疫组化指标阳性表达率与肿瘤风险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肿瘤是否浸润黏膜肌层或浆膜层与肿瘤危险程度有关(P〈0.05)。结论:GIST早期诊断率低.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GIST具有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确诊有赖于病理形态学检查与免疫组化分析。肿瘤浸润黏膜肌层或浆膜层是肿瘤危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